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7.16KB ,
资源ID:68116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116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docx

1、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九年级上历史教案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

2、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叙述了两个问题:(一)在古丝绸之路上,欧、亚、非三大洲的商人不断进行友好往来,他们交换各地的不同物产,传播各民族的文化,成为东西方交流的友好使者。其中,阿拉伯人发展和传播了阿拉伯数字,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向往中国的文明与繁荣,历尽千辛万苦来

3、到中国,旅居元朝长达17年之久,并在元朝朝廷中担任官职。回国后,他口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传播中国与东方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本课教学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09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可见,阿拉伯数字的发展与传播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极为重要,应当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7年,在元朝朝廷中任职,经常奉命到元朝各地考察,还曾奉命出使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因此,谙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他在元朝的

4、生活和工作经历,不仅是中意两国友好交往的具体表现和历史见证,也为他归国后口述马可波罗行纪、向西方介绍东方文化打下了基础。 本课教学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友好交往,古已有之,至今仍在发展;和平交往的意义广泛而深远。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仅仅从课本中的两个事例来探讨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显然有一定难度。 二、教法建议 1.导入新课 方法(一):建议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马可波罗片断,以此导入新课; 方法(二):建议教师将09这十个数字制作成动画,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这十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吗”,由此导入新课; 方法(三):建议教师先放

5、一段美妙动听的音乐,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讲述乐曲、乐谱与阿拉伯数字的关系,以此导入新课; 方法(四):建议教师设置问题:“元朝时,有一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17年,并在朝廷中做了大官,由他口述的一部书还曾经风靡欧洲。这个人是谁?”以此导入新课。 方法(五):建议教师讲述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是怎样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再提问学生“在古代,东西方是怎样进行文化交流的?” 2.关于“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一目,建议教师: (1)在学生阅读本目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用多媒体投影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引导学生理解:在古代,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把欧、亚、非三大洲连接起来;一些商人往来其间,交流物产,

6、传播文化,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使者,促进了这些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对照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引导学生弄清陆地和海上商路的主要路线、沿途的自然条件、重要地点(有条件的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注意学科间知识的交叉与整合。 (3)讲述早期人类结绳、刻木记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发明09十个数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文字、数字的发明来源于生活,科学技术的发明同样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并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和独立探究的精神。 (4)讲述阿拉伯人学会09的计数方法并对其加以改造的经过,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人们把“09”这十个数字称为“

7、阿拉伯数字”。 (5)组织学生讨论: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6)(可灵活处理)投影古代阿拉伯人的药店图片,引导学生阅读第45页小字内容,请一二位学生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关于古代阿拉伯人在数学和医学方面成就的故事。 3.关于“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一目,建议教师: (1)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本目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马可波罗来元朝的前后、经过及其在元朝的生活工作经历,认识到马可波罗不仅把意大利的文化带到了中国,而且还向西方传播了中国和东方的文明与文化,是东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 (2)

8、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内容,分析元朝时期外国商人、使者频繁来往元朝的原因(元代国家统一,幅员辽阔,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高度发展,使西方人产生了对中国和东方的向往与神秘感;元朝时期,中国对外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元朝统治者采取了开放的政策,更促进了中外交往的发展),以此作为切入点,既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实现东西方友好往来的条件,又使学生认识到元朝的强盛是推动中外友好往来的重要因素,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生动讲述马可波罗一行来中国途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和挫折顽强坚毅的品格。 (4)组织学生讨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

9、化交流有何影响”,之后教师总结:它“向西方世界展现了迷人的中国文明”(1971年意大利驻联合国代表芬奇在欢迎我国参加马可波罗东游700周年纪念活动代表团时所说),向西方介绍了当时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非洲东部各国的情况;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5)提出问题:“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组织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组织学生讨论:“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和平交往有哪些历史意义?你打算如何做国际交流的使者?”之后,教师概括总结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

10、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间的联系与友谊;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并对学生所畅谈的打算作恰当的评价与点拨,以此引导学生形成对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并加深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通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正确地提取、整理课文中的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2.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

11、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的技巧与方法和整合跨学科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答案提示:可以从古代人结绳纪事,中国人发明了十六进位制,其他民族也都有自己的计数方法,只是没有十进制简单方便。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中国人可以用汉字“一、二、三十”来表示110,英国人可以用“onetwothreeten”表示110等方面来启发学生,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练一练 C 活动与探究 根据课文中提到的地点,在下页地图中绘出马可波罗前往中国和回国的大致路线。 提示:建议教师

