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科学学院综合实习报告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问题与治理对策综合实习报告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生态问题与治理对策学 院 地理科学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年 级 2011级 师范三班 学 号 222011318011099 姓 名 李洪金 指 导 教 师 吕瑜良 沈立成 刘苏 成 绩 2015 年 5 月 11 日目录摘 要 11 金沙江干热河谷概况 11.1 自然条件 11.2 社会经济条件 22 研究区主要的生态问题 32.1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严重 32.2 森林退化,植被破坏严重 32.3 岩石破碎,自然灾害严重 32.4 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修复 33 研究区生态问题的成因
2、 43.1 自然因素 43.1.1 地形地貌复杂 43.1.2 降水不均匀 43.1.3 土壤质地差 43.1.4 地质灾害频发 43.1.5 植被覆盖率低 43.2 人为因素 53.2.1 人口压力 53.2.2 土地利用不合理 53.2.3 植被破坏严重 53.2.4 露天开矿 53.2.5 生态意识薄弱 54 治理生态问题的对策 54.1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54.2 利用太阳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74.3 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74.4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 74.5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生态与环保意识教育 75 结语 8参考文献 8附录 9附录1: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综合实习概述 9附录2:实习收获与体会 11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生态问题与治理对策李洪金地理科学学院 2011级师范三班 222011318011099摘要: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生态问题与西部大开发中金沙江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区域存在的生态问题,并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结合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区内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对策,旨在为该区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材料。关键词: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问题;治理对策金沙江发源于青海,经滇川交界处的石渠、得荣、攀枝花、巧家等县市,最终于宜宾三江口汇入长江,全长
4、2316km,天然落差3280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4920m3/s,流域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是滇川地区粮油、蔬菜、水果和工业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1。但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的交互作用,致使金沙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该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建设。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
5、,森林覆盖率不足5%,放眼望去,全是裸露的红土2。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属于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其生态问题复杂多样,因此,探讨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问题的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对于金沙江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工农各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1 金沙江干热河谷概况1.1 自然条件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位于长江上游,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及支流沿岸。东南边以蒙自曼耗为界,西以怒江河谷山地为边,北以金沙江流域的永善为限,随各大江河道干热或干暖的边界构成多角形或不规则的蛛网形,其实际范围是沿江两岸谷底以上800m范围内,干燥度大于1.5的南亚热带河谷地区,其总长度为4105km,总面积11230km24,涉及云南和四川
6、西南部10余个地、州、市,贵州、广西亦有少量分布。图1 金沙江干热河谷景观该区多为高山峡谷区,是青藏高原东部的过渡区,东部以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为主体,地形起伏,山脉、盆地、丘陵、河谷、坝子等纵横交错。该区属南亚热带干热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干热少雨,蒸发量大,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年日照时数2200h左右,年均气温2123C,年降雨600900 mm,但分布不均,611月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90以上,年蒸发量25003000mm,11月5月蒸发量是同期降雨量的10倍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0左右 在35月最小相对湿度可近于0该区在35月最大风速可达20 m/s,土壤主要为山地红
