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92.10KB ,
资源ID:68473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47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武夷山茶叶资源概况.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武夷山茶叶资源概况.docx

1、武夷山茶叶资源概况为摸清我市茶产业现有状况,科学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决策茶产业发展大计,做大做强“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我市茶产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茶业资源普查工作。茶业局从2008年4月开始,牵头组织林业、统计、农业等部门对现有茶山分布、面积、品种、产量等情况以及茶企业(作坊)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商标、是否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否获QS证书、是否办理工商执照、是否办理税务登记、加工能力、年产值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普查工作于12底结束,历时9个月,共组织市乡村干部及熟悉当地茶山茶农500多人。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章 茶业发展的地理环境概况 一、基本情况 武

2、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南麓,闽赣交界处,素有“碧水丹山”之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跨东经1173722-1181944、北纬272731-280449。东邻浦城县,南接建阳市,西与光泽县毗邻,北与江西省铅山县交界。全境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72.5公里,总面积2798平方公里。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武夷山市境内拥有首批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全国第4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村古闽越王城遗址,以及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华侨经济开发区等。1998年7月,被评为中国首批优秀旅

3、游城市; 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处,世界23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之一。2002年被列入中华十大名山,2007年5月,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区。 1984年,武夷岩茶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2年3月,武夷岩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武夷山大红袍” 获准注册证明商标;2003年2月,武夷山市获文化部授予的“茶文化艺术之乡”称号;2005年11月,武夷山市成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2006年5月,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母树大红袍茶叶典藏国家博物馆;2008

4、年9月,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为代表的“中国乌龙茶制作技艺”申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2008年9月,“武夷山大红袍” 证明商标获省著名商标。 二、农业基本情况 武夷山市辖3镇、4乡、3个街道、4个国有农茶场、115个行政村、1492个村民小组、1398个自然村;至2007年底,全市总户数62458户、总人口22.37万人,其中农户41516户、农业人口15.76万人;耕地面积30.9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29.97万亩,旱地面积0.9538万亩;林地面积318.2万亩,其中竹山面积57.8万亩。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转

5、为以茶、竹、烟、优质稻、食用菌为主导产业,花卉、养殖业加快发展的新趋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社会安定繁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三、 地貌、土壤、气候、溪流和林业资源等情况 全境地貌为山地丘陵区,东、西、北区域是千山万壑,地势险峻,群山环抱,峰谷连绵,溪流迂回;中部、南部地势平坦,河谷山涧盆地众多,构成向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山有38座,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最低为兴田镇南岸村,海拔仅165米。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面积占土地总面积12 %,海拔500-800米的低山面积占46%,海拔250-500米的高丘面积占30.6%,海拔250米以下

6、的低丘面积占11.40%。 全市基岩有酸性岩、中性岩、砂质岩、泥质岩等岩类39种之多,其中酸性岩类13种,中性岩类5种,砂质岩类16种,泥砂岩类10种。全市土壤有红壤、黄壤、山地草甸土、紫色土等4个土类;黄红壤有9个亚类24个土属。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其中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60-800米,黄红壤分布海拔800-1900米,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海拔1900-2158米的区域内。 全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全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月气温27.5,最高气温月平均值为33.3,极端最高气温41.2;冬季和早春不太冷,气温多数在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8.1,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相对

7、湿度78%,年平均降水量1916.4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55天,初霜日期平均在11月28日,终霜日期平均在2月22日。 全市内水系密布,长短不一的溪河纵横贯穿,水力资源丰富。主要八条河流分别是东溪、西溪、黄柏溪、九曲溪、汀浒溪、潭溪、崇阳溪和梅溪,其总长度为374.55公里,流域总面积达2931.02平方公里,汇水面积2124.33平方公里。 全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闽浙赣山地常绿种类,半常绿栎类阔叶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5.3%。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武夷山成为地理演变过程中许多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物种

8、资源极其丰富,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 四、茶叶生长环境情况 武夷岩茶主产区分布于境内以风景区为核心的周边乡镇;武夷正山小种红茶产区则位于千峰崔嵬,万木葱茏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因向南开口的马蹄形地形,武夷山西北面高拔的地势,群峰阻挡北部寒流,岩茶主产区内的气候特点是温暖、寒暑界限不分明。崇阳、九曲、黄柏等溪流环绕罗织于峰岩、丘陵间,形成独特的微域气候,山间常年云遮雾绕,空气湿润。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低山与谷底岩壑之中,构筑“盆栽式茶园”,长年雨水冲积,使得沟谷土地富含有机质,茶园周边以山为屏,日照较短,多雾而形成大量散射光,既无冻害,又无风害,少虫害,是喜温湿的茶树生长

