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6.04KB ,
资源ID:68258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258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代文学2考试范围1.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代文学2考试范围1.docx

1、古代文学2考试范围11 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2新乐府运动: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新乐府”一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除白居易而外,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也是这一运动中的

2、重要作家。 3大历十才子:初见于唐姚合编的极玄集,指以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齐名的原因一是共同在长安参加唱和活动,二是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作品多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升平、称道山水和吟咏隐逸成为基本主题,集情趣于山水,寄心绪于景物。除应酬唱和之作外,诗作多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在艺术表现上以谢朓为宗,讲求格律词藻,追求清淡娴雅,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表现出冷落衰飒的整体风味。词语选择往往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其寂寞凄清的情思,多通过描述性意象表达。

3、4俗讲与变文:俗讲:佛家讲经,因听讲者不同,有僧讲和俗讲之别。俗讲乃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可参文学史p329)变文:即转变的底本。是唐代通俗文学形式之一。一般多采用说唱相间,散韵结合来演述故事。内容上包括宗教性变文、讲史性变文、民间传说题材变文和现实题材变文共四大类,代表作如目连变文、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张议潮变文等。艺术上多表现为叙事曲折、描写生动、想象丰富、语言通俗等。变文对后世戏曲文学影响较大。 5唐传奇:唐代文人短篇小说的统称,指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作用,形成作

4、章好奇有意为小说的特点情节完整,生动曲折,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反映更加复杂的社会内容,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传奇”一词始于元缜的莺莺传。 6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陈师道、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7江西诗派:出现在南宋后期,得名于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这些作家在

5、创作上都遵循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主张,用典,借鉴前代文学经典。风格上瘦硬生新,后到杨万里时才提出“活法”,不能拘泥于后人。后期受靖康事变的影响,诗风发生深刻变化,诗人开始出现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时之思。形成“一祖三宗”的门派流程,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 陈师道 陈与义。 8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影响而产生的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的影响下,用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弃疾,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二、简答(每题10分)1陈子昂诗歌革新理论的内容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他论诗主张“兴寄”

6、、“风骨”。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他主张诗歌创作,要有“风骨”和“兴寄”。第三层意思,回归该序的出发点,赞叹东方的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音朗练,有金石声”, 从而使“正始之音”“复睹于兹”,表明他文学理想是追慕“建安风骨”和“正始之音”。其中的“骨气端翔”中的“骨气”就是“风骨”;“端翔”是指端直劲健有力,有飞动之势;“音情顿挫”包括音节和情感,要求作品音节抑扬顿挫,情感波澜起伏;“光英朗练”则是对于文辞的要求。文辞要

7、有光彩,明朗皎洁;“有金石声”为形象说法,比喻作品要铿锵有力。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来,陈子昂所理解的“风骨”是对于创作主体的情感、作品的内容、形式中音节和语辞、感化力量以及整体效果等都提出了要求的。2白居易新乐府运动的主张: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首先,他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裨补时阙”、“上下交和、内外胥悦”的政

8、治目的。他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认为诗歌应该反映人民疾苦:“惟歌生民病”、“但伤民病痛”。将诗歌和政治、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这是白居易诗论的核心。其次,白居易还认识到文学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策林六十九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与元九书也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便是这一理论的实践。第三,他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白居易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白居易的诗歌雅俗共赏,在唐代极负盛名。3高岑诗的异同1. 同(1

9、)边塞诗(2)豪迈雄壮(3)七言歌行2.异(1)高诗悲壮,岑诗雄奇壮丽(2)高诗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长于描写,寓情于景。 陈绎: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 (3)高诗浑朴质实,多写实;岑诗瑰奇峭拔,有浪漫主义特色。(4)4韩柳古文运动的主张韩愈1、文以载道:韩愈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在于“载道”,主张文道合一而以道为主,用古文宣传儒家之道,也就是圣人道德教化之道。文学应该作为宣扬教化的工具,故文章内容以儒家学说为本,针对六朝文章侧重形式、忽略内容的弊端。他又认为“文”(形式、修辞手法 )、“道”(内容)皆不可缺,但道先于文。、务去陈言:韩愈主张革新主体,建立新的文学语言,重视革新和创造

10、,反对仿真抄袭前人文字的不良风气。具体来说有两点:一是“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要求语言的新颖活泼;一是“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要求文字的妥贴流畅通顺,合乎自然的语法规范;一是“师其意而不师其辞”。总的来说,韩愈认为文学语言须符合“词必己出”、“文从字顺”。、创作要有真情实感: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观点,认为社会上有不合理的现象,作家便要把它诉诸笔墨;对于学习古文,他主张循序渐进。、破骈为散:韩愈主张形式方面,要排除六朝以来骈俪文体,恢复三代两汉时代自然、质朴的文体,力倡复古,以矫正当时文坛那种内容空洞、华而不实的风尚。文章不须讲究字数的齐整,对仗的工整,用典是否恰当及

