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45.89KB ,
资源ID:68358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358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西游记》的原本及其改作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西游记》的原本及其改作1.docx

1、西游记的原本及其改作1西游记的原本及其改作一西游记是关于玄奘法师自唐赴印度求取大乘经典途中所历各种苦难的故事。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以及续高僧传卷四,玄奘生于公元六二年,死于六六三年。他的这一年寿,虽同冥祥的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多少有所不同,但现在不必特地把它作为 问题 。法师登上求法的旅途是在贞观三年,在第十七年回到了首都长安。他回来后不久所写成的,就是有名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其从中亚细亚至印度的详细记述,被欧洲学者称为印度的保塞尼亚斯,至今仍为印度学的向导。他在旅途中所遭遇的许多苦难,虽也散见于上述法师传中,但那都显示了他的热烈的信仰和对什么都不屈服的勇气,几乎看不到小说性质的因素。然

2、而,在三百数十年之后编辑而成的太平广记中,已经收录了关于他的、具有神秘性的传说。例如:初,奘将往西域,于灵岩寺见有松一树。奖立于庭,以手摩其枝曰:吾西去求佛教,汝可西长。若吾归,即却东回,使吾弟子知之。及去,其枝年年西指,约长数丈。一年,忽东回。门人弟子曰:教主归来矣。乃西迎之,奘果还。至今众谓此忪为摩顶松。这个故事,以后也被采入小说西游记,想来在其他地方也还有这类故事吧。如前所述,北宋 时代 已经产生了说话人-即说书人、评话家-的职业,而进入南末后,就越来越兴盛了。今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三卷,未有中瓦子张家印六字,据王国维氏考证,这中瓦子是南宋首都临安的一条街名,也是上演各种技艺的娱乐场所;张

3、家似是书店的店名。据此,可以想象,至迟到南宋末期,玄奘求法的故事已经编成说话而进行讲说了。其所以这样说,是由于此书系用含有俗语的浅近文笔写成,似可认为具有跟那些说书人的故事相同的性质;或者说书人把它说得更浅显易懂也未可知。总之,这不是有教养的人所读的书,而是供没有多少学问的人所用,是很明显的。而且,其板本留传下来的竟有两种,可以想见这个故事在当时的流行。此故事情节极为简单,文笔也颇粗糙,但却已成为脱离了玄奘法师传记的、完全虚构的故事。在十七章中,作为法师弟子的猴行者异常活跃,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猕猴王,这个猴子以金环杖为武器,神通广大,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这两点都作为后来的西游记的原始

4、形态而值得注意。又,第八章虽由于原书有缺失处而不能很好了解,但其中有深沙神化为金桥而让法师度过的故事,使人们联想起西游记里三个弟子中的沙悟净:第十章中女人国的国王想迫使法师为夫而使之为难的一段,尽管简略,但作为显示西游记最早雏形的一节,也是饶有兴味的。至于猴子是怎样出现在这故事中的,留待下文说明。又,如王国维氏所考证的,明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所列载的院本名目中有唐三藏。由于那种院本是金代的戏剧,玄奘的故事在当时也被编成戏剧了。而跟取经诗话的情况一样的、三藏之名完全由玄奘独占的现象,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吧。 这正如在我国说到大师只是指弘法大师空海一样,是这个故事在民间流行的结果。二一到元代,与其

5、他小说一起,西游记也进一步成长起来。可以知道这部小说从元末到明初的形态的资料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明初永乐六年所编类书永乐大典的残本中发现的西游记佚文。它题力梦斩泾河龙,大致如下:长安城西南上有一条河,唤作泾河。贞观十三年,河边有两个渔翁,一个唤张梢,一个唤李定。张梢与李定道:长安西门里,有个卦铺,唤神言山人。我每日与那先生鲤鱼一尾,他便指教下网方位。依随着,百下百着。李定曰:我来日也问先生则个。这二人正说之间,怎想水里有个巡水夜叉,听得二人所言,我报与龙王去。龙王正唤做泾河龙,此时正在水晶宫正面而坐,忽然夜叉来到,言曰:岸边有工人,却是渔翁, 说西门里有一卖卦先生,纪知河中之事,若依着他算,打尽

