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1.37KB ,
资源ID:687296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729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之欧阳家百创编.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之欧阳家百创编.docx

1、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之欧阳家百创编一、偏旁及其与字义分析的关系欧阳家百(2021.03.07)汉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所谓独体字,是指那些单独成字的结构形体,它们不可拆开分析。例如,“日”、“月”、“山”、“水”、“火”、“天”、“木”、“人”、“手”、“口”、“刀”、“牛”、“羊”、“末”、“本”、“刃”、“亦”、“旦”等字,都不能拆开分析。如果把它们强行拆散,只到得到一些“点横竖撇捺”等笔划,而不能得到形音义三者统一的独立汉字。这些字都是单独成字的,所以,它们都是独体字。一般来说,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象形字中虽有少数合体字,但如果把它们拆开来,至少能得到一个不成字、无读音、

2、只能依附于成字部分的形体。如“巢”字,可以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但除了下部是“木”字外,其上部、中部都不是字(上部像三只鸟形,中部像鸟筑在树上的窝)。因此,严格地说,“巢”字并不能算真正的合体字,而只能算以上、中、下三部分整体象形的独体字。所谓合体字,是指那些由若干个字结合而成的结构形体,它们可以拆开分析。例如,“初”、“分”、“看”、“休”、“采”、“林”、“淼”、“诂”、“江”、“灼”、“吾”、“仞”、“遂”、“穿”、“旷”、“烘”、“煎”、“地”、“妖”、“裔”、“说”、“宫”等字,都能拆开分析:“初”可拆为“刀”、“衣”,“看”可拆为“手”、“目”,“采”可拆为“爪”、“木”,“诂”

3、可拆为“言”、“古”,等等。拆开之后的每一个分体,都可单独成字。这些分体,有的是独体字,有的仍是合体字,仍可继续拆开分析,直到全部分体都是独体字为止。例如,“语”字可拆成“言”、“吾”,“燃”字可拆成“火”、“然”,“然”又可拆成“火”、“肰”,“肰”又可拆成“月(肉)”、“犬”,等等。这些情况,说明了合体字内部的层次性。所有合体字都是会意字或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独体字被称为“文”,合体字被称为“字”。“文”是个独体字,本义是花纹。“字”是个合体字,从宀(义为房屋)、从子(婴儿),其本义是“人及鸟生子”。把独体字称作“文”,含有“描摹外物形象”之义。把合体字称作“字”,含有“孳生繁衍”之义(

4、合体字是在独体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就像人生子、鸟下蛋一样)。说文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由于“文”产生在前,“字”产生在后,所以“文”又常被称作“初文”。据统计,汉字中的初文大约有五百来个,其余都是“字”。许慎把自己编写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命名为“说文解字”。“文”不可析,故以“说”明之;“字”则可析,故以“解”剖之(“解”的本义是“判也”,字形“从刀,判牛角”)。可见,许慎对“文”和“字”的界限,是划得很清楚的。但“文”和“字”二字,古人经常混用,所以段玉裁指出:“析言之,独体曰文,合体曰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

5、” 弄清了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内涵与外延,就容易理解什么是偏旁了。“偏旁”是从分析具体汉字的结构角度所提出来的专门术语。“偏旁”是专门针对合体字而言的:合体字左边的分体叫“偏”,右边的分体叫“旁”。例如,“偏”字,其左“亻”是“偏”(俗称“站人旁”),其右“扁”是“旁”;“初”字,其左“衣”是“偏”,其右“刀”是“旁”,等等。但在习惯上,合体字上、下、左、右、内、外的各个组成部分,都统称为“偏旁”。偏旁可以分成两类:形旁和声旁。形旁表义、声旁表音。会意字只有形旁,没有声旁(“亦声”字除外);形声字既有形旁,又有声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偏旁是就一个个具体的合体字的结构而言的,合体

6、字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可以称偏旁。偏旁中的形旁,同字义分析有直接关系;声旁,纯表音的与字义分析无关,兼表义的与字义分析有关。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有的偏旁本身就是一个字。二、部首及其与字义分析的关系“部首”是在字典中就它所统属的字而言的。在古代的许多字典中,在形体结构上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的若干个字,被归为一类,称作一个“部”;每部中排在第一个的字,就是该部所有字在结构上所共有的那个组成部分,这个字就被称作“部首”或“部首字”。可见,“部首”就是它所在的那一部所有字的“头”。最早提出“部首”的,是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部首”可以分为两类:造字部首和检字部首。1 造字部首造字部首专指说文解字的部首