1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中讲述的马可波罗前往中国和回国的路线,结合课本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图,进行绘制。有条件的话,学生绘制完后,教师可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检查和核对绘制效果。 (海南省教育教研室李海英海南师范学院政法系王向红) 参考资料 丝绸之路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遥远的古代,中国的丝绸经过许多人的努力,贩运到世界很多地方。这其中,中国的丝绸也辗转到了古代的欧洲。当时,中国丝绸到欧洲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在陆地上,另一条在海上。陆地上是由中国出发,向西经过中亚、西亚,到达北非和欧洲;海上则是从中国出发经过西太平洋、印度洋到达地中海一带。最初,陆上通道发挥着更大的作用,习惯上,人们把陆上连

13、接中国和北非、欧洲的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当然,丝绸之路上运送的决不仅仅是丝和丝织。后来,也有人把海上的通道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提出“丝绸之路”这一概念的是一位名为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1877年,他在中国一书中明确提出在中国的两汉时期,中国与中亚以及印度之间存在着一条以丝绸为主要内容的贸易路线。当然,这一提法还很不全面,后来学者经过多方考证,逐渐对丝绸之路的外延和内涵加以补充和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丝绸之路的概念得以确定下来。考古证实,在古代世界,中国是惟一掌握了种桑、养蚕和生产丝织品的国家。商代以后到战国这段时期,中国的丝织品已经辗转贩运到了中亚和印度一带。西汉时期,随着中国国力

14、的强盛,中国以西的通道更加便利,张骞通西域以后,汉朝的使者和商人络绎不绝地西行,丝绸之路更加畅通。东汉时期,中国曾经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了条支,后遇大海才返回中国。经过丝绸之路,不仅中国的丝绸等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西亚、北非乃至欧洲,同时,也有很多的外国的特产运到中国,很多外国商人也来到中国。丝绸之路实际只是一个大致的方向,真正的道路并不仅有一条,有一些分支,而且在不同的时代路线也不一样。两汉时期,丝绸之路在今天中国国内一段的基本走向最初是从汉朝中国的首都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地,出玉门关或阳关,到楼兰(今罗布泊)。在楼兰,丝绸之路分成南北两支,北支由楼兰出发向

15、西,沿着孔雀河至渠勒(今新疆库尔勒)、乌垒、轮台,经龟兹(今新疆库车)、姑墨(今新疆阿克苏),到达疏勒(今新疆喀什),南支则由鄯善的泥城,沿着今天的车尔臣河,经且末、于阗(今新疆和田)等地向西南,也到达疏勒。再由疏勒进入中亚。后来,岁月沧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如南支东段的沙漠化,或者是战争的缘故,又开辟了新的道路,历史上有所谓“新北道”、“中道”、“河南道”和“北新道”等道路。从疏勒向西,进入中亚,到达大宛、大夏、安息等古代中亚国家。再往西南,可以到达两河流域和北非。汉代时期,这里已经是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宋代以后,中国的海上贸易繁荣起来,中国货物由海船辗转运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半岛以及东

16、非等地,因此也有人称这条海上贸易通道为海上丝绸之路。 阿拉伯数字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由于定位计数,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 阿拉伯文化的重要特点 阿拉伯人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

17、文化,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阿拉伯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大约是在公元812世纪,它涉及的范围包括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在阿拉伯文化的繁荣时期,形成了位于今天伊拉克的巴格达和西班牙的科尔多瓦等文化中心。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多民族性。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说,阿拉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和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二,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

18、起来。埃及、叙利亚、波斯等地,都是世界文化发达较早的地区。阿拉伯人在征服这些地区后,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又吸收希腊、印度文化的许多优秀成果,创造了新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概括起来主要是:第一,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廷流传到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它们,还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希腊的古典哲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亚里斯多德学派、伊斯兰正统派、苏菲主义派和精诚同志社四个学派。亚里斯多德学派顾名

19、思义受到了希腊亚里斯多德哲学的影响,代表人物有肯迪、法拉比等人。例如,肯迪认为物质是从安拉的精神“流出”形成的,灵魂可以离开肉体而存在,明显有古代希腊哲学的痕迹。苏菲主义派受希腊柏拉图主义和印度瑜伽派影响甚厚,他们宣扬“人神一体”、“人神相通”,提倡禁欲、苦修和自我克制。精诚同志社出现于10世纪的巴士拉,它是一个集伊斯兰教义、新柏拉图主义和新毕达哥拉斯主义的大杂烩。第二,阿拉伯人足迹遍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阿拉伯人把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一一译成阿拉伯文,主要如物理学伦理学工具论等,还翻译了柏

