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018年9月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时间本周教学主要内容备注预备 周8.26-9.2开学常规教育193-9.7我们关心天气 天气日历29.10-9.14温度与气温 风向和风速39.17-9.21降雨量的测量云的观测49.24-9.28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510.1-10.7十一长假610.8-10.12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710.15-10.19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810.22-10.26溶解的快与慢100毫升谁能溶解多少克食盐910.29-11.2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101
2、1.5-11.9听听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111.12-11.16声音的变化 探索尺子的音咼变化1211.19-11.23声音的传播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311.26-11.30保护我们的听力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1412.3-12.7身体的结构骨骼、关节和肌肉1512.10-12.14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1612.17-12.21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1712.24-12.28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1812.31-1.4整理与复习(一)191.7-1.11整理与复习(二)201.14-1.18总复习第一单元天气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科学
3、知识: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2.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1.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2. 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教学准备:1.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2. 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3. 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4. 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教学活动过程:一、 认识天气现象1. 出示一张 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
4、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 天气现象?2.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3.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4. 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5. 汇报交流。二、 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1. 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 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 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2. 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3. 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
5、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4. 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5. 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 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6. 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冈財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 45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7 带读提示语。8.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9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 状图”。三、总结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 一个月内我们 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
6、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 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 的。课后反思:第二课天气日历教学目标: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 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一温度”表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 温度”表中。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1
7、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2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3大的天气日历一张4气温柱形图表一张5. 温度计每组一支6 科学记录本和笔教学活动过程: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 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2. 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 等天气现象。3. 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并提示学生在今后一个月 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 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4. 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注意提示学生 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天的日期。5. 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
8、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 能会比较现实。6. 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 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温度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 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7. 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 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 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8依次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9出示 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
9、法记录今天的气温。10.讨论怎样安排每天的记录任务?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来观察 天气。课后反思:第三课温度和气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过程与方法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教学难点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每个小组或每人一支温度计。教学过程:一、 教师导语,引入研
10、究课题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 录数据。二、 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1、 教师提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问题。2、 学生说说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怎样读数;复习温度计的刻度;让学生找出 沸点、冰点、人体正常体温等温度。3、 讨论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怎样确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内高?测量室内 外的温度要做哪些准备,注意什么?4、 测量室内温度,记录、交流。5、 分组到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把测量的 温度及时记录。6汇报交流,室内外温度有什么不同吗?哪个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们这个地方的气 温?每个小组测得的温度一
11、样吗?为什么不同?三、 气温的测量1、 讨论,冈財我们测量到的阳光下、阴凉处两个不同地点的温度有什么不同? 想一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地点来测量气温?2、 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 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3、 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汇报不同时间所测到的气温。4、 出示气温图表,讨论,从这张图表中,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气温的哪些信息?为 了准确的填写我们的天气日历,每天测量的时间该怎么确定?课后反思第四课 风向和风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
12、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 法纪录观察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 果。【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 探究内容:(一) 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 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小结:风向可
13、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3、 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 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2) 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 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 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 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 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 量。3、 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 实地观察1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课后反思:第五课 降水量的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过程与方法:制作
14、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情感、态度、价值观: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 量的观测。【教学重点】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教学难点】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说明书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 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教学过程】一、 导入1、降水也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那么,我们怎么判断雨下得多大呢? 生自由说: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时间长短介绍气象学家是用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和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雨的等级的。二、