6、河中水族。龙王闻之大怒,扮作白衣秀士,入城申。见一道布额,写道:神相袁守成于斯讲命。老龙见之,就对先生坐了,乃作百端磨问,难道先生,问何日下雨。先生曰:来日辰时布云,午时升雷,未时下雨,申时雨足。老龙问下多少,先生曰:下三尺三寸四十八点。龙笑道:未必都由你说。先生曰:来日不下雨,剉了时,甘罚五十两银。 龙道:好,如此来日却得厮见。辞退,直回到水晶宫。须臾,一个黄巾力士言曰:玉帝圣旨道:你是八河都总泾河龙,教来日辰时布云,午时升雷,未时下雨,申时雨足。力士随去。老龙言:不想都应着先生谬说。剉了时辰,少下些雨,便是问先生要了罚钱。次日,申时布云,酉时降雨二尺。第三日,老龙叉变为秀士,入长安卦铺,问

7、先生道:你卦不灵,快把五十两银来。先生曰:我本算术无差。却被你改了天条,错下了雨也。你本非人。自是夜来降雨的龙。瞒得众人,瞒不得我。老龙当时大怒,对先生变出真相,霎时间,黄河摧两岸,华岳振三峰。威雄惊万里,风雨喷长空。那时走尽众人,唯有袁守成巍然不动,老龙欲向前伤先生,先生曰:吾不惧死。你违了天条,刻减了甘雨,你命在须臾,剐龙台上难免一恨刀。龙乃大惊悔过,复变为秀士,跪下告先生道:果如此呵,却望先生明说与我因由。守成曰:来日你死,乃是当今唐丞相魏征来日午时断你。龙曰:先生救咱。守成曰:你若要不死,除非见得唐王,与魏征丞相行说劝救时节,或可免灾。老龙感谢,拜辞先生回也。玉帝差魏征斩龙天色已晚,唐

8、皇宫中睡思半酣,神魂出殿,步月闲行。只见西南上有一片黑云落地,降下一个老龙,当前跪拜。唐王惊怖曰:为何?龙曰:只因夜来错降甘雨,违了天条,臣该死也。我王是真龙,臣是假龙。真龙必可救假龙。唐皇曰:吾怎救你?龙曰:臣罪正该丞相魏征来日午时断罪。唐皇曰:亨若干魏征,琐教你无事。龙拜谢去了。天子觉来,却是一梦。次日设朝,宣尉迟敬德总管上殿曰:夜来朕得一梦,梦见泾河龙来告寡人道:因错行了雨,违了天条,该丞相魏征断罪。朕许救之。朕欲今日于后宫里宣丞相与朕下棋一日,须直到晚乃出,气必可免灾。敬德曰:所言足矣。乃宣魏征至,帝曰:召卿无事。朕欲与卿下棋一日。唐王故迟延下着。将近午,忽然魏相闭目笼睛,寂然不动。至

9、未时却醒。帝曰:卿为何?魏征曰:臣暗风疾发,陛下恕臣不敬之罪。又对帝下棋。未至三着,听得长安市上百姓喧闹异常,帝问何为,近臣所奏: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吊下一只龙头来,因此百姓喧闹。帝问魏征曰:怎生来?魏征曰:陛下不问,臣不敢言,泾河龙违天获罪,奉玉帝圣旨,令臣斩之。臣若不久,臣罪与龙无异矣。臣适来合眼一霎,斩了此龙。正唤作魏征梦斩泾河龙。唐皇曰:本欲救之,岂期有此?遂罢棋。上面的一段原文约一千:百字,在今天,是照原样留存下来的古本西游记原文的唯一的一段,在标题梦斩泾河龙五个字之下,明白写着西游记三字。永乐大典虽是入明以后编写的书,但跟元亡不过五十年,其残本中所收录的戏文也被认为大体上是元代

10、的原貌,因此,可以认为,以此作为元代的本子也不会有大错。如果确是这样,那就可以推定,这部小说-玄奘三藏求法的故事-被叫作西游记最晚也是从元代开始的。此外,在永乐大典本的原文中应该注意的,是我在引文中用 号标出的部分,即玉帝差魏征斩龙这七个字的原文,以及末尾魏征梦斩泾河龙这五个字的原文。在第一章所述及的元刊本三国志平话中,在故事里也屡次看得到黑底白字的,标题似的东西。如三战吕布之类。也有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标题似地安上关公斩蔡阳,而在接下去的正文中又重复着同样意思的话:名曰十鼓斩蔡阳。在西游记的佚文中,也一方面标题似地插入玉帝差魏征斩龙,其后又重复说正唤作魏征梦斩泾河龙。正唤作正相当于三国志平话

