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3.67KB ,
资源ID:690763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0763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最新K12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1加试第26题史学方法类选择题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最新K12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1加试第26题史学方法类选择题学案.docx

1、教育最新K12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板块四突破主要失分题型题型1加试第26题史学方法类选择题学案题型1加试第26题史学方法类选择题四年考情统计年份第26题20184借助多种研究路径研究曹操形象20174史研方法与百家争鸣201711光绪被囚瀛台的诸种说法20164海昏侯墓201610心学201510烽火戏诸侯规律总结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4月六次选考试题来看,加试部分的第26题每年的题型特点是较为固定的,那就是以考查历史学科的学科素养和史学研究方法为主要目标。这种题型在全国卷和其他地方自主命题中也时常出现。综合分析第26题的命题思路,大体有如下特点:(1)从考查的能力方向上看,主要考查

2、:对“史料”相关的史学常识的考查,如史料的分类;对“史料”价值的判断;对“史料”的运用与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的考查。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的考查,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等。(2)从命题的内容上看,往往涉及历史文化常识、重大考古发现、史学前沿理论成果、学术争鸣的流行观点等。考查点最终落脚于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能力。(3)从考查的形式上看题干多采用文字史料、图片史料以及多学科的情境知识叙述等形式。选项多是理解性、方法性、观点性的历史结论与方法规律。(4)从难度上看,这类题目难度相对较大,思维层次较高,是比较容易失分的题目。例1(加试题)(

3、20184月浙江选考,26)2009年曹操墓的发现,使曹氏及其家人的故事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此正是“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在历史记载和民间话本等诸多材料中,曹操形象犹如川戏之“变脸”。研究发现,曹操在戏台上虽是白脸,实是了不起的人物,几个儿子都才兼文武。曹丕多才多艺,会使剑,在宴席前曾以甘蔗代替,击败对手。反而是号称有八斗之才的曹植,武的方面差。有人则分析指出曹植一直希望能有机会带兵打仗,只是始终未能获得准许而已。还有研究者认为,曹植之所以渴望上前线,并非真想立功建业,只不过是想离开牢狱式的“封邑”。这说明()A历史事实的考辨,需要考古学的进展和史学家的价值判断B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

4、,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C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解析本题为史料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综合认知。从材料中的意思可知,曹操历史形象在戏台上属于白脸,但经过研究发现,许多事情都和戏曲传说是不一样的,可知C选项比较契合题意。A选项中的考古进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并且材料中所给出的结论都是属于历史学家的研究所得。D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例2(加试题)(201711月浙江选考,26)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的关系是晚清史研究常常涉及的话题。慈禧身边的女官曾写下悲情故事瀛台泣血记,说光绪帝自

5、戊戌政变后即被囚禁瀛台,直至去世。康有为、梁启超则从清廷派系之争为光绪抱屈。而据官方史料,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在御前会议同意断交、宣战,光绪帝发言激烈。预备立宪开始后,清廷档案对光绪帝政务活动均有系统记录,军机大臣及皇帝身边人员并有日记,足证光绪帝的最后十年仍参与处理国事。这说明()A历史事实虽是客观的,历史的书写却需要合理的想象B历史虽是过去的现实,历史的信息却可以以各种方式存在C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非细节的毛发毕具D历史研究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档案记录,还要有口述历史相佐解析历史事实的叙述要符合客观事实,并不能依靠想象,排除A项。历史学的追求不单是历史的观点与总结,要得出结论

6、必须结合相关的所有时间空间等方面的信息,任何一件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独立的,所以要结合各种细节详细考证,故排除C项。历史研究包括文献资料、档案记录和口述历史,但是口述历史较少,并非所有的历史研究都有口述历史佐证,故排除D项。答案B例3(加试题)(20174月浙江选考,26)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发表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从文章和书迹两个方面否定兰亭序是王羲之所作。后有人发表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表示不同意见。对此该学者又写了驳议的商讨以作回应。毛泽东当年对此形式颇表赞同。这种讨论方式说明()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B学术争论以澄清事实为鹄的,并不承载还原历

7、史真实的责任C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D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学者围绕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作进行激烈的争论,而这一争论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这说明历史学应像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提倡百家争鸣,而非定于一论,故选C项。答案C1注意相关知识与理论的储备(1)注意储备基本的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二是确定研究类型,学会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2)储备研究必要的史学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史观。历史学科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过去性、具体性、阶

