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71.15KB ,
资源ID:68172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172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机械与人教案1.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机械与人教案1.docx

1、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机械与人教案1第十章 机械与人科学内容的能力要求1.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2.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3.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4. 理解机械效率。5.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全 章 概 述 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与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与势能;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机械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

2、涉及到的技能有:杠杆与滑轮的合理使用。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能正确、合理使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目的;其实质是能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不同种类的滑轮,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以达到省力、或者方便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目的。这里既涉及到了知识也包含了技能,或者是用这方面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发生的有关简单机械运动的现象、同时还要能初步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课时安排: 7课时【学情分析】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观察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常用的杠杆,能从中提取出共同的特征,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

3、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尝试用杠杆的有关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重点 1、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2、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的分类难点 1、 正确画出力臂和利用杠杆条件解决简单问题2、正确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计算教具 开瓶器,扳手,剪刀,天平,镊子,起钉锤等 杠杆,铁架台,钩码(一盒)教学方法提前预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验

4、探究法,举例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交代第九章机械与人,明确第九章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交代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进行新课1.请同学们观察图101中所示的各种杠杆,通过讨论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教师展示部分杠杆。经过讨论,让生说出他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教师引导分析:杠杆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某个组合机械的一部分,杠杆的外形多种多样,可直可弯、可粗可细。作为杠杆的条件:一根硬棒、有力的作用、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例如:汽水瓶起子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称为杠杆。让部分同学举例生活和生产中的杠杆。2.明确杠杆的五要

5、素,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结合图10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力臂的画法是一个难点,应采取图示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3.学生自己阅读课本P186页实验探究。教师展示一简单杠杆的平衡实验现象。由此引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及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与假设,以及制定验证猜想与假设的计划。(教师应注意:实验如采用课本实验装置,杠杆自重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任何影响,但若用上面图示实验,杠杆自重将影响实验结果,故应尽可能选择质量较轻的代用器材。)实验中教师强调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对通过实验得不出平衡条件的学

6、生,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应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探究的结果。最后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和同学们共同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结论。及:F1l1F2l24、杠杆的分类请同学们对图101和图104中的杠杆进行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方法。让学生对杠杆进行分类,没有固定的分类原则,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使用、特点、效果等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无论学生怎么分类,都及时给予肯定。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有的杠杆可以省力,有的杠杆可以方便工作。(让学生知道“分类”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科学方法,也是研究问题的需要)三、开放作业 形成能力1. 家中常用的剪刀、理发用的剪刀、医生用的剪刀、裁

7、缝用的剪刀、花匠剪枝用的剪刀、建筑工地上剪钢筋的剪刀,进行分类。2. 课后练习题3. 探究开放性作业部分教师据反馈讲解。四、小结本节 形成知识网络师生据板书内容小结,注意所学主要内容,重难点。五、作业布置1、课本P189-P190中的作业1、2、3、4、5、6题。2、预习第二节滑轮的应用【教学反思】1、 杠杆的基本定义较易接受,但力臂的画法较难,接受的都不好2、 难点:最小力臂的画法3、 杠杆平衡原理的实验题、计算题较难第二节滑轮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能识别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滑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会根据要使用和组装滑轮组。重点 通

8、过探究实验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的点及滑轮组的作用难点 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教具 定滑轮2个、动滑轮2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200g2个,50g4个、细绳约2米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有一个经典故事说:一个和尚小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之所以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是平均主义思想在作怪,谁都不愿多付出,怕吃亏,那么要大家公平,又能有水吃,你能否借助物理方法给与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简单的方法解决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二、进行新课(一)定滑轮:1.讲授: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齿轮,根据要使用的情况可有定

9、滑轮、动滑轮以及滑轮组,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滑轮作为一种简单机械有广泛的应用。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此实验图10-14并总结得出结论?2.(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之后(学生回答:不省力,只能使力的方向变化)。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比如向上提物体时,力的方向朝上,通过定滑轮就可以向下用力,这一点在一些场景中特别重要。例如升国旗时。3.练习“伴你探究”2题提示学生从受力分析的角度,注重 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二)动滑轮1、演示课本192的图10-16实验人,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此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动滑轮的使用能使力的大小变化,能省一半的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2、教师要学生再应用杠杆的平

10、衡条件,进行分析讨论此实验的结论,说出其中的道理。(三)滑轮组:1、讲授:滑轮组是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装置,使用滑轮组不仅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省力的多少由滑轮的组合形式和绳方法共同决定,对于由一根绳子的滑轮组,其平衡时动力(F1)与阻力(F2)之间的关系是F1= F2/n其中为承担生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股数。确定滑轮组承担生物的绳子的股数,及滑轮组省力情况,关键是确定股数的数值,确定的数值的简单的方法是:设想在动滑轮和定滑轮之间有一条线将它们隔开,此时数一数动滑轮一边的相连的绳子的个数n,这就是为承担生物和动滑轮总重的绳子个数n 。使用滑轮组提升生物时,生物上升的高度h和绳

