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129.83KB ,
资源ID:68696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696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docx

1、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中美日常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摘 要 现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这种跨文化交流对两国的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中美两国存在着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文化底蕴,人们在语言、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众多方面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而语言便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媒介。因此,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

2、的同时,也必须充分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简要分析中西方日常交际用语的差异,从中揭示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阐明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强调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几种了解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途径。 关键字: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中西方文化差异,克服交际障碍Abstract Nowadays in the economic trend of glo

3、balizati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economic,political, and cultural fields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close, this kind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o the two countries play a huge social progress of the role. The two countries,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t road and different environment

4、and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people in the language, cultural trend, values, social norms and thinking mode etc will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重要性。通过举例说明中美日常交际中产生的各种不同行为习惯及风俗行为,说明了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而我们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正确识别和理解不同文化特有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功能;熟悉常用词汇的

5、文化内涵;了解不同背景的人的语言特征,并能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不同的人际关系。二、交际活动中突显出的称谓用语差异 称谓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是称呼者对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角色和相互关系的认定,起着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各民族称谓词语的数量和指称的范围各有特色。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反差。称谓的使用差异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在称呼问题上,中国文化一直认为年幼的必须尊敬年老的,这可能与我们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有关。称呼比

6、自己年长的人时,我们常常说老王、王老、老爷爷、老奶奶等等,因为“老”字在中国代表着见多识广,足智多谋。但在西方文化中,除了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下称先生、女士、夫人之外,认识的人之间往往直呼其名,上级与下级、长辈与晚辈、老师和学生之间都可以这样,他们认为这样是关系亲密的表示,尤其是年长者,如果你在他们的姓之前加上“old”,他们往往会非常生气,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暗示着你认为他们身体虚弱,风烛残年,失去活力,他们更希望你称呼他们的名字。而在中国,直呼其名将会被视为没有教养,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的。三、日常生活中的问候及礼貌用语差异 中美国家在称呼、打招呼、谦虚、赞扬、表示关心及谈话题材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

7、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交际规则,不但达不到交际目的,还会造成不良后果。在称呼方面,由于中国有着两三千年的封建统治的历史,封建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非常重视血缘关系,强调等级差异、提倡长幼尊卑有序。而西方人追求人人平等,在称谓上就简单多了,无论是爷爷还是外公都叫“Grandpa”,叔叔、舅舅都称“uncle”。在语体的使用上也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汉语中,特别是在正式交际场合中,汉语常用“请+祈使式”结构。而美国人在正式交际场合中邀请对方时则常采用问句的形式,给对方接受和拒绝的选择。如“Come and have dinner with us”(来吃晚饭吧。)显然,与“请光临寒舍”相对应的英

8、语语体表达应是”Would you oblige me with a visit ?”如果在这里把汉语正式语体表达方式迁移到英语中,发出”Please oblige me with a visit .”这样的邀请,是必造成对方的误解。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如果你跟美国人这样说,他们会产生误解,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美国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又如,中国人见到熟人习惯问:“去哪里?”,如果对西方人也这样问候,他们可能会很不高兴地回答:“不关你的事。”西方人问候时常说:”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Ho

9、w are you doing?”,熟人间也可以说:“Hello”或“Hi”.不懂英语习俗的人也知道在需要表达感激之情时需要说“Thank you”。但他们却不知道许多其它场合也该说声“Thank you”。例如,晚会上,一位美国人用这样的话来赞美一位中国女性:“That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她可能立即回复到:“No,no,its just a very ordinary dress.”而这样的答复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他会认为女士认为自己缺乏审美能力,无法鉴别漂亮裙子和普通裙子。这时,恰如其分的做法就是说一句“Thank you”。再如“Excuseme”一

10、词,很多人认为它的意思是“对不起”,和“Sorry”属同一用途,自然应该在道歉时用到它。可英语中“Excuseme”一词通常用在打断别人或打扰别人,希望引起对方注意时用到。 四、中美因“告辞”与“邀约”行为的差异 在使用告辞用语时,也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万万不可对号入座。例如,一位中国学生到美国教师那里请教问题,美国老师热情的接待了他,还耐心地解答了他的问题。告辞时学生按照汉语习俗说:“I am sorry for having wasting a lot of your time.”这会让这位美国老师感到相当费解。为什么学生认为自己解答问题是浪费时间,难道学生感到没有收获吗?在上述情况下,

11、告辞时怎样说才算恰当呢?按西方人的习惯,首先应该表示感激之情,然后才道别,而且往往要找一个借口。可以说:“Thanks a lot for your help. Im afraid I must be leaving now. I dont want to get caught in the rush hour.”或是“Thank you for occupying you so much precious time.”这样,既符合英语习惯,又容易被中国学生掌握和接受。 请客吃饭,如果是比较正规的要发请柬,这种礼节在中西文化中相同。不同的是吃便饭。中国人在客人造访时,临时决定挽留客人吃顿便饭是

12、很平常的事。而英美人士要事先发出口头邀请,并约定时间和地点。例如: (1)I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You must come around for dinner sometime. (2)I was wondering if youd like to come to dinner at our place next Saturday evening. (3)wed like to invite you to dinner next Friday evening. 上述陈述中,“1”只能认为是寒暄而已,而“2”、“3”则可视为真诚的邀请。另外,如果到

