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32.21KB ,
资源ID:684644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464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出国经验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出国经验谈.docx

1、出国经验谈 2001年申请出国经验谈写在前面的话从准备考试到拿到录取通知书算来也快有两年时间. 回想这段出国之路, 磕磕碰碰着实不少. 很愿意写几段文字, 讲讲期间的经验与教训, 好予后来人多些方便.我觉得, 每个人在选择出国这条路前要先想清楚, 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出国? 在没有彻底说服自己之前不必急着迈出第一步. 出国这条路不是这么好走, 缺乏明确的目标很容易使自己一路上摇摆不定甚至半途而废. 想想身边有些同学G班都上了几期, 磨蹭了一年多连考试都没准备完, 很替他们惋惜. 出国其实也无须什么大道理, 我自己的出发点就很简单: 国外有最先进的东西, 不出去看看心有不甘;力学不是我的最爱, 到了

2、国外选择的余地更大. 这么说不是要煽动大家都出去, 所谓人各有志, 别人的选择不一定就适合自己, 没有必要毫无目的地随大流. 说句实话, 我很钦佩那些在国内安心作研究的同学, 可惜自己不是这块料子.一下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本科生的情况写的,但大部分对研究生也一样适用。出国的大致过程与时间安排出国过程大致如下:1 准备英语考试2 向美国大学索要申请材料3 按要求填好申请材料并在截止日期前寄回学校4 等待学校回音,收到offer后开始办理各类出国手续。 本文重点主要放在前三部分。对于本科生, 比较合理的时间安排是: 大三上学期上GRE班, 大三下学期考GRE, TOEFL大四上学期准备申请材料大四下学

3、期等回音及具体办理各种出国手续准备英语考试需要准备的英语考试主要是TOEFL( Test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简称T )和GRE( Graduate Record Exam, 简称G ). 前者是对赴美工作或学习的非英语类国家的人基本英语能力的考试, 包括听力、语法、阅读、作文四项; 后者是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 每个想入读美国研究生院的学生都必须考, 包括美国本国学生. 考试分三项: Verbal( 语文 ) 、 Analytics( 逻辑 )和 Quantitative( 数学 ). 两种考试相比较,TOEFL相对容易,但很多清华学生喜欢先啃硬

4、骨头,先G再T。中国学生准备这些考试主要难在单词、阅读及听力上, 其中最主要的是词汇量太小, 难以应付基本的考试要求。所以准备这些考试首要任务是背单词. 这种完全应试型的背单词比较适合短期内突击完成. 什么时候开始背单词就看你自己的英语基础怎样, 我当时只在大二暑假背了一个月红宝书( 考G专用的词汇书, 相信不少同学都知道 )然后接着开学就上G班, 没觉得跟不上. 如果基础不太好, 可以从上大学开始就多花些时间学学英语, 从最基本的词汇、阅读入手, 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不论将来考不考G、T对你都是一笔财富. 学英语的真的不掉线吗?、?教材很多, 但精品极少. 清华的英语课本说实在, 可学的东

5、西不多. 在我看过的书中, 最值得认真学的就是新概念英语. 建议大家有时间看看,对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很有帮助。在此申明一点, 完全没有必要早早从大一就开背GRE单词, 除非你想马上就考. 否则提前36个月时间准备就足够了.上面的时间安排里没有提到考T的安排, 因为考虑到每个人情况不一样, 基础好的同学可能用不着上T班, 考完G后稍为准备一、两个月就行. 基础差点的可以考虑提早准备, 上个T班, 先T再G,由易到难。 G、T分数自然是越高越好, 一般G有个21002200, T有个620630就够用了. 如果分数过低也不一定非重考不可, 这时候先综合考虑一下自己其他方面的条件(比如GPA、Re

6、search experience)再决定, 毕竟考一次试要花不少精力和金钱. 但如G2000、T=1400分;有的学校规定TOEFL中的TWE(Test of Written English, 即作文)不得少于4.0分;有的学校规定申请某些专业必须考GRE的某项Sub。这些内容最好看清楚,省得最后因为某项硬指标没达到要求而被校方Reject. 大多数学校交一次申请费只能申请一个专业,少数可以交一次费用申请多个专业(像今年的Umich,Notre Dame,Johns Hopkins)或是可申请多个专业但每个专业都要交一次费用(像今年的MIT)。申请时遇到交一次费用能申请多个专业的学校很合算。