11、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关系是s=nh。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总结使用滑轮组提升生物时的省力的特点。1.使用一个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起生物,如图10-1所示,如果不计滑轮磨擦,拉力最大不超过60 N,而动滑轮的重10 N,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被提起的重物最大不能超过_N,学生讨论并回答。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识,让学生分析如何简单的方法对于由一根绳子的滑轮组提起生物的方法,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让学生认真思考,然后总结本节所学。四、作业布置1、课本P193-P194中的作业1、2、3、4、5题。【教学反思】1、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三者的特点、省力情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2、 运用

12、结论解答生活中的现象时本节较难理解的,学生掌握的不好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工;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注意平常的观察能力。重点 怎样才算做功 难点 怎样才算做功教具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小车、细绳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指导法训练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讨论: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在大家的印象中“工人”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指出:特别是搬运

13、工人,他们有强健的体魄,他们能抬起很重的东西、推动很重的货物。因为他们很有力气,当然除了工人,我们的农民也是很有力气的,从而引入农民挑谷子。(引导学生分析 )农民伯伯对这担谷子有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有移动一段距离而且是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的。二、进行新课在我们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板书:一、做功:1、 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引导学生分析2:刚才这位同学虽然有施加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可是“劳而无功”。功的种类有很多,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力学中的功,它属于机

14、械功,以后到初三时我们还会学习电学中的功电功,力学中的功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1022中物体做功的实例。使学生明确,力学中所说的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W=FS)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板书: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B、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教师演示1、用手指推动粉笔盒在讲台桌上运动一段距离。演示2、将粉笔盒举起的过程。演示3、将粉笔盒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提问:一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再举例子(一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分析虽然有

15、力和有位移,但是位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最后教师强调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并总结出不做功的3种情况:(1) S=0(劳而无功)(2) F=0(不劳无功)(3) F的方向和S垂直。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有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物理学上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这一规定不但包含了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且告诉我们功的计算方法。(板书:二、功的计算: 1、公式: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W=FS 2、单位:FN,Sm, WN m 焦耳J 1J=1 N m)用手慢慢匀速举起两个鸡蛋,升高1米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差不多就

16、是1焦。出示例题1:人拉着重为2000牛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米,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多大?演示: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WFS=2000 N5 m =10000 J104 J。分析:从上可知,不能简单地说“有了力有了距离就把它们相乘就得到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力的方向上通过了多少距离。” 提问:要计算出人拉车的力所做的功还必须知道什么?(拉力的大小)若人用了400牛的拉力拉车子,拉力做的功是多大?板演过程。出示例题2:重力为100牛的物体,受到20牛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米,则重力做功是多少焦,拉力做功是多少焦?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功,就要看它是否同时具备两个必要因素。2、功的计算公

17、式。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和方法四、作业布置1、课本P198中的作业1、2、3、4、5题。【教学反思】1、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本节的难点2、 功的计算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率的概念,能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2、会计算简单的功率问题。过程与方法:1、知道功率单位的含义并能形成具体的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学以至用的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重点 功率(意义,定义,公式)难点 功率的单位,功率的物理意义教具 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放桌面上匀速拉动),秒表。教学方法预习法,比较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内容。由功引出做功的快

18、慢。机械功?做功的条件?功的计算公式?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速度的公式及单位?二、进行新课1、要求学生观看课本图1026和图1027中所示的两位同学均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分析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自然的引出功率 的概念。并且说出他们判断的依据和方法:及若做功相同,比较做功的时间;若做功的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思考定义速度的方式仿照来定义功率的概念,比较速度公式vs/t和功率公式PW/t,从中可以了解物理公式的由来。记忆理解功率的公式,功率表示的物理意义。2、功率的单位:一生回忆速度单位的由来,思考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由功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及焦/秒(J/S)简介物理学家瓦特,介绍为了纪念瓦特

19、在物理学上所做的贡献,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功率的单位,即瓦特(国际单位),简称瓦。介绍符号W,(1W1J/s)。号召学生向瓦特学习,树立作出巨大贡献的信心和目标,明确科学精神的重要性。介绍功率的常用单位:KW,(1KW=1000W)3、观察课本P200页表,简单了解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学生举例自己知道的一些动物和机器的功率。4、练习功率公式的应用:做课后练习题1、2题。教师据反馈讲解。思考做题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公式的变形的应用。全面阅读课本,并思考请提问。三、小结本节,师生共结,形成知识网络。四、作业布置1、课本P201中的作业1、2、3、4题。2、预习第五节 提高机械的效率【教学反思】

20、1、 类比法:功率与速率2、 功率的计算有两种方法,学生运用的时较难第五节 提高机械的效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机械效率。2、会计算简单的机械效率问题。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 有正确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出科学规律。重点机械效率及实验探究测算滑轮组的效率难点 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教具 弹簧测力计一个主、滑轮4个、钩码50,200、支架、细线。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分析法、自学法、归纳法复习提问教学过程 一、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的物体,用所学知识求动力F= 。二、新课教学谈到效

