1、课程概论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1、课程2、幼儿园课程3、课程组织4、相关课程5、融合课程6、活动课程7、显性课程8、隐性课程参考答案1、课程是教与学的内容,是教与学的计划,是学习者的经验,是各种活动。2、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3、课程组织是课程内容组织的简称,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把课程的各种要素组织成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4、相关课程指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科目,建立共同的关系,但各科目仍保持其原来的独立状态。5、融合课程是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科目不再单独存在。6、活动课程
2、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它的力量基础是“经验主义”课程哲学观,所以又称经验课程。7、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8、隐性课程即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1、课程开发2、课程设计参考答案1、课程开发是一种决定、改进课程的活动与过程,探讨形成、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即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2、课程设计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或安排。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普遍性目标3
3、、行为目标4、生成性目标5、教学性目标6、认知领域7、情感领域8、动作技能领域9、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10、年龄阶段(学年)目标11、单元目标12、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参考答案1、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是有内在联系的,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再到课程目标是一个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从概括大具体的过程。2、普遍性目标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3、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实施以后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4、生成性目标也称形成性目标或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
4、成的课程目标。5、教学性目标是在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的,它指明儿童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所应习得的具体行为,如知识、技能等,旨在使儿童掌握现成的文化。6、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7、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8、动作技能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9、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是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纵向结构。10、年龄阶段(学年)目标。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年龄阶段目标,不仅要考虑课程的几个内容维度,还要考虑幼儿年龄发展的维度,从这两个维度确立年龄阶段目标。
5、11、单元目标是年龄阶段目标的再分解。在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中,单元目标可以以时间为单元,也可以以内容,如主题为单元。12、具体教育活动目标。这是微观层面的课程目标,一般要求制定得具体、清晰。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1、幼儿园课程内容: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3、态度4、基本态度:5、基本行为:6、环境卫生教育:7、心理卫生教育:8、安全教育:9、适宜性原则:10、核心课程:11、课程内容超载:12、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13、论理组织法:14、心理组织法:15、横向组织法:参考答案:1、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
6、、基本态度、基本行为。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3、态度: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同时,态度是学习的驱动器,良好的态度对幼儿学习知识、增强能力、获得适宜的行为方式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基本态度:可以理解为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应该具有的心理品质,5、基本行为:更是一些基本方式、方法的综合体。那些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其根本在于使幼儿获得有益的基本方式、方法6、环境卫生教育:是让幼儿懂得保护和臭化环境与增进健康的关系,逐渐形成保护环境卫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落实于自身村行为7、心理卫生教育:是退步增强幼儿自身心理强度,增
7、强对内外压力的认识、评价、容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8、安全教育: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应付紧急事件的技能,井能自觉遵守有关安全制度和行为规范。9、适宜性原则:分析所面对的、现实中的幼儿,是选择课程内容时遵循适宜性原则的关键。10、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围绕社会问题来组织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课程使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对生活的适应性。11、课程内容超载:课程内容超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以说明课程内容在量与质上与幼儿发展特点、水平不相适宜的问题。12、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是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
8、,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13、论理组织法:是指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14、心理组织法:是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的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15、横向组织法:指的是按“广义概念”组织课程内容,即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使课程内容与儿童已有的经验连为一体的方法。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实施1、课程实施2、课程实施的取向3、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4、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5、课程创生取向6、生活活动7、游戏活动8、角色扮演9、平行式参与10、合作式参与11、指导式参与12、真实发言人参考答案:1、课程实施是指把一项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
9、本途径。2、课程实施的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相应的课程价值观。3、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4、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指的是把课程实施过程看成是课程计划与班组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模式各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5、课程创生取向,指的是把课程看成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而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6、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睡眠和盥洗等。7、游戏活动是指充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一
10、种活动。8、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幼儿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9、平行式参与是指教师在幼儿身旁和幼儿玩相同的玩具,但没有直接与幼儿发生交往。10、合作式参与指教师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之中,但仍让幼儿主宰游戏的进程11、指导式参与指教师教幼儿怎样进行游戏。12、真实发言人指教师从游戏的外部,引导幼儿把游戏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评价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含义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4、定性评价5、量评价6、部评价7、部评价8、价模式9、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1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11、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12、课程评价的主体13、儿