8、段特征性、因果性、借鉴性、综合性的特点;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分析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3)高考选择题或者非选择题中都隐性涉及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无论是显性或者隐性的考查,都有将辩证唯物史观作为分析评价历史的一种方法和标准,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审清题意和解答要求,根据题目的命题角度和解答方向确定运用何种史学观点和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平时学习中要多角度思考历史现象,注意储备常用的辩证唯物史观理论观点。注意看待历史问题的几种错误倾向:a.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历史主宰的

9、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史观;b.任意夸大阶级斗争的作用,没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发展的进程;c.完全肯定或者完全否定某一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犯了全面论或以偏概全的错误等。2解题注意如下几点原则(1)注意题干与选项的关联。不相关的选项无疑是错误选项。(2)注意选项表述的观点正误。观点表述不正确、不准确、不严谨的选项多是错误选项。(3)采取排除法。在正确选项不好确定的时候,往往采取排除法非常有效。1晋朝官员陈寿所写正史三国志视曹魏政权为正统,而成书于宋元时期的三国演义则以蜀汉为正统,至清代毛氏修订后更突出了蜀汉的正统地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专制统治者干扰史学家的客观记录B曹氏篡位事实逐渐被史

10、家考证清晰C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大众的历史认知D正史与文学互相印证才能确认史实答案C解析从宋元以来,儒家思想逐渐得到强化,到明清时期变得僵化,反映在题干中就是“从尊曹魏为正统到尊蜀汉为正统的变化”,说明社会主流思想影响到了文学家对文学作品的创作,故C项正确。2秦朝、隋朝兴建的重大工程如长城、运河,当时被认为是“暴政”的典型,今天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这反映出()A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客观性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C今人评价比古人评价更准确D历史评价比历史叙述更为客观答案B解析不同历史时代的评价不同说明历史解释有主观性,故A项错误;当时和今天评价不同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评价,故B项正确

11、;两种评价体现不了哪个更准确,故C项错误;两种不同的事物说明不了哪个更客观,故D项错误。3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由材料可知()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的性质已有定论,故A项错误;中国人和英国人从不同角度对鸦片战争进行解释,故B项正确;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故C项错误;历史研究可以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41842年,清

12、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B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C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D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答案C解析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即“是什么”的问题,前半句就是历史叙述,后半句属于历史解释,故C项正确。5下表是中日历史教科书对一些历史事件的不同描述,我们从表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摘编自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1937年7月7日晚上,有人对正在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同年8月,在

13、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两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中日两国为此进入全面作战时期。日军以为如果攻陷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蒋介石就会投降,遂于12月占领南京(这时,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A.史学研究方法影响历史解释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C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史结论D二手资料难以还原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2001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编历史教科书和人民教育出

14、版社的高中历史必修一(2007年第三版)都是属于国家层面编写的历史教科书,但中日两国对七七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结论完全不同,说明国家立场直接影响历史结论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合题意,故D项错误。训练3加试第26题史学方法类选择题1(加试题)(2018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一)黄仁宇认为:“中国人写历史的传统,以褒贬为前提,通常将叙述人物品质,分为至善与至恶。这种历史观,只能表现作者个人在世间的经验,而不能表彰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也只能代表农业社会形态简单的经验,而不能表彰工业社会组织关系复杂的经验,这办法正是我们今日应该改革的地方。”据此判断,下面符合其历史观的阐述是()A应

15、该长时期、宽视野地研究历史B工业社会的历史更具有参考意义C历史注重呈现个人经验毫无道理D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有决定作用答案A解析黄仁宇先生认为应当长时段、宽范围地考察和评价历史,不应当局限于某个时代和某个人的经验和看法,故A项正确;站在工业革命时代的立场强调工业社会的历史更进步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故B项错误;个人经验对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故C项错误;历史发展是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和影响的,故D项错误。2(加试题)(2018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史记记载,秦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项羽进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16、当代考古学者只在相当于史记所记阿房宫前殿的位置,发现了夯筑过的地基和围墙,却根本找不到此处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这反映出()A历史现象的判断必须谨慎B历史现象必须经过考古印证C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答案A解析史记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但考古学者却在相应位置找不到曾被大火焚烧的痕迹,说明对所记载的历史现象必须谨慎判断,故A项正确。3(加试题)(2018金华市十校高三联考)司马迁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意,成就了史记这史学丰碑,引得后世史家争相仿效。这说明()A史家阅历决定其史识之境界B史著的写作方法决定其影响C儒家观念影响着史著的写作D史著贯穿着史家对规律的把握答

