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6.20KB ,
资源ID:69045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04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黄浦公园.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黄浦公园.docx

1、上海黄浦公园上海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距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是上海最早的城市花园。公园位于中山东一路28号,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全园面积2.0364万平方米。 从浅滩到公园 黄浦公园原本是吴淞江与黄浦江汇合处的一块涨滩,属中国“官地”。清同治二年八月(1863年9月),英美租界(1899年改名为公共租界)工部局决定改造外滩(今苏州河口至延安东路口),计划填土拓宽道路,整理岸线,在江边辟建30英尺(9.14米)的人行道,并种植行道树。为此,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J.Clark)于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三十日和十

2、二月十九日先后提交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克拉克认为,由于苏州河口的特殊地形,在退潮时,苏州河水流和黄浦江水流产生对撞而在河口外形成漩涡,但在河口南侧的水流却相对静止,泥沙不断沉淀成滩,这对于安全航行和稳定岸线都不利。为改善这种状况,克拉克建议构筑外滩永久性的堤岸,并在苏州河口南侧的浅滩上填土,变苏州河口的喇叭形为直筒形,迫使苏州河的水流方向和黄浦江一致,这样,就不会在河口出现漩涡和继续形成新的浅滩。工部局董事会同意克拉克的报告,并且打算利用河口南端的滩地辟建公共花园(公园)。这一方案在同治四年四月初一(1865年4月28日)召开的租界纳税(外国)人年会上获得通过,工部局随即指示工程

3、师着手进行规划设计,建园的投资来自公共娱乐场(俗称跑马厅)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在同治元年以高价出售了面积约190亩(12.67万平方米)的第二跑马场,以低价购得了面积达500多亩(33.33万多平方米)的第三跑马场(跑马厅),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同意拨出一万两规银作为建设公共花园的经费。为填滩建园之事,工部局请英国驻沪领事巴夏礼(H.S.Parkes)出面与清上海道台丁日昌磋商,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十三日,工部局宣布上海道台已经口头同意填滩。是年冬,填滩建园及改造外滩工程和疏竣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工程同时开工,以洋泾浜挖出来的河泥填筑滩地。同治七年闰四月廿九日,上海道台应宝时致函英国

4、驻沪领事温思达(C.A.Winchester),函中指出:这块滩地为中国政府的公有土地。鉴于公共花园是非盈利性的公众游憩场所,准予发给道契并免除押租(土地产权的一次性价金),但每年仍须交纳土地税。今后如发现在这块土地上建造以盈利为目的建筑物或将土地出租给私人,中国政府将收回这块土地。同年六月二十日(1868年8月8日),公园正式对外国人开放。到这一年的年底止,公园建设投资为规银10223.59两。建成后公园的英文名称为PublicPark,中文译名为公共花园、公家花园或公花园,中国人习惯称为外国花园或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于民国25年(1936年)9月将园名改为外滩公园,民国

5、34年12月21日改名为春申公园,民国35年1月20日改名黄浦公园至今。公园在同治七年(1868年)取得地契时为30.48亩(2.03万平方米)。自此以后,于光绪九年(1883年)、光绪三十年、民国10年(1921年)三次在苏州河和黄浦江边填土,增加土地面积约10亩(6667平方米)。但是为改善外滩交通,又多次划出部分土地用于拓宽道路,因此,公园的总面积比初建时不仅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民国11年为27.98亩(1.87万平方米),1949年为29.4亩(1.96万平方米),1993年改建后的公园总面积为2.08万平方米。 早期入园规则歧视华人 公园自开放之日起,就不准华人入内。光绪四年五月廿

6、一日(1878年6月21日),申报率先发表请驰园禁一文对此事进行评论,文中说:“香港办有公有花园,饰置极佳,向例不准华人出入。自港督易任后,以此事殊属不公,遂裁去此令,中西人互游于园。”“上海与香港同一律,驰于彼而禁于上,抑独何欤?”“该花园(指公花园)创建时,皆动用工部局所捐中西人之银,今乃禁华人而不令一游,窃原工部局三思。”光绪七年三月初八(1881年4月6日),上海虹口医院(即同仁医院)医师颜永京和唐茂枝等联名写信给工部局秘书长韬朋,对不准中国人入园浏览的规定提出抗议,工部局在4月20日答复的信中推托说:公园面积有限,因此只能“允许所有高贵的、衣冠端正的华人进入公园”。4月25日,工部局

