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225.79KB ,
资源ID:68967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967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七单元本单元以“景物”为主题,包含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4 篇课文,以及“习作:_即景”和“语文园地”。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本单元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本单元的习作“_即景”,属于半命题作文,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

2、表达的思想感情。内容课时内容简说教学要点古诗词三首3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间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游子夜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长相思描写的是行军中的将士们在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而不能入眠。1.会写25个生字,会认1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的字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学习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4.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四季之美2文章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自不同的独特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鸟的天堂2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

3、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月迹1文章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月色的美丽,赞美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习作3_即景1.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语文园地2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本单元课文景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3.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4.尝试根据所给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5.理解体会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21 古诗词三首1

4、.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读准“更”这个多音字,理解诗句中“暝”“歇”“聒”“王孙”等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交流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理解古诗。2.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用自学的方式,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5、3.注重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诗歌语言的不同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1.预习提纲(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山居秋暝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山居秋暝。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揭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

6、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简介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有“诗佛”之称。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板书

7、课题:山居秋暝,齐读一遍课题)解题:“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的意思。“山居”是“山中居所”的意思,“秋暝”是指“秋天的傍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山水诗。(板书:山水诗)2.讲故事。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本诗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月光曲优美典雅的音乐声中,老师叙述故事)那是一个秋凉时节,一天傍晚,大雨刚刚过去,山谷显得格外寂静,夜晚不知不觉来临了,秋天雨后的天气真是清新怡人啊。诗人漫步山中,抬

8、头看到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再低头一看,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面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亮,多美啊!这时候,静静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洗完衣物的姑娘正从河边漫步回到村口;小河上的莲叶在水中轻轻摇动,那是晚归的渔舟正顺流而下。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美好,诗人情不自禁地说:“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啦!”看着,想着,触景生情,于是吟诵出这样一首诗,诗名就叫山居秋暝。(教师有感情背诵诗句,音乐声止,表演结束)。采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所说的故事,实际就是对诗句内容做了形象的描述,这又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诗的内容和情

9、感了,这也符合从整体入手的阅读要求。二、 自学质疑,明晰诗意。(一)反复朗读,把握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顺。(学生读几遍后抽查朗读情况)2.根据朗读古诗的要求进行吟诵指导,并注意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注意三字尾的停顿。因为古人作诗多为即兴吟诵,三字尾是一个主要的音步,之前的是每两字为一音步,三字尾中按意群可划分为1、2或2、1型。故本诗的朗读节奏为“/”。3.教师示范朗读后,指导学生读好。4.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所以应当用轻快的语调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5.教师范读,学生

10、自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自学质疑,试讲诗意。1.同学们可以利用工具书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并尝试直译,试讲诗意,可以提出问题,同桌交流,为理解诗句意思做好准备。教师可补充注解。1.喧:喧哗。2.浣女:洗衣物的女子。3.春芳:春天的花草。4.歇:尽。2.先让学生试讲诗意,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译诗。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倩影,清泉轻轻地在山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

11、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我在这样的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教师或学生多读几遍译诗)先学后导,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赏析诗意,体会意境。1.首联“空山新雨后”点明“山居”;“天气晚来秋”点出“秋暝”。诗的首联点明题意。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所描写的是初秋时节空山雨后的晚景。“空山”表明山的空旷寂静,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又适逢“新雨”过后,青山经过山雨的洗涤,愈显苍翠;秋天的傍晚,天气是那样清新怡人。这两句出笔自然,总写了山中雨后的特定环境,笼罩全篇。2.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

12、着月光,清澈,闪亮。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泉水是流动的,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浣女”与“下渔舟”是倒装。而“喧”与“动”,既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又具有一种生活气息。诗人着力刻画勤劳人民的纯朴生活,正是诗人向往这种生活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颔联的“明月”“松林”“清泉”这些词,写的是静;颈联的“喧”“动”“归”“下”这些词,写的是动。两联这样安排使颔联描绘的静的境界,不是死一般的寂静,而是跳动着的生命,使整个山林显得生机盎然。这跳动的生命,不仅没有破坏山林幽静的气氛,反而相映成趣,将山林衬托得更幽静了。以动衬静,收到了艺术上相反相成的效

13、果。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3.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诗直抒诗人的心志。意思是说: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的美好,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随意”是“任凭”的意思。“王孙”则暗指诗人自己。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在这里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更好,洁净纯朴,决心留下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这虽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这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却表现了封建士大夫遭冷遇后对统治集团一种反抗的精神。4.小结。这首诗自然朴素,不加雕饰,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清幽明丽、活泼新鲜的图画

