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7.58KB ,
资源ID:69015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9015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煤炭高科技信息.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煤炭高科技信息.docx

1、煤炭高科技信息主办:国投新集设计研究院年6月23日星期三年月日2011年第7期(总第20期)2011年4月12日煤炭科技信息 目 录 【煤炭科技】 1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科技项目在京通过鉴定 1参与者揭秘地下救生舱体验:可与地面视频对话 2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课题分项内容启动 4黑龙江研制出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 已通过抗爆试验 4山西焦化集团:科技创新抢占价值高地 5煤灰在加固建筑材料及汽车制造业中的用处 6燃煤电厂烟气净化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 8国内首套年产1200万吨综采工作面成套输送装备研制成功 9中国首个防化机器人问世 可在核辐射

2、条件下工作 9中油测井华北事业部煤层气高效测井获突破 11“矿井重大灾害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等三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通过专家验收 12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指南编写启动 12“年产千万吨综放工作面设备配套选型技术研究”课题启动会召开 13可燃冰首次纳入我国能源规划 14煤炭工业加快转型升级 15【创新与探索】 16全自动抽采管路负压放水器 16【煤炭科技】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与应用研究”科技项目在京通过鉴定3月11日,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科技项目在京通过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达到了国际领

3、先水平。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智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导周世宁,中国煤炭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省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行管司司长曹安雅、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宗之、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主任方东平以及神华集团、冀中能源、河南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成员的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情况汇报,审阅了技术文件,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答辩与讨论。鉴定委员会认为,集团公司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体系实践基础扎实,逻辑结构清楚,符合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可使企业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生产矿(厂)实现“五自”管理,具备主动管理、超前预防事故的能力。体系中的安全文化以“零理念”为特色,理念先进,建设方

4、法内容新颖,文化水平探索定量测量、效果明显。体系中组织结构的“系统抓、抓系统”思路,将安全职责落实到了系统和部门,体现了全面管理。体系中管理方法突出“正向激励”,实用性强,安全实践效果好。整个项目研究基础扎实、手段新颖、成果先进,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建议推广应用。该项目于2009年针对集团公司重组融合后的安全现状而提出,由集团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承担。目的是在总结、分析永煤原有安全管理实践做法的基础上,研究与开发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体系,并在实践中完善、细化和推广,以适应集团公司在企业规模发展、资源整合过程中面临的安全新挑战。课题在实践总结、理论研究过程中,先后组织了30多次企业调

5、研、座谈会等,走访了河南、贵州等省市煤炭、化工企业,完成了近千人次的调研,进行了28个现场测试。两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安全文化、组织结构、管理思路和方法等,符合集团公司管理现状,使集团公司创造了原煤产量增加3000万吨、产值增加600亿元、百万吨死亡率下降98%的优异业绩。百万吨死亡率由2008年的1.1下降到2010年的0.02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参与者揭秘地下救生舱体验:可与地面视频对话4月10日,我国首次井下避难设施载人现场验证试验在山西省潞安集团常村矿顺利完成。80名试验人员在模拟灾变环境下的永久避难硐室里安全度过了48个小时。11日,记者专访参与研发、试验

6、的技术人员、矿工代表,请他们讲述“地下救生舱”里的生存体验。总体感觉比较舒适,可与地面视频对话记者:此次试验有哪些内容?申海生(常村矿矿工):这次试验是在模拟灾变的环境下进行的。在两天试验里,前16小时是试验地面钻孔系统。地面通过钻孔将新鲜空气送进硐室;中间16小时是测试井下压风系统为硐室压风输送空气。前32小时硐室内都是新鲜空气,室内温度在24,感觉比较舒适。最后16小时测试的是舱内高压供氧。硐室内的高压氧气瓶放出氧气,储备的化学药剂吸收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因为没有外界气体交换,室内温湿度逐渐升至27,湿度70%。这时感觉有点潮湿,我们北方人不大习惯,但对生存没有影响。记者:避难设施内的生存