7、。说文一书以小篆为标准字形,收字9353个。说文共分540部,它的540个部首是根据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归类而概括出来的,绝大部分都是独体字,只有少数合体字。说文540部的分部原则是“据形系联”,即根据字形结构上的联系,排列部次。540个部首以“一”字起头,以“亥”字终了。许慎在说文叙中说:“其建首也,立一为耑(端)。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条牵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毕终于亥,知化穷冥。”段玉裁指出:“五百四十部次第,大略以形相连次,使人记忆易检寻”,“部首以形为次,以六书始于象形也。”可见,许慎对部首的建立和排列,是经过郑重思考并花费了大量心血的。在540个部

8、首中,除了“三”、“久”、“才”、“克”、“录”、“丐”、“冉”、“能”、“燕”、“率”、“它”、“四”、“五”、“六”、“七”、“甲”、“丙”、“丁”、“庚”、“壬”、“癸”、“寅”、“卯”、“未”、“戌”、“亥”等36个部首没有被统字(因为这些字在形体结构上无法同其他字归为一类,只能单独列部)外,其余504个部首都有所属之字。这504个部首本身即标示着它们领统之部所有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类别、意义范畴,因为这些部首是从六书造字角度分析合体字的构成情况后归纳出来的,它们实际上都是偏旁中的形旁,或者说意符。例如,“示”是一个部首字,根据南唐文字学家徐锴研究,“示”就是古“祇”(q)字。古代“神祇

9、”二字常连用,“神”是天神,“祇”是“地祇”(即地神)。因此,所有从“示”之字,都同神鬼之事有关。示部的字,按其意义可以分为四类: 神的类别。如:神,天神;祇,地神;社,土地神,等等。 祭祀的类别。如:祰,“告祭也”;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礿,“夏祭也”;祓,“除恶祭也”;祷,“告事求福也”,等等。 有关宗庙的词。如:祖,“始庙也”;祏,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屋;祔,新庙;祪,远庙,等等。 有关祸福之事。如:祸,“害也,神不福也”;福,“祐也”;禄,“福也”;祟,“神祸也”;祺,“敬也”,等等。又如,目部的字,如“眩、盼、瞟、睢、相、眷、看、眙、睡、眯、盲、眇”等,都跟眼睛有关;火部的

10、字,如“烟、烛、灰、炳、灿、然(燃烧)、光、熬、煣”等,都跟火有关,等等。2 检字部首检字部首是指明清以来的大型字典(明人梅膺祚的字汇和清代官订的康熙字典)中通用的214个部首。这些部首是为了查检汉字、方便使用而创立的。它们所依据的字形,不是含有较浓的图画意味、基本上能反映造字意义的小篆,而是基本上丧失了形象性、由“点横竖撇捺”等笔划组成的楷书。因此,它们同说文的540个部首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检字部首是对造字部首加以简化、归并之后产生的。把214个检字部首和540个造字部首相比较,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有的部首,是从说文直接继承而来,保持了说文部首的原貌。这些部首仍能表示其所统之字的本义

11、所属的意义范畴。因此,它们应当是所统之字的形旁。例如:“囗”、“女”、“巾”、“弓”、“戈”、“斤”、“月”、“牙”、“皿”、“示”、“衣”、“穴”、“竹”、“缶”、“网”、“羽”、“老”、“耳”、“肉”、“角”、“豆”、“豕”、“贝”、“车”、“邑”、“金”、“门”、“阜”、“页”、“食”、“马”、“骨”、“鬼”、“鸟”、“髟”、“黍”、“黑”、“鼠”、“鼓”、“齿”、“龙”、“龟”等。 有的部首,是将说文部首归并而来,归并之后基本上不影响字形结构的分析。例如,“玉”部是由说文“玉”、“珏”、“琴”等部合并而来,如排除“琴”、“瑟”、“琵”、“琶”等少数字,其余的字几乎都与“玉”有关。又如,

