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与影响中国印刷术的传播历程及影响一在的传播 东亚和东南亚的朝鲜、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不仅与中国山水相连或隔海相望,而且与 中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政治、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关系 非常密切。他们使用中国的汉字,效仿中国的政治乃至科举制度,同中国一样地信奉佛教、尊崇儒家思 想。他们经常、大批地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和佛教徒,从中国索取或购买佛经和经、史、子、集各类书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印刷术发明后首先传往这些周边临国是自然而又必然的 事情。中国早期印刷品流入这些国家也在情理之中。1、传入朝鲜 从现存文献来看,朝鲜是最先接受中国印刷术的国家。历史上,中朝两国的文
2、化交流至为悠久 。到公元前二、三世纪时,两国的交往已相当密切。七世纪时,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那时正值中国的唐朝。他们经常派学生到中国学习。这些学生回国时往往带走大批书籍,同时也 学到不少先进的工艺技术。印刷术当然也不例外。由于缺乏记载,人们还难以断定朝鲜出现印刷术的年代。从现存记载看,比较可信的说法是 十一世纪。公元1237年,当时的高丽翰林学士奎报(1108-1241年)撰有大藏刻版君臣祈告文,称 高丽显宗二年始雕经版。可断为半岛出版的最早印刷品,是高丽朝总持寺1007年刻印的 宝箧印陀罗尼经。已故国学者安春根教授在新罗时代的印刷出版问题一文中,建 议:有必要确认1007年出版的宝箧印陀罗尼
3、经是我国(按:国)最早的印刷物。至 于1966年在南朝鲜东南庆州佛国寺发现的、刻印于七八世纪之交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经专家们考证,认为它是中国唐朝武后时期的印品。为由中国传入品。朝鲜最早出现的印刷术是用来刻印佛教经典的。显宗王询时,契丹人大举入侵,显宗王询南 行避难,契丹屯兵松岳城(今开城)。当时显宗兵力不足,难以退敌。便与群臣商议,想借助 于佛力退敌,发誓刻印大藏经。自显宗二年(1011年)起,历经德宗、靖宗以至文宗 ,到公元1082年完工,历时71年。这部大藏经,主要根据宋开宝藏和辽契丹藏 刊刻而成,全藏六千卷,刻成以后,经版藏于符仁寺,世称高丽大宝。1232年,蒙古入侵朝鲜,焚毁了高
4、丽大宝。其时蒙古兵力强大,高宗束手无策。于 是又效法显宗,重新刻印大藏经。这次刻印工程,起自1237年,成于1251年,全藏6,7 91 卷。这部经版后世几经修补,一直保存至今,即有名的高丽藏。与此同时,还在靖宗八 年 (1042年),刻印了两汉书和唐书;靖宗十一年(1045年)刻印了礼记正义 和毛诗正义;更于1058年刻印了黄帝八十一难、伤寒论、本草备要等书。从此,中国的儒家经典、史书、医书等各类书籍,在朝鲜陆续刻印,广为流传。朝鲜半岛不但采用了中国的雕版印刷术,而且还采用了毕升发明的活 字印刷术。他们先后应 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铁活字(图11-1),还有后来创制的瓢活字印书。
5、其 中最有成就的是铜活字。大量铸造金属活字,是朝鲜印刷史上最突出的成绩。它们铸字的方法,可能受中国铸铜币、 铜印和制作锡活字的影响,因为朝鲜铜活字采取的雕木字模、作细沙 反模,然后浇注铜液等基本方法,与中国铜币铜印铸造法,几乎是一样的。朝鲜半岛大规模铸铜活字,是从十五世纪开始的,国学者宝基教授认为朝鲜半岛的金属活字始于十三世纪初的高丽朝,比中国文 献记载中国南宋时期出现的金属活字锡活字印刷约晚一个世纪。而且都由政府主持。当时太宗芳远感到中国书不能完全传到朝鲜,雕版又不能尽刊天下之书。所以他要铜为字来刷印群书,并在1403年2月设立了铸字所,几个月就铸成数十万字。那年是明永乐元年癸未,所以称这年
6、所铸之字为癸未字。朝鲜半岛不但很早铸铜活字,也是较早采用铅印的国家。世宗在公元 1436年命世祖大王书 纲目大字,铅为字。这次制作的铅字,字身特别大,约3.5厘米宽,3厘米长,字形略高。此外,在1688年,朝鲜人还铸成铁活字,铸造铁活字在技术上是比较困难的。由此可见,中 国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半岛后,朝鲜人民在学习、吸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和 发 展,尤其是在金属活字的应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人们可以从现存最早的铜活字印本 直指(图11-2),可见朝鲜半岛于十四世纪时铜活字印刷水平之一斑。为印刷术的推广应 用 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但创新、发展与发明是两回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从活