7、条件如何?申海生:硐室有100多平方米,80多个人坐在排椅上并不拥挤。硐室里为我们每人每天准备了一个食物盒,里面有压缩饼干、能量棒、营养液、纯净水等。硐室两头小舱内的马桶收储了矿工的排泄物。因为模拟灾变场景,我们分成四组轮流睡觉,休息得还算不错。排椅和防静电的硐室绝缘胶质地板都可以躺,一点都不冷。在硐室内,我们有时会下棋、打牌、看杂志,还可以通过通讯设备与地面视频对话。记者:这次试验取得的效果怎样?韩强(潞安集团常村矿总工程师):这次试验成功验证了避难硐室内供氧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检测了各类设备仪器的运行状态和环境参数,可以说取得了成功。虽然试验进行顺利,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例如,

8、为了保证良好的隔热性,硐室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岩壁使用了隔热填充材料,但这就造成硐室的散热有些不好。我们将对系统加以优化。可容纳80100人,食品、药品储备充足记者:避难设施内都有哪些配套设施?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韩强:常村矿这次试验的N3永久避难硐室是我们同北京科技大学一起设计建造的。它长39米,宽3.5米,高3.05米,可以容纳80100人,具有防爆密闭、氧气供应、空气监测、二氧化碳吸附、空气温湿度控制、电力供应、联络通讯、食品饮水供应等系统。国家对避难设施的支护强度、密封、防爆抗冲击能力都有总体要求。我们还将硐室这一紧急避险系统,同其他五大系统有机组合起来,即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

9、水施救、通讯联络系统。除了六大避险系统,我们的硐室还配备了空气净化一体机、蓄冷式空调等,储备了充足的食物和水、医药用品,还装备了抢险救灾设施。当井下灾害发生、人员无法撤出时,硐室可以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袭,矿工可以在里面安全等待救援。地面钻孔输送补给,防爆门可经受1000高温记者:矿工在避难设施内生存的极限时间是多久?韩强:我们的硐室有地面钻孔,钻孔打通后,194毫米的钢管管路可以将空气、食物、水、电力甚至广播电视设备都送入地下,所以矿工的生存极限时间需要看外界的救援进度。记者:在矿井发生爆炸、塌方等大规模次生灾害的情况下?矿工在避难设施内如何保证安全?韩强:硐室由大量优质的钢筋混凝土浇

10、筑。当矿井发生爆炸、塌方等大规模次生灾害时,对硐室岩壁影响不大。硐室的薄弱环节是防爆密闭门,因此需要精心设计施工。进入硐室要经过两道厚重的防爆密闭门。防爆密闭门可以经受1000高温和1.5兆帕的压力,而瓦斯煤层一次爆炸的压力约为0.8兆帕。成本约300万元人民币,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技术条件记者:我国目前研制的井下避难硐室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水平,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矿难发生时矿工的避难问题?刘仁生(潞安集团副总经理):应该说,常村矿的永久避难硐室集六大避险系统于一体,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可以有效减少灾变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水平。常村矿永久避难硐室、井下救生舱的配备,已经达到了每名矿工都有自己的避险位

11、置。记者:这种避难设施的研制和生产成本怎样?能否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刘仁生:每个井下避难硐室加上配套设备,成本大约在300万元人民币。我认为,这个成本目前可以在国内大部分煤矿推广。而且,配备这种避难设施也不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技术条件。只要能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即使再多的投入也值得。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 课题分项内容启动4月7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承担的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课题分项内容启动。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华炜,副总经理尚建选出席启动会。今年2月21日,在北京的中国工程院举行了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重大项目启动会,随后,3月18日在西安

12、举行了该项目子课题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启动会。此次启动的是陕煤化集团承担的分项内容,有三大类,五个分项,包括:煤制其它产品技术路线分析(包括:合成氨、电石、乙二醇)、甲醇制烯烃(MTO)技术路线及发展潜力分析、煤炭分质高效清洁利用多联产技术路线及发展潜力分析。会上,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尚建选副总经理介绍了项目背景并对工作提出了总的要求,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贺永德教授阐述了项目的重要意义,项目领导小组秘书长张相平副总工程师对课题研究工作做了具体分工与安排。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华炜董事长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指出参与本次课题对陕煤化集团意义重大。他说,对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