7、真的不掉线吗?、?第一年有没奖要看清,否则录取了也去不成,像今年的IIT(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就是第一年不给奖。听说往年也如此。很多学校往往要求不止一份成绩单,通常是系里一份,研究生院一份。对于同一学校想申请多个专业的同学更要好好算清楚到底需要多少份成绩单。推荐信一般需要3封,也有只需2封或要求4封的。P.S.的名字每个学校不全一样,有叫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Statement of Objectives和Personal Statement of Purpose等。对于申请多所学校而统一只

8、写一份P.S.的同学来说,名字别忘了要符合学校的要求。还有就是看看对P.S.字数有没有具体要求。尽管通常为1000多words,但个别会要求短一点的。比如今年的GIT,研究生院对P.S.字数没要求,但系里要求在300words左右,我就按后者另写了一份。校方的联系email在准备申请材料和等待校方审核的过程中都会用得上。特别是东西都寄出后,往往就懒得再理那成堆的材料,以后万一有什么事情要询问校方再翻查起来就麻烦多了。所以,在最初看材料时最好顺便记一下有用的email地址。另外,不是每个学校在申请材料里都附有联系用的email,实在想知道,可以上网问问,往往会有人知道许多你不知道的东西。对材料的

9、邮寄,各学校要求也不尽相同。有要求所有材料统统寄到一处的(多为寄到系里),也有要求将材料分开寄,一部分寄到研究生院,另一部分寄到系里。寄前注意要看清楚要求。还有就是一些学校在申请材料里会有一个check lists,上面列出每个申请者所需准备的材料,在最后寄出前可以对着check lists看看有什么缺漏没有。特殊的要求在这里不太好说。举个例子:有些学校某些专业的Master学位是不要求论文的,这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还有些学校只招读博的学生,对于那些想出去后转成Master的同学就要问清楚有没有这个可能。选择学校有了学校的基本资料后就可以考虑选择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你的申请对象。这里面

10、有非常多的考虑因素。最主要的是选择的学校要区分好档次,好学校、中等的学校、差学校(保底用)都要选择一些。 具体每个档次选多少学校跟你个人的成绩有关,也与你打算交多少所学校的申请费有关。学校档次一般是参考各类排名确定。这个排名在里可以找到。排名一般分综合排名与专业排名,对出国读研的同学来讲,专业排名可能更重要,因为它反映学校在某方面的学术水平。建议大家以专业排名为主,兼顾综合排名。一种分法如下: 120一挡;2050名一挡;50100名一挡;100以后又是一挡。选学校的时候不要因为是牛校就不敢选。从专业排名上来看,牛校往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科研经费。同是Me(Mechanical Engine

11、ering,即机械,是咱们力学系申请的一个大方向)专业,牛校的教授就比其他学校的多很多。教授多意味着对学生的需求也多(别忘了学生是替教授干活的),同时也意味着该专业里的研究方向会分得比较细。如果你的研究背景比较特殊,就可能在细分的研究方向里找到符合你的领域。否则,申请起来比较困难。举个例子,我自己的背景里强调的一个重点方向是实验力学里的光测技术,后来发现美国大学里做这方面研究的教授很少,尤其是那些Me排名不高的学校,系里就寥寥几个教授,做的也是很普通的振动,破坏方面的研究,根本找不到跟我沾上点边的教授。难怪许多破校老早就据了我,反倒是些牛校如MIT,Berkeley,Umich等迟迟没有消息。

12、选择学校的时候尽可能多些向师兄师姐们打听以往的申请情况,看看他们都是以什么样的成绩去什么样的学校。有的学校对咱们力学系很友好,申请起来把握就大些。比如说今真的不掉线吗?、?年的PSU(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本科生里凡是申请的都给了offer(据我所知他们的GPA都=80),虽然钱不多,也就$12000/per year, 但offer来得早心里踏实。有的学校今年对咱们系好像不够意思。像Notre Dame, 我的一个同学(GPA80)在索要申请材料的时候就被据了。我虽然拿到的他的材料,最后也没能如愿拿奖。另外,学校的地理位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因素。一