17、案D解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强调历史研究对象,而不是史学家自身的阅历,故A项错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能体现写作的方法,故B项错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能体现儒家的思想,故C项错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强调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究,故D项正确。4(加试题)(2018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联考)司马迁虽然以人物为中心研究历史,但已意识到千变万化的历史现象中,总有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在起作用,正是这种意识促使他立下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写史宏旨,使他的史记成为千古传颂的一座史学丰碑。这说明()A史学家的生活阅历是其进行历史移情的基础B史著多样

18、化的写法往往决定其能否流传久远C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寻激发史学家的历史使命感D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受自我意识的牵制答案C解析司马迁意识到“总有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在起作用”,激发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写史宏旨,从中可见其使命感,故C项正确。5(加试题)(2018宁波市十校高三联考)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

19、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B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C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D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答案B解析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应从考古客观实际出发,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而有的学者认为”,历史考古材料应从多方考证、审慎判断,故B项正确;C项“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历史的真实性有许多是有定论的,故D项错误。6(加试题)(2018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教学质

20、量检测)旧唐书评价唐太宗说:“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王夫之则说:“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官方史书比私人言论更能反映真实B理学家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C人物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定论答案C解析旧唐书完全肯定唐太宗是出于政治角度,王夫之对唐太宗的评价带有明末清初反专制思想启蒙的色彩,故体现出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故C项正确。7(加试题)(2018绍兴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初版太祖实录亦语焉不

21、详。宋太宗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晦。”“太祖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众将强拥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今人研究则认为,“太祖”制造了契丹南下的假情报,利用率军出征之际授意将士黄袍加身。下列对此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历史事件纷繁复杂,真相需得到考古学的证明才可弄清B重修的太祖实录因史官无所隐晦故其记载真实可信C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性质是为彰显政权的合法性D史书记载没有客观公正可言,对史书记载应持怀疑态度答案C解析历史事件并不一定都需要考古学的证明,故A项错误;重修的太祖实录是为陈桥兵变寻找

22、合法依据,并不完全真实可信,故B项错误;宋朝通过重修的太祖实录是为陈桥兵变寻找合法依据,故C项正确;我们对史书记载应持怀疑态度,但不能说史书记载没有客观公正可言,故D项错误。8(加试题)(2018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模拟考试三)针对英国摄影师汤姆森的中国和中国人照片集,英国摄影师杰夫里评论说:“实际上,他的书并不是公正无私的调查,它倒更像是一本为了商人和殖民者的使用而设计的说明书。在沿着长江旅行的时候,他一直留意着轮船的路线和殖民地的位置。”中国也有专家认为汤姆森是在通过镜头“用英国社会的眼光解读中国、评价中国、判断中国”。由此可见()A照片是否真实取决于摄影者的身份B服务于殖民侵略的照

23、片是不真实的C作为史料研究对这些照片要有所取舍D汤姆森的这些照片都带有主观性答案C解析摄影者的身份不是照片真实与否的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照片是真实的,仅是拍摄者所选取的角度并不公正客观,故B项错误;虽然汤姆森的照片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但材料的主旨是史料研究,故D项错误。9(加试题)(2018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冲刺押题二)有回忆录记载:陈公博参加过中共一大,但由于其所住旅社内隔壁房间发生凶案,所以偕妻离沪,最后一天会议没有参加。这个说法是否可靠一直存在争议,后来有学者查证上海当时的报纸,凶案确系事实,这不仅证明了该回忆录的可信,并且为考定一大结束的时间增加了依据。这说明()A回