13、饭店吃饭,按中国人的习俗应该由邀请人付账,但按照英美人的习惯却不一定。如果对方说:“Ill take you to dinner”,这意味着对方付钱。但如果对方说:“Lets eat togather”,这将意味着“going Dutch”。对西方人来说,约朋友到饭店吃饭而各付各的钱是很正常的现象。 五、中美文化中的隐私问题和节日接受礼物的不同方式 中国人初次见面经常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年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时,经常问“你在干什么?”,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

14、人隐私的审问,监视别人的话语而使人很不高兴。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和端午节等,英语国家有情人节复活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六、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

15、响。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接人待物,举止言谈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生活中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因此,西方文化体现出个体文化特征,这种个体性文化特征崇尚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中西文化的差异总体表现在: 西方生活理念是基于个人和社会相对立的原则。个人自我实现

16、的观念根深蒂固, Individualism是西方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 他们将其理解为“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任其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等的牵制, 他们常常使用坦诚直言的语用方略。西方人基本上是遵循交际的合作原则的实施“命令”、“建议”、“劝告”、“批评”、“要求”等言语行为时,“得体准则”是经常采用的准则。西方人把个人利益、个个隐私、个人自由、个性解放等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人们之间实施“命令”、“建议”、“劝告”、“批评”、“要求”等言语行为会被当作对个人主义的侵扰。因此,在向别人提出“建议”、“劝告”、“批评”、“要求”时, 人们必须遵循“得体准则” 采用间接

17、礼貌策略, 以减少对别人消极面子的威胁, 或尽量减少语力的强迫性。而按照东方人特别是中国人的生活理念, 每个人均从属于一个密集的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他追求的不是个人实现, 而是所处生活环境内的自我修养。中国人强调集体的和谐和相互依赖, 不突出个人, 把Individualism理解为“个人主义”, 他们常常使用委婉含蓄, 谦虚的语用方略。为了顾及双方的“面子”, 汉语言文化注重和强调礼貌言行, 用礼貌作为语用手段,力求和谐, 语用上表现为“选用雅语, 禁用秽语,多用委婉, 少用直言”。在话语风格方面, 中国人多依赖暗示性的陈述, 避免直接阐述, 并偏爱使用比喻和类推来解释阐明观点, 对以英

18、语为母语的人来说, 中国人在陈述、解释、阐明、辩论其观点时是循环性的,缺少英美人那种复杂而有力的辩论方法和词令。遇到观点相左时, 中国人也不象英美人那样通过运用遵循一定的论证模式: 先描述某一个具体事件, 然后是回顾其历史出来, 解释目前采取的措施, 最后是展望和道德性劝戒。批评或劝告对方时, 中国人常常使用委婉语、双重否定、低调陈述或历史典故, 虽然间接, 但很有效, 在提出请求时, 中国人会尽力避免说出伤面子的话, 力免表现出过分妄为、过分渴望、自私的语气和态度。通过阐明请求的缘由, 说话人为对方留有答应或拒绝的自由,因而保全了双方的颜面问题。七、价值体系与思维模式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传统

19、的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每一个社会体系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体系,这套体系直接影响着人们思维的方式,交往的规则,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指令性作用。对于隶属于某一文化的人来说,行为受价值观的支配,在语言上也打下了价值观的烙印。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是处于统一和谐的整体结构中。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就是整合型思维,是一种整体优先的认知活动,体现在语言上就是整合型句式。这个思维模式首先注重整体形象,然后再注重细节,为先整体后局部。汉语承受细节上的模糊,取得整体上的清晰。与此对应,西方文化坚持“天人相分”即“主客相分”的哲学观点。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与自然是相对分立,人应处于支配和改造的地

20、位。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往往以个别部分为起点,然后把这些部分拼合成一个整体,即分异型思维,也称解析式思维,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分异型句式。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房间里有一张桌子”(先整体后局部),而英语则说“there is a desk in the room.”(先局部而后整体)体现了中国人整体思维优先而英语族人解析思维优先的倾向。 在时间取向上,中国人以过去为主,往往考虑过去做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而西方人着眼于未来,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不是追求如何做人而是追求如何做事。即:英汉哲学在“为道”与“为学”的侧重点不同决定了英语语言的逻辑性和客观性。客观性在句式上体现为被动语态。汉语思维的时间

21、和空间差别决定了英语语言的空间结构,汉语的无标记性体现了汉文化追求和谐统一的整体思维。中国人在英语学习时往往受了这一内在影响,在用英语表述时间关系的句子时往往会按照时间顺序。如:“放学后我回家”总是用“After school I went home”,而较少使用:“I went home after school ”这种结构。虽然两种句式都正确,但仍可以反映出两种不同时间观念在英语句式中的差别,英语学习者应有意识增加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所学英语句式更地道,更纯正。结 论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学习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不

22、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增强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能说出正确的英语句子,而且知道面对西方人的时候应该说什么,避免出现交际中的尴尬。【参考文献】1Paul Norbury,culture smart!Britain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3月2段连城.美国人与中国人

23、中美文化的融合与撞击.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年.4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5Hall Edward T.The Silent LanguageM.New York:Anchor Books,1959:20.6郑立华.时间观与跨文化交际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1):97-100.7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318.8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73. 9Edward C.Steward Milton J.Bennett.American Cultural PatternsM.Intercultural Press,Imc.Yarmouth.Maine.U.S.A.10刘爱真.文化认识和言语得体J.外语界,2000.11顾群超.文化差异和大学英语教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12Abercrombie,D.British Journal of Disorders of Communica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