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3.63KB ,
资源ID:68772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772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8中药的剂量和用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8中药的剂量和用法.docx

1、8中药的剂量和用法8中药的剂量和用法一、中药的剂量: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也称为用量。它主要是指干燥后的中药饮片,在汤剂中每味中药成人一日内服用量。其次指方剂中每味药之间的比较分量,也即相对剂量。历史上的发展规律是由粗到精,由计件(根、支、枚、握等)容量(升、合、斗、方寸匕等)、度量(尺、寸)重量(斤、两、钱、分、厘),后改用公制重量(质量)单位:克(1979年国务院令)。单位换算:1市斤=16两;1两30g;1钱3g;1分0.3g;1厘0.03g明清以来衡量计量多采用16位进制。剂量对疗效影响甚大。中药剂量:指干燥后的中药饮片,在汤剂中每味中药成人一日内服用量。(5-10g,常规剂量

2、均指无毒;洗剂:30-60g。)【xx剂量?如何掌握?】剂量,一般是指单味药的成人内服一日用量。除毒性大的药,泻下、行气、活血作用峻猛的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为5-10g;量较大者15-30g。植物药一般5-10g,部分质地重而无毒的矿物、贝壳、甲壳、化石类药常用量为1530g。新鲜的动植物药常用量为3060g。(鲜品加倍;丸散减量;儿童酌减;外用适量。)然而用药剂量的恰当与否,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单掌握一般用量还不够,还须掌握如何根据药物的性质性能,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程、病势、职业,用药方法及地域、季节等变化用量,只有这样才能用量准确,取得安全高

3、效的结果。1、根据药物的性质性能变化剂量。(1)据药材质量的优劣增减用量:药材质优者药力充足,用量无须过大;质次者药力不足,用量可大一些。(2)据药材质地的轻重增减用量:花、叶、皮、枝等量轻质松之品用量宜小,矿物、介壳等质重沉坠之品用量宜大;干品用量宜轻,鲜品用量宜重(新鲜的动植物药含水分较多,用量一般为干品的24倍,干燥的动植物药用量相对较小)。(3)据药物气味的浓淡增减用量:性味淡薄、作用温和的药物用量宜大。性味浓厚、作用峻烈的药物用量宜小。(4)据药物的有毒无毒增减用量:毒性大或作用峻烈的药物,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时用量宜轻,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后,应当立即减量或停服,中病即止,防止过

4、量或蓄积中毒;无毒的药用量变化幅度可稍大。(5)过于苦寒的药物不要久服过量,免伤脾胃。(6)羚羊角、麝香、牛黄、鹿茸、冬虫夏草等贵重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2、根据药物的使用方法变通剂量。(1)据方药的配伍增减用量:单味药使用时剂量宜大,复方应用时剂量宜小;在方中做主药时用量宜稍大,做辅药时用量宜小些。(2)据药物的不同剂型增减用量:入汤剂时用量宜大;入丸、散剂时用量宜小。(3)据药物的使用目的增减用量:某些药因用量不同可出现不同作用,故可据不同使用目的增减用量。如槟榔行气消积用6-15g,驱绦虫须用60-120g;人参补益脾肺之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常用剂量为39g,大补元气

5、、急救虚脱须用1530g。3、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等变通剂量。(1)据服用者体质的强弱增减用量:在以驱邪为主时,体强者用量宜重,体弱者用量宜轻。在以补虚为主时,脾胃强健者,用量宜稍大;脾胃虚弱者,用量宜轻小。(2)据服用者年龄的大小增减用量:小儿发育不全,老人气血渐衰,对药物耐受力均较弱,故用药宜减小;青壮年气血旺盛,对药物耐受力较强,故用量宜大些。小儿5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5-12岁可按成人量减半用。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向成人量靠齐。(新生儿用成人量的,乳婴儿用成人量的,幼儿用成人量的,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或接近成人用量,但若病情急重则不受此限制。)(3)据服用者性别的不同增减用量:一般

6、说男女用量差别不大,但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投用活血化瘀药则宜减小。(4)据服药者病程的长短增减用量:新病而病程短者,因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伤正气,用量宜轻些。(5)据服用者病势的缓急增减用量: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若用药量轻,犹如杯水车薪,药不敌病;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若用药量重,克伐太过,必伤正气。(6)据服用者生活习惯与职业增减用量:如以辛热药疗疾,平时喜食辛辣热物或常处高温下作业的人用量宜轻,反之则用量宜重。体力劳动者的腠理一般较脑力劳动者的致密,因而使用发汗解表药时,对体力劳动者用量可较脑力劳动者稍重一些。4、根据地域和季节变化剂量。在确定药物剂量时,应考虑到地区、季节、气

7、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我国东南地区温暖潮湿,温热和滋腻之药用量宜轻;西北地区寒冷干燥,寒凉或香燥之品用量宜轻。春夏气候温热,易于出汗,发汗药用量不宜重;秋冬气候寒冷,腠理致密,发汗药用量则宜适当增加。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发汗解表药及辛热药用量可以稍大;夏季苦寒降火药用量宜重,冬季苦寒降火药则用量宜轻。决定中药剂量的因素:(1)药物方面:药物性能平和峻烈;药材质量干鲜优劣;药材质地轻重疏密;贵重药物尽量少用。(2)应用方面:方药配伍单方量大,复方量少;剂型汤剂量大,丸散量少;用药目的主药量大,辅佐量少。(3)患者方面:年龄;性别;体质强弱;