7、又写了第二封信,信中写道:“兹奉董事会命工部局不欲承认华人有享用公园之任何权利。因根据1868年6月20日英领事温谦德致苏、松、大道此函,此园乃拨作体育场或公园,供侨沪外人之用也。”推翻了4月20日的允诺。这样,不管是“上等”中国人还是“下等”中国人,一律不许进园。工部局的反复令人更加愤慨。同年4月28日,申报载文再次抨击说:“是园既名曰公家花园,而不以西人所私,向归工部局管理,一切用项所收中外人等捐款项下动支,况租界华人最众,其所收之捐项在华人为不少,则是园亦当纵华人浏览,不容阻止,庶于公家两字方不相悖。”光绪十一年(1885年),工部局又公布园规,并在公园口竖立了刻有园规的牌子:“一、脚踏

8、车及犬不准入内二、除西人用仆外,华人不准入内”民间将此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同年11月25日,上海著名绅商陈咏南、吴虹玉、颜永京等8人联名写信给工部局,要求拆除这块牌示,并提出有条件开放公园的建议:(1)设华人游园证,由工部局凭界内华人著名人士介绍填发,或由著名华人组织委员会填发。(2)每周指定二三日为华人持证游园期。(3)添辟公园,以便不论华洋人民,均可自由入内。信中还指出:“工部局执行的是纯粹民族歧视的政策,又要考虑自己种族的私利,又要想维持国际上的声誉与礼貌,那是不可能的,相反,我们的日本和朝鲜邻居却获得优待,有权可以进入这类公共消遣场所一切剥夺我们权利事件的发生,我们都表示反对。

9、”工部局12月2日复信:“由于没有外国人社团表示一致同意,所以不准备给予这项权利。”仍予拒绝。当时不仅公园“不准华人入内”,外面的厕所也都挂着“华人不准入内”的牌子。光绪十五年二月初十(1889年3月11日),任涛泰设计师给英国总领事一信中也提到:“实际上由于它的位置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建设基金的来源主要也是我们中国人筹措的,我们中国人却不能参加浏览,我们认为作出这样不公正的安排,也无非是在制造对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侮辱,而且想贬低我们国家的威望。”要求工部局召开董事会议,决定让公园开放,可工部局的答复仍然是拒绝。同年,陈咏南等人又联名写信给苏松太道龚照瑗说,坚持入园“非以其园风景之佳,必欲一游而

10、后快,诚以其基址既属中国官地,其费又大半取诸华民捐税。而中国人民,反遭寸步不得入,不平若斯,小之足以辱及个人,大之丧失国家尊严,试问此园既以公共为名,果将居我华人何等地位!”这封信还要求清政府通过英国领事和工部局在园章中迅速删除侮辱中国人民的条文。上海道台会见了英国领事,转达国人的意见,而英国领事又把事情推给工部局。工部局稍作让步,宣布由公花园委员会或工部局秘书长,根据华人的要求,酌情发放“华人游园证”,允许少数高等华人入内,但签发手续甚繁。每证限用一星期,领证者并不多,1889年是较多的一年,共发183张,每证以4人计,全年入园华人不过是700多人。事情不了了之,国人的情绪不能平复,于是口诛

11、笔伐,在报纸上写文章加以评击。19世纪90年代,随着张园、愚园等私人花园也相继开放,华人几乎再没有人索证游览外滩公园。1925年,五四反帝示威游行,学生队伍行经外滩公园,看到门口悬挂的“外滩公园园规”的禁牌,当场有学生从皮匠摊上借来榔头,把牌子砸掉了。印度巡捕来阻拦,遭到群众斥责:“你们国家已沦为英国殖民地,你们不起来反抗,反而帮英国殖民者来压迫中国人吗?”印度巡捕表示“我们也没有办法啊”,就躲开了。五四运动后,掀起了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工部局内定接收华人入董事会。1927年,帝国主义慑于北伐军节节胜利和武汉收回租界的热潮,不得不在1月西人大会上通过开放公园议案,1928年7月1日起,中国人可