9、的最佳环境,是武夷山茶品质优良的有力保证,更是武夷岩茶独有的“岩韵”形成的主要原因。一、茶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发源地,也是中国红茶发源地。武夷山产茶的历史传说于汉,见载于唐,兴盛于宋,元代正式成为贡品。到了元朝大德六年(即1302年),朝廷在武夷山九曲溪的第四曲溪畔创设了皇家焙茶局,俗称“御茶园”,从此武夷茶正式成为贡品。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废贡茶制度,御茶园经历了255年。明朝中期武夷茶逐步从蒸青团饼茶改为散茶制法,后改进为炒青绿茶;明朝后期,武夷山桐木、星村一带制作出了红茶。到清朝初期(1717年),武夷山茶农又创新了一种新型制茶工艺乌龙茶制作工艺(清时布衣文士

10、王草堂在其茶说作了详细记载)。 民国时期,赤石、星村是武夷茶的主要集散地,仅赤石就有茶庄、茶行30多家。民国前期,武夷茶有所发展,茶叶产量约5000多担,红茶出口量约3000多担。民国后期,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交通受阻,武夷茶产量减少,外销受阻。茶叶产量仅130多担,红茶产量更少。从总体上说,民国时期茶叶生产、销售虽然不景气,但是在科研上却得以机遇。原先设在沿海福安的福建省茶叶改良场,由于躲避沿海南下日寇的侵扰,于1938年10月,迁往崇安县的赤石,更名为“示范茶厂”,由我国著名的茶叶专家张天福任厂长。1942年7月崇安示范茶厂被国民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接管,改名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

11、”,由当代茶圣吴觉农任所长。1946年又改由国民政府农林部接管,改名“农林部中央实验所茶叶试验场”,又由张天福任场长,至新中国成立。此外,蒋芸生、叶作舟、汤成、王泽农、庄任、陈舜年、俞庸器、林馥泉等一批专家孜孜不倦地奉献,取得了重要成果。如建立品种园、无性剪穗扦插、茶叶成份分析、揉茶机试制、桐木村红茶生产合作组织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土地改革,分茶山到农民,以户进行个体生产。尔后成立互助组,农户联户生产,扩大了加工规模,茶叶产量达3000担。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农民茶山归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单位核算,进行生产、分配,加上困难时期的影响,至1962年,茶叶总产仅2800多担。此后的十多年

12、,茶叶产量缓慢增加,至1978年底,全市茶山面积只有24600亩,总产量6400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茶叶生产得到重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茶业已成为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 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茶种资源特别丰富。原产于武夷山的茶树品种称为武夷菜茶,是一个极优良的中小叶茶树代表种群,由于长期的自然杂交和人为选育,使“菜茶”形成了许多形态及品质特征等各异的茶叶名丛(品种)。据林馥泉1943年的调查结果,武夷山有名丛(品种)千余种,仅当时武夷慧苑岩茶厂就记录了茶树花名280种。新中国成立后,经我市几代茶叶科技工作的辛勤工作,现在还较好地保存了70多个名丛(品种)。在现代茶叶品种科研上,科技工作者多年

13、反复对大红袍进行无性繁育实验,于20世纪80年代初获得成功,1995年经省科委鉴定,确认其保持了母树大红袍的特征,现广为种植,成为了武夷山当家品种。武夷肉桂也繁育成功,由名丛上升为品种,品质优异,也成为武夷山的当家品种。我市在保护和发展本地优良名丛(品种)的同时,积极引进优良且适宜当地的外来品种,逐步改善品种结构。 二、茶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把茶产业列为我市的农业主导产业,借助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旅游胜地的优势,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2006年开始,持续组织茶企业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深圳、香港、福州等地开展“浪漫武夷,风雅茶韵”系列茶旅促销

14、活动,努力打造“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了茶产业良性发展。至2007年底,全市茶山面积115473亩,各乡(镇)、街道、场都有种植、加工茶叶,种茶的行政村有86个,占行政村数的74.78%;有种茶农户4398户,占农户数的10.59%;种茶农户比例数为2位数的乡镇有星村、武夷和洋庄(详见武夷山市种茶村、农户情况统计汇总表)。有茶企业305家(在工商部门注册255家),茶叶加工作坊769家,其中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山茶业有限公司为省级龙头企业、永生茶业有限公司为南平市级龙头企业;在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有145家;通过QS认证的有127家;注册茶业商标352个,

