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55.49KB ,
资源ID:6874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74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实验三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实验三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docx

1、实验三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实验三-纳滤反渗透膜分离实验LT一些情况,膜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却起到了决定性的截留作用。如有些膜的孔径既比溶剂分子大,又比溶质分子大,本不应具有截留功能,但令人意外的是,它却仍具有明显的分离效果。由此可见,膜的孔径大小和膜表面的化学性质将分别起着不同的截留作用。纳滤分离作为一项新型的膜分离技术,技术原理近似机械筛分。但是纳滤膜本体带有电荷性。这是它在很低压力下仍具有较高脱盐性能和截留分子量为数百的膜也可脱除无机盐的重要原因。反渗透是一种依靠外界压力使溶剂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渗透的膜分离过程,其基本机理为Sourirajan在Gibbs吸附方程基础上提出的优先吸附毛细孔

2、流动机理,而后又按此机理发展为定量的表面力孔流动模型(详见教材)。2.3 膜性能的表征一般而言,膜组件的性能可用截留率(R)、透过液通量(J)和溶质浓缩倍数(N)来表示。 (11) 式中, R截流率; C0原料液的浓度,kmol/m3; Cp透过液的浓度,kmol/m3。对于不同溶质成分,在膜的正常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截留率不尽相同,因此这也是工业上选择膜组件的基本参数之一。 (12) 式中,J透过液通量,L/(m2h) Vp透过液的体积,L; S膜面积,m2; t分离时间,h。其中, Q=Vp/t,即透过液的体积流量,在把透过液作为产品侧的某些膜分离过程中(如污水净化、海水淡化等),该值用

3、来表征膜组件的工作能力。一般膜组件出厂,均有纯水通量这个参数,即用日常自来水(显然钙离子、镁离子等成为溶质成分)通过膜组件而得出的透过液通量。 (13) 式中,N溶质浓缩倍数; CR浓缩液的浓度,kmol/m3; CP透过液的浓度,kmol/m3。该值比较了浓缩液和透过液的分离程度,在某些以获取浓缩液为产品的膜分离过程中(如大分子提纯、生物酶浓缩等),是重要的表征参数。3. 实验装置与流程本实验装置均为科研用膜,透过液通量和最大工作压力均低于工业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实验中不可将膜组件在超压状态下工作。主要工艺参数如表1-1所示。表1-1 膜分离装置主要工艺参数膜组件膜材料膜面积/m2最大工作压力

4、/Mpa纳滤(NF)芳香聚纤胺0.40.7反渗透芳香聚纤胺0.40.7反渗透可分离分子量为100级别的离子,实验取0.5 wt%硫酸钠水溶液为料液,浓度分析采用电导率仪,即分别取各样品测取电导率值,然后比较相对数值即可(可根据实验前做得的浓度电导率值标准曲线获取浓度值)。图1-1膜分离流程示意图4.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4.1 实验步骤(1)用清水清洗管路,通电检测高低压泵,温度、压力仪表是否正常工作。(2)在配料槽中配置实验所需料液,打开低压泵,料液经预过滤器进入预过滤液槽。(3)在低压预过滤510 min后,开启高压泵,分别将清液、浓液转子流量计打到一定的开度,实验过程中可分别取样。(4)若

5、采用大流量物料(与实验量有关),可在底部料槽中配好相应浓度料液。(5)实验结束,可在配料槽中配置消毒液(常用1%甲醛,根据物料特性)打入各膜芯中。(6)对于不同膜分离过程实验,可采用安装不同膜组件实现。4.2 注意事项(1)每个单元分离过程前,均应用清水彻底清洗该段回路,方可进行料液实验。清水清洗管路可仍按实验单元回路,对于微滤组件则可拆开膜外壳,直接清洗滤芯,对于另一个膜组件则不可打开,否则膜组件和管路重新连接后可能造成漏水情况发生。(2)整个单元操作结束后,先用清水洗完管路,之后在储槽中配置0.51%浓度的甲醛溶液,用水泵逐个将保护液打入各膜组件中,使膜组件浸泡在保护液中。该步操作如下:打

6、开高压泵,控制保护液进入膜组件压力也在膜正常工作下;调节清液流量计开度,可观察到保护液通过清液排空软管溢流回保护液槽中;调节浓液计开度,可观察到保护液通过浓液排空软管溢流回储槽中,说明反渗透膜浸泡在保护液中。(3)对于长期使用的膜组件,其吸附杂质较多,或者浓差极化明显,则膜分离性能显著下降。对于预过滤和微滤组件,采取更换内芯的手段;对于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组件,一般先采取反清洗手段,即将低浓度的料液溶液逆向进入膜组件,同时关闭浓液出口阀,使料液反向通过膜内芯而从物料进口侧出液,在这个过程中,料液可溶解部分溶质而减少膜的吸附。若反清洗后膜组件仍无法恢复分离性能(如基本的截留率显著下降),则表面膜组

7、件使用寿命已到尽头,需要更换新内芯。5. 思考题1. 膜组件中加保护液有何意义?答:为了防止灰尘或者微生物进入膜组件,造成堵塞或者破坏,从而起到膜的保护作用。2. 查阅文献,回答什么是浓度极差?有什么危害?有哪些消除方法?答:在超滤过程中,待浓缩循环液加压于膜面,由于小分一子物质的透过,以及每根膜管内壁边界层的存在,膜内表面形成高浓区,其高浓度区呈圆筒状,以膜管中心为对称轴,均梯度地分布于膜内表面。在高浓度区内附着于膜内壁形成一个新的“皮”,使小分子物质透过膜的阻力大大增加,因此产生了浓度极差。危害:小分子物质透过后,高浓度区内产生的浓度极差化是影响小分子物质透过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消除方法:选择更大流量,使流体流动状态处于或者接近于湍流,扩大分子对流,以破坏浓度极差的形成。3.为什么随着分离时间的进行,膜的通量越来越低?答:随着小分子物质的透过,在膜内表面上形成一个高浓度区,浓度达一定程度时,形成膜内表面的二次薄膜,这层膜极大增加了小分子物质的透过阻力,也使膜的有效管径变小,使之更易堵塞,因此膜的通量也越来越低。4.试验中如果操作压力过高或流量过大会有什么结果?答:压力虽然是超滤的推动力,但压力也增加了浓度极差化的程度,所以超滤时,不能无限制增加压力。流量越小,流体在膜管内的流动状态就越接近于层流,边界层就越厚。这显然增加了浓度极差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