11、声律是否谐协,句式应以达意自然为主,不应拘守对偶、平仄的规限。、注重作家之修养:文章要树立个性,韩愈便提出方法。首先要加强作家的道德修养,“为文养气”;他认为文章是作家品德的反映。文章乃抒发个人感情,强调个人经历对文章有密切的关系。作家的不同风格,在于生活、经历、感触不同所致,指出情与生活、文与情之间的关系。韩愈说:“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 (本质)。”(答尉迟生书)如“文如其人”。二,柳宗元的古文主张:和韩愈一样,柳宗元也强调“文”与“道”的关系。他认为写文章的目的是“明道”,读文章的目的是“之道”,文辞只是传达“道”的手段、工具。提出“文者以明道”的原则,他又要求文章有“辅

12、时及物”的作用,即能够针对现实,经世致用。柳宗元也对骈文持批判态度,他推崇的也是先秦两汉之文,认为“文之近古而尤壮丽,莫如汉之西京”。主张写文章要“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还要旁参谷梁、孟、荀、庄、老、国语、离骚、史记的气势、脉络、文采等。道:辅时及物之道,具有辞令褒贬、导扬讽喻的作用5唐传奇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唐传奇的发展阶段唐代传奇根据它的历史发展情况,可分三个时期:1初唐时期,是传奇小说发展的初期。作品数量很少,仅存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3篇,艺术上虽然注意到描摹形象和整体结构,但总的说来还不够成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

13、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2盛唐至中唐,是传奇小说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作品。从内容上说,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据了主要地位,即使谈神说怪,也往往具有社会现实内容。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如任氏传、柳毅传、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等,在唐传奇中成就最高。任氏传和柳毅传都是具有神怪色彩的爱情小说。沈既济的枕中记受刘义庆幽明录“焦湖庙祝”的启发,借以表现唐代官场的现实。6欧阳修散文的成就欧阳修在散文写作方面的成就,是在学习司马迁、韩愈等前代作家创作的基础上,将议论、叙事、写景和抒情融合而成为情文并茂,无所不可的创作方法,充分发挥不受对偶声调束缚的散文写作的优越性。以作品的内容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

14、叙事,善于写景,善于抒情,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就写作的技巧而言,欧阳修的散文善于用宕笔,善于用疏笔,善于吞吐夷犹,善于抑扬顿挫。读起来感到层次曲折,气势流畅,音节铿锵,情韵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苏轼说他的散文“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居士集序)。十分概括地说明欧阳修在继承前代作家写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三、 作品分析(每题10分)1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锤词炼字精炼传神首联“猿啸哀”中一个“哀”字,就将长江三峡中的猿猴凄厉之声描述得淋漓尽致,使全诗为悲哀激荡的气氛所

15、笼罩。每件景物的描写均用一字,却生动形象,体现出杜甫用词极为精炼传神。在颔联中,杜甫运用迭字,迭字运用是增强诗歌音乐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秋日登高看江看树之廖阔远景, “无边”,旷远萧瑟,“萧萧下”,又加快落木了飘落的速度。“不尽”本来就境界壮阔,“滚滚来”又增添了“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萧萧”“滚滚”放大了落木的阵势和江水的流逝,无不传形、传声、传神,使诗句飞动起来。一句仰视,一句俯视,大有疏宕之气,不愧为千古名句。除此诗之外,他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等诗句都是运用迭字的佳例。叶梦得石林

16、诗话则说:“诗下双字极难,须使七言、五言之间,除去五字、三字外,精神兴致,全见于两言,方为工妙。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夕,与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等,乃为超绝。”以“超绝”来评价杜甫七律中的迭字,足以帮助我们认识杜甫表现在七律创作中功力深厚之程度。2.3言简意丰,悲秋蕴多意全诗之眼在于“悲秋”,悲秋即悲叹生命的凋零。颈联中,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一联八意,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

17、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万里”加上“悲秋”,“百年”更兼“多病”,“常作客”又逢“独登台”,诗人用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多方面以多层次进行渲染和抒写,使感情的抒发达到了顶点,语言充满着张力,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首联的哀景遥相呼应,意境浑融。字少而意丰,语短而味久,显示了这位诗圣不凡的笔力。2.4情景交融,构思精巧杜甫的抒情诗往往寄