11、的名曰。这在水浒传的今本中,也有一二个同样的例子。可能是元时的说话人对于一个故事中的特别精采之处,特地安上标题来加以称呼的缘故吧。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西游记中,每回有标题。这些标题与古本的标题恐怕未必相同,正跟元本三国志平话之于罗贯中三国志演义一样。而且,可以想象,跟三国志平话的情况相同,古本的标题似乎并不是平均加于全书之中,而仅仅是某些地方有标题。这一点是跟今本百回每回都有标题不同的。而永乐大典中的佚文连这个特色也保存了下来,由这一点也可推定,它是极忠实于原文的。三第二种材料见于近顷由京城大学影印的朴通事谚解中。此书是对汉语会话书朴通事加上朝鲜语发音及译解,再附加汉文注释而成。朴通事着者不明,

12、但可推定是高丽后期、与元朝有 交通 往来的时代所编写。吉川幸次郎氏也根据书中出现的词语与元曲所用词语非常相似这一点,证实了这一推定。可以认为,正文及其注解都不是明初以后的东西。由于最早为此书作谚解的崔世珍是李氏朝鲜的第四世王-世宗时代的人,距永乐大典的编成尚未逾五十年。覆刻的谚解虽成于一六七七年,但利用崔氏书的部分恐怕不少吧。此书的正文中,有一处介绍了西游记的一节,那是由如下的对话开始的:我两个部前买文书去来。买什么文书去?买赵太祖飞龙记、唐三藏西游记去。买时买四书六经也好,既读孔圣之书,必达周公之礼,要怎么那一等平话?西游记热闹,闷时节好看。有唐三藏引孙行者,到车迟国,和伯眼大仙斗圣的,你知

13、道么?在其开头处提到的部前,大概是元朝大都的地名,在那一带的书店里出售这两种平话。 而且,在别处还可以看到如下的、也是涉及唐三藏西天取经的会话的注解。西游记云:昔释迦牟尼佛在西天灵山雷音寺,撰成经律论三藏金经,又,关于三藏法师在途中遇到许多妖怪的注解:今按法师往西天时,初到师陀国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黄风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狮子怪、多目怪、红孩儿怪,几死仅免。又过棘钓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国,及诸恶山险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几,详见西游记。又,对孙行者的情况的注解:西游记云:西域有花果山,山下有水帘洞,洞前有铁板桥,桥下有万丈涧,涧边有万个小洞,洞里多猴。有老猴精,号齐天大圣,神通广

14、大。入天宫仙桃园偷蟠桃,又偷老君灵丹药,又去王母宫偷绣仙衣一套来,设庆仙衣会。二郎神领神兵围花果山。众猴出战,皆败。大圣被执,当死。观音上请于玉帝,免死,令巨灵神押大圣前往下方去,乃于花果山石缝内纳身下截,画如来押字封着。其后唐太宗软玄奖法师往西天取经,路经此山,见此猴精压在石缝,去其佛押出之,以为徒弟。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未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在另一处还有述及二郎神的注释,但与上面丙项所引相同,因而从略。以上情况虽极简略,但我认为对于了解从元代到明初的西游记梗概是很好的资料,是以不厌其烦地将注解全文译出。这些注解同下面所举的元代戏曲西

15、游记相比,虽不完全一致,但大抵颇为相似。例如,戏曲的题为神佛降孙的一场中,孙行者的独白说他自己乃五个结义兄弟之一,并列举说:姊姊乃离山老母,妹妹乃巫枝只圣母,哥哥乃齐天大圣,自己乃通天大圣,弟弟乃耍耍三郎。据此,齐天大圣就不是孙行者本人的别号了。但是,他偷盗太上老君炼成的金丹,西王母的仙桃百个,仙衣一套等事情,又跟朴通事注解中说的相同。猴子的老窝是花果山紫云罗洞,这跟注解所说的洞名稍有不同;反而跟南宋末叶的版本取经诗话一致。但是猴子受到观音的帮助,被镇压在花果山下,而此山就在三藏法师去西天历程的途中,这点又是相同的。戏曲中所写的灾难仅限于黄风山之怪、女人国、火焰山三处,这是由于戏剧的性质,不可