12、“火”部是由说文“火”、“炎”、“焱”等部合并而来,如排除“熊”、“营”等少数字,其余的字几乎都与“火”有关。其他如“羊”、“毛”、“鹿”、“犬”、“鱼”、“日”、“人”、“虫”、“力”、“口”、“心”、“工”、“木”、“水”、“山”、“见”、“土”、“子”、“禾”、“立”、“田”、“言”、“辛”、“虎”、“隹”、“目”等部,也属这种情况。因此,这些部首基本上都是其所统之字的形)旁。 有的部首,是将说文部首归并而来,但归并之后打乱了字形结构的分析。例如,“乙”部,是将说文“乙”、“九”、“气”等部的全部或部分字合并而来,“乙”只是原说文“乙”部字如“乾”、“乱”的形旁,而不是其他字的形旁。又如

13、,“匕”(b,本义为“相与比叙也”)部,是将说文“匕”(b)、“匕”(hu,本义“变也”)、“北”等部的部分字合并而来,“匕”(b)只是原说文“匕”(b)部字如“匙”的形旁,而不是其他字的形旁,等等。因此,“乙”、“匕”(b)等部的字的本义,并不属于同一个意义范畴。 有的部首,虽有其字,但意义不明。如康熙字典把说文中“亡”、“亢”、“交”、“亥”、“亦”、“京”等部首字全都放在 “亠”部,字汇中虽有“亠”字,并注明其读音为“徒钩切,音头”,但“义阙”。因此,“亠”决不可能是“亡”、“亢”、“交”、“亥”、“亦”等字的形旁。“亠”只是上述诸字楷书形体的前两笔罢了。最近几十年,由于简化字的广泛推行

14、,以及大型字典的编纂,在新编字典中,部首的分合变化和字的归属,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7月修订第3版),共有189个部首,其中“几”部收有“凡”、“凤”、“凰”、“凫”、“夙”、“秃”、“凭”等字,而这些字在说文中分属“二”、“鸟”、“夕”、“秃”、“几”部。又如,1993年11月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 678个,分为200部(将康熙字典214个部删去8个部,合并6个部),又调整了不少单字的归部(如将原属“水、火、禾”部的“颍、颎、颖”一类字统归“页”部,将原属“肉”部的“胖、肾”等字改归“月”部,将原属“耳、口、心

15、”部的“闻、问、闷”一类字,统归“门”部,等等)。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方便读者检索。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检字部首虽然在查检汉字时,比造字部首简单方便,但是,如果要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并进而掌握其字义,则必须以造字部首为依据。三、汉字常用造字部首简介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谈到,汉字的造字部首通常也就是合体字的形旁,同一部首的字,属于同样的意义范畴。因此,了解常用造字部首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对分析常用字的字义,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介绍20个常用的造字部首:1 口“口”的本义是“人所以言食也”。口部的字主要有四类: 跟“口”有关的器官。如:噭(jio,马口)、噣(zhu,鸟嘴)、喙(h

16、u,兽嘴)、吻(“口边 也”)、喉。 跟“口”有关的行为。如:吞、咽、哆(“张口也”)、咀(含而味之)、含、吮、喘、呼、吸、吹、喟(“大息也”)、哼、噤(“口闭也”)、呷、吐、啖、吁(“惊也”)、叫、呻、吟,等等。 象声词。如:呱(,“小儿啼声”)、啾(ji,“小儿声也”)、喤(小儿大声)、咳(“小儿笑也”)、哑(笑声),等等。 跟言语有关的事。如:命、问、唯(应答)、咄(欲相语而先惊之之词)、唉(应也)、吃(口吃)、哽(“语为舌所介也”)、嗑(“多言也”),等等。2 言言部的字,主要有三类: 与语言有关的动词。如:语、谈、谓、请、谒、许、诺、讽、诵、读、训、诲、譬、谆、谋(“虑难曰谋”)、访

17、(“泛谋曰访”)、论、议、订、详(“审议也”)、讯、诰、诂、诛(斥责)、识(记住)、诬、谲(权诈也),等等。 与语言有关的形容词。如:谅(“信也”)、谨、信、诚、诈。 与语言有关的名词。如:诗、誓(自表不食言之辞)、话(善言也),等等。3 心心部的字,主要有两类: 关于人的德性和品质。如:性、慎、忠、惇、慷、慨、愿(“谨也”)、慧、恭、恕(“仁也”)、慈、忱、惧、恐、怕、愚、悍、怠、慢(怠慢、傲慢)、懦,等等。 关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情、意、志、快(“喜也”)、念(“常思也”)、怡、怀、想、怙、恃、悟、慰、愐、恤(“忧也”)、怪、悔、悲、惕、愁、惭,等等。4 页“页”(xi)的本义是人的头,