11、园课程评价的客体14、终结性评价15、绝对评价参考答案:1、园课程评价是一种以幼儿园课程为评价对象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针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收集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作出判断的过程2、也称过程评价。它是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过程中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资料,加以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运行中的课程更为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3、称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它是一种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的评价方式。4、价者用语言文字作为收集和分析评价资料,呈现评价结果的主要工具的评价方式。5、评价者收集被评价对象的数量性的实证信息,用数量化指标来显示评价
12、结果的评价方式。6、称自我评价。是指由幼儿园内部或教师本人对照课程评价标准,对园内或教师自己的课程实施状况与效果作出分析和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 7、称他人评价。是由有关人士或专门人员组成评价小组,对幼儿园课程的整体实施状况作出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8、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评价的概念、功能、基本范围、内容、过程和程序的规定。9、所谓评价的目的是人们在开始评价之前设想或规定的课程评价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或结果10、课程评价伴随幼儿园课程运作过程的始终,它对幼儿园课程具有选择、监控、总结、反馈、导向的作用。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和作用是紧密相连的。11、所谓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是指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各
13、个组成部分。作为幼儿园课程系统的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标准与指一个子系统,它主要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评价的客体、课程评价的标准及指标,课程评价的方法。12、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评价的实施者13、课程方案评价, 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14、也称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它是一种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的评价方式。15、种既定的目标为参照,目的在于判断个体是否达到这些目标。”该评价不计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只考察个体达到标准的程度。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1.学科活动2.单元主题活动3.区域活动4.平行式干预5.交叉式干预6.垂直式干预7.头脑风暴8.拉近技术9.建构活动
14、10.戏剧扮演活动11.集体活动12.相关临近13.材料14.材料的丰富性15.材料的可探索性参考答案:1、所谓学科活动,就是以学科为单位组织教育活动。2、单元主题活动是指在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内,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3、区域活动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依据,考虑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如积木区、表演区等,在其中投入相关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的区域,在其中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活动。4、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起着暗示指导作用。5、交叉式干预指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
15、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景,通过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就游戏情节的发展提出相关问题,促进幼儿思考。6、垂直式干预指观察者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严重违反规则,或发生争执,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活动,对幼儿行为进行直接干预。7、头脑风暴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调动相关知识经验,将与主题有关的信息搜集整理以备用。 8、拉近技术是指放大主题网络中的某一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新的主体网络。9、建构活动指幼儿利用木头、厚纸板、各种盒子、积木、棍棒等进行的木工描绘、素描、剪纸、粘贴和道具制作等活动。10、戏剧扮演活动是指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而获得新知识,并与旧经验
16、相融合的活动。11、集体活动是指以某一教育目标或内容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以及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等因素,在某一相对固定的单位时间内,以集体形式组织和开展的教育活动。12、相关临近指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在设置区域时,彼此相关程度较高、容易产生互动的区域,应该空间临近,以通透的隔离物分割,共同组合成一个既相对独立又便于互通的小整体。13、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操作的对象,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媒介,也是教师教育意图的载体,并且是教师和幼儿互动的重要中介。14、材料的丰富性指投入的材料的种类、质地、色彩、形状等应该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且吸引幼儿开展区域活动。15、材料的
17、可探索性是指投放的材料可以通过幼儿创造性地操作材料,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让幼儿在动手的同时也动脑,发现更多的不同玩法第八章 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1、课程2、儿童的自然环境3、弹性计划4、记录5、五指活动课程6、健康活动7、整个教学法8、圆周法9、行为课程10、儿童的社会环境11、有准备的环境12、团体活动13、“活教育”理论体系14、直进法参考答案:1、混合法;在编制课程时,圆周法、直进法均须采用。2、儿童的自然环境;儿童周围生活中一切有关自然界的事物与知识,如植物,动物,儿童对各种自然现象的活动。3、弹性计划;指教师在开始项目活动之前只有一般化的,笼统的目标,并不提前设计好每一项目和每次
18、活动的具体目标。4、纪录;指教师通过持续、细心的观察,运用照片、录音、幻灯、录像、文字说明及事物灯形式,从不同角度对儿童在不同项目活动中的情况进行材料的收集、整理及记载。5、五指活动课程;课程的内容有五个方面组成,它犹如人的五个手指头,是获得可以伸缩的。6、健康活动;包括静养,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健康检查等。7、整个教学法;幼儿园的课程可以从自然和社会两大类环境中选择儿童感兴趣的而且又适合儿童的人、事、物作为中心,以单元主题来组织,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使各科之间构成内在联系,形成整体。这种课程内容组织的方法,称为整个教学法。8、圆周法;指各班预定的单元相同,研究的事物也相同
19、,不过取材内容随着儿童年龄的不同而分别予以适当的教材和分量。9、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10、儿童的社会环境;儿童现在生活与未来生活相关的社会生活知识,如家庭,各种职业等。11、有准备的环境;一方面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主要指各种可供幼儿操作使用的材料与教具,以及有关的设备。12、团体活动;指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里从事同样的活动。13、“活教育”理论体系;陈鹤琴提出的理论体系,作为其课程编制的基础,包括活教育的目的论,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方法论。14、直进法;将儿童生活中可能
20、接触到的事物,依照事物的性质和内容的深浅而分布在各个不同年龄的班里。第九章 园本课程1、教师本位的课程2、校本3、广义校本4、狭义校本5、园本6、园本课程指7、广义的园本课程开发8、狭义的园本课程开发9、校本课程开发10、园本课程实质参考答案:1.教师本位的课程指个别教师根据自己狭隘的经验编写的科目教材或资料,其结果往往是过于封闭、缺乏交流,使得园本课程不连续、不均衡。2.“校本(school-based)”指的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3.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
21、程。4.指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 5.“园本”即是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6.园本课程指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7.广义:园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幼儿园及教师对现有课程的处理及决策。8.狭义:园本课程开发是指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各方共同参与课程的决策过程。9.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79)指出:校本课程开发意指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有关成员,如教师、行政人员、家长与学生,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10.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