15、 探究内容:(一) 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1、 出示自制简易雨量器生根据制作说明书,尝试制作雨量器2、 展示自制简易雨量器,讨论: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用大小不同的 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3、 小结4、 模拟降雨,初步感知怎样收集和测量降水量。(二) 降水量的观察和测量1、 讨论: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项。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降水”溢出;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 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水面保持平行。2、 指导记录“降水量填充图”3、 指导学生课后开展降水量测量和记录活动。课后反思:第六课 云的观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
16、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 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过程与方法: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 云分类。【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 给云分类。【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直径约 30c m的圆片,白纸【教学过程】一、 描述云1、出示“云”字。问: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二、 探究内容:(一) 观察云1
17、、问: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2师介绍方法: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 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3、 室外观察,明确任务:(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 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4、 反馈(二) 对云进行分类1、 分组活动: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2、 生汇报3、 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4、 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课后反思:第七课 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8、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 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过程与方法: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教学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 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教学难点】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 行解释。【教学准备】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教学过程】一、 导入1、经过进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记
19、录了很多相关天气信息, 今天, 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二、 探究内容:(一) 统计天气信息1、 讨论统计方法。(1) 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2) 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2、 分组统计发给相应小组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二) 分析天气信息1、 反馈:(1)统计云量的小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种天气最 多?哪种天气最少?(2) 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3) 统计风向的小组:主要刮哪个方向的风?(4) 统计风速的小组:这段时间里刮风
20、的天气多吗?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5) 统计降水量的小组: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2、 问:综合各组的统计和分析汇报,能对这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概括总结吗?3、 单元评价(1) 问:今天天气怎样?(2) 互评这个单元的学习情况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溶解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容易溶解的现象, 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在观
21、察比较 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 验。【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 漏斗1、滤纸3、铁架台1。(沙在使用前淘干净。)【教学过程】一、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 学生观察实验: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 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2. 学生汇报观察现象:食盐在水里的变化是怎样的?沙在水里呢? (注意纠正学生的汇报:
22、食盐在水里容易溶解,沙在水里不容易)3. 组织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容易溶解?哪些现象能使我们判断沙在水里不容易溶解?(板书食盐的溶解现象和沙不容易溶解现象。)二、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 教师讲解:食盐在水里很容易溶解,形成了的溶液我们可以叫做食盐溶液;沙在水中 不容易溶解,我们则把它叫做沙和水的混合物。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 学生实验: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 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 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3. 组织汇报: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吗?把它放置一会儿我们还能观察到什么现象?4. 教师引导描述:面粉水中是什
23、么样的状态?5. 讨论: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6. 教师引导:为了作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 演示折纸和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注意不要将液体溅到滤纸外,倒入漏斗中的液体液面要略低于滤纸的上沿。7. 学生实验: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 纸,汇报观察结果。8. 交流实验结果,整理对溶解的新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课后反思:第二课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 来。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
24、象食盐的溶解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教学过程】一、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1. 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 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 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 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3. 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4. 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 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
25、静观高锰酸钾在水 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 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 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 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 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 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2. 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3. 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 分的呢?4. 整理记
26、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课后反思:第三课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初步感知和认识溶解现象可以发生在多种状态的物质之间(液体和固体,液 体和液体,液体和气体);过程与方法:能借助实验进一步观察多种物质之间的溶解现象,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 分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观察、交流中,将看到的新的“溶解”现象与已知的作比较,在 这个过程中产生探究更多溶解现象的欲望。【教学重点】根据溶解的主要特征区分其他更多的容易溶解与不容易溶解的现象【教学难点】观察和感知水中溶解有空气【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滴管、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水液体;雪碧(汽水
27、)、 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准备一杯水和一袋咖啡。学生观察咖啡放入水中搅拌之后的现象。咖啡在水里怎么啦?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咖啡在水利溶解了?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砂糖、肥皂、咖啡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 那么其他的液体、 气体能不能溶解在水中呢?2. 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与不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解现象。问:哪些液体能
28、相互溶解,哪些不能容易相互溶解?3. 观察溶解在液体中的气体(1) 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 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2) 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出现。怎样解释这种现象?4、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 课后反思: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29、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 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 开瓶器1、注射器1。【教学过程】一、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 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 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
30、做溶解实验,猜一 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3. 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4. 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5. 汇报交流:2. 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 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2. 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知道是 些什么气体吗?3. 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4. 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 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5. 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6. 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参考 P10)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课后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