7、褐土和山地红壤,多为微酸性。51.2 社会经济条件表1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部分县(市)社会现状县(市)人口(万)少数民族(%)人口密度(人/km2)总面积(km2)耕地(%)山地面积(%)东川29.687.0159.71858.7918.0197.3会泽88.284.9150.85854.0017.9596.7大姚28.8731.96.74289.265.8197.7宾川32.3021.912.62562.6716.7083.3元谋20.1732.510.02021.6910.6884.6表1列举了干热河谷区部分县市的社会现状。干热河谷区许多县市为国家级贫困县,人民生活还处在温饱线附近,年人均收
8、入低于1000元,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农村人口增长过快,农业综合生产力低,抗灾能力差,环境污染和土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是干热河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金沙江干热河谷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农业、林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大,这些地区是中国西部人口密集,开发较早的山地农业区,坡耕地面积大,因受地质、岩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2 研究区主要的生态问题2.1 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严重金沙江流域地势陡峭,山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86%。气候干热,降雨集中,使该区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具粘、板、酸、瘦、缺磷和有机质等特点,土壤流失加剧。据报道该区水土流失面积在300万亩,年侵
9、蚀量670万t,金沙江多年输沙量为2.45亿t。据宁南水文站2010年资料,黑水河年均含沙量1.56 kg/m2,强烈侵蚀作用下,本区耕地普遍贫瘠瘦薄,蓄水保肥力差。坡耕地更为严重,每年攀西地区流入金沙江的土壤为2800万t,相当于3.67万hm2土地每年失去3cm的表土。2.2 森林退化,植被破坏严重金沙江干热河谷曾经是一个森林茂密、植物种类丰富的地区,但在长期的人类活动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极为严重,人类为了生存,就会砍伐森林作为建筑材料和生活燃料,为了农业生产就会毁林开荒,致使大片原始森林被毁。解放后,在“以粮为纲”的政策引导下,加剧了毁林、毁草开荒,使大量森林被砍伐,尤其是“大炼钢
10、铁”运动,使干热河谷本来就少的原始森林毁之殆尽。金沙江流域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由于气候恶劣,人为活动干扰,该区林分稳定差,森林类型单一,林分质量退化,森林生态减弱。河谷现存植被野生乔灌树种稀少,少量分布黄麻Trema orientalis、颠合欢Albizziamallis、红椿Ailanthus altissima、木棉Gossampinus malaborica、黄荆Vitex wegundo。草木以白茅lmperata cylindrical var、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h、须芒草Andropogn yunnanensis、黄茅Heteropogom comtor
11、tus、仙人掌Opuntia dillenii为主。2.3 岩石破碎,自然灾害严重金沙江干热河谷系横断山脉体系中段的东缘,境内山高坡陡、河谷深切,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发生了强度不等的皱褶和断裂,形成岩层破碎,尤其是砾岩、沙岩、泥页岩,当集中降大到暴雨时,常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金沙江两岸有890条泥石流沟,一些侵蚀严重的泥石流沟侵蚀模数达50 万tkm-2a-1。2.4 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难以修复金沙江干热河谷区也是生态环境脆弱带,山高、坡陡、谷深,峰谷高差达3824.1m,山坡土坡易遭破坏、侵蚀,山地垂直自然带幅窄,递变急剧,微域差异显著,使每个垂直自然带的环境容量小,经不住外界冲击
12、,加之地势高亢,坡度陡峭、地质结构松散,环境对外界的干扰敏感性强,自我调节、自我恢复力差。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将对地表、沉积圈和一些自然地质作用的影响日益增强。采掘和爆破,使地表静压负荷,动压负荷的产生和变化,导致或诱发构造应力状态的交化和重新分配,地质环境受到破坏6。3 研究区生态问题的成因3.1 自然因素3.1.1 地形地貌复杂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方式以水蚀为主。该区域山高、坡陡、谷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如遇强降雨极易形成径流,且具有强大的势能,冲刷力强。在中低丘陵地带,坡地连绵,开垦面积大,坡缓、面长、汇水面积大,降水易汇集成股流,流量、流速及冲刷力顺水流过程逐渐增大7,由冲沟引起的
13、土壤侵蚀极易发生发展。3.1.2 降水不均匀降水一方面可以形成地表径流,为水土流失提供基础动力;另一方面形成壤中流,可以分散径流8。若雨量少、雨强小时,则入渗量大,可能不产生径流,但暴雨时极易产生径流。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年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不均,且多暴雨,极易产生径流冲刷。3.1.3 土壤质地差该区域的岩土层呈软硬互层,主要土壤燥红土的土层薄,石砾含量高,保水性很差,加之旱季高温干燥,雨季降水集中,受温度和湿度的骤变影响,强烈膨胀收缩出现裂隙,在降雨冲刷力及重力的破坏下,则岩土崩解9。3.1.4 地质灾害频发比如地震,云南处于地震带上,地震常使山体崩塌和岩土层产生裂缝,造成土壤松动,为冲沟发育、
14、土壤侵蚀创造了条件,加剧了水土流失。3.1.5 植被覆盖率低林草覆被层,一方面通过树干、树冠对降雨的截留和地表枯落物层的滞流、储水作用,可削弱雨滴溅蚀和径流冲刷力,另一方面植物的根系可以增强土壤的抗冲性,对土壤有锚固作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由于植被覆盖度低,缺失截留、锚固作用,土壤易遭受侵蚀。3.2 人为因素3.2.1 人口压力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引发了大面积开垦荒地,改变了土壤的物理结构,破坏了覆被层。另外,人们生产生活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亦日益增多,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导致了地表环境恶化。3.2.2 土地利用不合理开荒造田,是生产生活所需。但长期以来,多年翻耕