7、字制作, 到拣字排版,到刷印、拆版和还字,有着一整套完整、科学的工艺方法。后来中国乃至朝鲜 出现的泥、木、锡、铜、铅、铁等活字,除材质的不同外,工艺技术上与毕升发明的活字印 刷并无实质性不同。拿木活字来说,毕升于制作泥活字之前已试用过 木活字,只是因木字遇 水膨胀故,改木而用泥。此后不久木活字又被采用,这有西夏文木活 字印刷的佛经实物为证 。西夏木活字印刷与毕升泥活字印刷除材质之外,工艺技术上无多大区别。再以金属活字中 的锡活字为例,元王祯造活字印书法介绍的、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金属活字锡活字, 时在宋末,与宋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相比,除材质和活字制作上略有不同外,就是排版时 采用以铁条贯之,界行
8、印书,作为活字印刷的整个工艺,亦无实质性 不同。此后出现的铜活 字、铅活字、铁活字,铜、铅、铁与锡同为金属,在活字印刷工艺上能有多大的区别? 故 发明一词是不宜滥用的。滥用则有背历史的真实,反倒让人莫明其妙。2、传入日本和琉球 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同朝鲜半岛一样,日本使用中国的汉字、 崇信佛教和儒家思想,学习和使用中国的典章制度,与中国交往甚密。中国发明的造纸术、 制墨术、印刷术,在这种密切的交往中不失时机地传入日本,是很自然的事情。关于印刷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日本学者秃氏佑祥博士指出是通过公元754年东渡日 本的中国人鉴真(687-763年)大和尚一行人的传授。据
9、日本古书三国传记载,鉴真和 尚在日本主持过三部律典的印刷。虽然此书晚出,但鉴真及其随行弟子在日本传授印刷技术 的可能性不可否定。况且,刻印佛经、传播广远,乃当时佛教徒对佛祖虔诚的一种被认为是 功德无量的事,鉴真一行即历尽艰辛到了日本,在日本刻印和布施佛教经咒是情理中事。故 此时传入日本之说是可信的。公元770年,日本曾刻印无垢净光经根本陀罗尼等佛经一百万卷,分藏在一百万座小塔 里,置于十大寺院,至今尚存。鉴真大师将印刷术传入日本不久,日本即兴师动众,进行了如此巨大的刻印工程,难以让人置信,加之此后二三百年间日本没有发现有关印刷事业的 记载,故一般学者对此百万经咒是否为日本所刻印,尚持怀疑态度。
10、其实。此次大规模佛教 经咒的刻印工程,事出有因: 公元七世纪末,武则天既老又病,为灭罪延寿,决定翻译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为汉文, 以广为抄写或刊印,普施供养,广做功德,达到神祗保佑、消灾延寿。此后在中国兴起了长 达数百年的刻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热潮。这股热潮很快传到与中国交往甚密而又崇 信佛教的朝鲜和日本,势在必然。时隔不久,日本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武装叛乱,当时的日本称德女皇派兵平叛,并 发愿造百 万佛塔,每塔置陀罗尼经咒一枚,以求护国、驱恶。遂于平叛后调动全国工匠三十一万五千 余人,投入大量资金,用了六年多的时间,到公元770年完成此项工程。日本造百万小木塔 ,刊印百万经咒,时在鉴真大师赴日
11、之后,且鉴真大师与称德女皇和主持这次刊印工程的太 政大臣道镜和尚有着十余年的交往,加之日本百万经咒刻印尚不娴熟,据此可以 认为此百万经 咒系在鉴真影响下由日本人刻版印刷。值得一提的是,据吉星先生 考证,此百万经咒所据之 底本与国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所据底本为同一个版本,即中国武周时期的原刻 本。若此,则日本雕版印刷的起始年代要早于朝鲜半岛。然此毕竟还是推论,因刻印百万经 咒并无日期记载。在日本有年代可考的印刷品,是1088年(宋哲宗元 佑三年、日本崛河天皇 宽治二年)所印的成唯识论。这是宋版书传入日本以后的产物。历史上自唐迄宋,有不 少日本僧人和商人从中国带回佛经和书籍。譬如:日本僧人宗睿
