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长宁镇中心学校 五年级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单元计划时间2018年4月备课教师李秀霞修改人员教材第四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单元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在阅
2、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重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难点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单元课时划分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与习作34课时,回顾与拓展2课时。教学媒体选
3、择多媒体、小黑板长宁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2018.4主备教师李秀霞修改人员课题14.再见了,亲人教学内容作者魏巍以志愿军的口气,深情地追忆了与朝鲜人民许多难以忘怀的往事。表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鲜回国时,在车站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感,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血汗换来,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写批
4、注体会,在交流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教学重点从具体内容中感受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亲人情怀。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法指导这篇课文所记叙的内容也离我们较远,可以利用上课前搜集抗美援朝期间的故事,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助于上课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更深切体会中朝人民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引入课题1、通常的亲人我们说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为什么把这些人称作亲人呢?因为我们和他们血脉相通,我们身上流淌着他们的血,比如爸爸、妈妈有一些虽然没有流着他们的血,但也有着血缘关系,比如说
5、姑姑、舅舅等。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加标点,再读:再见了,亲人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4、提问:”亲人”一般指哪些人?”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课文中的
6、“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师:可是 (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2、学生自学,讨论。3、汇报交流。出示人物图片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四、评读课文,加深理解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7、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 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 (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
8、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五、小结1、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
9、学生交流)2、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3、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第二课时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二、精读课文最
10、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3、师引读(投影句子)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
11、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
12、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四、课外拓展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板书设计: 14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就是亲人 大娘:洗衣服教学反思教研组教师意见长宁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2018.4主备教师李秀霞修改人员课题15.金色的鱼钩教学内容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词
13、语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过程与方法: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2、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学法指导1、 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 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主要内容,进行剪辑与整理,清楚与课文的联系。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
14、、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
15、却牺牲了。)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
16、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长
17、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
18、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
19、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
20、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忠于革命、舍已为人
21、闪着光芒! 崇高品质教学反思教研组教师意见长宁中心学校(五)年级(语文)学科集体备课备课组长签字: 学校教务处签字: 时间2018.4主备教师李秀霞修改人员课题16.桥教学内容1、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课文句子中的多音字“倒、奔、没”念错,词语“祭奠 ”不太常用,难记。书写错误率高。因此,我把学生能根据字的意思选择正确读音及生字新词读写正确作为教学内容之一。2、五年级上册单元导语中都有这样的阅读要求“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字样。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是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3、本册课文中有三组课文都是记事写人的,学习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内容。教学目标知识
22、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 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学法指导情境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勾画、圈、点法。教学过程个性修改第一课时一、初读了解梗概 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
23、了一场可怕的灾难。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揪”(ji),“瞪”(dng)。 3、检查 (1)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 老汉) 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二、感受情势危急 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
24、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这些句子,语言都非常简洁,精练,如,“像泼。像倒。”
25、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大段,读出自己的感受。(危急、恐怖、恐惧、担心)三、体会英雄言行 1、是的,求生是人的本能。当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向那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位老汉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人生抉择。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板书:老汉) 2、学生自学课文,品味关键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沉着冷静,嘴上不说话,心里正思考着应对突然来临的灾害的办法。“像一座山”,说明他临危不惧,形象地表现了老汉是村民的主心骨,对稳定村民情绪所起的作用。
26、(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坚定果断、先人后己) 4、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5、齐读第二大段。四、启发联想,加深体验,注重积累 1、当我们的脑海中树立起这位清瘦的巍然屹立如山一般的老汉形象时,你联想到了什么词句?什么文章?什么人什么事?(如,词忠于职守句不是亲情,胜似亲情人、事丰碑中的军需处长一个降落伞包中的周恩来 “非典”时期的钟南山、姜素椿、叶欣) 2、
27、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写一段话,用上环境描写的手法。第二课时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咆哮 惊醒 狞笑 拥戴 乱哄哄 沙哑 依次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第一、二大段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二、思辩“矛盾”之举 1、是的,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老支书有着崇高的人格魅力(板书:崇高的人格魅力),他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无情,但人间有爱。当情况越来越危急,洪水已漫到人们的腰际时,又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用心默读第三大段。 2、生自学,说一说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学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4、读议结合,交流汇报,提升认识。 (1)谈体会。要求边谈体会,边用朗读
28、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生:从“冲、揪、骂”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老汉对小伙子很凶。师:你能不能把老汉很凶的态度读出来?生表情朗读第15自然段,学生展开评议,并在议读、感情朗读中理解、感悟。 (2)学生发现矛盾与疑惑: 老汉从刚开始恶狠狠的“揪”到最后危难关头又“吼”又“推”,这是矛盾一,为什么? 急于求生的小伙子到最后危难关头又“推”老汉先走,这是矛盾二,为什么?冲 揪 骂 凶(师相机板书: 老汉 小伙子) 吼 用力推 5、学习第四大段,解开难解之迷。 (1)老汉和小伙子的言谈举止是多么充满矛盾,令人费解!请同学们读最后4个自然段,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2)生默读,谈感想。师相
29、机点拨。(文章在最后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了,太让人震惊了。老汉太伟大了) 6、反复咏叹,感受亲情 (1)当你明白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父子关系时,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情景,你们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引诵第三大段。同学们,让我们把“儿子”这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带到文章中去,再一起来深情地朗诵第三段,我们就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了。(教师引读:“老汉是村支书,他一心想挽救群众的性命,他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自己的儿子,骂道”后边为学生接读,把几个“小伙子”都换读成“儿子”。) (3)想象:老汉似乎要对儿子喊什么?(板书:喊)( 4)此时的老汉又给你留
30、下什么印象?你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回答,并有选择地请生上台板书关键词,如“父爱如山”等)师小结:是的,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三、练习写话,颂人间真情 1、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长跪不起。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对英雄的哀思,对英雄家人的宽慰吧! 2、生写话,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交流。四、总结全文,探究“桥”的含义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为什么却用“桥”为题?板书设计 16桥(生命桥) 洪水 老汉 村民 可怕 镇定 惊慌失措 凶猛 从容 惊恐万分 如魔 如山 乱作一团教学反思教研组教师意见 长宁中心学校(五)年级( 语文)学科集体备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