15、其中省著名商标6个,闽北知名商标26个(详见武夷山市茶叶加工企业(含家庭作坊)基本情况汇总表)。年总产量5161吨,出口1580多吨,全市涉茶产业总产值7.15亿元,其中茶叶生产加工产值4.15亿元;在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建立武夷山大红袍推广中心4个及会员店36家,有大红袍茶叶销售网点3600多个。第四章 茶业资源普查成果第一节全市茶业资源总体情况 通过普查统计,至2007年底,全市共有茶山115473亩,其中大红袍32636亩,占总面积的28%;肉桂24210亩,占总面积的21%;水仙48805亩,占总面积的42%;奇种9822亩,占总面积的9%。 一、从面积分布看 从品种面积分布看:大红袍、肉

16、桂和水仙三大品种主要分布于星村镇、武夷街道和兴田镇三个产茶大乡镇,即星村镇47591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1%)、武夷街道31433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7%)、兴田镇18616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6%);奇种主要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和全市其它乡镇的老茶园内,仅桐木村就有3626亩,占全市奇种面积的37%(详见武夷山市茶叶品种面积汇总表和星村镇茶叶品种面积汇总表)。 从茶类面积分布看:全市乌龙茶(青茶)106658亩,占全市总面积的92.4%,分布全市各乡镇;红茶6806亩,占全市总面积的5.9%,主要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星村镇桐木村和保护区开发种植的茶山);绿茶2009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7%,主

17、要分布于兴田镇行政区域内(武夷山监狱开发种植的茶山)。 二、从种植年限看 全市茶山115473亩,1至5年的幼龄茶18129亩,占全市茶叶面积的15.7%;6至20年的壮龄茶75866亩,占全市茶叶面积的65.7%;20年以上的老龄茶21478亩,占全市茶叶面积的18.6%。老龄茶占的比例比幼龄茶大,因此,在我市还有可开发茶园资源的情况下,近年来茶农扩种茶叶,符合我市茶产业发展规律(根据武夷山市茶叶品种年限面积情况汇总表农户自报分析)。各品种具体表现为: (一)大红袍品种大多处幼、壮龄期,由于近年来茶农注重品种结构优化(即茶树品种搭配),茶园新种和改良大多选植大红袍品种。即 1至5年的幼龄大红

18、袍10444亩,占全市大红袍面积的32%;6至20年的壮龄大红袍18929亩,占全市大红袍面积的58%;20年以上的老龄大红袍3263亩,占全市大红袍面积的10%。 (二)肉桂、水仙两个品种大多处于壮龄期,近年来有少量新种。即肉桂品种方面: 1至5年的幼龄肉桂1452亩,占全市肉桂面积的6%;6至20年的壮龄肉桂20821亩,占全市肉桂面积的86%;20年以上的老龄肉桂1937亩,占全市肉桂面积的8%。水仙品种方面:1至5年的幼龄水仙5857亩,占全市水仙面积的12%;6至20年的壮龄水仙34163亩,占全市水仙面积的70%;20年以上的老龄水仙8785亩,占全市水仙面积的18%。 (三)奇种

19、品种大多处于老化衰退期,近些年几乎没有新种发展。即1至5年的幼龄奇种786亩,占全市奇种面积的8%;6至20年的壮龄奇种3241亩,占全市奇种面积的33%;20年以上的老龄奇种5795亩,占全市奇种面积的59%。 三、从品种的特性看 从品种的发芽时间看:我市的肉桂、水仙、奇种都为迟芽品种,占全市茶山面积的70%以上(即肉桂22.25%、水仙37.36%、奇种12.14%),加上大红袍品种中还有一定的比例的迟芽品种,所以说全市茶叶品种迟芽种偏多,早、中芽品种偏少,优化品种结构势在必行。 从品种的单产情况看:全市大红袍平均亩产茶青700斤,肉桂平均亩产茶青913斤,水仙平均亩产茶青1027斤,奇种