15、,经营粗放,在水土流失作用下耕层变薄,加之广种薄收,施用农家肥少、化肥多,土壤用养失调,造成了土壤结构破坏,板结严重,渗透能力降低,容易产生径流,使土壤侵蚀加速。3.2.3 植被破坏严重由于人们乱砍滥伐的不合理生产活动频繁,使山坡植被持续遭受侵害,得不到休养生息。加之过度放牧,林草植被难以恢复,使大面积土地裸露,直接遭受降雨击溅、流水冲刷和风力侵蚀。受温度、湿度骤变的影响,土地退化、沙化加剧,大雨来临,山洪迅速暴发,造成土壤严重冲刷。3.2.4 露天开矿露天开采贵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时,开挖表土,破坏植被,乱堆乱弃,打破了土体的紧实结构,形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源和触发机制,使得矿区土壤抗
16、蚀能力成倍增长。3.2.5 生态意识薄弱生态意识不强,环保意识薄弱是导致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另一原因。例如在元谋县,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困难,教师的学历偏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很低(不足5),且文盲数量大,对于“生态”、“环保”知之甚少,因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极为严重。4 治理生态问题的对策4.1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生物措施主要是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化学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培肥土壤;工程措施主要是指灌水系统、坡地改造系统等,以解决区域性的水热矛盾和水肥矛盾,以及防止水土流失等问题。这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前提。生物措施是最根本的治理途径。在金沙
17、江干热河谷区,要遵循“土蓄水,水养林,林固土”的良性循环,积极植树造林,实行乔、灌、草立体生物地篱构建模式,恢复地表植被。覆被层植物种类要选择适宜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长存活的植物,诸如合欢(Albizia)、银合欢(levcaena)、金合欢(Acaia)、酸角(Tamarindus indica)、木蓝(Indygafera)、羊蹄甲(Bauhinia)、风车子(Combreium)、余甘子、仙人掌、霸王鞭、攀枝花苏铁、木棉等耐早、耐瘠薄且能培肥土壤的植物。根据植物相克相生原理和群落共生原理,采用合理的搭配和栽培技术,如植物篱(plant hedge)技术,防治土地退化。 图2.1 图2.2
18、图2.3 图2.4图2 金沙江干热河谷适宜生长的植物工程措施是治理的关键。一是平整塬面土地,营造林网,形成林粮、果粮间作,立体利用土地资源的生态农业体系或模式,提高单位面积经济产值,同时固定塬面土壤不向坡面、沟底输移。二是在土层较厚的缓坡上挖水平沟坑、修筑水平梯田,封坡育林育草,促进坡面生物篱拦截、蓄留降水。对坡面已形成的冲沟,采取坡顶截流、陡坡植被缓流、缓坡拦水阻流等措施,分散水势,控制沟壑发展。三是沿沟壑建造阶梯式谷坊,以拦截降雨径流,减缓洪水流速,削弱冲刷力。在沟谷出口坡缓处可修建一些拦泥坝,经泥沙淤积形成农田;也可修建溢流堰截流,水小可留,水大可溢,防治洪水暴发。对沟谷集中区,修建淤地
19、坝和小水库,蓄水拦泥。104.2 利用太阳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光照强度大,日照时数长,光能资源丰富。且太阳能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如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家家户户都以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不仅解决了能源问题缓减了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而且不会污染环境,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3 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光热资源丰富,冬季光照强,热量较高,又处于成昆线上,交通方便,利用这一资源优势,把该区建成一个大型的蔬菜基地,把蔬菜生产作为支柱产业,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作用。干热河谷区的干热条件对于发展特种经济作物具有独特优势,侧如,该区种植
20、芦荟、剑麻、荔枝、龙眼、余甘子、酸角、菠萝、芒果石榴等的经济效益显著。另外,该区应注意蔬菜及花卉等经济作物的深度加工能力,一方面可以解决人口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改善经济落后的面貌,其对于缓减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4.4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十分困难,其技术含量高,因此,必须集中大量的土壤学家、生态学家、植物学家、气候学家的智慧从植物的土壤生态学、生理生态学等方面来迸行研究,解决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以便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路子,筛选出大量的土壤生态适宜性植物,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
21、指导。落实水土保持工程配套资金,以保证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4.5 重视基础教育,加强生态与环保意识教育干热河谷区交通和信息闭塞,导致教育落后(教师学历偏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人口素质差、思想意识落后、生态和环保意识薄弱,因此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青年能接受高等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需加强生态学基础知识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5 结语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生态问题体现在土壤退化、森林退化、灾害频发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是在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且必须从经济、技术、社会等多个方面加以解决,否则,区域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同时,该区为典型的生态环境