20、拉图的理想国,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4至前3世纪之交)的几何原本,以及阿基米德(前287前212)等多人的作品。阿拉伯人在数学上也作出了许多贡献,大约771年,一位印度学者将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到9十个数字,后来这篇论文被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这就是我们使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对数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第三,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数学领域,阿拉伯数学家已

21、知二次方程式有两个根,用二次曲线解三次方程式和四次方程式;他们研究了面积、体积和画出有规则的多边形,并把多边形与代数方程式联系起来,以求得未知数;他们掌握了球面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并在三角学中首先使用了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正弦、余弦,还发现了其中的函数关系,使三角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大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约780850)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并发明了代数符号。他著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包括80多个例题,是关于代数学的最早的著作,这部著作在12世纪被译成拉丁文,成为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教材,一直使用到16世纪。代数学由此传入欧洲。在天文学领域,阿拉伯天文学家批判地球中心说,预测了地球自转并绕太阳转,

22、他们还精确地测出了子午线的长度,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巴塔尼在他著作萨比天文表中,对托勒密的一些错误进行了纠正,这部书传到欧洲,成为后来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基础。此外,阿拉伯人在历法研究和制订方面也作出了巨大成就,伊斯兰太阳历一年平均365天,每128年设31闰年,闰年为366天。阿拉伯天文学家使用的仪器也很先进,9世纪前后,他们已经使用了象限仪、星盘、日晷、地动仪等等。在化学领域,阿拉伯人奠定了光学知识的基础,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涉及放大镜、光速、光的透射和折射等理论,对后世光学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阿拉伯文化的化学也来自于炼金术,7世纪时,他们就造出了消毒用的酒精,还在反复实验中发现了多种化合物与新物质

23、,如碳酸钠、硫酸、硝酸、硝酸钾、硼砂等,他们还首先对蒸馏、过滤以及纯化等过程进行了描述,他们不仅用磷作原料造出了人造宝石,还成功地研制出了牛痘疫苗。在教育方面,阿拉伯人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和大学,几乎所有的清真寺内都有图书馆和学校。9世纪时,阿拉伯各个大城市里都有一些大学,其中以科尔多瓦大学最为著名。这些大学不仅传授伊斯兰教教义,还开设了天文、数学、医学和法律等学科,它对后来欧洲的巴黎、牛津等大学有着重要的影响。阿拉伯文化中的艺术主要表现在清真寺的建筑艺术上,穆斯林仿照希腊和罗马式建筑形式,创立了风格独特优美的新样式,阿拉伯建筑以其宏伟、壮丽著称于世,它的外观是巍峨的圆顶和高耸的尖塔,内饰华丽雕塑

24、和花卉鸟兽等。阿拉伯文化在史学等方面的成就也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14世纪时,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勒敦最先将历史视为关于诸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学科,他的著作历史导论在史学理论方面不仅对阿拉伯而且对世界史学研究都有很大的影响。阿拉伯人最有名的文学著作有短篇小说集一千零一夜,我国古书中称麦加为“天方”,后来“天方”泛指阿拉伯,因此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书中叙述了古代阿拉伯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每夜娶一王后,第二天早晨即行杀害。宰相女儿山鲁佐德,为了拯救其他姐妹们,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故事的方法,引起国王兴趣,因此未被处死。此后,她每夜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接一个,一个套一个,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终于使国王

25、悔悟,并和山鲁佐德白首偕老。一千零一夜内容丰富,叙事生动,它包括寓言、童话、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一般学者认为该书是在古代波斯一千个故事的基础上,吸取了埃及、伊拉克和印度等国的民间故事,经过几百年的修改补充,到16世纪才最后编定。故事集反映了阿拉伯境内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显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是阿拉伯人民留给世界人民的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 拉齐斯 865925,拉齐斯一作拉齐,著名医生和化学家,巴格达医院院长,在外科医术中有很高的成就,串线法就被认为是他发明的。医学集成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总结了当时从希腊、波斯、印度吸取的医学知识,还增加了许多新的

