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8.46KB ,
资源ID:68028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8028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知识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知识讲解.docx

1、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知识讲解如何进行解决问题教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在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解决问题教学便是其中之一。实验教材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教学单元,而代之以“解决问题”或“用数学”的称呼,并把它渗透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大学习领域中。 二、解决问题的目标: 1、总体目标:课标规定“解决问题”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2、具体目标:(1)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和技能解决问题。(2)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学会与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关于“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的想法 在教材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编排,低年级以情景图为主,中年级呈现图文并茂的特点,高年级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又有以文字为主的解决问题;同时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结构特点,我们小组把“解决问题”教学模式细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具体如下: 四、“解决问题”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发现,我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会产生较多问题,

3、这是因为实验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类型多,信息隐含在图文之中,识别有用信息、联系信息之间和信息问题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好的同学读完题目可以直接解决问题,但对于中下学生而言还在猜谜语。因此,探讨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其意义是显得尤为重要。 一、低年级段学生的学情特点、解决问题的课型特点分析 1、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不够,生活经验积累不足。情感是他们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是认知活动的组织者,对认知活动起着推动和组织的作用。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其形象思维占主要形式,更趋向于直观的表象,他们的心智操作离不

4、开具体事物的支持,需要一些直观、形象的事物做媒介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另外,其学习情绪比较容易受外部环境与学习材料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小学低年级段学习,作为个体文化学习的开始,对其后继学习和人生后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低年级所形成的对学校,对老师同学,对教育教学,对课堂的情感态度,将直接影响其一生。所以,面对小学低段学生,我觉得应该更多的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加以关注,更多的从学生健康情感、数学学习兴趣与信心培养的角度,帮助他们学会理解和应用出发设计教学。 2、这一课型要求我们教师注意激发低年级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逐步学会迁移应用。数学源于生活,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从学生

5、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的探究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提供现实、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内容,促进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主动发展,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我认为解决问题课堂要想高效,前提是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要扎实。如:解决求平均分问题,前提乘法口诀,乘法计算要过硬,再有对于除法的意义要理解透彻。也就是说相关的知识储备、知识联系要到位,若学生的知识断了层,我想课堂上很

6、难达到高效了。 二、低年级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1、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时要注意抓好讲授,适时放手。 第一,由于多数学生无法自主分析,面对解题一片茫然,讲授就很重要了。讲授得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讲授能力的高低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方面。第二,探索精神要从小培养,没有哪个父母看到儿子刚开始学走路经常跌倒,嫌繁,就一直抱孩子走的。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第三,让学生自己分析时,教师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在关键处帮一把,领一领。 2、低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应该侧重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 如:帮助理解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以及生活经验的感悟上,两者结合,逐步

7、形成数量关系的初步积累。一般不以记忆为主要学习方法,多鼓励学生试一试、做一做、说一说、想一想、练一练,以增强对数学的喜爱。 3、一年级的学生解决问题教学时教师需要注意控制难度。 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课上教师注意掌控教学的难度,逐步放手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从运算的意义出发或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说思考过程。 4、低年级教师应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解题的良好习惯。教师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并将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之中。低年级开始解决问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5、低年级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要

8、注意激起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并在碰撞中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这是由于低年级“解决问题”情境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情境中往往包含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一定意义上是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其中有表象的,有内含的。教师应先让学生让学生主动寻找、筛选有用信息,为我所用。在此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有意识地培养。教学时,教师不必过多引导,应让学生在思维的互相碰撞中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6、整节课上教师要注意低年级学生学段课标要求,注意每个环节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对第

9、一学段“解决问题”的要求是: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师在课上要进行有意注意,将学生各个环节的表现记录在心,兼顾个人与集体的原则推动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当然,当个别学生仍是不理解,不吸收,不消化,就要有耐心查找病因,及时反思,对症下药,以促进每位学生的不同发展。7、要注意对学生(尤其一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和训练。 从抓好简单的“图画式解决问题、图文式解决问题”的解答入手,促进学生理解题意,教会学生寻找有用的信息成为解题的关键,使形象彩图不再成为彩色陷阱,达