8、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病势急缓。(4)季节环境方面:季节、气候;居住地区等。变化药物用量的性质性能依据有:药材质量,药物气味,药材质地,有毒无毒。变化药物剂量的依据有:应用方法,药物的性质性能,患者的体质病情,地域和季节,患者的生活习惯与职业。影响药物剂量的患者因素有:年龄,体质,性别,病程,病势。二、中药的用法:中药的用法是指中药的应用方法,其内容主要有:中药的给药途径、应用形式、汤剂煎煮方法和服药方法。1、给药途径中药的传统给药途径,以口服和皮肤给药为主,还有吸入、舌下给药、黏膜表面给药、直肠给药等。20世纪30年代后,新增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动脉推注等。每种给药途径均有

9、各自的特点,临床选择时,除考虑各自特点外,还需注意病证与药物双方对给药途径的选择。而病证与药物对给药途径的选择,则是通过剂型的选择来体现的。2、应用形式传统中药剂型中,有供口服的汤剂、丸剂、散剂、滋膏剂、露剂等;供皮肤用的软膏剂、硬膏剂、散剂、丹剂、涂擦剂、浸洗剂、熏剂等;供体腔使用的栓剂、药条、钉剂等。20世纪30年代研制出了中药注射剂,以后又发展了胶囊剂、颗粒剂、气雾剂、膜剂等剂型。3、汤剂煎煮法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以来沿用至今,经久不衰。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1)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铝等金属锅具,以

10、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选用砂锅、砂罐、砂壶等陶瓷器皿最佳,一是因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二是因其导热均匀,保暖性好(单位时间内避免温度骤变,稳定药物内部的不稳定性)。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皿,因金属元素易与药液中的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轻则降低疗效,重则引发毒副反应。(煎药的最佳器具:瓦罐,砂锅,陶瓷,耐高温玻璃烧杯。因其化学性质稳定。)(2)煎药用水:水质纯净,漫过药物3-5cm。温水煎药。(古时曾用长流水、井水、雨水、泉水、米泔水等煎煮。)煎药时应选用洁净清澈、无色、无异味、不含杂质的生活饮用水。禁用污染(不清洁)或反复煮沸的水。关于用水量,按理论计算,煎药用水量应

11、为饮片吸水量,煎煮时蒸法量和煎煮成的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为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为宜。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加水至液面淹没药物即可。(3)煎药火候:先武后文。文火又称小火/慢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缓慢的火候;武火又称大火/急火,是指使温度上升及水液蒸发迅速的火候。【怎样掌握火候及煎煮时间?试举例说明。】适宜的火候与煎煮时间,有利于药效成分的溶出。煎药的火候,一般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

12、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宜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维持10-15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骨角、贝壳、甲壳类药及补虚药,则宜文火久煎,以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4)煎煮方法:【药物煎煮步骤】1)手掌下按药物。2)注入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没过药面2cm。4)煎前浸泡30-60分钟,直至药材饮片内无干芯(有效成分高浓度溶液)。4)煎煮(武火烧开,文火煎煮)5)趁热倒出汤剂(溶解度随时间上升而上升)并榨干药物6)二次加水,直接煎煮。第二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7)将两次的药汁混合,分2次饮服。(饮用一半,剩余下午用热水温后饮用)。8)分早晚两次

13、饮用(一次饮用损伤脾胃)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益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某些药物因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方法:1)先煎:即延长煎煮时间。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不易煎出的金石、矿物、介壳类等药物,应打碎先煎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石斛、苦楝皮、磁石、代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需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草乌等毒性

14、大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它药,久煎可以降低毒性,保证用药安全。治疗特殊需要,如大黄久煎泻下力缓,欲减其泻下力则应先下。2)后下:即缩短煎煮时间。所有芳香类药物,含挥发油、气味浓烈,煎煮好前15分钟下。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砂仁、沉香、豆蔻、肉桂等。部分非芳香药物,有效成分不耐高温,久煎会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大黄、番泻叶久煎则泻下力减缓,故泻下时当后下或开水泡服。)3)包煎:黏性强(富含粘液质)、粉末状及药材表面带有绒毛(绒毛会刺激咽喉)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

15、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或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辛夷、蛤粉、飞滑石、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等。(花粉、细小种子及细粉类药物应包煎,因其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黄、葶苈子、滑石等。含淀粉、粘液质较多的药物应包煎,因其易粘锅糊化、焦化,如车前子等。绒毛类药物应包煎,因其难于滤净,混入药液则刺激咽喉,如旋覆花等。)4)另煎:又称另炖,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饮片吸附)应单独另煎,另炖23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等。此外,据临床治疗需要也可另煎。5)烊化:又称溶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