12、入唐多年,于公元865年回 国时,曾带走佛经和书籍七百余卷,其中就有印本书唐韵和玉篇,宋太宗太平兴国 十二年(983年),宋太宗将刻印不久的佛教经典开宝藏一部赐给日本僧人 大周 然,带回日 本。无疑,这对日本以雕版印刷事业为主的印刷业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此后,由于日本笃 信佛教,需要刻印佛教经咒,雕版印刷逐渐兴起。出现了春日版、高野版、五山 版等版本。容多是禅僧语录、僧史、僧传等。日本雕版印刷兴起后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不少中国刻工到日本从事刻书事业。他们除刻印 佛经外,还刻印了不少小学课本、字书等其他书籍。据日本印刷史家长泽规矩也着和汉书 印刷历史记载,元末明初一段时间中国到日本从事印刷业者多
13、达五十多人。质量较好和刻书较多者首推天台的孟荣和俞良甫。其中:孟荣刻书质量甚佳,除自己单独 刻印外,有时也同别人合刻,并在刊记中刻有孟荣妙刀、孟荣 刊施等字样;俞良甫 系兴化路甫田县人,在日本刻书长达三十年之久,刻印唐柳先 生文集(图11-3)、集千家注 分类杜工部诗等多种,一般刊记中刻有中华大唐俞良甫学士谨置、大明国俞良甫刊 行等字样。印刷术传入日本后,中国刻工东渡日本,对日本印刷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至 于日本的活字印刷,出现较晚,可能与日本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日本称活字版为 一字版、植字版,或仿照中国称聚珍版。日本采用活字版印书,不仅比中国晚,而且比朝鲜半岛、甚至比欧洲
14、都晚。这是需要研究、 探讨的一个问题。1597年,日本用木活字排印过劝学文一书,书后有此法出朝鲜一 语。有人认为日本的活字印刷传自朝鲜,或系以此 为据。但尚有日本于1593年用活字排印的 古文孝经一说。故日本的活字印刷究竟传自中国还是朝鲜还难成定论。日本的活字印刷业始于十六世纪末年,当时从两个方面传入了不同的活字印刷术。一方面, 丰臣秀吉在十六世纪末侵占朝鲜平壤时,把朝铸字中的铜字劫往日本,使日本熟悉了朝鲜 的活字印刷术。另一方面,意大利教士利安于1590年从印度果阿带了一部西洋铅字印刷机 到日本,第二年便用以印书。因为后者是作为传教工具,所印又是西文书,因而没有发生什 么影响。而由朝鲜传去的
15、源于中国的活字印刷术则大受欢迎。得到广泛流行。1593年日本就 仿照朝鲜活字版的方法制成木活字,用来印成古文孝经一卷,这种印书法很快扩展开来 。由于当时日本所印的书都是汉文书,也由于两国文化联系极为密切,由中国传去的活字印 刷术也就容易为日本人所接受。这种情形直到十九世纪西洋印刷术重行输入日本以后,才有所改变。海上的琉球(今日本冲绳),同中国大陆交往甚早,并采用中国文字 。十四世纪后半期( 明太祖洪武年间),琉球成为明朝属国。明朝大批航海人员迁到琉球,琉球的对外交通有了 改进。琉球国王经常派遣学生在国子监读书,如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瓜留学生 到留学;清末国子监仍有琉球学生在读书。他们回
16、去时往往携带着大批书籍。同时 ,当时明朝政府也定期派遣使节到琉球去。使节的船上照例带着刻字工人,以便临时刊印 文告。他们在琉球要停留一段时间,这对琉球的刻书业是不会不产生影响的。相传在十六 世纪初期(明武宗正德年间),琉球国王就已翻刻过中国的四书,随后又刊印五经、 小学以及其它书籍。起初只是翻刻中国所印的图书,后来也将本国学者着作雕版付印, 这样中国印刷术就在琉球扎下了根。3、传入东南亚各国 印刷术传入朝鲜、日本之后,陆续向其它周边邻国传播,在东南亚各国,较早接受中国印刷 术的是菲律宾、越南,之后才传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其它南亚国家。1.向其它南亚国家的传播 中国、等东南沿海一带居民,自宋代开始
17、就陆续飘洋过海,到南洋诸国谋生。到了 明朝,中国人到南洋各国的越来越多。他们带去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纸、笔墨和 文化知识,对南洋诸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据明代史书记载,南方诸国诸如泰国、柬埔寨、爪哇等,在明初都曾得到明朝政府所赠送的 历书大统历和大明宝钞(明代通行的纸币)。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曾命礼部印 制列女传一百本,分赐诸蕃,暹罗(今泰国)、柬埔寨各得到一百本。中国印刷品直接传 到南 洋各国,包括中国刻印工匠在的中国沿海居民直接到这些国家经商或定居,必然会引起当 地对印刷术的兴趣,促使他们开始并发展他们本国的印刷业。二向西方的传播 中国的印刷术不仅传到东、南各