12、购门票入内。至此“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时代宣告结束。 观赏浦东景色绝佳处 早期公园以观赏浦江景色为主。公园的大门开始是在园西北角近韦尔斯桥头处(是位于今外白渡桥西的苏州河上木桥,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其东建木结构的外白渡桥后,此桥拆除)。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将大门迁至园西南今大门的位置,原西北角园门仍留一扇小门作通道。民国18年(1929年)又在园西的南部与北京路口相对处开了一道园门,这道门在解放后关闭。公园最初以绿篱与马路相隔,后来逐步修建了竹篱,民国13年(1924年)后建了围墙。约在民国21年间,沿黄浦江和苏州河边设置了铁栏杆,解放后改建为防护墙。民国2年初,工部局在公园东侧建

13、黄浦江水位观测亭,设置若干水文仪器,于是年3月1日正式启用,此后,该亭在民国13年、1949年两次重修。目前的建筑为上海航道局于1979年所建,1995年重修,名为黄浦公园水文站,有引桥通公园。公园初建时,按英国自然园景风格设计,是靠两面临江的优越位置和绿化吸引游人,园内除树木花草外,只有一间小温室和一间门房,没有其他园林建筑。当时园内以林带将中部的大草坪自然分隔为南北两片,园的中部和西部、南部有一些灌木丛,沿江是一条大道,路边植一列乔木,树下有木制长椅。约在同治九年(1870年),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只木结构音乐亭,并安装6盏煤气灯,除冬季以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此举行音乐会。光绪六年(

14、1880年)春,在公园入口处用水泥石块砌了一座假山。光绪八年五月英商上海电力公司对外供电,是年底公园音乐亭安装电灯。光绪十四年,侨民伍德捐资在园南部建喷水池一座,池中为铜铸的两个孩子合撑一伞,水从伞顶端喷射而出。光绪十六年(1890年)春,拆除旧的音乐亭,新建一只六角形钢结构的音乐亭,亭的基座用石头砌成,两边有梯级,四周围以铁链。光绪二十年(1894年),为庆祝上海开埠50周年,在园北部建造了一个圆形水池,喷泉装在一块糙面石中心,池中还建有一座小假山。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工部局将“常胜军纪念碑”从外滩移入公园内的西南侧。此碑乃清政府所立,同治元年(1861年),“常胜军”头目华尔在浙江慈

15、溪被太平军击毙,清政府为取媚洋人于同治二年(1862年)为其树碑。此后,工部局又将“马嘉理纪念碑”迁入公园东北角。光绪元年(1874年),英、印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被狙击,英使馆翻译马嘉理前往蛮允同都司李珍国交涉,被当地人打死,英国以此案为借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烟台条约,在沪英侨为马嘉理建筑了这座纪念碑,于光绪六年五月初六日竖立于外摆渡桥南堍西侧。宣统元年(1909年),在公园北部建立了第一只茅亭。民国11年(1922年)音乐亭翻建,仍为钢铁结构,但以水泥盖顶。民国12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凉亭一只。民国21年在园西部堆了一座小土山,山上植灌木。民国24年拆除了茅亭,在园东北角建造

16、松木桩凉亭。民国25年,园北水池中假山拆除,改装为十二道喷泉。民国26年,音乐亭被拆除,仅留石台基。同年在花园之南部,建造木结构的凉棚一座,作游人平时休憩之所,临时又可作音乐亭。早期的公园拥有许多花坛,花坛内种植了各种类型的植物。位于外白渡桥南堍西面附属于公园的花圃名预备花园,引种培育外地以及欧洲的花木,使花坛在春季有郁金香、紫罗兰,夏季种上五彩缤纷的亚热带和热带植物,秋季植菊花,冬季有三色堇。当时曾有“中国十二生肖”花坛。20世纪30年代,曾进行一次改建,园内种有7000余棵郁金香,颇具盛况。公园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是具有特色的百花园。在园西沿马路种植抗性强的高大乔木,并有浓密的绿篱,以减