16、避免入煎粘锅或黏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烊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饴糖等。6)泡服:又称焗服,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可服用,如西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7)冲服:(天然结晶类;汁液类药物。)一些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宜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水或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

17、角、西洋参、鹿茸、人参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末冲服,如用于止血的三七、花蕊石、白及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和用于制酸止痛的海螵蛸、瓦楞子、海蛤壳、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其有效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一些液体药物(汁液)如竹沥汁、姜汁、藕汁、荸荠汁、鲜地黄汁、蜂蜜等也需冲服。8)煎汤代水:某些药物为了防止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可煎汤代水用。【为什么煎药前必须先浸泡?】煎前浸泡中药饮片,

18、可使干瘪的动植物细胞吸水涨裂。这样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而使部分有效成分耗损或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常温水浸泡,一般浸泡20-4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物可浸泡1小时。冬天可适当延长,夏日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腐败变质。【怎样掌握煎药次数?药物煎好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一剂药一般煎二次。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分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而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待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继续溶出。为了充分利用药材,一剂药最好煎二至三次为佳。

19、4、服药法(1)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2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临床用药时可根据病情增减,如急性病、热性病可1日2剂。饭前还是饭后服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和性质。一般来讲,病在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宜饭后服;如病在胸膈以下,如胃、肝、肾等脏疾患,则宜饭前服。因饭前服用,有利于药物的消化吸收,故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某些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及消食药宜饭后服;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驱虫药、攻下药宜空腹服;峻下逐水药晨起空腹时服;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都应间隔1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物与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药效的发挥。此外,为了使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有的药物还

20、应在特定的时间服用。如截疟药宜在疟疾发作前的2小时服用;安神药治疗失眠多梦时宜在睡前服1次;涩精止遗药也应晚间服1次;缓泻通便药宜睡前服,以便于翌日清晨排便。慢性病定时服,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须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试述中药的服药时间。】适时服药是保证药效的重要方面,具体服药时间应据肠胃状况、病情需要及药物特性来确定。1)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均无食物,此时服药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故峻下逐水药、攻积导滞药、驱虫药宜空腹服。2)饭前服: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故多数药特别是补虚药宜饭前服。3)饭后服: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

21、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故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4)睡前服:为了顺应人体生理节律和充分发挥药效,有些药宜睡前服。如安眠药宜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以便安眠;涩精止遗药、固精药宜在临睡时服,以便治疗梦遗滑精;缓下剂宜在睡前服,以便翌日清晨排便。5)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只有发病前某时服才能见效,如截疟药应在疟发前2小时服。6)不拘时服:病情急险者当不拘时服,以便力挽狂澜。(2)服药方法:1)汤剂:一般宜温服。解表药:偏热服,服后温覆盖好衣被,或进热粥,以助汗出。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如真热假寒当寒药温服,真寒假热当热药冷服,以防格拒药势,即黄帝内经所谓“治热以寒,

22、温以行之;治寒以热,凉以行之”。2)丸剂:颗粒较小者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分成小粒吞服;水丸质硬者用开水溶化后服。3)散剂、粉剂: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4)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黏喉而引起呕吐。5)颗粒剂、糖浆剂:颗粒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6)其他:危重病人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以浓煎药汁,少量频服;神志不清或其他原因不能口服的患者采用鼻饲给药法。应用发汗、泻下、清热药时,若药力较强,要注意患者个体差异,一般得汗、泻下、热降即可停药,适可而止,不必尽剂,以免汗、下、清太过,损伤人体正气。多数药物煎煮时宜用常温水浸泡,

23、一般应浸泡20-40分钟。滋腻性补虚药入煎时宜文火久煎。气味芬香,容易挥发的药物xx火急煎。矿石类药物、贝壳类药物入汤剂宜先煎。芳香类药物入汤剂宜后下。绒毛类药、细小种子类药物、花粉类药、细粉类药、含粘液质较多的药、含淀粉较多的药入汤剂宜包煎。如海金沙,车前子,滑石,辛夷,葶苈子。胶类药物需烊化。鹿角胶宜烊化服。蜂蜜宜冲服。芒硝宜冲服。易溶水类药物、汁液类药物入汤剂宜冲服。价格昂贵的药入汤剂宜另煎。煎煮好的药应立即滤出并榨汁。先煎的实质是延长煎煮时间。后下的实质是缩短煎煮时间。影响口服给药效果的因素有:药物剂型,服药时间,服药次数,服药冷热,药物用量。服药时间应根据肠胃状况,病情需要和药物特性等来确定。服药时伴有呕吐的病人宜小量频服。服用丸散剂,除特别规定外,一般宜用温开水(温水)送服。病情急险者应不拘时服药。发汗药一般以得汗为度,不必尽剂。散剂可用于口服、皮肤给药。冲剂可用于口服。膜剂、硬膏剂可用于皮肤给药治风寒表实证的药、治里寒证的药一般宜热服。治胃热欲饮冷者的药一般宜凉服。用从治法时常用的服药方法是热药凉服,凉药热服。口服汤药一般宜温服。治热在胃肠欲饮冷者的药一般宜凉服。治热在肝胆不欲饮冷者的药一般宜温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