10、到正确解题的目的。 根据上述分析,我认为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环节可遵循以下模式: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学生观察找出信息-交流所获有用信息-构建联系并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列式解答培养解题习惯-拓展练习学会运用三、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具体模式参考如下: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果没有这样的设施条件,我想教师的语言感染力会吸引学生来到数学王国的世界,如以故事或谈话式的简单有效地导入非常必要。这将深深地吸引了低年级学生们天真的心。情境图和教师语言都是在为学生思维提供线索的

11、。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4页“解决问题”。可将课本上的主题图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想到了什么。学生有了前面解决一步计算问题的经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搜集信息能力,他们分小组讨论和交流,很快会说出自己发现的信息:原来有22个小朋友在看木偶戏,中途走了6人,又来了13个小朋友要注意:(1)情境创设“生活化”。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学生感兴趣并有一定教育价值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的机会。(2)学生在看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和有序的语言组织能力,这样有利于理清思路,并为将来找中间量、中间问题打

12、下基础。(3)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图文大胆地表达,注重保护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的积极行为。2、学生观察找出信息 课堂上,尤其是对学生(一年级学生)的看图能力要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教师应特别在看图的顺序、看图的角度上加以辅导。事实上,根据一幅图中的三个数量可以编出三道不同的题目,也就是说根据一幅图编出的题目会有两个不同的变式,而后者往往是逆向思维的,不同的看图顺序和看图的角度都决定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不是进行看图说话的训练,而是通过提问来指导看图的过程,给学生的思维起到相应的拐杖作用,帮助学生找准信息,建立信息间初步的联系。比如问:“你们看到了树上有几只小鸟?”“飞走了几只?”“你们可以

13、提什么问题呢?”要求从低到高,并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指导学生说出相应的变式,体会所找到的信息用在何处。 此环节要注意:(1)教师启发学生从问题情境中观察、发现、交流数学信息,教师的指导观察一定要细致具体,让学生明白观察目标要求。(2)教师是通过提问来指导学生看图的过程,而非进行看图说话训练。(3)当学生汇报完自己观察到的,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4)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题目,教师要进行范读,领读,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二年级下册P95第八题,好多学生不理解没有打篮球的比赛经验,图文内容也容易混淆,那么教师此时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5)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

14、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如:在讲授一年级题目时先范读、领读。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降低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从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朗读的习惯、并逐步过渡到默读,养成通过默读理解题意的习惯。由扶到放,才能使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更有动力,克服困难的更有信心。3、交流所获有用信息 在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有信息进行筛选、提取,交流解决问题所用的有用信息。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在“男生有22人,比女生少2人,女生有几人?”中,“比女生少2人”,到底指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只有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推敲

15、、筛选、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边想边读,理解每个字词的确切含义,有时因少读一字或错看一个词,都会使审题结果与原题不符。其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弄清楚已知量,未知量,以及所求问题。初步带领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类,重新安排已知条件和问题的顺序,使隐蔽条件和问题清晰可见,为进行正确解题判断提供依据。此环节要注意:(1)教师自己的教学语言首先要简练明确,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要指向清晰,尽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有价值的信息中去。慢慢地,学生就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画面,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2)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理解题的基础。当我们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

16、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3)告诉孩子实践中避免经验论,不要以为像书上的题,就不读了,瞎做是不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题目意思要求为准。(4)指导学生抓关键,体会题意。就是培养学生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4、构建联系提出问题 由于低年级的儿童年龄小,以形象思维为主,许多让老师“头疼”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愚钝,而是他们的思维显得比较凌乱,面对情境中的众多信息他们根本不能理解问题的意思,面对问题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帮助学生构建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可采用以下方式吸引学生构建联

17、系:(1)儿歌如:“搭小桥”:数学问题真有趣,数字宝宝帮助你,巧用符号搭座桥,快快乐乐通过去。(2)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演练帮助其理解数学关系。(3)多提问,帮助学生学会归类和联系 (4)调动学生的学习器官,使其明白自己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用脑想。并帮助他们在构建知识信息联系的过程中,体会自己学习器官间的联系,从而挖掘孩子的潜能帮助他们更好的建立联系。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样重要,它们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从数学角度提出合理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材中在许多问题解决的