21、率,大家并不陌生,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学习效率”、“工作效率”、等等都是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对某些事物的有效利用程度。机械使用时也要讲效率,机械效率,它表示机械工作时,输出的有用能量与输入总能量的比值或是动力功被利用的有效程度的物理量。对于同一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否是一定的?机械效率的高低如何测得?机械机械效率有单位吗?如何表示它呢?1学生阅读教材(图10-26)2演示启发,引入课题。G(N)h(m)W阻(J)F(N)S(m)W动(J)1.960.050.0981.20.10.12比较W动 和W阻发现W动W阻为什么呢?引入机械效率。3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 =Gh任何机械

22、本身都受到重力作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又存在磨擦,所以使用任何机械,不仅要作有用功,还不得不作,不可避免的要做额外功,这时动力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额外功。4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额=W总- W有 5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W总=FS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例如总功是500 J,有用功是400 J,机械效率就是400 J /500 J =0.8=80%。练习:一个工人用如图10-1所示的动滑轮提升20N的物体,所用的拉力为15N,绳子自由端在4S内拉下了4m,不考虑绳重和磨擦,求:(1) 有用功和总

23、功率;(2) 机械效率;(3) 若用此滑轮提升3200N的贷物,所需拉力为多少?7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40%-50%,滑轮组的效率是50%-7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一般是60%-80%。提高效率,更充分的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提高机械的效的主要新办法是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 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8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9例题(略)关于的计算。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和方法四、作业布置1、课本P205中的作业1、2、3、4题。2、复习本节,提前学习第六节内容。【教学反思】1、 机械效率是本节的难点也是

24、本章的难点2、 本节公式较多,而且复杂,同学需要较多的时间才能理解并且消化3、 本节公式需要熟记而且会应用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学以至用的物理思想。 教学重点:1、能和机械能的概念。2、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课件、斜槽、钢球、木块、小桌、沙、重物1、重物2、橡皮筋、弹簧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5、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市面上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结论: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2、引入新课出示斜槽,并演示(1):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引导学生分析钢球撞击木块的过程中的做功情况,(引出能的概念)二、进行新课(一)能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二)动能再演示(1)分析钢球能做功是因为钢球在运动。引出动能的概念。1、定义:物体 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2、举例:流动的不

26、、风(流动的空气)、运动的汽车、运动的火车、飞行的飞机等都具有动能。以汽车和火车为例,设问:运动的汽车和运动的火车都有动能,它们动能是一样大吗?动能的大小 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出新问题)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演示(2)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现象:速度较大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演示(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和木球,以相同的速度对木块做。现象:质量较大的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归纳小结: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三)势能演示(4)A、压缩的弹

27、簧能移做功;B、拉长的橡皮筋能移做功;C、被举高的物体能移做功。它们都能移做功,就说明它们都有做的本领,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具有能。这一类的能跟前面的动能的存在形式不一样,我们把这一类的能叫做势能。势能分为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1、弹性势能定义:由演示(4)A、B分析得出: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举例:被压缩的弹簧、被拉长的橡皮筋、被踩弯的跳板等都具有弹性势能。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演示(5)观察弹簧和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变化。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2、重力势能定义:演示(4)C分析得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举例:空中飞行的飞机、被举高的一

28、切物体。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演示(6)让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现象: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小桌下陷的越深。结论:质量相同量被举的越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演示(7)让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分别从同一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现象: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小桌下陷得越深。结论: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归纳小结: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3、机械能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它是运动的所以它具有动能,飞机又被举高所以它具有势能。也就是说说飞机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9、。5、功和能一个物体具有能,就说明它有做功的本领。但是它不一定正在做功。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和方法四、作业布置1、课本P210中的作业1、2、3、4、5题。【教学反思】1、 控制变量法、转化法在本节的应用2、 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的两个实验室本节的难点且重点,学生接受较难复习:机械与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根据力作出力臂;知道滑轮的实质,及它们的特点;知道做功的必要因素及计算功的公式;知道功率及其表示的物理意义;知道机械效率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并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相关因素。过程与方法:2. 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的问题,确定滑轮组承担物

30、重的段数n,进行有关计算。能利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计算,解决简单问题。合理利用机械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复习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及从实验中归纳实验规律的能力,要求学生尊重实验事实,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重点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难点 杠杆的应用,滑轮的应用,机械效率的应用,能量转化应用。教具 铁架台,杠杆,各类剪刀,滑轮若干,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教学方法提纲法,自读复习法,实验法,小结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出复习内容。出示知识结构要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复习知识点。二、进行新课1、对照知识结构,逐一对照每一节复习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 平衡状态: 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平衡条件:F1L1= F2L2省力杠杆L1L2;省力费距离;如瓶盖起子、手推独轮车分类应用 费力杠杆L1L2;省距离费力;如钓鱼竿、理发剪刀 等臂杠杆L1 = L2;不省力不费力如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