22、脆弱带,自然条件恶劣,水热矛盾突出,土壤退化严重,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因此,其生态环境的治理是一个迫切而又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和过程。参考文献1 四川省农牧厅、四川省土壤普查办公室.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8-51.2 干热河谷XX百科. 3 杨万勤,宫阿都,何毓蓉,等.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退化成因与治理途径探讨(以元谋段为例)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23(3).4 刘燕华,李秀彬.脆弱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73.5 杨再强,谢以萍.金沙江干热河谷退耕还林与生态问题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3,21(4).6 拜得珍,潘志贤,纪中华,等.浅
23、议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4).7 刘晓民,刘廷玺,万峥.扎鲁特旗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节水灌溉,2008(3):42-43,548 吴仲昌.长江、黄河源头水土流失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4): 19-20.9 杨丹,熊东红,翟娟,等.元谋干热河谷冲沟形态特征及其成因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 10(1):38-45.10 吴云飞.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对策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14(2).附录附录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综合实习概述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
24、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素材;2、立足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二、实习单位与实习时间、地点1、实习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实习时间:2015年4月21日2015年4月30日;3、实习地域:(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2)云南昆明市区(3)云南西山滇池(4)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区(5)云南九乡溶洞(6)云南昆明民族村(7)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区(9)峨眉山-
25、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三、地理综合实习过程概述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10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4月21日重庆北碚-菜园坝火车站-云南昆明观察北碚-重庆嘉陵江段河谷地貌、重庆-梁凤英段地形地貌、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交通建设和布局情况等4月22日滇东高原-云南昆明云贵高原坝子地形、红壤、植被特征等,昆明城市建设等人文景观4月23日云南西山滇池国家重点风景区西山的植被类型、云南滇池的概况和主要问题以及治理措施4月24日路南石林、云南九乡溶洞路南石林的
26、概况、成因和特征,溶洞和地下河、田埂、石笋、石钟乳等的成因,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形成原因4月25日云南民族村云南少数民族概况以及各少数民族人文风俗情况4月26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干热河谷区的成因、特点和灾害、农业生产方式和制约因素等4月27日四川峨眉山山麓地区,峨眉山博物馆和报国寺山麓地区植被类型和特征、峨眉山佛教文化4月28日四川峨眉山山麓-雷洞坪-金顶-洗象池地段峨眉山佛教文化、地质地形概况、气候植被土壤垂直地带性特征4月29日四川峨眉山洗象池-山麓地段峨眉山佛教文化、地质地形概况、气候植被垂直地带性特征4月30日峨眉山-重庆北碚四川盆地地形区内的地形地貌、河流与人类活动概况附录2 实习收获与体
27、会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和体验性较强的学科,而野外实习正是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开展野外考察、野外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师也应该提升野外实践教学的能力。作为一个即将教授这样一门学科的中学地理教师来讲,这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际体验和检验课本理论最好的一次机会。并且,通过实习,掌握一手教学素材,对于授课效果和知识理解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而西南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气候水文特征、植被土壤类型、人文风俗习惯,在中学地理知识体系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在为期10天的云贵高原-横断山区-四川盆地综合实习中,通过对长江、綦江、乌江、金沙江、西山滇池等重要江河湖泊,路南石林、九乡溶洞等主要喀斯特地貌,云南少数民族民俗风情,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四川盆地地形地貌等区域的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搭配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随时给予的专业讲授和补充,基本掌握了各区域内主要的和人文概况与特征,深化了对课本知识描述的理解和体验,也进一步为个人以后的教学实践活动明细了方向。在此也由衷的感谢为整个综合实习辛劳付出的诸位指导老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