17、轻噪声和尘埃的影响。在江边及园路旁多植悬铃木,其余均为草坪。民国30年(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公园成了日本军营,一度驻扎公园的日军肆意践踏花草,并在音乐亭位置上造碉堡,公园面目全非,满目疮痍。民国32年,汪伪政府将“常胜军纪念碑”和马嘉理纪念碑拆除。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工务局园场管理处修复了被破坏的园景。到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在园内埋地雷、建碉堡,公园又一次遭到破坏。解放初,上海警备司令部迅速排除园内的地雷,公园于1949年6月9日重新对外开放。解放后,园内原有的乔木和绿篱都保留下来,园南以花坛为主,花坛保持四季有花。北部以草坪为主,植有747平方米的天鹅绒草坪一块。西北部有

18、大悬铃木,园中部植有广玉兰、香椿、银杏等。1956年加高了公园的防汛墙。1959年拆除围墙及门口喷水池和小孩雕塑,游人免票入园。1961年在园西建铁丝网围墙,恢复售票进园。1972年,在园中部原音乐亭的基座上建望江亭,六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攒尖顶,面积为128平方米。1973年公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在园大门内建一座占地406平方米、高9米的假山,瀑布从山上泻入面积为88平方米的磨石子喷水池。在园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一个,面积117平方米,池内装置三只瓷鱼喷水器。在园东沿黄浦江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廊,面积为356平方米。廊两端有梯可登廊顶平台,台四周围铁栏杆,是园内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

19、。又在园西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绿廊,长30米,宽3.8米,面积为114平方米。在园北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茶室,面积388平方米。同时还改建了园中的阅报廊和画廊,公园面貌焕然一新。1980年,对全园7172平方米道路地坪进行全面翻建,分别改建为柏油、红石板、水泥、磨石子和杂石子路面。1983年,将园西沿中山东一路251米围墙改建成钢结构透墙。同年1月园北茅亭改造为钙塑顶亭。到1986年全园有111个树种,共3546株,绿篱264米。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89年1月11日,公园闭园改建,园内树木大多搬迁他处,只保留绿地面积5632平方米,其中草坪占4000平方米左右,园西绿化带为1000平方

20、米左右。这次前后历时5年的的改建使整个公园在风格和功能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型。1994年9月21日公园改建成功,并成为上海市首家免费开放的公园。这次改建最重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是1950年庆祝上海解放一周年之时,上海市人民政府为了永远追念为上海市人民革命斗争而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人民英雄们而决定兴建的。纪念塔在1950年5月28日由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在园内茅亭前举行奠基,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兴建。1987年上海市政府根据上海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提案,决定在原址兴建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知道这个消息后,上海社会各界热情支持、踊跃捐款,建

21、塔所需的1100万元资金全部由全市3700多个单位共99.6万余人捐献。纪念塔于1988年12月31日破土动工,199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45周年时落成。改建后园景重新布局,以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和和主题浮雕作为公园的构图中心,园内诸景均与纪念塔相协调,公园完成了一次大的转型。公园以纪念塔为主体,采用规则式的轴线布局,辅以自然柔和的块面布置。纪念塔下设集散广场,两旁绿化作几何型对称布局,台阶两旁设置梯形花坛,保留原有的古树名木、水池及绿地。人民英雄纪念塔矗立在公园东北部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这里的两条江堤相交原呈钝角形,施工中苏州河堤延伸8米,黄浦江堤延伸11米,两堤相交处变成圆形。纪念塔

22、及空厢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左右,塔身建于直径为56米的圆岛之上,岛下有500多根钢筋混凝土桩支撑。圆岛、塔座、塔身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三根花岗石碑体组成的纪念塔主塔,高60米,屹立在下沉式圆岛广场中央,形态如江中涌起的三股浪柱汇于高空,象征在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他们永远受到人民的敬仰。塔座壁的花岗石浮雕高3.8米,长120米,总面积334.6平方米。自左至右7组浮雕,表现了自1840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历史,共有97个人物形象,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圆岛上层的题字碑上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十个鎏金的大字,与圆岛

