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0.55KB ,
资源ID:684339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4339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2253优质麦高产栽培技术课程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2253优质麦高产栽培技术课程标准.docx

1、12253优质麦高产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优质麦高产栽培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优质麦高产栽培【适用专业】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植物生理(植物生理是优质麦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后续课程】:作物实训指导(优质麦高产栽培是作物实训指导的基础)一、前言(一)课程性质关键词:核心课程 主要内容 前导课程 后续课程优质麦高产栽培是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优质麦高产栽培必备的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优质麦播种及田间管理,并能够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情况,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优质麦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学农爱农务农品质的养成教育。学生对优质麦高产栽培

2、的学习应在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作物生产的一般原理之后学习此课程,因此其前导课程有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与管理、田间试验与数据统计、植物保护等。该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为作物良种繁育、作物实训指导奠定了基础。(二)设计思路关键词:项目引领 理实一体化 课程考核本课程设计思路是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引领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再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课程的安排是以企业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年的教

3、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设计课程内容,以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和农事操作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按照农作物生产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项目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农艺工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课程的考核方式是通过对每个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和课程结束时的综合考核相结合来评定学生成绩。成绩中不但能体现学生的理论水平,而且能更多地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建议学时数为126学时。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优质麦高产栽培生产技术及其在现代农艺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实训使学生具备实际生产管理能力。同时,不断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树立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对学生职业能

4、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形成起重要作用。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认真谨慎、善于思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以后就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优质麦的概念、分类,耕作制度等知识;概述优质麦的生产概况、生物学特性、生育期和生育时期等概念;能够归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知识,并记住优质麦各生育期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2)能够描述优质麦的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等农艺工职业岗位工作所需求的核心技能;能够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灵活运用与农业发展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2.技能目标(1)能识别常用的优质麦品种;(2)会按优质麦的要求进行播前整地、

5、种子处理及良种选择;(3)能够进行优质麦各生育时期的施肥;(4)能够进行优质麦田间灌溉;(5)能够进行优质麦病、虫、草害防治;(6)能够优质麦的化学调控或特殊农事操作;(7)能够进行优质麦的田间估产;(8)能够正确选择优质麦的收获与贮藏技术。3.素养目标(1)具备一定的辨证思维能力及职业道德观念;(2)具备热爱农业、热爱科学、认真踏实、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3)具有从事农艺产业所需要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4)热爱“三农”、有为我县现代农艺技术产业发展奋斗终生的决心;(5)具有法制观念和依法进行农业安全生产的意识;(6)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能够适应不同的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三、

6、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项目任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学时1种前准备任务一 品种选择1.能识别当地常用的品种及特点1.能联系当地生产实际,灵活选择优良品种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建立绿色、安全、环保意识和行动力。6任务二 种子处理1.知道种子处理的方法2.知道种子处理需要哪些农药会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种子团结协作能力具备协作能力和共同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6任务三 整地1.知道整地的基本要求1.能采用不同的机械进行整地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任务四 肥料选择1.能了解优质麦的需肥规律2.能够了解不同

7、肥料的养分含量1.能根据土壤及需肥规律计算出需肥量2.能选择适合本地的肥料种类学生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2播种任务一 播种机准备1.能掌握不同播种机的特点1.能根据地势及整地质量选择不同的播种机进行播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具备协作能力和共同开发能力。6任务二 播种方式的选择1.了解不同播种方式的优缺点1.能根据实际生产选择相应的播种方式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3前期管理任务一 查苗补种1.能够了解缺苗的原因1.能够及时补种2.能够根据苗情及时移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任务二 苗期水肥管理1.了解苗期的需

8、水规律2.了解苗期的需肥规律1.能够根据土壤墒情及时浇水2.能够根据苗情及时补充肥料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8任务三 苗期病虫草害防治1.了解苗期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1.能够根据病虫草害的形态,判断出是何种病虫草2.能够选择不同的农药来防治病虫草害3.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防治病虫草害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84中期管理任务一 水肥管理1.了解优质麦中期的需水需肥规律2.能够根据优质麦生长情况,判断出不同的养分缺失1.能够根据土壤墒情及优质麦长势及时浇水2.能够根据优质麦长势及时进行追肥培养学生模仿技能,锻炼自主操作、产品质量分析能力。6

