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1.45KB ,
资源ID:69069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069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究完整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究完整版.docx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究完整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究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究课题总结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近些年来在教育工作者中有一些误识,把二者混淆在一起。一些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明确规定由德育处管,心理辅导活动及心理咨询由德育工作者负责,而一些德育工作者也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是思想品德问题,于是在心理辅导工作中采用的是思想品德工作的原则与方法,使心理辅导工作德育化。由于对心理辅导和德育关系的误识,致使一些教育

2、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感到困难,心理辅导的质量不高,不是出现错误,就是事倍功半,这不仅影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社会形象,同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我校针对这一矛盾,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一年来的一些工作认识与体会总结如下:一、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区别学校心理辅导是指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给学生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社会适应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德育是教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学生施加政治、思想、

3、道德的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立场及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心理辅导与德育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两者在理论依据、内容方法等方面是有区别的。(一)理论基础不同心理辅导主要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如:精神分析、行为分析、认知分析等。德育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二)任务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但在具体任务上二者不同。德育主要是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及法律意识等问题。心理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等

4、各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社适应能力。德育重视按社会要求规范个人行为,心理辅导除了注意学生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外,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和谐发展,重视个人心理平衡与主观感受,重视自我意识的完善,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建立“社会-个人”协调的生活模式。德育工作侧重把学生放在社会关系上去考查和培养,要求学生按照他现在所承担的与未来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去行动;心理辅导则侧重把学生放在人际关系上去考虑,要求学作为普通的社会成员,从心理上同周围环境相互适应。德育工作致力于解决学生的社会倾向问题,解决学生的政治方向思想倾向问题;心理辅导则解决学生心理成熟不成熟、健康不健康问题。通过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

5、、选择能力,适应能力,为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向,作好心理准备。(三)内容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内容存在交叉关系。在狭义的道德教育方面,在一些基本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教育上,在确立人生观、寻找人生意义等方面,心理辅导与德育有共同之处。除了共同的部分外,各自还有其不同的内容。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劳动观念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而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智力发展、人际关系、情感问题、人格辅导、择业辅导、心理障碍的矫治等。德育工作不解决焦虑症、强迫症、厌食等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同样,心理辅导也不能直接解决政治观点、政治立场问题,而这些问题属于德育工作

6、的内容。(四)学生观不同德育工作把学生当做塑造对象,把自己视为美好心灵的塑造者,辅导人员则把学生视为有自身需要的当事人,把自己看作提供帮助的服务者、协助者。在师生关系上,德育工作中的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权威,心理辅导老师则更像是学生的参谋、朋友。德育工作者更多的持评价性学生观,辅导老师则多持移情性学生观,强调要给予学生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并运用同感,设想学生的处境和感受,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即使是对有严重心理障碍者,也一视同仁,这与在德育工作中对待犯了严重政治、思想错误的学生的态度是不同的。(五)工作原则不同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往往要求旗帜鲜明,心理辅导人员不代替学生作价值判断,而是

7、帮助学生理清事实,澄清其价值观念体系中的矛盾,培养其抉择能力,由学生自己进行合理的判断。德育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规范的过程,个体被动适应所提供的价值体系、行为模式,符合就给予公开性肯定、奖励,不符合就予以公开性否定、批评、惩罚。心理辅导虽然也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标准让学生参照,但并不强迫学生接受,而是让学生学会在自己接受的基础上改造、构建其心理世界。德育工作中鼓励学生公开承认错误,心理辅导则强调为当事人保密。(六)工作方法不同德育工作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谈话、说服教育、批评表扬、提供榜样、集体教育、环境陶冶等,具有公开性、群众性等特点。心理辅导则采取会谈、心理测量、角色转换、行为矫正等方法,具有个

8、别性、保密性、教育者倾听等特点。二、心理辅导与德育的联系(一)心理辅导补充了德育的内容传统的德育内容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教育,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德育比较关注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但忽视了学生最一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应付挫折、职业选择、不良习惯的消除等,而这些却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心理辅导补充了德育内容,它使德育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促使学生完整人格的发展。(二)心理辅导为德育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德育的方法主要是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环

9、境陶冶等,具体运用时强调社会要求等外在影响。教育者是主导者、权威,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时,易出现抵触情绪。此外,德育多采用理论灌输,学生往往能将行为规范背得滚瓜烂熟,却不能落实到行动上,造成知行脱节。心理辅导采用疏泄、自由联想、暗示、放松训练、心理换位等方法,学生感觉到教育者是协助者,他们会从内心自觉接受教育,并学会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德育工作者若借鉴心理辅导的方法,会减少思想工作的阻力,使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具有人情味。德育工作借助心理测验能够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个性、智力、人际关系、长处、不足及发展趋势,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心理辅导采用小组辅导、书信咨询、电话咨询、活动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10、,德育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作为补充,使德育工作途径更丰富。(三)心理辅导为德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心理基础学生接受教育时的心理状态影响到他接受教育的效果。一个学生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首先必须有健康的心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及他人负责任,如果学生心理不健康,如自卑、不信任他人、遇事逃避、推托责任等,他就失去了接受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条件。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上可能会受到阻碍,他会对教育目的要求、措施手段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和消极行为。另外,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易产生品德不良问题,如:有嫉妒、狭隘、敌对等人格障碍的学生易出现偷窃、攻击等品德问题对这些学生仅进行品德教育是不