20、平均亩产茶青400斤,大红袍、肉桂、水仙、奇种平均亩产最高的都在兴田镇等茶区,分别为900斤、1100斤、1200斤、600斤;大红袍、肉桂、水仙平均亩产最低的都在景区内,平均亩产只有300斤左右,奇种平均亩产最低的在岚谷岭乡阳村,平均亩产只有47斤。 四、从产量和加工能力看 全市年茶青总产量45887吨,茶青产量主要集中于星村镇、武夷街道和兴田镇三个产茶大乡镇,即星村镇年茶青产量16713吨(占全市茶青总产量的36.4%)、武夷街道13212吨(占全市茶青总产量的29%)、兴田镇9830吨(占全市茶青总产量的21.4%)。全市茶青平均亩产795斤,平均亩产最高的是华侨农场(平均亩产1226斤

21、),其次是兴田镇(平均亩产1200斤);最低的是岚谷乡(平均亩产241斤)。 加工能力方面,全市年加工干毛茶10294.1吨,其中星村镇加工量最大,武夷街道其次,这两个乡镇除加工本乡镇的茶叶外,还加工其它乡镇的茶叶,兴田镇虽然有一定的加工能力,但不能加工完本乡镇的全部茶叶,有些茶青流到武夷街道和星村镇等地加工。具体表现为: 星村镇:有茶叶加工企业101家,占全市茶企业数的33%;茶叶加工作坊287家,占全市茶叶加工作坊数的37%;年加工干毛茶4617.55吨,占全市毛茶加工量的44.9%;年加工产值16630万元,占全市年加工产值的40%。 武夷街道:茶叶加工企业136家,占全市茶企业数的45

22、%;茶叶加工作坊371家,占全市茶叶加工作坊数的48%;年加工干毛茶2561.05吨,占全市毛茶加工量的24.9%;年加工产值15919万元,占全市年加工产值的38.4%。 兴田镇:茶叶加工企业32家,占全市茶企业数的10%;茶叶加工作坊12家,占全市茶叶加工作坊数的2%;年加工干毛茶1231.2吨,占全市毛茶加工量的12%;年加工产值3655万元,占全市年加工产值的8.8%。 五、从加工企业(作坊)具体情况看 (一)企业、作坊多规模小 至2007年底,全市有茶企业305家,茶叶作坊769家(在工商部门注册的茶企业255家、个体茶叶工商户370家),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只有三家,即国家级龙头

23、企业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省级龙头企业正山茶业有限公司、南平市级龙头企业永生茶业有限公司;在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有145家,一般纳税人企业只有16家;已办理QS认证127家。 (二)品牌少 至2007年底,全市茶企业和茶叶加工作坊加起来有1000多家,还有茶叶商店(本市内)近400家,只注册茶业商标352个,其中省著名商标只有6个,闽北知名商标也只有26个,目前还没有全国驰名商标。 (三)纳税额总量小 至2007年底,全市茶企业、茶叶加工作坊以及茶业商店,在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的只有145家,缴纳税款431.56万元,只占当年增值税收入的5.75%。(点击下面表格可放大看)第四章 茶业资

24、源普查成果第二节 各乡(镇)、街道、场茶业资源情况一、崇安街道茶业资源情况(一)全街道茶业资源情况至2007年底,全街道茶山面积1378亩,占全市茶叶总面积的1.2%。其中大红袍906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66%;肉桂202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15%;水仙270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19%。全街道有种茶的村4个,占行政村数的57. 14%;有种茶农户44户,占总农户数的1.9%;茶叶主要种植于城南村,全村1121亩,占全街道面积的81%以上;品种主要是大红袍,占其它品种的65.74%;年茶青产量649吨,占全市茶青产量的1.4%。茶叶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干毛茶11.6吨,占全市茶叶加工量的0

25、.1%;年加工产值31万元,占全市年加工产值的0.1%。(二)各行政村茶业资源情况城南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1121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81.4%,其中大红袍822亩、肉桂69亩、水仙230亩。有种茶农户36户,茶叶主要种植于小武夷岩后垄山场。城西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34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2.5%,其中大红袍22亩、水仙12亩。种茶农户1户,有茶叶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干毛茶11.6吨,年加工产值31万元。崩埂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137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9.9%,其中大红袍4亩、肉桂133亩。有种茶农户5户,茶叶主要种植于姐妹桥和造纸厂山场。松凹村全村茶山面