18、情于景,情景交融,登高亦不例外,全诗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写景是为了抒情,情又因景生,以景托情、情景交融、构思巧好,浑然无迹,写景或抒情,角度虽不同,但都以“悲秋”为中心来组织全篇的内容,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但与其他抒情诗略有所不同的是,杜甫在全诗的谋篇布局,节奏安排上巧妙出奇。诗人先从为自己的感情所笼罩的眼前景色写起,后半首才归结到自己,呈示出登临时的感慨和登临前的心境。像杜甫其它的登高诗,都是按事情发生的自然顺序来撰写,如九日五首中的第一首,先从“独酌”、“登台”写起,然后申叙感慨;另一首登高之作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

19、,万方多难此登临”领起,都是即事顺序成章的。唯有此首,先推出登高者眼前的景物,这景色中含有胡应麟所说的“飞扬震动”的境界,再在这一境界中出现人,即悲秋而又多病的自己,这就造成了感慨未抒气氛已成的动人的诗情。因此,胡应麟评此诗有“建瓴走坂之势”。 “杜诗七律流畅者不少,但此诗的结撰方式难度极大:首联密集的音节安排和写景的急速变换相对应,构成动荡回旋的意象;颔联用歌行式对仗,又增加了流畅的声情;颈联、尾联连用递进句法,一意贯穿,遂使全诗一气流注,峭快中回荡着飞旋流转的旋律。”首句如狂飙来自天外,走诗骤猛疾急,使全诗为悲哀激荡的气氛所笼罩,“渚清”一句语势平缓,仿佛闲笔,实际上是为下句感情的滔滔倾泻

20、酝酿契机,借写望中所见而逼出第三四句。颔联笔势滔滔而下,奔涌而出,雄峻奔放,浑重阔大。“无边”一句,给人以万景纷驰、百感交集之感。可是紧接着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不仅展现出开阔辽远,无比壮观的境界,而且突出了诗人壮心不已的激情。颈联万里悲秋、百年多病又为形象性极强的画面展开了现实人生的壮阔背景,沉郁顿挫,蕴藉厚实,诗意更为拓开。尾联扣上诗题,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委婉哀怨,一唱三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全诗八句收放自如,开阖随心,疾徐适度,强弱有致。通篇行致随心所欲,却又严循法规,开阖跌宕,全掌于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之下。由此看来,杜甫在七律的创作中,别具匠心地

21、将字法、句法、章法三者有机融入一首诗中,使其在艺术上产生出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来,此诗便是如此,八句内部各自关系和四联相互之间,叙景与抒情相呼应,工笔与写意相结合,节奏缓急与感情变化相对应,若进行细细分析的话,有几乎说不尽的构思之妙。杜甫用完美的艺术形式和错综变化的艺术手法,把暮年孤独、壮志难酬的泣血真情,表达得慷慨激越,悲壮苍凉。“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若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

22、对者。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真旷代之作。”胡应麟的高度赞誉,杜甫的这首登高实当之而无愧了。结语全诗通过平仄的精心安排、字句的巧妙对仗来表现声象上的气势,充分调动文字在意象和声调方面的特点,通过精心的构句,使文字形成的节奏声韵体现出字面意义所不能完全表达的感受,显然是这首七律在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杜甫晚年特别是夔州时期,是创作律诗数量最多的时期,也是成就最高的时期,他曾说:“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老去诗篇浑漫与”(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首诗凝结着诗人壮志难酬、悲愤潦倒的喟叹,字字蕴含

23、着愤慨,加之诗人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故句句流畅自然,如天球石琢,已臻化境,充分体现出诗人“晚节渐于诗律细”。“诗律细”不仅是声律的精心安排,也在于杜甫能够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化莫测而不离规矩。通过分析杜甫登高这一诗,我们能领略到杜甫诗律的格律之精,节奏之美,笔法之严,更能从中深刻体会到在杜甫笔下,七律这一诗体在严格的格律局限中所能焕发出来的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2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是一首恋情诗。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

24、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

25、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4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

26、断,灯火已黄昏。这首满庭芳是秦观最杰出的词作之一。起拍开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雅俗共赏,一个“抹”字出语新奇,别有意趣。“山抹微云”,原即山掩微云。若直书“山掩微云”四个大字,那就风流顿减,而意致全无了。山抹微云,非写其高,概写其远。它与”天连衰草“,同是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便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一个衰草连天,便点明了暮冬景色惨淡的气象。全篇情怀,皆由此八个字里而透发。“画角”一句,点明具体时间。古代傍晚,城楼吹角,所以报时,“暂停”两句,点出赋别、饯送。词笔至此,便有回首前尘、低回往事的三句,稍稍控提,微微唱叹。妙“烟霭纷纷”四字,虚实双关,前后相顾。“纷纷”之烟霭,直承