11、够的,他们需要心理辅导,矫正性格障碍。德育要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进行,没有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没有正常和正确的道德行为与社会生活。可以说,没有健康正常的心理活动,也就不能很好地接受德育。三、心理辅导、德育教师的角色冲突从以上论述中我们看到,心理辅导与德育在工作原则、方法及学生观方面存在差别,这些差别使德育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在工作角色上产生多种角色的冲突。(一)价值尺度的冲突德育教师的工作依据是比较确定的政治观点、立场、道德标准,他们常常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言行,并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价值导向。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他们更多的是作裁判而不是理解。心理辅导教师的工作依据是尊重、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价

12、值观,甚至对学生的缺点给予理解(不是宽恕)。心理辅导教师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这与德育教师的角色相悖。由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价值导向”与“价值中立”观点的冲突。(二)工作重心上的冲突德育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德育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学生施加政治、思想和道德的影响,旨在使个体具有一定的政治观点和立场,具有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一定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等,德育倾向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心理辅导强调个体的自然属性,重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和本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人生目标,达到自我实现,心理辅导倾向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教育工作中教师常常会出现以“

13、社会利益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的矛盾与冲突。(三)工作原则上的冲突德育工作具有公开性,对学生品行上的错误可能会当众批评,对破坏纪律的学生公开惩戒,以利于教育其他学生。教师在发现学生的某些问题时,会向有关部门汇报。心理辅导具有保密性,辅导教师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密是辅导教师的职业道德。所以,工作中常常会发生“公开性”与“保密性”的原则冲突。德育工作具有强制性,对犯有品德错误的学生,教师会主动找学生谈话,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心理辅导遵守来访者自愿的原则。这在教育中会出现“强制”和“自愿”的原则冲突。(四)教师观的冲突学生将德育教师看成是权威者,他们和教师的关系是上下级的关系。尽管某些德育教

14、师实际上尊重学生的价值,认真倾听,善解人意,不为学生作决定与安排,但学生对德育教师的长期印象,使他们感到心理压力,当德育教师找他们谈话时,他们一般都带有猜疑、提防、对立、甚至敌对的心理状态。学生将心理辅导教师看成是协助者、支持者,他们对辅导教师有信任感,向他们倾诉自己内心的秘密,期望他们给予同情与帮助。而德育教师如果放弃权威角色,当他们走进教室时,他们在心理上就会缺乏安全感,感到教师的地位受到威胁。德育教师作心理辅导会存在“权威者”与“协作者”的角色冲突。四、建议与设想综上所述,德育与心理辅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德育虽然和心理辅导的工作角度、工作原则及方式有所不同,但二者并不对立,并可互相借鉴、

15、补充。心理辅导有着不容忽视的德育功能,但它不能取代德育。德育可以借鉴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增加心理辅导的内容,但也不能取代心理辅导。从德育与心理辅导的区别中,我们看到心理辅导在育人活动中有其独特的体系,无论是理论依据,还是内容、原则与方法都有别于德育,所以,我们建议把心理辅导独立出来,称为“心育”,与德、智、体诸育并立。中小学应开设心理辅导课,每周一节。心理辅导课应有它自己的教材,从小学到高中有其自己的内容体系,而不是作为思品课的一部分。心理辅导教材应由心理学专业人员编写,而不应由德育教育专业人员编写。从心理辅导教师与德育教师的角色冲突中,我们看到德育教师作心理辅导教师有其实际困难。心理辅导的

16、成效主要取决于辅导人员的专业水平。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必须具备四方面的条件:个人良心的素质与修养;扎实的心理学与辅导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辅导的方法与技巧;经过实习,接受督导,有实际工作经验。目前,我国中学的德育工作者大多数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心理辅导应由心理辅导专业人员来承担,学校应配备专职教师,而不应由德育教师兼职。如果一些学校还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力量,可以几个学校联合,共同聘用专职教师。一些学校在师资困难的情况下,可以由德育教师兼职,但德育教师需努力学习心理辅导的专业知识,克服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两种角色的矛盾与冲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五、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整合研究与策略创新研

17、究课题研究的成果。 我校对此课题高度重视,从2011年组织开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也取得了点滴成绩。1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心理健康教科研的规划、指导、协调、检查及培训工作。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新的生长点,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人员、场地和活动时间三落实。教师在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进行心理辅导的专门技能以及提高自身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上有了显着提高。2 加强师资培训,积极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

18、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作。学校为了更好的开展这一工作,选派比较优秀的有一定的教育经验的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接受专业系统的教育,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促进了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011年6月,学校派魏萍 姚蕊 边丽红 力学老师参加了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2011年6月,朱永杰老师的论文在英语教学中倾注爱心,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在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李雪老师的论文儿童多动行为咨询案例张诺老师的论文缓解评价性考试心理紧张三部曲获三等奖;2011年6月,孟凡丽老师的论文关注学生心灵,让学生拥有健康人生获省论文评选三等奖;2011年8月,王欣焕老师的论文做一名关注学生心灵的教

19、师在淄博市第一届中小学心理健康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2011年8月,张玲老师撰写的让我们学会尊重一文在现代教育导报发表。3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于各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我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渠道,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在各科教学中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2011年11月,由杨桂梅老师主持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各科教学中的渗透课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我市中

20、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推进以及校园网的逐渐完善。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这一最新手段为全校师生服务。向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建立班级主页,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拓展网上心理咨询通道,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开展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保证课题研究的全面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理、专业辅导全面展开,才能保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学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通过各类讲座和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2011年3月,我校邀请专家对全校老师和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全校老师统一了思想,家长转变了育子观念

21、。我校教师张玲老师多次在学校执教心理健康示范课,受到老师们的好评。6 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为了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召开家长会和组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了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出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