26、东西。这部书曾被译成拉丁文,多次出版,影响很大。天花和麻疹是一篇重要的医学论文,是这方面最早的专门著作。 伊本西拿 9801037,伊本西拿又名阿维森纳。他发现了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阐述了胸膜炎和多种神经失调症,他把心理学应用于医学治疗,他还发现污染水和土壤可以传播疾病。他的医典内容十分丰富,记载了760多种药物的性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代表了古代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医典在医学文献中占有重要地位,被欧洲各大学用为医学教科书。从12世纪到17世纪,这部书被西方医学界看作权威著作,它的拉丁文译本到1500年已经重版15次,后来又一再重版,其中若干部分已被译成英文。伊本西拿本人也被欧洲人视为“医

27、王”。他还写了哲学、几何学、天文学、语言学和艺术等方面的著作。 马可波罗 约12541324,出生于意大利著名的商业城市威尼斯,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当地有地位的富商,长期在近东一带经商,12601269年间,因担心君士坦丁堡政局有变,前往东方,到过蒙古帝国的夏都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西北),1269年回到威尼斯。1271年,17岁的马可波罗同他的父亲、叔父三人,离开了威尼斯。他们穿过西亚和中亚,到达元朝朝廷。他们受到了元世祖的接待,马可波罗为元朝政府服务17年。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以后在一次对热亚那的战争中被俘,他在狱中口述了东方见闻,他的口述由一个叫做罗思蒂谦的人记录下来,

28、成为马可波罗行纪。在书中,他描绘了中国的富庶景象和繁荣的城市、众多的人口。他在书中称元朝大汗的禁卫军为男爵,共万人。他说,大汗每年“颁赐此万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他还叙述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宫殿和佛塔,特别说到那里富有黄金、珠宝。马可波罗的叙述中有些荒诞的地方,例如说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

29、信。” 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学者弗兰西丝伍德博士又一次提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但我国史学界的大多数学者根据许多史料的记载,认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 忽必烈 12151294,即元世祖,元朝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的第二个儿子,蒙古大汗蒙哥之弟。忽必烈能征善战,而且善于学习先进的文化。蒙哥当大汗时,他是藩王,他能利用一批有能力的汉人官吏治理政务,取得了当时在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北方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同时也推动了他治理下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1253年,他受命远征大理,所向披靡,很快就灭了大理国。但是,忽必烈的一些做法遭到了蒙哥

30、的反对,一度被冷落。蒙哥征讨南宋时,忽必烈指挥东路元军进攻南宋军队,在今天安徽、湖北一带同南宋军队作战。1259年,蒙哥病逝。为了取得大汗之位,忽必烈同南宋约和,轻骑北返燕京。1260年3月,忽必烈在开平即大汗位,年号为中统。在即位诏书中,忽必烈提出要改变蒙古旧的统治方法,采用汉人的统治策略,建立起与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政权。他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任命汉族官僚为相当于宰相的平章政事,还任命了许多汉人在地方为官。但是,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不服,在漠北的和林称汗。忽必烈以中原地区丰富的人力和物力为依托,同阿里不哥展开激战,击败了阿里不哥。但同时,当时,一位曾经得到忽必烈重用的

31、汉族大官僚益都行省李也其兵反对忽必烈。尽管忽必烈镇压了李的军队,但从此不再信任汉人,对汉人进行限制。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取意于易经的“大哉乾元”。第二年,建都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元朝基本上保留了中原地区以前的旧王朝的统治秩序,但也保留了蒙古不少落后的制度。忽必烈重视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他又推行了民族压迫政策、分封采邑制度等落后政策,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1279年,忽必烈的军队灭亡了南宋王朝,完成了中国的统一。此后,忽必烈又下令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等和爪哇等地,都遭到失败。1294年,忽必烈病

32、逝,享年80岁,在位35年。 插图马可波罗一行离开威尼斯 这是一幅后人的想像画,画面上展示了中世纪水城威尼斯的繁忙兴旺的景象,描述了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启程的情景。从画面上看,威尼斯楼宇林立,河渠纵横,岸上人来人往,水中舢舻相接,充分反映了当时威尼斯的商业繁荣。画面上正中有一只小舢板,上坐两人,后面一位年轻人正是马可波罗,他的父亲和叔叔正在岸上同送行的人话别。他们将由小舢板送到图中的大船上远航。河中除了船以外,还有几只鹅鸭,虽然有些不合比例,但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从图上看,岸上有一些商贩和行人,商贩正在讨价还价,阳台上还有妇人在凭栏闲谈。 本课参考书目 外国历史小丛书:唐宝才、马瑞瑜著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何芳川、万明著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等著世界文明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董小川主编世界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