9、任务二 病虫害防治1.能了解中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2.能识别病虫的不同形态1.能够根据病虫的形态判断出是何种病虫2.能够选择不同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1.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培养学生技能,锻炼学生分析能力。6任务三 草害防治1.能识别草的不同形态,了解中期草害特点1.能够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1.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任务四 优质麦防倒伏措施1.知道优质麦倒伏的原因及害处1.能够制定有效的防倒伏措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65后期管理任务一 水肥管理1.能够了解优质麦后期的需水需肥规律1.能够根据土壤墒情及优质麦长势及

10、时浇水通过实践操作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10任务二 病虫害防治1.了解中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特点1.能够根据病虫的形态判断出是何种病虫2.能够选择不同的农药来防治病虫害3.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106适时收获与储藏任务一 收获期确定1.了解收获期的早晚对产量的影响1.能够通过调查优质麦长势来确定收获的最佳时间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亲自动手操作的主动学习意识。6任务二 收获方式选择1.了解人工收获与机械收获的优点和弊端1.能够根据不同的地快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收获方式培养学生的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把理论上升到实践的

11、科学探究精神。6任务三 优质麦储藏2.了解优质麦的储藏特性2.能够根据实际环境条件选择不同的储藏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8四、实施建议(一)教材要求教材要求本课程总教学时数12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63学时,实训实习63学时。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2、应将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分解成若干典型的教学活动,按工作任务的需要,结合培养职业技能组织教材内容,活动设计要具体、可操作。通过活动设计,根据理论“必需、够用”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实践实操内容,强调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教材要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体现突出通用性、实用性、先进

12、性。(二)教学建议1、教学要求(1)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教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实施“产教结合、践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2)优质麦高产栽培生产是一门实践性为主的农事活动,因此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生产经营项目,坚持以生产过程为导向,按照农时季节、生产环节,采取音像教学、集中讲授、实践操作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3)科任教师在保证完成总学时数或总学分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4)优质麦高产栽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它是立足于一些基础课之上,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5)本课程

13、任教、辅导教师要尽快了解网络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媒体,并能够使用这些媒体辅导学生的学习,做好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6)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发展趋势,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7)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2、教学方法(1)自学:学生利用教材、参考书、数字化网络资源或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按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2)授课: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集中授课与个别面授相结合、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

14、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标本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集中讲授。(3)辅导:学生或学员在自学文字教材及媒体教材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其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答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能培训等。(4)实践: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更新专业知识、强化能力培养,达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方面,要求学生认真操作,熟练完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耐心谨慎的钻研态度。3、教学策略(1)在教学上,要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既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田间、现场,边看边讲、边练边讲,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

15、以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意与当地生产实际的联系,不断补充优质麦在科研、生产、推广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保证课程的适用性和先进性。(3)实验、实训、实习是培养学生从事农事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基地、附近农村,组织参观学习和开展课余科研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和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4)科任教师可根据当地生产需要和农事季节,进行时序和空间配置,调整课程内容,以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运用。(三)教学评价 1、改变以往以试卷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不足,实现以贡献和能力为主要

16、依据,按照农业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突出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在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前提下,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考试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突出阶段评价和过程评价。3、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4、学生的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由平时作业、实践环节或技能测评、学期末课程考试等组成,一般占总成绩的60,原则上由学校组织

17、,行业、企业参与。终结性考核是完成本课程所有学习内容后的课程考试,一般占总成绩的40,由学校教务科统一组织考核。(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模型、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借助网络资源,了解植物生长环境的前沿科学与先进技术。2、具有专业教学所需的挂图、教具、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杂志、视听教材与仿真软件等。3、注重校际间、与农业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建立本课程教学专用的数字化信息平台。(五)其他说明1、本标准是根据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而制定的。2、本课程总课时为126,这个只是一个指导性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在保证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前提下,执行本课标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