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40.97KB ,
资源ID:68858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858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东师范大学期末考试参考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东师范大学期末考试参考试题.docx

1、山东师范大学期末考试参考试题1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这两大发现是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论和辩证法 C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D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A】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 【A】 3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科学性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阶级性 D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B】 4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D人与社会的关系问

2、题 【B】 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也是 A. 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 B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 C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 D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D】 6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 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 不同回答 C有“高尚的理想” D 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7“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 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 A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辩证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A】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3、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A】 9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时间和空间特性 D可知性 【B】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C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D】11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 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种观点说 明了 A主观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必然是空洞的抽象 B时间和室间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C时间和

4、空间只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物质运动是时间和空间的形式 【C】 12.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A人的活动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 【C】 13.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 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A】 14.“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 都是鬼话。” 这种观点 A深刻地揭示了联系的条件性,属于辩证法 B否认了不同事物及其性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相互联系,是形而上学 C属

5、于相对主义诡辩论 D属于唯心主义辩证法 【B】 15.“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唐代诗人孟浩然这句诗体现的哲理是 A历史是客观的合规律的过程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D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 16.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该诗启发我们 A要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变化发展的过程 B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瞬息万变,难以把握的 C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阶段 D事物发展过程中只有偶然没有必然 【A】 17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扬弃” B斗争的观点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 【

6、C】 18.“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 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 B和谐和矛盾是同一的 C和谐包含着矛盾 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 【C】 19.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看优点与缺点要分清主次。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D】 20.杜甫诗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 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

7、盾,抓中心,抓关键 【D】 21 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 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孙子兵法但却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22.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 A客观分析法 B矛盾分析法 C具体分析法 D调查研究法 【B】 23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兢是说要注意火候。这说明 A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坚持适度原则 D要重视量的积累【C】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

8、小流,无以成江海。”苟子的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 A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 B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C不断发生量变的过程 D波浪式发展的过程 【B】 25.下列关于抽象与具体思维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有 A感性中的具体是人们认识和思维的起点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从抽象的感性 具体上升到思维的具体 C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就是以具体为逻辑起点,通过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的运行过程 D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般辩证法的阐述(以及研究)方法 【B】 26.下列命题中反映规律客观性的有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D“心外无物, 心外

9、无事, 心外无理” 【A】27.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种观点表明 A意识具有能动性 B人在实践中可任意获得自己想得到的成果 C劳动可以创造一切 D它是一种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A】 28.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表明意识具有 A绝对性 B无限性C创造性 D永恒性 【C】 29恩格斯提到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一观点说明实践 A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使认识具有科学性 D是

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30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 观察的材料,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这表明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 3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A】 32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

11、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表明 A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B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C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D 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D】 33.关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有 A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B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意味着认识是被实践决定的被动的因素 C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 D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B】 34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12、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D】 35.真理的一元性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决定的 B真理的客观性决定的 C真理的多样性决定的 D真理的相对性决定的【B】 36.“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主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37.恩格斯说:“对自然界的一切真实的认识,都是 对永恒的东西、对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本质上是绝对的。”这表明 A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B任何真理都只是对永恒的无限的东西的认识,因而是对相对性的否定和超越

13、C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有原则的界限 D真理包含绝对性,是不可被超越的 【A】 38列宁说:“人不能完全把握一反映一描绘整个自然界、它的直接的总体,人只能通过创立抽象、概念、规律、科学的世界图景永远地接近这一点。”表明 A.人只能认识自己周边的具体事物B任何真理都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C人们无法达到对自然界最终的真理性的认识D人的认识能力是无法达到对绝对真理的把握 【B】 39.“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

14、真理。”这表明 A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性真理走向相对性真理的过程 B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 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 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D】 40“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B】 41.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因为实践具有 A直接现实性 B普遍性 C辩证性 D主体能动性 【A】 42“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15、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B】 43.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A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B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C奉献精神和献身精神 D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A】 44.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B 对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C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制约社会进步的决定因素 【C】 4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的根本因素 B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状况的基本因素 C决定社会进化的速度的基本条件 D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 46.“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