18、所有从“页”的字,几乎都与人的头或脸有关。如:颜(面上两眉之间的部位)、颂(“貌也”)、颠(头顶)、题(“额也”)、领(脖子)、项(脖子的后部)、硕(“头大也”)、颁(“大头也”)、颀(“头佳貌”)、颗(“小头也”)、顾(回头看)、顿(“下首也”,即磕头)、颇(头偏)、顉(“低头也”)、颢(白首貌)、颤(“头不定也”)、烦(“热头疼也”),等等。5 肉肉部的字,主要有两类: 指身体的有关部分,为名词。如:脰(“项也”)、肓、肾、肺、脾、肝、胆、胃、肠、膏(脂肪)、膺(胸也)、背、胁、膀、肋、肩、臂、肘、腹、股、胯、肯(附在骨节间的肉)、胫、胡(牛脖上下垂的肉)、脩(干肉),等等。 指有关身体的

19、某些性状,为形容词。如:腴(y,“腹下肥也”)、肖(“骨肉相似也”)、肥、臞(“少肉也”)、腯(兽肥)。6 手手部的字,绝大部分表示与手有关的动作,如:抑(压低)、拉(“摧也”)、承(用双手捧或接)、排(“挤也”)、扶(手相助也)、操(把持也,即拿着)、据(倚杖而持之)、把(“握也”)、按(“下也”,即以手抑之使下)、控(“引也”)、措(“置也”)、招(“手呼也”)、掉(“摇也”)、扬(“飞举也”,用手举起)、振(“举救之也”)、扮(“握也”)、援(攀引)、探(“远取之也”)、扣(“牵马也”),等等。7 又“又”的本义是右手,又部的常用字:右(“助也”,手口相助)、厷(即“肱”,“臂上也”)、

20、曼(引也,长也)、尹(“治也”)、及(“逮也”)、秉(手持禾束)、反、叔(“拾也”)、取、友、度(法度),等等。8 攴“攴”(p)的本义是“小击也”。攴部的字多与敲打、治理及行为义有关。例如:敏(“疾也”)、整(“齐也”)、效(仿效)、故(“使为之也”)、政、数(“计也”)、敞(“平治高土可以远望也”)、敛(“收也”)、救(“止也”)、赦(“置也”)、攸(“行水也”)、败(“毁也”)、寇(“暴也”)、放(放逐)、牧(“养牛人也”)、收(“捕也”),等等。9 行“行”(hn)的本义是四通的路。行部的字一般与路有关,如:術(“邑中道也”)、街(“四通道也”)、衢(四通的路)。10 疒疒(chun)

21、部的字,一般与疾病有关。例如:疾(一般性的病)、病(重伤或重病)、痕(伤痕、疮疤)、疲(劳累)、疫(“民皆疾也”)、痼(“久病也”)、瘥(病好)、瘉(病好),等等。11 歹“歹”(ni)的本义是残骨。歹部的字,一般与“死”有关。例如:殊(死;断绝)、殇(未成年而死)、殛(殊杀)、殆(危险)、殃、残(毁败)、殄(尽也,绝也)、歼、死,等等。12 土土部的字,都跟土有关,下列字值得注意:坤(八卦名,表示“地”)、坪(“地平也”)、均(土地平坦)、埴(黏土)、基(墙基)、垣(墙)、堵(一面墙)、堪(地之突出者)、堂(“殿也”)、在(“存也”)、封(垒土为界)、型(制作陶器的模子)、塞(边塞)、坏(墙

22、毁)、场(“祭神道也,一曰:山田不耕者。”)、块(土块),等等。13 邑“邑”的本义是城镇,作偏旁时,在字的右边,俗称“右耳朵”。邑部的字,一般与城镇或国名、邑名、行政区域名有关。例如,郑、邓、邦、郡、都、郊、鄙(五百家;边邑)、邻(“五家为邻”)、郢(楚国都城)、郎(鲁国邑名)、邮(传递文书的驿舍),等等。14 厂“厂”()的本义是山崖。厂部的字一般与山崖或石头有关,例如,厥(“发石也”,即把石头射出去)、厉(磨刀石)、仄(山崖倾斜)、厚(山陵厚),等等。15 阜“阜”()的本义是高的土山。阜作偏旁,在字的左边,俗称“左耳朵”。阜部的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意义: 与高山义有关。例如:陵(“大阜也