16、能多写,但这三处名字都见于上面所引的乙。三藏法师三个弟子之一的朱八戒丙,在戏曲中与今本相同,是猪八戒,而猪与朱在今天的汉语中同音,都是:zhu,文字各异,其实相同。以上各重要之点,在朴通事的西游记与元曲中是基本一致的,这也可以反过来作为一个证据,证明它把元代古本的面貌大致无误地传留了下来。我们根据朴通事和元曲知道,这个故事与宋代相比,起了相当的变化,而且情节从简单进向复杂。以下请看看这部小说在进入明代以后是怎样进一步成长 发展 的。四生活在元末到明初时代的戏曲作家杨景言的杂剧,也以西游记为题12,虽然它不是小说。这个杂剧全本六卷巳于前不久在我国发现13。此外,在杨景言以前,元曲前期的作家吴昌龄

17、,也写过以西天取经为题的杂剧,同样是根据这个故事编成的,虽然没有传下全本,但其中一折直到今天仍保存着昆曲的曲谱,可以上演14。作为元曲的惯例,这些戏曲,大致都是以当时流行的小说、话本之类为基础而构造情节的15,因此,我们可以反过来据此想象小说的 内容 。西游记的明刊本今天已经极为稀少了。根据孙楷第氏的研究,其重要板本可分为三类16。A、称为华阳洞天主人校本的有三种,都分成二十卷一百回,据说华阳洞就是南京附近的茅山,因此可以认为,这同一系统的各种版本,也许是经南京附近的人之手校订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种版本是金陵一家书店世德堂刊行的,三种版本都有秣陵陈元之的序。B、李卓吾批评本一百回。内容与A

18、基本相同。卓吾是明代特异的学者李贽的号17,但是这个版本上的批评是否确实出于李氏之手,那是有疑问的。据推定,刊行的时间大致后于A三十多年,刊行的地点是苏州。C、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刊行的时间大概是在A与B之间,与百回本相比,内容要简略得多。题为羊城朱鼎臣编。朱氏是广州人,但在闽地刊行的其他书籍上,也可以见到这个名字,所以此本也有闽刊的可能性。清朝各种刊本的西游记,大半属于AB系统,或叫西游原旨、或叫西游真诠,名称各异,而内容可说完全相同,只不过多少有些省略,而且分为百回这一点,也是相同的。仅一八三年刊行的四游全传本是四卷,简略的情况与C相似,但也未必是跟 C相一致的。总之,西游记的刊本虽多,

19、但大致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即详本和简本。究竟哪一本先出,是有争论的18,但跟元刊本三国志平话和明刊三国志演义的关系不同,似以认为简本系据详本删节改写而成较为妥当。四卷本也不是与C本无涉地独立根据百回本压缩而成。但是,C本中有一段是AB本所缺少的,就是写三藏法师的父亲陈光蕊在出任地方官的赴任途中,遭盗贼杀害,法师一出生就被投入长江的江流,为此取了江流的小名。在清朝的一些刊本中,全都改动了第九回和第十回的标题而插入了这一段。所以或许也可能认为C本应是各本的祖本。-因为我们知道:陈光蕊的故事在元曲西游记中也已经可以见到,而且在不同于杂剧的戏文中19,也有演这故事的。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在元本的小说西游记中

20、确有这一段,而且也可以这样想:在朴通事中并没有看到这一段,也许是因为它与AB本同样没有这一段的缘故。现在的百回中的这一段,与其他部分相比,显得文辞拙劣,各回开头应有的诗句也未载入,毫无疑问,这仍然是原着者以外的人的手笔。所以可以认为,现存的明刊本中,AB本系统的版本仍然是最老的,最接近于原形。正如下面将要叙述的那样,如果认为AB本原木的作者是吴承恩,那末,我们可以把它叫作吴氏本。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一切版本,都系出自吴氏本,除了陈光蕊那一段之外,都与吴氏本没有多大差别。顺便说一下,江户时代我国翻译的西游记所根据的版本,现在虽已不清楚了,但从具有上述那一段这点来看,不是很古的版本。根据孙楷第氏的研

21、究,清初汪憺漪的题为西游证道书的刊本,可说是百回本中最早插入上述那一段的,因此,日译本绘图西游记的原本最早也不会是一六六二年以前的刊本20。五根据清代学者的考证,明本西游记为吴承恩所作这一点是明白无误的。在当时的中国,小说这种体裁受到轻视,被认为不能登文学的大雅之堂,因而作者通常是以笔名署名的,关于作者的姓名与经历,即使只能稍微知道一些,也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为此,我想对西游记作者的传记中的二三要点加以叙述。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县人。嘉靖二十三年为岁贡生,虽获得了参加乡试-文官 考试 的第二级,取中者为举人-的资格,但终于没有考取,从而被堵塞了成为官吏的正规的道路,似乎一生都过着不富裕