13、些学校,论实力不过中等,但由于所在城市繁华,加之气候宜人等一系列有利因素,申请的人特别多。比如加州的学校,像UCBerkeley、UCLA、UCSD、UCSB、UC-Davis、 USC, 每年都是竞争的大热门。Berkeley还说是牛校,其他的学校论总体学术水平不过中上(当然某些方面很突出也不是没有),由于沾了加州的光,身价暴增。据说今年申请UCSB的Me专业光中国学生就有100多人,最后给奖的也就7人。想想每年清华、北大等牛校有多少牛人都在拼命往这小牛棚里挤就可知其申请难度有多大。 在阅读学校材料,考虑选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同时开始准备各种所需的个人材料。主要有:正式成绩单(Official

14、 Transcripts)、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简称P.S.)、推荐信(Recommendation)、个人简历(Resume)、GPA换算表和Cover letter. 下面分别阐述,cover letter由于相对简单就不打算多提。个人陈述( P.S.)对P.S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称法, 如: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Personal Statement of Purpose、Statement of Objectives等,习惯上不论学校如何称呼,大家都简称之为P.S. 最常见的P.S.为Personal Statem

15、ent和Statement of Purpose, 很多人将这两者等同起来,其实在国外学校的眼里,这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后者强调的是Purpose,你求学的Purpose是什么要讲清楚, 而前者没有强调这一点,写起来更为随意些。具体操作起来大可不必理会这些差别,统统按照P.S.统一的写作要求来写,寄给不同的学校只要按学校要求的名字改改就可以。P.S.是申请材料中的重中之重,所有介绍出国的书都是这么认为,确实也如此。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招生的教授,除了一些毫无生气的分数外,要想更进一步直接了解学生莫过于读读他写的P.S.及看看推荐人对他的评价。中国学生的推荐信参考价值不太大(因为都是自己写好给

16、老师签个名,国外也清楚情况),所以P.S.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关于如何写P.S.,有很多书可参考,最常见的莫过于新东方的出国留学写作指南(具体名字记不大清)。书上有很多P.S. 、Recommendation、Resume及Cover letter的范例,对没写过P.S.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入门:看看P.S.一般都写些什么东西,怎么个写法。但要注意的是,其中的文章仅供参考而已,千万不要模仿范文clone出一篇作为自己的P.S., 因为看过这本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肯定有不少人将里面的文章拿来随便改改就堂而皇之的当作自己的P.S.寄出去。审阅者一看到雷同的文章作者肯定就没戏了,连P.S这样重要的东西

17、都懒得自己准备的学生会好好读书么?所以,写P.S.要忌模仿的痕迹过重。另一个P.S.的写作误区是什么都想写。挖空心思去发掘连自己都未曾注意到的“个人闪光点”,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样写出来的P.S.缺乏重点,给人的感觉是:嗯,你是个好孩子,但你能胜任我的研究工作么?根据我个人体会及与许多同学交流经验后得出的P.S.写作关键是:讲清楚你的背景,突出你的研究经验和优势。外国人其实非常实际,要你来就是干事的,所以首先看的就是你能不能干好,而有没有经验是事情能不能干得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到做研究,就是看你的研究经历是不是符合这项研究工作的要求。做没做过真的不掉线吗?、?类似的研究?做的如何?所以

18、说研究生申请比本科生有优势,就是因为读研期间能跟着老师做课题。可能真正干过的事情并不多,甚至没有什么成果,但这在中国学生的眼里并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每年都有大把大把的学生把自己吹上了天,然后手里揣着一堆牛校的offer照样脸不红心不跳。难怪今年就有人感慨申请出国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么说并不是鼓励大家什么都不干就坐在那吹牛,毕竟知识学了是自己的,再说,全世界都在吹牛,不见得你就能占到什么便宜。如果你有个像样的成绩,过硬的研究成果,写起来肯定更有说服力。老外也不是傻子,破破的GPA和几篇鸡肋文章会是牛人所为?总之,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对于本科生, 可写的研究经历很少, 一般人也就几次小