23、”)、陆(高而上平的土山)、阿(,大陵)、隅(山角)、阴(山之北)、阳(山之南)。 与高义有关。例如:陟(“登也”)、陷(自高处入于下)、降(从高处下来)、坠(从高处掉下)、陨(从高处落下)、际(两墙相邻之缝),等等。 与障碍义有关。例如:险(险峻不平坦的地势)、阻(险也)、限(阻也),等等。 与登高的阶梯义有关。例如:阶(台阶)、除(殿阶)、陛(殿阶),等等。16 广“广”()的本义是“因厂为屋也”,即依傍山崖盖屋。广部的字,一般与房屋之义有关。例如:府(文书所藏之处)、庠(商代学校之名)、庐、庭、庖(厨房)、库(“兵车藏也”)、序(“东西墙也”)、廛(老百姓家里的住宅)、廉(堂边)、庞(高

24、屋)、庶(“屋下众也”,即屋下的老百姓)、废(房屋倾倒)、庙(祭祀先祖的宗庙),等等。17 尸尸部的字,可分为两类: “尸”表示“人”的意思(“尸”的金文、篆文象人形)。如:居(“蹲也”,今作“踞”)、屑(屑屑,劳碌不安)、展(“转也”,转身)、届(“行不便也”)、尻(,“臀也”)、尼(“从后近之”)、尾、屠(“刳也”,宰杀),等等。 “尸”表示“宫室房屋”,是“屋”的省形写法。如:屋、屏(照壁,萧墙)、层(“重屋也”,即楼房),等等。18 巾“巾”的本义是“佩巾也”。巾部的字一般与布有关。例如:帅(“佩巾也”)、币(“帛也”)、幅(“布帛广也”)、带(“绅也”,腰带)、帻(头发上有巾)、常(

25、旗帜)、帐、帷、幕、帚、席、布,等等。19“ ”()的本义是旗帜招展之貌。部的字一般与旗帜有关。例如:旗、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鸟羽作竿饰的旗)、旃(“旗有众铃”)、旃(“旗曲柄也”)、施(旗帜飘动的形状)、旄(竿顶用旄牛尾为饰的旗)、旅(军队编制,有五百人,听旗指挥,所以从 ),等等。方20 贝“贝”的本义是贝壳。古人曾以贝为货币,所以贝部的字多与财物有关。例如:贿(“财也”)、货(“财也”)、资(“货也”)、赈(“富也”)、贲(“饰也”)、贺(“以礼物相奉庆也”)、贡(“献功也”)、贷(以财施人)、赂(赠送钱财)、赏(“赐有功也”)、赖(“赢也”)、赘(“以物质钱”)、质(作抵押的物品)、贸(

26、“易财也”)、责(“求也”)、贵(“物不贱也”)、贱(价少)、赋(敛财)、贪(贪图财物)、费(耗费财物)、贾(买卖财物)、购(悬赏征求),等等。形声字由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形符表义,声符表音,字的最初的一种意义叫做“本义”,字的其他意义一般是由本义派生出来的,叫做“引伸义”。本义和字形是有关系的,在大量的形声字中,形符在说文等字典中一般是作为部首的,今天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中,了解常见部首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对该字本义的理解和引申义的认识,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主要部首。(一) 口部之类(口舌言欠)口部第一类是跟口有关的器官,如嘴、喙(hui鸟嘴)、喉等。第二类是跟口有关的行为,如嚼、啼、叫、噬

27、(shi咬)等。第三类是象声词,如呱(小儿声)、呦(鹿鸣声)、喔(鸡鸣声)等。第四类属于语言方面的事。如命(从口、从令、会意,令亦声)、问(从口门声)、唯(答应)、咨(咨询)等。另如,名,夕是夜晚,黑夜冥冥,相见时须问名。嚣,从页(首)从四口,义为众口喧闹,叫嚣。君,从君口,口以发令,能发令者为君。否,从口从不,口说不,自然是否定。汉字楷化后,“口”字又呈一形多义现象,如在“舍”、“营”、“宫”中表房屋形或建筑物的一部分;在“合”中表盛物之器等。“口”字在书写中常有一些变体,例如:甘,古文字是“口”中含“一”,食物含于口中舍不得咽下,表示味道甜美。故本义为甘美、甜美。旨,“口”中加“一”表示口