14、。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有“竹喧”“莲动”的喧闹;有“翠竹”“青莲”的悦目色彩,有“淙淙流泉”的悦耳声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这一切又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不愧是“诗中有画”。在这幅图画中,似乎没有诗人的活动,只有自然山水,实际上却处处表现着自己。诗人之所以选择这些景物,刻画得如此优美动人,正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也是本诗的艺术特色。四、感情朗读,熟读背诵。1.学生自由读。2.教师示范读。3.配乐读。五、绘画诗意,体验诗情。1.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山水画家,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那天他散步回到住处,即兴为这首诗配了一幅画。他画的会

15、是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古诗,然后猜一猜。(学生活动)。2.同学们很会读诗。从你们的眼睛里,我已经知道你们有了很多发现。不过,老师要提个要求,希望交流时不但要说清楚王维会画什么,还要说清楚你这样猜的理由。(师生互动,交流体会)带着学生学完古诗后,猜画的内容,让学生更立体地理解王维诗的特点。第2课时枫桥夜泊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理解诗意。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一、古诗导入。1.学生齐读课题。2.破题。师:“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师:有补充的吗?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师:谁停的?生:张继。师总结: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

16、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流传千古,也让张继名垂青史。由解诗题导入,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感受诗的意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受一下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1.自由读课文。2.学生汇报。生1:有点伤感。生2:有点凄凉。生3:感觉诗人有点忧愁与寂寞。师:读诗的初步感受很重要,老师读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师: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受放进诗中,读出你们自己的味道。3.学生自由读诗。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生1: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生2:我来补充:还有霜满天。生3:客

17、船。生4:还有钟声。2.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此处插入一张课件,内容:全诗,其中把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霜满天、客船、钟声词语变色)3.师:这些都是诗中的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如果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是什么字呢?生:愁。师: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拿出笔,看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生批画读后汇报。)生:我从“乌啼”中体会出来的。乌鸦都在啼哭,感觉很伤心。师:读读这句。(生读)4.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师:这句还有什么体会?生:“霜满天”中的“霜”让我觉得很寒冷。师:一个“霜”字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

18、疑是地上霜。“霜”明明是在地上的,这里怎么说“霜满天”呢?仔细读读、品品,看能否品出什么?(老师课件出示对比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霜满地”生:第一句好,感觉很冷。师:从中透出冷。(学生自己体会,齐读该行诗)师:读诗像品茶、品酒,慢慢品才能品出它的味道。5.品析第二行“江枫渔火对愁眠”。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仿佛看到一棵棵枫树。师:是这样的枫叶吗?(课件出示火红的枫叶图)生:不是,没这么红,是枯黄的。师:闭上眼睛,走入这种情形。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照画面,读读这首诗。(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诗)师:诗中谁跟谁相伴呢?生:江枫与渔火。师:张继有人相伴吗?你由此体会到什么?生

19、1:没有,很孤独。生2:很凄凉。师:把这种感觉读到诗中去。6.学生读诗。师:“眠”是什么意思?生:睡觉。师:谁睡了?生1:江枫睡了。生2:渔火睡了。师动情强调:江枫生:睡了。师:船家生:睡了。师:整个大地生:都睡了。师:由此可以想到岸上,整个姑苏城的人都睡了,只有张继没睡。师:把你们刚才的话连起来,就是一首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7.课件出示:江水睡了,枫桥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独张继醒着,夜愈深愈难眠。师:谁来读读这首小诗?(生单个读)师:读出夜晚的宁静,读出诗人的忧伤。(学生齐读)师:为什么“夜愈深愈难眠”?生1:诗人很孤独。生2:想家。生3:想他的孩子。生4:想他

20、的爸爸妈妈。师:“对愁眠”原来是“对愁难眠”呀!把这种感觉放进诗中读一读。(学生读前两行)8.品析第三、四行诗。师:诗是越品越有味,往下看,再读一读。(学生读第三、四行)师:要想读得有味道,就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生:我觉得诗人在这里是个客人。师:“客人”是什么意思?生:被邀请来做客的人。师:“客人”是谁?生:张继。师:“客人”就是诗人。大家还记得王维的一首诗吗?(生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师:联系到张继身上,你从“客”这个字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张继怎样的感情?生:体会到诗人客居他乡的愁苦。盼望与家人团圆,却不能及时归家的愁闷心情。师:假如你就是诗人,你就在客船上,远处传来寒山寺那悠远的钟声

