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6.75KB ,
资源ID:68203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203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年考研政治选择题解析题考点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年考研政治选择题解析题考点归纳.docx

1、历年考研政治选择题解析题考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显著特征实践性和阶级性最显著特征实践性2、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产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地看问题;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地看问题。7、哲学基本问题: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2、义何为第一性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否具有同一性8、唯物主义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气(古代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理)(气-理之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同机械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忽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9、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精神是人的;客观唯心主义精神不是人的。10、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区别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是可知的(区别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是所有事物的共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区别一切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唯

3、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11、任何物质的存在应该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强调运动而否认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强调静止而否认运动形而上学。12、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性:凡是时间和空间的量度都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运动来量度;凡是物质运动都要经历时间,占据一定空间;割裂时空与物质运动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最终走向唯心主义。13、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要求人对事物现象和本质规律的反映,从而提出意识产生的客观要求;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促进了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语言和劳动共同起作用,从而形成人的意识。14、意识的表现形式: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能动创造性;对客

4、观物质的改造作用;对其它生理器官的控制作用。15、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前提:遵循客观规律;基本途径:社会实践;条件:一定的物质条件。16、只强调遵循客观规律而忽视主观能动性机械唯物主义;只强调主观能动性而忽视遵循客观规律唯心主义。17、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18、唯物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四种思维方法、五对范畴):19、两大特征联系和发展。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重点)、多样性和条件性;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0、判别新旧事物标准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21、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2、度的定

5、义指事物质和量的统一,维持事物质的稳定和量的范围、幅度、限度。23、认识度的意义坚持适度原则,反对过犹不及。2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连续性和间断性、渐进性和飞跃性、不显著性和显著性的关系。25、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2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同一性事物存在发展的前提、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利于自我的因素,促使矛盾的发展、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即向对立面转化;斗争性在量变阶段促使矛盾发展、在事物质变阶段,促使旧事物瓦解和新事物的产生。28、唯物辩证法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29、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30

6、、事物发展方向向对立面转化。31、认识事物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32、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3、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3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的哲学依据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35、辩证否定的两个根本特征:它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36、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了肯定方面的消极因素,又保留了肯定方面的积极因素。37、四种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38、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39、关于认识(三种对立面):唯物主义:物感觉思想;唯心主义

7、:思想感觉物。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40、实践和认识的联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1、认识辩证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最终使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2、认识辩证过程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到实践。43、真理的标准(定义)主观与客观的一致。44、真理与谬误:区别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错误)的反映。联系相对中而存在,相斗争中而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45、真理的根本特性客观性。46、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

8、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47、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力量)。48、地理环境作用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资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人口因素作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从而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产方式作用提供人类、社会存在及发展的物质基础;决定社会结构、面貌、性质;决定了人类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49、社会规律客观性表现:人的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结果不可预期、不可改变社会发展趋势、受社会客

9、观规律的限制。50、生产力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51、生产关系客观的经济关系。52、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53、社会意识特点:依赖于社会存在、具有具体性和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54、社会意识形态表现: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同步性、与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具有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5、社会历史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56、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57、社会历史发展最终动力根源社会生产力。58、社会历史基本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方法论意义:建

10、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方法论意义:是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59、人的本质从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0、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二、政治经济学:1、资本原始积累途径:通过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通过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2、商品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价值(共性、本质属性、社会属性)指凝结在商品中人类无差异的一般劳动;使用价值(有用性、自然属性)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反映商品中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3、商品交换形式上是物与物的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4、使用价值

11、和价值的关系:联系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的条件。区别定义不同,二者构成了商品的内在矛盾。5、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联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区别价值是本质属性,是劳动;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交换时的数量比例关系。6、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通常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形式是具体的。抽象劳动凝结了人类无差异的一般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7、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9、劳动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商品个数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10、劳动率下降,单位商品价值总量不变;商品个数减

12、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11、货币的定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13、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15、价值规律以价值量为基础的等价交换。16、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增加经济效益、调节社会收入分配。17、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导致垄断、导致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造成社会资源浪费。18、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9、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剩余价值。20、只有在

1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过程(劳动过程)中,才能带来价值的增殖。2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2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23、劳动力价值的特点:还原为再生产劳动力所需的物质资料价值(包括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维持劳动者家庭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劳动者教育培训的费用);还应取决于社会的历史道德因素。24、剩余价值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所剥削的超出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25、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形式上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实质上追逐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26、绝对剩余价值的生