26、积86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6.2%,其中大红袍58亩、水仙28亩,有种茶农户2户。二、武夷街道茶业资源情况(一)全街道茶业资源情况至2007年底,全街道茶山面积31433亩,占全市茶叶总面积的27.2%。其中大红袍9041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29%;肉桂6375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20%;水仙15954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51%;奇种63亩。全街道的行政村都有种茶,有种茶农户1216户,占农户数的23.88%;茶叶主要种植于黄柏、天心、柘洋、樟树、公馆和赤石等村,即黄柏9419亩、天心7179亩、柘洋4393亩、樟树3947亩、公馆2087亩、赤石1448亩;品种主要为大红袍、肉桂和水

27、仙三大品种,以水仙面积最大,占其它品种面积的50%以上;年茶青产量13212吨,占全市茶青产量的29%。茶叶加工企业136家,占全市茶企业数的45%;茶叶加工作坊371家,占全市茶叶加工作坊数的48%;国家级龙头企业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落户于该街道。全街道年加工干毛茶2561.05吨,占全市茶叶加工量的24.9%;年加工产值15919万元,占全市茶叶加工产值的38.4%。(二)各行政村茶业资源情况黄柏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9419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30%,其中大红袍2208亩、肉桂1958亩、水仙5253亩。有种茶农户367户,占农户数的66%以上;茶叶加工企业6家,茶叶加工作

28、坊184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星愿(中国)茶业有限公司的有机茶基地就座落在该村九龙山,是我市最大的产茶村。年加工干毛茶785.1吨,年加工产值7351万元。天心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7179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22.8%,其中大红袍1002亩、肉桂2244亩、水仙3870亩、奇种63亩。有种茶农户246户,占农户数的48%以上;茶叶加工企业43家,茶叶加工作坊107家,是我市著名的岩茶村。年加工干毛茶692.1吨,年加工产值4782万元。高苏坂村至2007年底,全村有种茶农户39户,占农户数的15.42%。茶叶加工企业13家,茶叶加工作坊5家,年加工干毛茶762.7吨,年加工产值2917

29、万元。柘洋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4393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14%,其中大红袍875亩、肉桂638亩、水仙2880亩,水仙面积最大,占其它品种面积的65.56%以上。有种茶农户234户,占农户数的64%以上。茶叶加工企业4家,茶叶加工作坊56家,年加工干毛茶155.85吨,年加工产值455万元。角亭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713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2.3%,其中大红袍247亩、肉桂20亩、水仙446亩。有种茶农户34户,占农户数的7%。茶叶加工企业1家,茶叶加工作坊1家,年加工干毛茶21.75吨,年加工产值66万元。公馆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2807亩,占全街道茶叶面

30、积的6.6%,其中大红袍327亩、肉桂678亩、水仙1082亩。有种茶农户64户,占农户数的13%以上。茶叶加工作坊15家,年加工干毛茶21.15吨,年加工产值56万元。下梅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790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2.5%,其中大红袍370亩、肉桂138亩、水仙282亩。有种茶农户26户,占农户数的5%。茶叶加工企业1家,茶叶加工作坊3家,是“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的村。年加工干毛茶22.35吨,年加工产值54万元。吴齐村至2007年底,全村有种茶农户8户,茶山面积410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1.3%,其中大红袍48亩、肉桂121亩、水仙241亩。茶叶加工企业1家,年加工干毛茶2

31、9吨,年加工产值70万元。溪洲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802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2.5%,其中大红袍453亩、肉桂86亩、水仙263亩。有种茶农户18户,占农户数的3.7%。茶叶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干毛茶71.05吨,年加工产值168万元。樟树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3947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12.6%,其中大红袍2474亩、肉桂286亩、水仙1187亩。有种茶农户146户,占农户数的26%以上。年茶青产量约1500吨,大部分放在黄柏、天心等茶叶加工企业(作坊)加工。赤石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1448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4.6%,其中大红袍937亩、肉桂206亩、水

32、仙305亩。有种茶农户18户,占农户数的6%以上。年茶青产量约570吨,大部分放在黄柏、天心等茶叶加工企业(作坊)加工。大布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积245亩,占全街道茶叶面积的0.8%,其中大红袍100亩、水仙145亩。有种茶农户16户,占农户数的5.9%以上。茶青产量约90吨,大部分放在黄柏、天心等茶叶加工企业(作坊)加工。三、星村镇茶业资源情况(一)全镇茶业资源情况至2007年底,全镇茶山面积47591亩,占全市茶叶总面积的41.2%。其中大红袍16218亩,占全镇茶叶面积的34%;肉桂10211亩,占全镇茶叶面积的21%;水仙15947亩,占全镇茶叶面积的34%;奇种5215亩,占全镇茶叶面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