21、,自己的心情是难以言说,读吧,读出那种味道,读得像寒山寺的钟声,余音绕梁,绵延悠长。(学生带着感情读)师:读出了凄凉,读出了忧愁,带着这种感觉读读整首诗,来理解张继那难眠的一夜。(乐曲伴奏)(学生读,读得凄清,读得悲伤)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张继吗?生:你为什么这么愁?师:是啊,张继,你为什么这么愁?(生答)师:故乡襄阳与姑苏相隔千里,故乡的生活那么美好,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想象,回答)师:回忆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的。但在这里只有生接读:(课件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师:没有熟悉的家乡山水,没有熟悉的乡

22、土乡音,这里有的只是(生接读,再次看课件,读这首诗)师:在这里,张继生活了很多年,张继一生漂泊,他到死都没有回到家乡,在这里只有无尽的思念,大家带着感情再读读。(生接读,又一次看课件读这首诗)围绕诗人的这条情感线索,借助课前自学,从重点词,到诗句的意思,精读感悟,以读促悟,体会古诗蕴含的思想内涵。四、拓展阅读,深化理解。师:诗人张继除了这些“愁”外,还有更大的一“愁”,想知道吗?课件出示张晓风不朽的睡眠片段,教师配乐朗诵: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张继的名字。江枫如火,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如果说白

23、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晚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唯独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尽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师:他落榜了,于是凄凉的深秋夜景和内心无法释怀的愁绪造就了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那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呢?生:孤独、愁郁。师:大家一起带着这种心境朗诵这首诗。师:是啊,张继进京赶考落榜之后,乘一叶小舟停泊在姑苏城外的枫桥边,在那愁绪无处释放的不眠之夜,那秋月,那乌啼,那渔火,还有寒山寺的

24、钟声,成就了一首流传千载的好诗。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对诗人资料的补充,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人之所以有此情感的认识和理解。五、教师小结,布置练笔。一千二百多年过去了,那金榜题名的状元是谁?无人知晓了!真正被我们记住的是这个落第的学子张继以及这首流传于世的枫桥夜泊。真是“好诗一首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不仅如此,苏州的枫桥及寒山寺也因此诗而美名远扬。今天,还有人把诗中的一些景物写进歌词,谱上曲子广为传唱。著名歌手毛宁的涛声依旧唱红了大江南北,听着这歌声,我们就会想到张继的枫桥夜泊,就会想到一千二百多年前那个“不朽的睡眠”。我们就来欣赏毛宁的涛声依旧,在这首美妙的乐曲

25、声中结束这堂课吧!(播放歌曲)。第3课时长相思课时目标1.会写“榆、畔 ”两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及理解“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一、诵读导入,奠定情感。1.学生回忆关于思乡的诗句,全班交流。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件中的思乡诗句。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教师板书课题(板书:长相思),指导通过对比朗读,读出题目的韵味。利用旧知迁移学习新的知

26、识,奠定本文学习的整体感情基调。二、初读诗词,分享感受。1.学生自由读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词的节奏。2.指名读词,全班正音。教师引导,预设:“风一更”中的多音字“更”,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了解“风一更”中“更”的意思,想象“风一更,雪一更”的景象。3.学生自由练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来。4.初步分享读诗后的体会。预设:诗人出兵打仗去了,很想念自己的家人。这也是一首思乡的诗。学生初读诗词,读准字音,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提供分享交流的机会。三、学习诗句。(一)默读。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二)学习上阕。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阕。1.谁来说说,作者身

27、向何方?(板书:身)(榆关,即山海关)简单介绍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邻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1961年3月4日,万里长城山海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

28、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师: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生:是的。那畔。(简介背景)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师: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生:可以体会到将士们离家十分遥远,行军路途艰辛。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师: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生:路陡,山高,水深 师:

29、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阕的意思?(生答)3.指导朗读。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阕读一读。(三)学习下阕。师:是啊,夜深了,奔走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字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

30、么?看到了什么?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故园有怎样的什么,有的,还有)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阕的意思?6.谁来读一读下阕?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指名与师合作读)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生:千帐师:在这里,没有故乡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谁还想再读?读的时候假想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齐读。(注意读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融情想象的过程,让学生和诗人进行对话,真正了解纳兰性德故园梦破碎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人舍弃与家人团圆的机会而毅然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四、配乐读,悟感情。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