24、忆录的可信度依赖于其所记事件的完整性B不同材料的互证是探索历史真相的重要途径C历史学者应当避免依据非一手资料作出结论D报纸记载是考证中国近代史问题的直接史料答案B解析回忆录作为文字史料,需要与其他史料进行相互印证才能确定史实,并非其记录完整就具有可信度,故A项错误;史学研究中讲究孤证不立,任何史实均需相互印证才能确定,故B项正确;非一手资料同样具有史学价值,C项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报纸记载作为文字史料,也需要与其他史料进行相互印证才能确定史实,D项说法绝对,故D项错误。10(加试题)(2018温州高三选考适应性测试)有学者认为在历史学的构建中,对时间的加工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排序、按年代排

25、列,或者构造几个时期。这也是根据不同现象变化的节奏来将之分出等级层次。历史学的时间既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被一连串时期打断的一根线条,甚至不是一张平面图。它多根线条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件浮雕。它有厚度,有深度。该学者认为()A历史学家在每次研究时都整个重构时间B历史学家总是依据自身需要来加工时间C不同系列的历史现象在演变时并非齐步走D历史学的时间不只有客观性是主观的存在答案C解析材料中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需要重构时间,但没有强调每次都需要,故A项错误;历史学的时间是“多根线条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件浮雕”,历史学家还要依据时间排列的规律加工,故B项错误;材料“这也是根据不同现象变化的节奏来将之分出等级

26、层次”,说明不同系列的历史现象在演变时并非齐步走,故C项正确;历史学的时间有其排列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故D项错误。11(加试题)(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题,26)1905年8月13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关于这次演说,1981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收录有两份资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两份资料对演讲的记载有些差异。这表明()A反映同一史实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B报纸史料往往比其他史料更真实些C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D不同版本史料使追寻真相

27、变得困难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有不同的版本,这说明同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的版本中使用史料不一样,故A项正确;报纸并不能比其他史料更真实些,故B项错误;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故C项错误;D项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12(加试题)(2018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蔡元培之石头记索隐开卷即云: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以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于是比拟引申,以求其合,以红为影朱字,以石头为指金陵,以贾斥伪朝旁征博引,用力甚勤。然胡适既考得作者生平,而此说遂不立,最有力者即曹雪芹为

28、汉军(汉军八旗),而石头记实其自叙也。”这表明()A影射附会是历史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B历史解释的多元化导致历史叙述的失真C知人论世有助于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D历史理解须注重理性认识杜绝情感取向答案C解析影射附会并非历史研究的正确方法,也非普遍存在的现象,故A项错误;历史解释的多元化,更有利于还原历史真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鲁迅认为蔡元培对石头记的考证不符合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因而推断其考证有误,由此可见阅读文学作品时对作者本人思想、经历等的把握(即知人论世)有助于对历史进行合理的解释,故C项正确;材料中胡适对石头记的考证并非从情感出发,故D项错误。13(加试题)(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

29、期联考)历史学家在分析西方思想史时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的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由此可见,这种分析体现的史观是()A文明史观 B唯物史观C整体史观 D革命史观答案B解析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与材料所体现的史观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各自的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可知这种分析体现的史观是唯物史观,故B项正确;整体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与材料所体现的史观不符,故C项错误;革命史

30、观认为人类社会是通过不断的阶级斗争而演化的,与材料所体现的史观不符,故D项错误。14(加试题)(2018杭州地区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研究中存在“假设”的研究现象,如现代西方史学研究中颇有影响力的美国新经济史学派,运用“假设演绎”模式对“美国铁路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铁路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并未起到决定作用”的结论,而中国著名历史学者龚书铎撰写“假设”的历史一文批判历史研究中存在主观的臆想和假设现象。这说明()A历史研究不需要以客观的历史为出发点B历史研究完全不能用“假设”研究方法C历史研究不应该把假设与臆想混为一谈D历史研究应该以自身的价值判断为核心答案C解析“著名历史学者龚书铎撰写假设的历史一文批判历史研究中存在主观的臆想和假设现象”,这里批判的是历史研究不能臆想,而假设研究法不是主观臆想。15(加试题)(2018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高三期末)斯大林逝世后,历届苏联领导人尝试改革斯大林体制,他们对斯大林都持否定态度。相反,在斯大林在世时经常批判他的丘吉尔却称赞斯大林“是个卓越的人物”。在十月革命中,被赶下台的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也说:“斯大林使俄罗斯从灰烬中振兴起来”。这说明()A因评价者价值观差异,历史评价会随时代不断变化B历史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