22、的生活。最后,在过了六十岁的时候,才成为浙江省长兴县的县丞。这是个县知事的属官,据明史所载,是正八品的很低的职位。据推定,他的官场经历仅限于此,在任七年而辞职。据认为他死于万历十年,没有后嗣,一生萧条21。如上所述,吴承恩的人生旅途是坎坷的,但他长于诗文,发挥了这方面的才能,与当时的名士保持着交往,其中甚至有徐子与,他们多半是在徐子与的家乡长兴县相识的。吴承恩死后,刊行了他那诗文遗稿的一部分-射阳先生存稿四卷,此书近年已在北京故宫发现。他的诗,在朱彝尊的明诗综中也收录了七首,在明代为数众多的诗人中占有一席之地,乃是事实。吴承恩着述西游记这件事,见于鲁迅与胡适受到了晏启发而引用的明代地方志淮安府

23、志卷十九艺文志中所列举的淮贤文目。只是其所谓西游记也未必不可能是另外一部纪行之作。-以前就已有过元代道士邱处机的穴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那是他应世祖忽必烈-当时世祖率军西征-之召,赶赴军前,记述其沿途见闻之作,后世人也常将此书与小说西游记混同。然而,淮安府志卷十六人物志记载吴承恩事的一条中,在说他诗文卓越之后,还有复善谐剧,所着杂记数种,名震一时之语,据此,他是试写过汁滑稽的游戏之作,而且不止一种的,因此,可以想象,西游记也正是他的杂记的一种,即游戏之作。作为旁证的,第一是赵景深氏所举的禹鼎志。看了存稿所载禹鼎志的序言,就可知道吴承恩从孩提时起就爱读稗史野言,长大成人后更是广泛收集这类读物,几乎

24、满肚子都是书中的故事人物,可见他是非常爱好古人小说,也许能背下来的。禹鼎志似也可说是作为这类小说的爱好者的他自己所试作的一部文言的短篇小说集。正因为是文言文的,这篇序言才堂堂正正地登载在存稿中,另外白话文的文章还有些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正如从禹鼎志的名字也可以想象到的那样,小说是以古代禹王治理天下洪水之际,把各处遇到的妖怪的形状铭刻在鼎上这个传说为根据,以形形色色鬼神的故事为主的。这与神怪故事占大部分的西游记是具有血缘关系的读物。旁证之二,是现存西游记中山阳即淮安的方言很多。这一点,在清代是吴玉措最早提出的,说其出淮人手无疑;丁晏也接受了这种说法,发表了意思相同的见解22。虽因他们二人都是山

25、阳人,即吴承恩的同县人,可以认为这种说法不会有错,但是他们都没有举出实际的例子来,所以不能完全肯定。此外,关于淮安方言的研究我现在既找不到帮助也没有材料,对于上述那种说法就不能下肯定的判断。只有将来能从方言学的角度来确定这种说法,那才会成为吴承恩说的有力旁证23。吴承恩写作这部小说究竟在什么时候呢?关于这个问题,今天不能作出任何确切的推断。赵景深氏所作吴承恩年谱,推测西游记作于吴承恩归田以后,即辞去长兴县丞,回到故乡之后。其理由是:县里的官吏尽管清闲,仍然有各种琐事杂务要处理,难以有集中时间的余裕。但在归田以后,苦于生活无聊,正适宜于构思西游记那样玩世不恭的小说,用以消磨空闲的时光。赵氏还举出

26、与此相似的例子:清代的名作红楼梦和儒林外史都是作者曹雪芹与吴敬梓在晚年穷困之时写作的。看起来,赵氏此说大体上是应该听取的。只活了四十几岁的曹雪芹的红楼梦一书24,是在一七五四年完成其亲自加上第二次评语的本子的,假定他死时是四十五岁,那么第一稿就是在三十六岁前后完成的。吴敬梓的情况是:有证据表明,他在一七四八年至五年期间,已经写成了儒林外史,所以那是作者四十八岁至五十岁时期的事。胡适认为大致作于一七四年至五年前后,那么最早是四十岁前后。由于吴承恩回乡是在六十七岁以后,他着手写作西游记不会早于六十八岁。据胡适等人的考证,他的生年为一五年,这与事实可能有几年出入,但是即使将这个误差也估计在内,其还乡