16、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A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 B人类精神需要的产物 C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 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D】 47.在世界历史上,19世纪经济落后的德国却成为欧洲最先进思想的发源地,这一事件最突 出地表明社会意识 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一致的 C不完全由社会存在决定 D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 48“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下列说法中,无法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生产关系

17、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变革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B】 49.“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时候,生产关系的变革就起了主要的决定作用。”这个观点说明了 A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可以决定生产力 B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变革可以超 越生产力的需要 C违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D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尤为突出 【D】 50.“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

18、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D】 51.有人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种观点属于 A机械决定论 B唯心史观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唯物史观 【D】 52.“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 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这一观点属于A英雄史观 B唯心史观 C唯物史观 D宿命论 【C】 5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 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 B劳动者自愿脱离土地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

19、积累 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 【D】 54.解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货币的出现 C商品交换的实现 D社会分工的存在 【C】 5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劳动支出不同 B劳动过程不同 C生产的劳动产品不同 D在生产商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D】 56.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份值尺度,是商 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 句话的意思是 A劳动时间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货币不过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 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从而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 C

20、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出现以后,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A】 57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根本原因是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它具有计量单位 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B】 58.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 矛盾运动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运动 C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成本上下波动 【C】 59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在使用过程中A.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 B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C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

21、值 D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其价值也就消失 【C】6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B】 61资本主义所育制的实质是 A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B劳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C雇佣工人丝毫不占有自己的劳动价值 D劳资双方既排斥又依靠 【A】 62下列能够作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区分的资本是Q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B】 63.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劳动力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C】 64.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

22、要劳动时间 与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2小 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由原来的100%变为 A. 150%,100% B.150%,200% C.100%,200% D.150%,300% 【D】 65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只是意味着剩余价值生产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了,不论是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还是“无人工厂”,它们在本质上依然是 A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B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 C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 D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 【A】 66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 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

23、家阶级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仍然是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B资本积累 C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D从殖民地掠夺的巨额财富 【C】 67.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 A资本积累 B资本集中 C资本积聚 D生产集中 【A】 6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 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B增加社会财富总量 C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强竞争能力 D剩余价值资本化 【A】 69.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固定资本、流动资本、货币资本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D货

24、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70.资本周转速度 A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B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C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D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A】 71.资本主义银行利润的最终来源是 A存款利息低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B存款利息高于贷款利息的差额 C银行雇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D】 7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

25、矛盾【D】 73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B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街的政治机制 C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D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D】 74.资本主义国家选举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意愿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C】 75.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 A宪法是资产阶级制定的 B民主的原则是与实践相脱节的 C劳动人民不能参与国家政权的管

26、理 D民主权利的实现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76.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 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抽象的人性论 C利己主义抽象的人性论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D】 77.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最 根本的标志在于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A】 78.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 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C】 7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

27、上的主宰者是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C】8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C】 81.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奉融合或混合成长而成的 D垄断的银行资本和中小银行资本融合成长而成的 【C】 82.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C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的全部股

28、票,直接掌握许多企业和大银行的遥济统治方式 【B】 83.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是金融寡头实现其在 A.政治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B经济上统治的主要方式 C生产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D流通中统治的主要方式 【A】 8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C】 8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家垄断资本在数量上有优势 B私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 D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 【C】 86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

29、经济生活进行干预调节的实髓是 A促进资本主义稳定增长 B消除经济危机的爆发 C加强垄断资本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 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D】 87.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是以 A国际分工的发展为基础 B国际贸易的发展为基础 C国际交流的发展为基础 D国际垄断的发展为基础 【A】 88.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A】 8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30、C】 90.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内同时发生的是 A马克思恩格斯 B杜林 C伯恩施坦 D考茨基 【A】 91.列宁第一个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B】 9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出自 A.共产党宣言 B 共产主义原理 C 哥达纲领批判 D.资本论 【A】 9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是 A.矛盾的 B两回事 C有着内在联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