13、战略进行深入研究,既是国家煤炭转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陕煤化集团“十二五”重点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需要,对于指导集团公司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提升集团公司在煤化工行业的地位,提升在行业的话语权也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他表示集团公司将在各个方面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同时要求陕煤化集团参与人员珍惜机会,做好工作,通过本项工作提高战略研究水平。黑龙江研制出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 已通过抗爆试验继在环境温度55摄氏度、120小时高温真人试验获得成功后,由黑龙江龙煤机械装备公司自主研制的“JYC12012型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近日再次通过国家安全生产重庆矿用设备检测检验中心的连续4次井下抗爆试验。鉴定

14、结果显示,该舱体抗爆能力为2兆帕,达到了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抗爆能力的最高标准,表明此型号救生舱可以投入高瓦斯矿井,为井下遇险矿工提供临时的避险场所。据介绍,根据本次测试要求,“JYC12012型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在检测机构的模拟井下大型巷道中,分别在距爆炸源40米和120米处做了4次瓦斯爆炸试验及瓦斯煤尘复合爆炸试验。试验前在救生舱内放置两只成年活兔,以考察复合爆炸对壳体强度、密封性能以及舱内活体的生命影响。经过试验,4次结果均为舱体无移动,无结构损坏和变形,防爆玻璃观察窗完好,舱内无泄漏,舱体内活物生存状态良好,各项数据显示正常,证明救生舱舱体抗爆性能达到了设计要求。此次抗爆性能试验的顺利

15、通过,表明“JYC12012型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采用的复合箱体式舱壁结构达到了国家救生舱抗爆能力的最高标准,可以投入矿井使用。山西焦化集团:科技创新抢占价值高地近日,从山西焦化集团公司了解到,该公司实施煤岩配煤数字模型技术开发项目,使配合煤中价格较低的弱粘和不粘结煤的比例增加2%5%。仅此一项每年便可为企业节省入炉煤成本2000万元以上。这只是山西焦化集团依靠科技创新挖潜增效的一个缩影。 山西焦化集团是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企业之一,山西省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山西省转型发展百强潜力企业。在上游煤炭资源紧缺、价格高企,下游钢铁企业的需求不足、市场营销难度加大的形势下,山焦集团坚持走

16、科技强企之路,依靠科技创新内涵发展、提升价值,以科技创新抢占价值高地。瞄准关键环节谋求科技创新围绕影响生产成本和产品产量的关键效益点,山焦大力开展指标赶超和对标管理。焦炉煤气回炉率高一直是困扰各大焦化企业的“老大难”。2010年,山焦通过数百次试验,确定了一套科学的焦炉加热制度,通过控制加热温度降低回炉煤气用量,并最终将焦炉煤气回炉率从52%降低到50%。降低的这小小的2%,相当于每年节约焦炉煤气2450万立方米,折合标煤1.5万吨。粗苯是焦炉煤气回收的副产品之一。为了提高粗苯回收率,山焦成立了由配煤、炼焦、煤气回收等系统组成的项目组,进行工艺指标优化研究,成功将粗苯回收率提高了0.06%,年

17、可增加粗苯产量2000多吨,创效1000万余元。立足节能减排实施技改攻关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之一,山焦立足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2011年末,为了回收利用甲醇生产中的弛放气,山焦专门成立了技术改造项目组,实施弛放气回收利用项目。该项目投入运行后,每小时回收废气1万立方米,避免以往“点天灯”的现象,同时将废气用作工业锅炉燃料,年节省煤气消耗40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10万人的县城生活用气的总量;应用焦粉配煤炼焦技术,年节省标煤3万吨;实施酸焦油和焦油废渣回用炼焦技术攻关项目,年节约标煤4000吨。“十一五”期间,山焦先后投资2.5亿元,完成技改项目40余项和技术攻