27、总还是在六十岁以后。跟红楼梦与儒林外史相比,其为穷困的晚年之作这一点是一致的,只是对年岁的推断似乎稍微过头了一些。说到穷困的晚年,那么,也不妨定为吴承恩赴长兴县之前,即五十岁到六十岁之间。据年谱说,他五十一岁那年,有半年左右是在南京度过的。这也许是为了任职而奔走,所以那时候生活是相当拮据的吧。结果呢,目的没有达到,甚至不得不向知己借了盘缠,才勉强回到了家乡。以清代小说家中其传记比较被人们了解的人为例:李汝珍的镜花缘被认为是在一八一年至二年前后、约四十八岁至五十八岁时之作25;屠绅的蟫史大约为五十三岁至五十八岁期间之作26。时代稍往后推,刘鹗的老残游记也有他一九六年的自序,那年他是五十岁。清末在

28、上海出版的小说的作者,虽大体上都更年轻,例如海上花列传,是韩子云三十九岁之作;官场现形记是李宝嘉三十五岁至三十九岁期间之作,但这是处在近代的出版业开始兴起之时,登载小说的月刊杂志也已发行,情况与明代大相径庭。而其中如刘鹗那样的人,也仍然是在到了五十岁方开始写小说,这是值得注意的。读一下刘氏的序言也可以看出,度过了人生大部分岁月的人,为排解寂寞而写作,以自身的经验为主,虚实掺杂,风趣地进行叙述,这是中国小说的一种类型。以今天我们的常识来说,年逾五十而才开始写作小说,是有些难于令人置信的,何况要想象一个六十八岁老人撰写其第一部小说,更会感到奇怪而不可思议了,但是如果把过去中国的特殊情况考虑在内,那

29、末,对于赵氏的推测也就不会从根本上加以否定了。我只是认为,五十岁时创作的说法也同样是可能成立的。西游记的诙谐的、玩世不恭的笔触,与其说是出于青年作者,倒不如说是出于中年以后的作者更为合适,但也不能说一定就是白发的老人。七在西游记中,最活跃的人物是孙行者-孙悟空。同他相比,其他两个弟子即猪八戒与沙悟净,是起陪衬作用的人物。在原来的取经故事中应该是中心人物的三藏法师,在孙行者的面前却失去了重要性,令人感到那只是淡淡的影子。这种情况,不仅在现在的本子中如此,而且如前节详细引用的朴通事的车迟国一段中也看到的那样,可以认为元本就已如此了。关于今本中孙行者所占的位置及其意义,留待下文考察,这里想先就孙行者

30、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由来,稍加叙述。关于这一点,我有赖于胡适、郑振铎两氏的研究甚多。一言以蔽之,孙行者是个具有猴子的神通力的形象。关于猴子的传说,在中国似乎是相当古老的。后汉赵晔所撰的27吴越春秋中记载着一个故事,说越王勾践由于范蠡的推荐,要召见擅长剑术的南林处女时,处女在途中遇见一个称作袁公的老人,想试试处女的剑术,结果未能匹敌,就跳到树上,变成了一只白猴。猴子不仅会变人,而且鲁迅还引过前汉焦延寿的易林中北山大独抢掠妇女的记述28,所以可以认为,大猴子有迷惑人家妇女的法术的故事,是从古就有的。在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也有记载说,在蜀这个地方,有形似猴子的身高七尺的怪物,把年轻的妇女虏掠而去,使其

31、产子,而蜀中杨氏,大概是这只猴子的子孙。说有子孙,也许可以认为是把猴子作为神来崇拜的痕迹;把这种传说作成小说的,有白猿传29。那是这样的故事:梁代大将欧阳纥南征,在长乐的深山里,妻子为一白猿所虏掠,虽然终于救出,但一年后所生的儿子形似猴子。这个孩子就是欧阳询,唐初的着名学者。可以推定,这部小说的写作也是在唐代初期。据说欧阳询的面孔长得像猴子那样,此文是为了嘲笑他而作的,这虽不知是否事实,但成为故事主人公的,确是猴精。如果说搜神记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距离神话不远,那末这部白猿传就颇为接近于童话了,但另一方面二者似都承认猴子在某些方面具有神秘力量。不过唐代小说里以人的热情真率为主题的很多。在这篇小说中,即使活了千年的猴子还会得到头生儿子,由于有了儿子,他知道自己死期已至,但他临死时还对女子的丈夫留下了这样的话才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