28、中尝到了汤匙(匕)中的味道。本义是味美,引申指文辞中的含意,如题旨、宗旨、要旨等。曰, yue,口中加横,表示张嘴说话。“智”,从曰( yue)从知,知亦声。意为“知识”丰富,能说会道(曰 yue)。舌部可认为是口部的分支,舌字本身就从口。其他如,甜(会意)、辞、舔等。言部言部也可认为是口部的分支。言字本身就从口。跟语言有关的意义,原则上从言从口都可以。例如谕、喻等字。有时甚至既从口,又加言,例如谘(后起字)。言部的字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动词,如访、谋、谏、谤、诬、讳、谓、诺、谢、许、诛(本义是斥责,所以从言)、识(本义是记住,即记住古人传下的话,故从言)。第二类是名词,如诗、词、诰、诂

29、等。第三类是形容词。这一类字多与道德有关,如谦、谨(本义是谨慎,特别是在语言上多加小心,故从言)、诚(语言上不虚伪,诚实)、信(言语真实)、诈(谎骗、不诚实,故从言)。欠部欠部也与口有关。欠字的篆文上半是气字,下半是人字,表示人在呵气。现在我们说“打呵欠”正是这个“欠”。因此,有关呵气的动作往往从欠。例如“吹”字从欠从口,因为吹就是“出气”,有关欠部的一些字如:虚 欷(xuxi),大哭后的抽息声,故从欠。也作嘘唏欢欣,徐锴说“喜动声气”,故从欠。歌,唱歌需呵长气,故从欠。此外,有关吸气的动作也往往从欠,“歙”(xi)是鼻子吸气;“歇”,劳作而气喘,小憩使气平息;“饮”、“歃”(sha)都是喝,

30、“喝”也需要吸气,所以从欠。“既”是“欠”的反义,是人饱食后逆气打嗝之形。“既”即是人饱食后把头后转,故“既”有已经的意思。(二)心部(心 )心部的偏旁共有三种写法:1 写作心,一般在字的下部。如:意、念、恩、悲等。2 写作 ,放在字的左边,俗称“竖心旁。”3 写作 ,放在字的下部,俗称“偏心旁”。如恭、慕、忝(tian谦词)心部的情况比较简单,一般都是关于心理的意义,主要是性和情两类的字。所谓性类的字,是关于人的德性和品质的,如忠、恭、悍、惰、怠、慈、懦、愚等;所谓情类的字,是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如怨、怒、恨、恐、悔、惜、愁、悲、惭、慰等。另下面的一些字形旁从心的原因是:惟,本义是思维,故从

31、心。慢,本义是怠慢,傲慢(不是缓慢),故从心。息,本义是呼吸,自就是鼻子,清段玉裁说:“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后引申为口里出气也叫息,故长叹又叫太息。意,从心从音,察其言(声音)而知其心意,犹言心中的声音。(二) 目部(目、见)目部的字都是跟眼睛有关的意义,如:眺、瞻、瞰、睫、膛等。另下面的一些字从目的原因是:睡,从目从垂,垂亦声,眼皮下垂即表睡之意。省,本义是细看,引申为省察。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眷,本义是回头看,说文:“眷,顾也。”见部见部可以认为是目部的分支。见字繁体本身就从目从人,表示人瞪大眼睛观看。见部的字多与视觉的动作有关,如观、览等。另下面的一些字从见的原因是:视,本义是看,从见、示声(右形左声)规,从夫从见,夫是人饰发簪的象形,“见”即审视,目的是使之不歪不斜,合乎要求。觉,本义是睡醒,从见,学省声。觉字从见,意为睡醒就张开了眼睛庄子,齐物:“觉而后知其梦也”,现代汉语的“睡觉”一词属偏义复词,偏于“睡”义。臣,是“竖目”。人首正时目平,人俯首时目竖,所以用“臣”来表示俯首听命的意思。卧,“人”俯卧时自然是竖目,故“卧”从人从臣。(四)页部之类页(xie)就是头。篆文从首(古首字),从儿(人),指的是人头,因此,从页的字都与头面的意义有关。如顶、颊、颈、额等。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