18、关50余项,年创效7000余万元。“内外并举”引领产业科技山焦在项目选型上坚持高端化、差异化、高科技、低能耗的原则。在该公司的焦油加工项目建设时,山焦没有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国产装置,反而“舍近求远”买断了全球领先的法国专利技术。虽然山焦为此多掏了3000多万元一次性投资,却享受了每年节水160万吨、自产蒸汽1.2万吨的综合效益;新投产的6万吨/年硬质炭黑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尾气回收利用技术,年节省标煤3.8万余吨。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山焦大力开展科技自主研发和理论研究,先后取得专利技术9项,制定了蒽油等四项国家标准,填补了我国在蒽油、甲基萘油、煤焦油水分快速测定方法以及轻油标准方面的空白,企

19、业自主研发的焦炉煤气制甲醇技术获得山西省优秀科技成果。科技创新不仅让山西焦化集团成功抢占了价值高地,更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企业效益面临市场困境,山西焦化依靠科技挖潜,逐步走出了亏损经营的境地,旗下的上市公司也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今年一季度,企业实现利润也同比大幅增长。煤灰在加固建筑材料及汽车制造业中的用处除了制造水泥、砖块,以及走向其最终的“墓地”垃圾填埋场之外,燃煤电厂排放出来的煤灰还有其他用途吗?美国科学家表示,未来更轻便、更节能的环保汽车或许可由煤灰提取物来参与制造。另外,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煤灰也能“化身”为道路桥梁的“护身符”,让其包裹的钢筋和水泥更坚固,以抵挡岁月的侵袭。桥梁道路

20、的“护身符”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30日报道称,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教授查尔斯卡拉赫在美国化学学会年度大会上表示,燃煤发电厂产生的煤灰能用来制造包装材料,包裹美国道路和桥梁所使用的水泥,经过“包装”的道路和水泥的寿命可以延长几十年。而且,这种材料的经久耐用性是现有包装材料的几百倍,而成本则仅为其一半,因此,每年能为美国节省数千亿美元。卡拉赫解释说,美国450家左右的燃煤电厂每年大约产生1.3亿吨煤灰。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法律出现之前,无人会理会这些细微的、毫不起眼的煤灰,径由它们从烟囱散逸入空气中。现在,发电厂开始收集这些煤灰。“不过,收集起来的煤灰如何处理成为令很多人深感头疼

21、的问题。”卡拉赫说,“有些煤灰确实被回收并重新利用,但70%的煤灰进了垃圾填埋场。随着土地不断减少,垃圾填埋场也变得越来越稀缺而昂贵。我们的研究表明,煤灰等废物能变成极有价值的资源,它们可以包裹水泥,成为水泥的护身符,减缓水泥因为时间流逝而出现的品质下降乃至崩塌的速度。而且,这种包装材料也可以修复受损的水泥。”卡拉赫表示,实验室进行的测试表明,当暴露在炎热、寒冷、下雨和其他比实际环境还要恶劣的模拟环境中时,煤灰制成的这种包装材料具有非凡的硬度和耐用性。例如,当将其暴露在酸度达正常室外空气中酸度一万倍的空气中时,这些包装材料可让水泥的品质维持在很高的水平,在一年的观察期内,受到这种保护的水泥坚固

22、如初并毫发无伤,而暴露在同样的环境下的普通水泥几天后就开始弱不禁风了。卡拉赫说,美国环保署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在修复、加固和替代家用废水系统和饮用水系统中所用水泥方面的花费高达1.3万亿美元,而且很多项目必须要在2020年前完成,以避免可能会出现的环境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同时,修复和重建凹凸不平的水泥路和摇摇晃晃的桥梁需要几千亿美元。“因此,煤灰制成的这种包装材料能延长这些道路、桥梁和水系统的寿命,节省成本,同时解决煤灰的废物处理问题。”卡拉赫如是强调。未来轻型汽车的“血肉”其他科学家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煤灰,他们认为,煤灰提取物可能会成为未来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更轻便、更节能车辆的“血肉”

