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2.10KB ,
资源ID:68449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449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docx

1、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马原第二章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A.能动的反映论 (?) B.经验论 ( ) C.先验论 ( ) D.不可知论 ( )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唯物论的观点 ( ) B.实践的观点 (?) C.辩证法的观点 ( ) D.认识是一个过程的观点 ( ) 3.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 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 ) C.科学实验 ( ) D.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

2、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 4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 1 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明:() A.每个人必须事事经过实践才能有认识 ( ) B.只要坚持实践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 C.直接知识来自于实践,间接知识不来于自实践 ( )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 (?) 6.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了认识客体的涵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 ) 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 ) D.认识的

3、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 ) 7.“学而不思则罔”是指:() A.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 B.理性认识需要上升到感性认识 ( )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 D.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 ( ) 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感性认识是包含错误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正确认识 ( )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 )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 ( )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调查研究,了解情

4、况 ( ) 2 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 ( ) 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 ( ) 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 (?) 1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应理解为:() A.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 ) B.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 )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最终决定作用 ( ) D.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 11.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觉知觉表象 ( ) 推理 ( ) B.概念判断C.实践认识实践 (?)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 ) 12.真理是:() 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 )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 )

5、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 ( ) 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 13.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 A.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 ) B.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 ( ) 3 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 ) 14.下列是真理的客观性的含义是:() 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 B.真理是自然规律 ( ) C.真理是社会规律 ( ) D.真理是正确认识 ( ) 1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 )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 ) C.能否付诸实践 ( )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

6、 16.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这说明真理具有:() A.不确定性 ( ) B.主观性 ( ) C.相对性 (?) D.绝对性 ( ) 17.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是:() A.真理具有一元性 (?) B.有用即真理 ( ) C.谎言说一百遍就成为真理 ( ) D.真理和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 ( ) 18.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A.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 ) 4 B.真理的无条件性 (?)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 ) D.真理不需要检验 ( ) 19.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的内容没有确定性 ( ) B.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固定的界限 ( ) C.真理是主观对客观

7、事物近似正确的反映 (?) D.没有确定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 ) 20.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A.是否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或同意 ( ) B.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相一致 (?) C.是否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 ) D.是否能够激励人和影响人 ( ) 二.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 )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 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 )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

8、?) 5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 )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 5.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

9、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A.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 B.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 )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6A.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 ) B.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 ) C.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 (?) D.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 6 7.关于真理的标准,下列说法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 B.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 C.

10、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 (?) D.符合已被公认理论的就是真理 (?) 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A.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 (?) ) B.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C.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 (?) D.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 9.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真理和价值关系的有:() A.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两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基本活动 (?) B.真理与价值相互贯通,互为前提 (?) C.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 (?) D.实践是真理和价值的共同的检验标准 (?) 10.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含义是:() A.从

11、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 (?) B.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 (?) C.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 (?) D.从个人的愿望和要求出发 ( ) 三、辨析题 1(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7 实反映。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人、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

12、握事物的本质。 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2.“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恩格斯论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论断。人类思维,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所谓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行为又是非至上的,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不断得到解决的。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

13、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而一系列非常不至上的思维又体现着思维的至上性。否认思维的至上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就会走向思想僵化和绝对主义。 马克思主义主张思维的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 8 3(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受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对象暴露程度的限制。首先,从客体上看,事物是复杂的,它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还要受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实践水平和手段等因素的制约;其次,认识主体要受自身的局限性,受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经验以至身体

14、素质等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对客观事物特别是比较复杂的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不断修正、补充、深化,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 由于世界及其联系和发展在空间和时间上是无限的,人的实践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也必然是无限发展的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2. 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什么, 答:

15、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要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2.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不全的。 9 3.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 第一,实践是恩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第二,唯有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人们通过把变成现实的东西同原来的观念、思想加以对照,从而判断这个思想、观念是否正确,使认识得到检验。 、材料分析题 六1、.闻一多有一次

16、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

17、,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10 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

18、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综合。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地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用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

19、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11 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

20、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 【答案要点】(1)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是指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对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 (2)所谓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用对立统一的观点

21、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是,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举出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关逆向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一个实例(故事亦可),说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特征。 3、有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分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12 观者自己。 请回答: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如何理解我

22、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答案要点】(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

23、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七、论述题: 1、.试从认识主体的含义和特征,阐述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怎样不断增强主体认识能力。 【答案要点】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人。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特征。 认识主体是社会地、历史地形成的。当代社会生活的急速变化,使主体13 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突出出来。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迫切需要增强主体认识能力,同时也为主体认识能力的增强提供了广阔的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

24、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断增强主体能力,就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自己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改善人的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各方面潜能;以恰当的方式把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结合起来,使个人主体上升为社会主体,突破个体的局限性;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2、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要点】(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单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体真理性。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是联结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