19、学期能写些东西, 因此对于本科毕业想要出国的同学小学期该干些什么就值得商榷. 不要把时间花在喝茶看报纸上面, 切切实实跟老师做些研究, 将来写起P.S.也能多点佐料, 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另外, 如果自己有兴趣平时也可跟着老师干些课题, 像SRT什么的. 只要你有时间机会还是不少的,多帮老师做些事,混熟了也有利于将来写推荐信. 有精力的同学还可以考虑本科期间多学些课程, 包括本专业的限选课及外专业的基础课程(像电子、自动化系的一些基础课程,所学的知识很多专业都用得上的),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也能适当地弥补自己资历的浅薄, 将来申请时灵活性也强些. 比如说如果学过控制方面的课程, 就可以申请

20、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这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方向, 是机电类的交叉学科, 咱们力学里的许多知识都用得上. 当初如果我选些这方面的课上上就不至于这次申请浪费不少机会, 可惜以前没人指出这一点. 选课时间的安排也要注意,尽量分散到几个学期里。限选课一般到大三才有, 这时又正好是准备G、T的时候, 选课多少要量力而为,不要因为忙不过来既影响课内又影响课外成绩. 课多了,每门课的成绩也许会略低一点。个人认为多上几门课, 影响总体GPA低个23分(但最好不要低于80)还是很值得的。扯远了。具体写P.S.的时候, 关于Research experien

21、ce部分挑出23个做过的研究或项目就行了, 再多就不易将每件事情都写精. 这23件事情要有一定的互补性, 既有在实验室里做学术研究, 也有在企业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相信3年的小学期肯定有机会让你在实验室和企业都呆过. 有了相关经历, 写的时候就要懂得适当包装自己, 合理的拔高很正常, 每个申请者都是这么做的, 无须自责. 有一个P.S.的写作精神叫: 有0不能写1, 有1可以写3. 这话很有道理. 具体到怎么拔高就见仁见智.最后再谈谈P.S.的一些细节. 首先是字数, 一般两页A4纸, 1000多words, 很少人写三页甚至更多的, 如果你很牛就另当别论. 在纸张的选择和排版上可多花些功夫

22、, 尽量做到舒适美观、方便阅读( 这点不单适用于P.S, 也适用于所有要自己准备的材料). 打印的时候可以选些带浅色花纹的专用打印纸,效果会很好。这类纸在北大南门的”向阳”文具店有卖. 说到这忍不住要提到北大的一个同学, 他的整份申请材料包装得极为精美. 所有的paper都装进一个透明的塑料文件夹里, 看上去就像是一本书, 可以一页页翻着看. 还附有封面、目录、作者彩照, 总之是极尽包装修饰之能事. 最后这位形象大师以本科GPA87的成绩拿到了Princeton的offer. 至于这份艺术品般的申请材料起了多大作用只有老天晓得!推荐信( Recommendation ) 在国外, 推荐信很受看

23、重, 只可惜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学生灵感迸发, 想到自己写好让老师签名, 以至于现在老外不太看重咱们的推荐信. 虽然如此,也不能因此就随便对待它。 写推荐信之前先要看清楚学校的要求, 不同的学校对推荐信内容的要求会有些小差别, 真的不掉线吗?、?但基本可以不理会. 开始的时候, 不妨将各个学校对推荐信要求的那段话抄下来, 互相比较一下, 如果差别不大, 那写一封就可以用到所有学校上. 一般说来推荐信要求推荐人评价被推荐人academic方面的各种ability、potential及goals, 但个别学校也会有特殊要求. 像今年Purdue的推荐信就指明要推荐人主要写写被推荐人除academic以外的特点, 及这些特点对将来的graduate study有什么帮助等. 这种特殊要求的推荐信只能单独写一份. 推荐信要注意一下三点:1. 每所学校各需要几封. 一般都是3封, 少数为4封或2封. 在找老师前就要根据所需推荐信的数量提前想好找哪几位.2. 对推荐人有什么要求. 有些学校会要求推荐人里面至少有12个是对你所学领域很熟悉的学者, 对于我们这些全部找系里老师写的同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