23、。据美国科学美国人3月28日报道,纽约大学理工学院的教师尼基尔古普塔博士在上周出版的金属杂志上指出,他的研究小组正致力于研发一项专利技术用煤灰提取物做原材料,让汽油或柴油动力汽车“瘦身”10%;至于电动汽车,可以通过使其电池减重20%到30%来进一步减轻其重量,由此增加它们持续工作的能力。古普塔说,可以将发电站产生的大量煤灰收集起来很好地加以利用,包括用来制造热门的汽车等。古普塔指出,煤灰“变脸”为轻型汽车原料的奥秘在于煤灰中含有一种叫做煤胞的微结构,这是一种坚固而中空的含泡结构,是煤炭燃烧所产生的废弃副产品的一部分。这些副产品中,煤胞会漂浮在水上,而其他物质则下沉,因此,可以用水将其从这些废

24、弃的副产品中分离出来。用镍、铜或任何其他合金或陶瓷材料给这些煤胞加上涂层就能制成一种超级坚固但轻巧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混合入很多金属“体内”。古普塔和同事们估计,任何一片金属中都可以添加60%以上的煤灰提取物,这一比例可以根据最终得到的部件所需要的弹性进行调整,这样就可以在保持钢铁或铝的强度的同时大大降低其重量。尽管这项技术有几百种用途,但古普塔表示,重型车辆制造商和军方可能最感兴趣。研究人员称,他们与威斯康星的制造企业合作,制造出了一些汽车的原型,证明这一方法的确可行。他们说,让标准汽车减重10%是“保守估计”,因为汽车技术人员或许能在制造中发现研究人员没有想到的其他用途。古普塔团队下一步的

25、目标是进军电动汽车市场,同汽车制造商以及电池制造商合作。该研究团队表示,通过将这种煤胞融入电池使用的铅或者其他金属内,可以将电池的重量减少20%到30%甚至更多。电池是电动汽车中最重的部分,削减电池的重量可以大幅减少汽车的重量,这样,一次充电能让汽车行驶更长时间。而这项技术可以进行规模化生产并且成本低廉。不过,古普塔也承认,来自煤灰的煤胞的质量无法预测是一个问题。但在美国,每年发电站产生的大量煤灰提供了廉价、充足的材料供应,人们可以从中挑选出最好的煤胞。燃煤电厂烟气净化关键技术实现国产化由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牵头,联合重庆大学等单位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脱汞关键技术

26、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日前通过了结题验收。专家认为,该项目开发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煤电厂双相整流烟气脱硫、两级式烟气脱硝、烟气脱汞关键技术与装备,打破了国外对燃煤烟气净化先进技术的垄断。长期以来,我国燃煤电厂环保技术大多依赖国外技术。为提高燃煤电厂环保技术的国产化水平和产业化能力,该项目于2007年12月启动,总投资9550万元,分别开展了对燃煤烟气脱硫、脱硝、脱汞关键技术与装备的开发,及相关技术集成、工艺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重点解决了燃煤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汞污染等问题。项目先后获得专利71项,其中发明专利39项,主持和参与编制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共10项。当前,项目已建成国内规模

27、最大的“原烟气综合实验基地”重庆合川双槐电厂烟气净化综合实验基地,以及国内首台万吨级碳捕集中试装置和年产能1万立方米的脱硝催化剂制造厂项目。该项目对降低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该项目已为承担单位实现产值3.4亿元,节省工程造价1800万元,每年减少运行维护费1000万元,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7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万吨。项目技术进一步推广后,每年可实现产值16亿元,利润近1亿元,减排二氧化硫30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与现有技术相比,每年可节约建设成本2亿元,节约运行电耗1.5亿度。国内首套年产1200万吨综采工作面成套输送装备研制成功近日,中国煤