14、产绝对地延长总工作时间从而绝对地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所获得的剩余价值。27、超额剩余价值个别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形成超额剩余价值。28、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前提;相对剩余价值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29、不变资本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会产生价值的增殖。30、资本主义工资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31、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理

15、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32、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33、资本积累实质:用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不断扩大规模去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34、资本积累的直接后果:资本有机构成提高;间接后果:资本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引起相对过剩人口。35、资本积累有利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36、资本积累必然引起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矛盾更加尖锐化,最终否定自身。37、资本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从物质形态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构成比例;资本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构成比例;资本的有机

16、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38、资本周转理论研究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39、资本循环理论职能作用为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40、固定资本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流动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41、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矛盾):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破坏社会再生产比例协调关系;社会生产无限扩大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破坏了社会再生产的总量平衡。42、垄断不能消除竞争。43、垄断主义在社会生产中占据统治地位。44、银行的垄断形成后,银行的新作用:建立固定的信贷关系、资本的渗透、人事结合,从而牢牢控制企业

17、。45、金融寡头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经济上通过参与制、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通过建立基金会,咨询机构控制科教文化等。46、垄断主义的作用:积极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局限性无法消除私有制,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7、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政治制度的变化。48、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根本推动力量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发展;重要力量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斗争;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优越性产生影响;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的改革。49、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实质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

18、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50、资本主义根本制度没有改变,依然是私有制,依然是雇佣劳动制度。三、科学社会主义:1、社会主义根本特征最重要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这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根本体现。2、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需要一个过程。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原因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4、社会注意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克服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对生

19、产力的束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完善。5、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6、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统一的。【分析题所含知识点】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强大的生命力根源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由理论本性决定、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是否站在广大人民根本立场上是试金

20、石。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6、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谁为第一性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否具有同一性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8、运动和物质密不可分: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的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9、运动和静止无条件和有条件、绝对和相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10、时空与物质运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时空具有绝对性、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11、意识是人对物质的反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意识主体反映能力有差异,但都具有客观的

21、根源;意识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虚幻歪曲的反映。12、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13、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方法论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遵循客观规律;从而社会的发展既要合乎主观目的,又要合乎规律;从而人和自然相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14、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直接现实性、能动创造性、社会历史性。15、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整个物质世界处于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之中。16、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特点。17、联系的意义:当代中国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

22、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8、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在种种联系中把握决定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把握事物的规律性。19、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20、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1、方法论意义:我们要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相结合,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要把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结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2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联系的根本内容;揭示了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23、

2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2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任何事物发展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学会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双赢共赢。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面对任何事物都是面对矛盾去分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同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6、个性包含共性,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7、方法论意义把握矛盾辩证法的关键;认识事物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28、主次矛盾关系方法论面对事物诸多矛盾,善于抓主要矛盾;在实际工作中善于抓中心环节。29、矛盾主次方面方法论面对事物矛盾双方要抓矛盾主要方面;面对事物抓本质、面对形势抓主流

24、。30、任何事物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31、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上揭示了任何事物发展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是自我否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形式上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2、五对范畴:原因和结果把握因果关系的客观必然性,使得实践具有预见性。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现象和本质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必然和偶然把握事物必然性,重视偶然性的作用。可能和现实创造条件使可能性变为现实。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起决定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观点)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4、唯

25、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35、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分析矛盾特殊性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和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36、真理主观与客观相一致。37、真理发展规律真理是在与谬误的相对中而存在、相斗争中而发展的。38、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毛中特篇】社会主义的本质、制度、道路以及改革和对外开放仍然是重中之重,特别注意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鉴于十八大报告的精神,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能是命题的一个点。【选择题所含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中

26、国化科学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2、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改革开放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归结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5、毛泽东思想形成时代背景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27、主题。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7、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8、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9、古田会议:纠正主观主义问题;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解释实事求是。1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重要):近代中国社会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革命根本任务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11、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12、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

28、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13、近代中国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从此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4、中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族(反帝)民主(反封)革命。15、新民主主义总路线核心无产阶级领导。16、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17、新民主主义根本目的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18、新民主主义革命动力工人和农民(根本动力)、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19、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20、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个保护”;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29、文化。21、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2、三湾改编提出党指挥枪的原则;古田会议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3、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4、三种基本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其它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5、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6、农业合作化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27、农业改造三种形式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8、手工业改造步骤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9

30、、民族资本改造步骤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30、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公有制成为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快速发展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成为社会主义主要矛盾。31、面临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32、1956年,毛泽东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945年提出第一次结合)33、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34、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35、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6、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37、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