18、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经由中亚、西亚而影响了非洲、欧 洲,进而传到美洲、大洋洲。尽管现在还没有得到欧洲印刷术是由传去的直接证据,但 许多事实可以证明,欧洲印刷术的产生,不仅仅是晚于中国印刷术数百年,而且是在中国印 刷术的深刻影响下诞生的。这一点已为大多数西方学者所接受。一、元朝时期欧洲人和中国的接触中古的欧洲对中国一无所知,阿拉伯国家无形中形成了隔绝东西的壁垒,十三世纪初期,成 吉思汗打破了这坚固的壁垒,使中国和欧洲在短时期正面相对。在中国印行书籍已有近六 百年的历史情况下,欧洲才萌发了对书籍的需要。出现了最初的雕版印刷。关于雕版印刷如 何进入欧洲,目前尚无明确的文献证据。但在蒙古人统治时期,
19、欧洲人已经感受到来自远东 的影响。有人据此对印刷术传入欧洲的路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1.蒙古人的印刷 蒙古人是通过维吾尔突厥人开始接受印刷技术的,成吉思汗征服的西夏帝国,是 采用印刷的民族,主要借助印刷术来翻印佛经。当时西夏的国教为佛教,所有汉文和西夏文雕版印刷的 经文,都奉国王命令刻印。目前所发现的文物中,与汉文和西夏文经文在一起,还有两种用蒙古文字印的经文和一些纸币,反映了征服者如何自然而然地接受了被征服者的文化。蒙古大军向东推进时,经常接触到懂得印刷术的民族,他们所接受的文化是以印刷为基础的。蒙古人开始征服中原时,中国的雕版印刷事业正处在历史的兴盛时期。蒙古人统治中原以后,印行书籍的
20、数量并未减少。蒙古人不但用汉文,而且还用他们本民族文字译印中国古代文籍。蒙古人征服中国北部之后,又转而向西,深入波斯和俄罗斯,军锋直抵匈牙利和波兰,统治 势力逼近到威尼斯、布拉格和巴伐利亚等城市;而这些城市恰恰是后一世纪欧洲最早推行印 刷活动的地方。蒙古人是否曾留下可以启示印刷的东西呢? 鉴于当时蒙古人尚未达到高度文明,以及那时的战争多为袭击性质,没有与当地人民进行较多的文化交流,似乎还难予肯定 的回答。然而,那印刷的咒符或纸牌等物品,随军传入,是完全可能的。况且,蒙古军队中 的维吾尔人,也完全可能随身带有像画像等比较重要的印刷物。最早提出中国印刷通过俄罗斯传入欧洲的,是历史学者约维斯。他在1
21、550年说:在的 印刷工人采用与我们相同的方法,印刷各种书籍,包括历史和仪节的 书,教皇利奥曾将 这样一本书赐阅。这是葡萄牙国王连同白象一头送给教皇的礼物。因而我们可以很容易相信 ,早在葡萄牙人到达印度以前,基种人和莫斯科人已经把这一种对学问可以发生无比帮助作 用的样本传给我们了(见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第136页)。欧洲最早的印刷品,是十四世纪末在德国纽伦堡出版的版画。现存最早且有年代可考的 欧洲最早的木刻版画,是现藏英国曼彻斯特市赖兰兹图书馆的圣克里斯托夫(St.Chri stoph)及耶稣像。此画印刷于1423年。画面刻着圣克里斯托夫背着手捧十字架的年幼的耶稣 渡水图,图的左下角有从
22、中国传去的水车;图下有两行文字,意为:无论何时见圣像, 均可免遭死亡灾。欧洲人雕版印刷书籍的方法,是先在木板上雕刻阳文的文字或图画,上面蘸墨,然后铺上纸,用刷子轻轻刷拭,印成书页;所用印墨,同中国一样,也用烟炱和胶混于水中制成;印页均为单面,在一块版上同时印出两面,然后对折。其印刷工艺、原材料等和中国雕版印刷是完全一致的。这一切都表明,欧洲的雕版印刷术是在中国影响下产生的,而且在技术特徵上和中国也是完全相同的。在中国开始推广应用雕版印刷八百年、发明活字印刷四百年后的1440-1448年之间,德国人谷腾堡发明了铅合金活字印刷术。这时雕版印刷术在欧洲已相当普遍,谷腾堡的发明是在中国影响 下出现的当
23、无疑义。但是,有的西方学者迄今还坚持谷腾堡的独立发明权,认为他的发明和中国的印刷术,甚至和欧洲的雕版印刷术都无关系,显然这是一种偏见。谷腾堡的活字印刷 ,晚于中国毕升的胶泥活字四百年,而此时的东西方接触之频繁远非昔日可比,况且此时中国雕版印刷已应用八百余年。各国学者们提出的谷腾堡的铅合金活字印刷和欧洲的雕版印刷 源于中国的论据的可靠性姑且不谈,仅这四百年到八百年的漫长岁月,在东西方多渠道接触的情 况下,说中国发明的印刷术没有给欧洲带来影响,本身便是离奇的、不可思议的事情。总之,中国发明的印刷术,首先传入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其后通过中亚传入中东和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或蒙古军队进攻欧洲的战争传到欧洲,最后通过欧洲传到美洲、澳洲以及世界更多的地方。这是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时间将会为这一历史事实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