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08.22KB ,
资源ID:682241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224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七第1课.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七第1课.docx

1、专题七 第1课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2)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3)国内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4)1918年,国内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发动内战,苏俄国内战争爆发。2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

2、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3特点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4评价(1)作用: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2)弊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特别提醒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适应“战时”需要;二是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性,如“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制”等。(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国内外政治背景下采取的措施,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军事命令、行政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措施,违背了价值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实行公

3、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相对落后的国家,采取军事性行政命令的方法,超越了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这也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根源所在。易错提醒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应结合其实施的特殊历史背景及特点去分析,明确其实施是为了赢得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1)原因战争破坏: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满目疮痍。自然灾害:19201921年的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政策因素: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表现工农业:工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大批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保障,许

4、多人死于饥饿。2政治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直接原因: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得到强化。(2)表现在农村:农民对余粮收集制不满。在城市: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纷纷罢工抗议。水兵叛乱: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牵动着军队士兵,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原因(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2)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3内容4影响(1)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

5、坚实的基础。(2)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5评价(1)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特别提醒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都是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但前者是“直接过渡”,后者是“间接过渡”。(2)新经济政策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实质上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思维点拨 新经济政策实施

6、的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3)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知识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材料探究材料一“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列宁材料二1920年,一个农民在给苏维埃机关的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

7、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三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方法。列宁论粮食税(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及特点。(2)根据材料二思考农民对什么制度产生了不满?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是什么?(3)怎样理解材料三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分析?提示:(1)目的:一是应对严峻的战争形势;二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实现平均主义,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特点:战时性、强制性。(2)对余粮收集制不满。根源: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的战时共

8、产主义政策,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价值规律。(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了战争的胜利,但它不适用于和平时期的情况,是临时政策。要点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及评价(1)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将整个国家生活纳入战争的轨道,采取纯粹军事、行政的手段和方法,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2)评价积极a是在战争逼迫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是完全必要也是唯一可行的政策。b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a理论上: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客观条件;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实践上:造成很多弊端,尤

9、其在战争结束后,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法和途径,引发了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以上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知识点新经济政策材料探究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苏联

10、兴亡史材料三“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表明,苏俄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你知道这些危机是怎么引发的吗?(2)材料二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实质。这个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三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提示:(1)长期的战争破坏;自然灾害;粮食、原料、能源缺乏;战时

11、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2)变化: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质:俄国开始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影响: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3)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要点归纳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原因、特点、实质及其评价(1)原因直接原因: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消极后果,摆脱面临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种与当时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模式在实践中遭到了失败,列宁和布

12、尔什维克党对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了重新思考。(2)特点运行方式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有制结构: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经济理论上: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3)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4)评价积极a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俄的国民经济基本恢复。b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政权。稳定了政治形势,为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创造了条件。c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

13、确道路,是列宁对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消极: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加之领导人对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致后来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11918年,苏俄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面对如此险恶的形势,苏俄政府决定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自由贸易政策 D宏观调控政策答案A解析1918年苏俄面对险恶的形势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正确。2读下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

14、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答案A解析“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劳动义务制,是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此相关的是A项;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为1927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排除;D项为经济计划,排除。故选A项。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阳光灿烂”是因为苏俄实施了()A玉米种植计划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1922年”可知,考查的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A项玉米种植计划是二战后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B项是19181

15、921年初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实行的。4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A十月革命的作用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答案C解析从材料“组织俄国的商业”可以看出,材料所述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经济,使俄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故选C项。5作为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答案C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而新经济政策不是,排除A项;B项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但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排除D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工农关系,恢复了经济,也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故选C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