23、平台对面的“浩然正气,永垂青史”八个大字遥相呼应;碑下有献花石,其周围为小花坛。纪念塔下设集散广场,两旁绿化作几何型对称布局,台阶两旁设置梯形花坛。圆岛平台下设纪念塔参观大厅。圆岛平台造型美观,并有三条弧形大斜坡道与公园相通,斜坡道的设立,方便了残疾车的通行。坡道前设两只三角形花坛。1995年黄浦区区委、区政府又投资200多万元,在纪念塔平台下的参观大厅内,开辟了1000平方米的外滩历史纪念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外滩历史纪念馆展馆内有281张历史照片和具有代表性的30件珍贵实物;3幅巨型灯箱片分别将1880年的外滩、1923年初具规模的外滩和20世纪90年代新外滩的巨变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

24、让观众更好地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展望未来。外滩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1996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公园东面的黄浦江堤长137米,北面的苏州河堤长80.7米,均宽10米,高出地面约10米,堤外侧置铁栏杆,游人可凭栏观赏江景。沿堤内侧植花灌木和四季草花。公园与苏州河、黄浦江交界的防汛墙,为后板桩、前方桩高桩承台空箱结构,总长度为474米,将防汛墙设计与空厢式观光平台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园中北部的纪念塔广场,中间是占地1040平方米的花岗石地坪,东面为市长陈毅和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的题字奠基石碑;东、北面分别有900平方米和

25、700平方米的两块三角形草坪;南面有花坛和椭圆形草坪;西面有直径6.5米圆形喷水池,池中间竖有7米高的钢架,上有“永垂青史”、“浩然正气”八个金字。园南部花坛中面朝园门的是一座名为浦江潮的雕像,一个勇士在挥舞着旗帜,象征人民挣脱旧社会的铁锁链。像高8米,宽11米,用铜浇铸而成,重25吨。底座高2米,以大块花岗石砌就。雕塑四周,绿荫环抱,花团锦簇,是游客摄影留念的好地方;雕塑后面的紫藤架长廊,可供人们休闲憩息。公园与整个东外滩的风格协调一致,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并依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新上海烘托出不可替代的视觉效果,俨然是整个外滩景观末端一个浓墨的收梢。 以音乐会为主的游园活动 在民国以前,公

26、园是全市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又是夏夜纳凉的好地方。因此,除隆冬季节以外,公园每天开放到午夜零点,游人于傍晚以后最为集中。除园景以外,音乐会是公园一大传统特色。早期公园的音乐会是由英国军舰上的乐队来演奏,以后是由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会每周至少一场,夏季甚至一周三四场,每场观众数百人,有时600只帆布椅全部租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虹口娱乐场(今鲁迅公园)局部建成、民国3年(1914年)极司非尔公园(今中山公园)开放后,公共花园举办音乐会的场次逐步减少。此外,与本园息息相关的还有一项特别的活动,那就是每年端午节在黄浦江上举办的龙舟竞赛。民国35年(1947年)6月4日端午节,为观看龙

27、舟竞赛,由园门进入黄浦公园的游人逾7万人,还有不少人越围墙入园。为此,围墙多处损坏,35只长椅及茅亭被毁坏,花树损失无数,公园不得已停止开放5天。1994年公园改建后,每年又开始在园中部纪念塔广场举行广场音乐会及结合上海旅游节所举办的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成为上海文化宣传的一面旗帜。其中重要的活动有:1995年5月20日举办了上海市大学生广场音乐会以及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举行的中华之魂音乐会;6月10日百架钢琴大联奏;1996年举办东方风云榜上海歌手广场音乐会;1997年迎香港回归大型庆祝活动;2002年上海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群众文艺演

28、出等。此外在纪念塔广场还多次举办了其他各类庆祝活动,如1994年为庆祝上海解放45周年举行的集体婚礼活动;1995年5月1日的升旗仪式、5月18日的上海市十八岁成人仪式;1996年的黄浦区第七届运动会;1997年迎香港回归大型庆祝活动;1999年元旦徐匡迪等市领导参加的国旗升旗仪式、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活动以及何厚铧参加的澳门回归倒计时揭牌仪式、迎新千年庆典;2001年APEC会议焰火施放;2002年的“东丽杯”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等重大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黄浦公园也因此多次获得了广场活动特别贡献奖。风景秀丽的黄浦公园把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大型浮雕及纪念塔广场等与公园园林景观融为一体,集观光、休闲、教育之功能,是游览观光的胜地,也是外滩重要景观之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