18、最后都会有“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样开放式的提问。这样的问题,在教学中不但不应该被忽视,还应该被重视起来。不管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或者有的甚至现在他还无法解答,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通过开放的问题,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曾强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 教学中应注意:有的学生一开始自己提出问题不知所措,这时可以让好学生进行示范,教师进行点拨,引导提问的角度,相信他总会顿悟的。还有的儿童能够明白问题在说什么,但是他却仍然无法顺利解决问题,说明在他头脑中还未能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时教师还需要帮助其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 5、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低年级要让学生

19、学会说题,也就是让学生用语言完整地表述出题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说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即使不完整也不要紧,由其他学生补充,老师从旁引导。然后同桌两个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看图知道什么,数量是多少?不知道什么,要求什么?”,这样生生合作、交流讨论题意和信息的搜集方法,使学生对题目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人教版第四册数学书P第三题,让学生用除法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尝试解答。当时有一个孩子说:“一车运4筐,老爷爷要运几次?”同学的解答:(1)2446(次);(2)3846(次)。在肯定这两种方法都合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我让孩子们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一个数字是

20、怎么得到的,他们说:24和4是数出来的;我还数过的3种水果,每种有8筐在同学的叙述中,很多孩子很自然地对比:虽然都是数数,但两种的数的层次不同,第一种是机械地数,第二种比较好,简单可以用到乘法。这样交流之后,我没有让学生对比哪种方法好,而在以后的练习中,发现孩子们在收集数学信息时更认真了,点数更仔细了些看来,解题后让学生交流一下数学信息的收集方法有助于他们的培养数感,提高审题能力此环节要注意:(1)思考和交流应该是交叉在一起进行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所以,对低年级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教师应该加强指导与引导。(2)注意开始尽量让讨论的问题较为简单,甚至可以只是向同桌复述一

21、下教师讲过的内容。等学生熟悉了交流的形式以后,再将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抛给学生,并且教师应该一步步引导学生讨论,而非一下子将问题一股脑儿的给出,否则,这样的讨论将是无效的。(3)小组交流的人数也应该由少到多,但最多不应该超过6人。 6、分析数量关系梳理思路 新教材让“数量关系”隐含在情景中,注重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感悟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但仅有感悟,没有实质的理解,这样的感悟也是不深刻的,而且“数量关系”也不会随着形式的改变而消失。如二年级的乘除法两步计算问题,学生观察图后,通过思考,描述的图意有: (1)这些学生一共租了6条船,每条船坐4人,共有多少人? (2)有12个小朋友,每辆碰碰车坐3

22、人,要坐几辆车呢? (3)小朋友去春游,他们先乘船,每条船坐4人,共坐了6条船,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然后坐碰碰车,每辆碰碰车坐3人,需要几辆碰碰车? 如我们在教学上面所述的解决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给出的图意(3)进行教学: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再改变问题。变为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在信息的增减变化的过程中体会、感悟数量关系,在比较中理解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实质。使学生自然地感悟到学习材料间内在联系,沟通一步计算解决问题与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运用“连续两问改一问”“改变条件或问题”等方法,在帮助学生为寻找“中间问题”中起到了的良好作用。 再如:教学二年级下册第31页“解决问题”

23、。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分析信息中的数量关系,学生会发现小汽车的价钱不知道,必须先求“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的问题,根据“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这个信息可以算出一辆小汽车的价钱,再根据一辆小汽车的价钱和第二个信息“想买5辆小汽车”求应付多少钱。对于两步计算的问题,分析数量时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的步骤。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独立选择算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算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算法。 此环节要注意:(1)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是关键,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务必要抓住这一点。帮助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含义时,对低年级的儿童,往往可以借助动作、规范化的语

24、言和建立表象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运算的含义。(2)注意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体现学习的自主性。(3)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材料和信息,给学生充分活动时间和空间,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4)教师要重视让学生经历数量关系的分析的过程。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根据数量关系推断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二是根据数量关系可以确定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算、怎么列式。这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都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数量关系来梳理解题思路了。7、列式解答培养解题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