27、“微云”,脉络清晰,是实写;而昨日前欢,此时却忆,则也正如烟云暮霭,分明如,而又迷茫怅惘,此乃虚写。接下来只将极目天涯的情怀,放眼前景色之间,又引出了那三句使千古读者叹为绝唱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于是这三句可参看元人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天涯”,抓住典型意象,巧用画笔点染,非大手不能为也。少游写此,全神理,谓天色既暮,归禽思宿,却流水孤村,如此便将一身微官濩落,去国离群的游子之恨以“无言”之笔言说得淋漓尽致。词人此际心情十分痛苦,他不去刻画这一痛苦的心情,却将它写成了一种极美的境界,难怪令人称奇叫绝。下片中“青楼薄幸”亦值

28、得玩味。此是用“杜郎俊赏”的典故。结尾“高城望断”。“望断”这两个字,总收一笔,轻轻点破题旨,此前笔墨倍添神采。而灯火黄昏,正由山林微云的傍晚到“纷纷烟霭”的渐重渐晚再到满城灯火,一步一步,层次递进,井然不紊,而惜别停杯,流连难舍之意也就尽其中了。这首词笔法高超还韵味深长,至情至性而境界超凡,非用心体味,不能得其妙也。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曾被今

29、古世人誉为“花间”第一流,它也是李清照漱玉词集中的压轴之作。据推测,它应写在李清照南渡以后;从词义上面来看,这首词应当写于她的丈夫赵明诚去世后.该词通篇都写她自己的愁怀。我们知道,她早年的作品也写愁,但只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这里所写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的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缠绕在一处之愁。所以,读来让人倍感悲切。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秋风秋雨愁杀人的凄苦情怀。上片主要以秋风、飞雁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下片则以秋雨、黄花渲染自己的悲愁和痛苦。词写的语浅情深,言近旨远,新颖别致。起句三句,用七个叠字构成,这是词人在艺术上的大胆出新,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这三句自然妥切,无斧凿痕,虽

30、属上片,但却是全词冠冕,笼罩下文,为这首词的“悲情”奠定了基调。你看:“寻寻觅觅”反映出词人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孤寂的环境,空虚的心境,无可排遣,无可寄托,于是只能从生活中寻觅,到记忆中觅求。词人左顾右盼,前思后想之状历历在目。“冷冷清清”点出了词人所寻无果,欲觅不得,身边空空荡荡,心中也不免惶惶惚惚,了无声息。这里又外而内,由环境感染到了心境。“凄凄惨惨戚戚”。词人追寻无获后心生悲凉之情。这三句实分三层,由浅入深,文情并茂。词人从“寻”到“空”到“悲”的思维线索清晰,感情历程起迄明显,脉络明晰。所以万树在词律中赞道:“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这里,秋天

31、新寒袭来之寒,将越来越冷的景色明确描出。这个时候,身体“最难将息”。这里不说境之清冷,不说心之悲戚,却处处被这氛围所笼罩。“三杯两盏,怎敌它,晚来风急”。词人不由得借酒消愁,可是三杯两盏的,酒力甚微,这那里敌的上凛冽的西风?纵然是借酒御寒,却不道酒入愁肠化作了伤心泪。“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里用雁过来应“寒”,点时令,出形象。正是伤心之际,看着旧时的相识,词人更加悲苦:旧时飞雁仍如昨,鸿雁传书记忆犹新;可而今却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雁在人亡,词人的心已经绝望。这里,喝酒原想驱寒,这是一宕;风急酒淡,益发生愁,为一跌;见旧时相识雁,如见古人来,又一宕;雁飞过,无锦书,又一跌

32、。感情一波三折,如潮汐涨落,最后跌入痛苦的深渊中。词的上片以具体的叙说,来阐释开头的十四个叠字的心情,写得丝连环扣,波澜起伏。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承上导下。“寒”和“难”又构成一定的关系。缘“寒”而又有风和雁,酒不敌风,见雁伤心,则凄凄惨惨切切的心情无法排解,且愈来愈烈,久久不衰。词的下片紧承上片,以上片情绪的终点为起点,按时间推移的线索,由黄花和细雨的典型事物来表情写意。“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风侵雨蚀,使满地的菊花色彩枯干,花瓣秀落,一片衰败凋零的惨境。这残花败叶,谁会有心去采摘呢?此情无计可消除。她守着窗儿,时间仿佛停止,天老也不得黑。可见她过的是一种度日如年的非人生活呀。更有甚者,凄风又加苦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雨打梧桐,仿佛打在词人枯寂的心上;落下的点点滴滴,不象词人若禁还滴的眼泪么?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