28、炭科工所属天地科技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国内首套年产1200万吨综采工作面成套输送装备”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超重型综采成套输送装备的主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设备可将一次采掘高度(煤层厚度)从6.3米提高到7米,其槽宽和装机功率均居国际首位,是目前国内煤矿机械装备向大功率、大运量、高可靠性、智能化方面发展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将大大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减小煤炭资源损失造成的浪费。中国首个防化机器人问世 可在核辐射条件下工作在日本核危机中,除了那些勇敢的工人,奋战在一线的还有机器人。前不久,日本向德国政府请求提供远程遥控机器人,以应对危机。如今,一些国家正相继派出“机械战士”到灾难现场,协助进

29、行清理工作。机器人为什么如此受重用?答案很简单:在危机重重的环境下,人类有心无力,特种机器人却可以不受太多影响。近日,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和相关部门合作,研制出一台核化侦察与应急处理遥操作机器人,可以在核辐射和有毒有害环境下协助人类救险。7年研制成功研制这样一台机器人,还得从2004年的一起事故说起。当时,一所高校实验室被盗,放射源不见踪迹,急坏了所有人。于是,相关部门和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开始合作,计划研制一台核化侦察与应急处理遥操作机器人。从2004年开始,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宋爱国和他的团队总共研制出五代机器

30、人。最新的第五代机器人是今年年初才完成的。日前,记者见到了这个神秘的核化侦察遥操作机器人,它重30公斤、长85厘米,浑身漆黑。据介绍,这个机器人主要用于人员无法到达、情况不明或高危作业区域,执行核辐射和化学、生物污染的测量、取样以及现场紧急情况处理等任务。据了解,这个机器人成本不菲,一台裸机的成本就要40万元人民币,再加上机械手,总价预计50万元左右。“因为是特种机器人,机器人身上的很多部件都很特殊,仅机器人身上的一套数字传输系统和图像无线传输系统就价值18万元。”宋爱国告诉记者,要给机器人供给足够的能量,就得配上更好的电池。为此,他跑遍了全国,才找到一款能量和体积比最优的电池,“这块电池不仅

31、轻巧,而且能量供给很足,价值差不多两万元。”宋爱国说。核辐射毒气泄漏都不怕核化机器人的摄像头是抗辐射的,可以连续使用5个小时也不损坏,穿的合金铝盔甲密封性也很好。在机器内部,有一个小小的核探测仪,只要在事故现场转一圈,周围核辐射的情况都能灵敏地测量出来,还能画出一幅辐射分布图,并从中找到辐射强度最大的地方,那可能就是辐射源或是辐射的泄漏点。找到这个最强点后,如果碰上的是民用放射源,机械手会把它抓起来,放进一个厚厚的铅盒里。如果是发生泄漏的核电站,核化机器人的任务就是找到泄漏点,并且把这些情况传给后方。如果碰上阀门没拧紧的情况,它也可以拧紧阀门。另外,在遇上有毒气体或液体泄漏、地震等灾难事件时,

32、核化机器人也照样能协助抢险。日本核危机发生后,日本向德国政府请求提供远程遥控机器人。德国的远程遥控机器人大约半米高,身长约一米半,体重约600公斤,功率自然也大得多。不过,要说到灵活性和机动性,德国的远程遥控机器人就远不如这种核化机器人。在事故现场,如果碰上狭窄的楼梯,它连弯儿都转不过来,而核化机器人却能穿梭自如。将研制水下防化机器人“正常情况下,在5公里范围内可以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操控,遇到复杂的障碍物,也能达到1公里以上。”宋爱国说,只要将控制系统的天线加大即可,遥控范围将会扩大到20至30公里。专家们认为,核化机器人的诞生填补了国内同类技术的空白。下一步,他还想研制一台水下防化侦察遥操控机器人,现在已经在设计初步方案。宋爱国解释,设计这样一款机器人将面临很多新问题。首先要全面防水,深水作业对材料的硬度、强度要求更高。和陆地上的机器人不同,水下机器人既要能在水底爬行,又要能在水中悬停,在结构上要进行全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