25、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解题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为了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为学生以后中、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有利于学生将这种良好习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会令学生终生受益。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会使学生把数学学得更轻松,会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此要注意培养:(1)认真审题、耐心分析问题的习惯,有的学生不等将题目细心地阅读完,就急于动笔,使之在往下的解题中显得束手无策,最后落得半途而废或事倍功半。(2)养成分析-判断-推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3)帮助学生养成边做题,边联想的习惯。(4)养成按正确的解

26、题步骤解答解决问题的习惯,一张规范的答卷总是会令人赏心悦目的。(5)养成自我检查与评价的习惯。 8、拓展练习学会运用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对所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头脑中建立了数学模型后,要对自己所列模型会解释。这样才会对类似系列问题的拓展灵活解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如:教学“人民币的计算”。结合教材创设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进行拓展,“机器人比足球贵多少钱?”“买一个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要多少钱?”“小明带了10元钱,买一个皮球应找回多少钱?”“小军有40元钱,买一个机器人还差多少钱?”“小亮有50元钱,他买了两种不同的东西,

27、他可能买了哪两样东西?”等等。以上问题,不仅包含可以用加减法计算的各种情况,还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又如:讲完“克与千克”一课后,我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跟随爸爸、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在买菜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物品的重量,并帮助爸爸妈妈拎菜,感受重量。回家后数一数相应重量的物品个数,如1千克鸡蛋有几个?500克番茄有几个?等等。或去超市调查食品的重量,仔细观察食品的包装,记录有代表性的几样食品的重量。这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运用。 此环节要注意:(1)并不是学生能列对算式就是真正学会了这道题。(2)并不是学生做不出来就无药可救了,要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相关的经验不足,或是不

28、知道如何入手思考新问题等等,要帮助学生建立信心,找到动脑探索的快乐。(3)多联系生活,可以让学生试着编题、做题,培养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总之,“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也将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策略,教给学生一种思想,培养学生一种能力。在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为将来更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中年级“解决问题”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为课堂

29、教学的内容服务。创设情境的方法: 1、利用主题图导入 人教版教材解决问题的编排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活动设计情境,所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大多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根据需要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在教学四年级下4页例1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出现,首先播放滑冰场滑冰的场景,并出示上午有72人,接着出示44人离去,此时,问学生: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最后出示又有85人到来,你又能知道什么?这样,把书上静止的画面动态起来,突出了数量关系,简明,生动。2、创设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景,会

30、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在教学小数乘法时,老师给学生讲了生活中的一件事。老爷爷卖苹果,他卖的苹果是1.5元1千克。有一位小朋友讨价:“老爷爷,这苹果太贵了,5元钱3千克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听完这一故事后,同学们都笑了。于是,老师马上问:你们笑什么啊?.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故事中的数学情境充分激活,学习的气氛越来越浓. 3、唤起记忆,引出新知 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根基上产生的,新的知识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因此,必要的准备和铺垫是获得新知的必由路径。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88页第10题时,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那么关于三角

31、形,你了解多少呢?生: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师:那么等腰三角形又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生:两个底角相等 师:那么你们能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通过前面的复习,那么解决下面的问题也就水到渠成。需要注意的问题:(1)、避免主题图的机械使用(2)、让主题图呈现更加真实、生动(3)、去繁就简,提取主题图的有效信息(4)、进行主题图价值的二度开发(5)导入时,情境的创设不是越复杂越好,应目标明确(6)提供的生活情境要简明、生动,突出数量关系,防止过泛,过大,防止花哨和形式化(7)导入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既不能过于深奥,也不能太浅显,“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8)创

32、设问题情境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条件,提出问题。(二)、经历过程,构建方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有效交流的基础) 师:同学们弄清了题意,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大家独立思考一下? 2、小组内交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培养了学生数学素养) 师:独立思考后,快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内成员说一说吧! 3、全班交流,教师此时注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的多样化。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题目中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重要信息或关键的字词?题目中的问题跟哪些因素有关?必须找到什么线索?通过什么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素材?希望发现什么?”4、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合作交流,相信大家都有了正确答案,那赶快拿出笔和纸,完整地把这道题的解决步骤写出来吧!(通过学生的独立解答,培养其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片段:三年级下册27页第7题 课件出示: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的2倍。如果一共456人,儿童有多少人? (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1:4562=228(人) 生2:2+1=3 45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