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67.08KB ,
资源ID:67929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929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建构主义视野下大学课堂逃课行为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建构主义视野下大学课堂逃课行为研究.docx

1、建构主义视野下大学课堂逃课行为研究建构主义视野下大学课堂逃课行为研究当前大学生逃课已经成为十分棘手的教育问题,研究发现:年级越高逃课越严重;男生比女生逃课普遍;文科类比理科类严重;而且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之间逃课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学生上课动力不足。大学生有主动的求知意识和行为,为了减缓逃课行为,提升教育质量,要求大学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原本知识结构,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价值;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需求,从而缓解逃课屡禁不止的现象。 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的缘起1.1.2 研究的背景我国高校自上世纪末的扩招以来,高

2、等教育逐步步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高校的管理方法没有快速的跟进时代和学生的需求,以及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呆板的教学方法,都迫使大学生的逃课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在大学校园中,很多学生将逃课也列入了必修课之一。在一项调查中显示,83.81%的大学生偶尔迟到或逃课,8.27%的同学经常迟到或逃课,只有7.91%的学生从未有过这样的事,逃课行为日益成为高校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3、,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这就要求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逃课,从根本上缓解逃课行为屡禁不止现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是自我主动建构的一个过程,老师是知识的提供者、引导者,情境的创造者。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一直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束缚,教授的内容无法与这个知识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的时代同步,教授方式仍停留在“满堂灌”的阶段。学生被动的从老师的口中和课件中获取知识,这种被动的模式,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途径获得,在这种现实情况的驱使下,自然地就会有许多的学生选择逃课,通过其他形式获得自我成长的知识。如果高校通过改善具体

4、的课堂教学,构建一种能够让学生快速和高效成长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在课堂中能够学到的更多,更有利于个体成长和发展,这样就在缓解逃课的趋势的同时,也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为了探寻逃课原因,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生逃课现象展开研究。建构主义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从学习者、学习过程、知识观等方面都有巨大的创新,但是目前主要用于各种具体学科,如数学、英语等的教学,还没有学者将其运用到解决逃课问题上,理论上,此课题的开展可以进一步丰富建构主义的内涵,丰富大学课堂教学相关理论,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作用。本课题旨在

5、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提出一种可以有效缓解逃课行为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为大学课堂增添活力,注入新的生命力,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远远高于其他形式,从根本上破解逃课行为屡禁不止的难题。本课题不仅可以丰富具体的教学理论,更主要的是能够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关键环节,担负着创新知识,读书育人的重任,学生逃课行为的产生和加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堂教学的不合理导致的。缓解逃课行为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提升高校教育质量。首先可以有效了解到我校逃课的具体现状,提高教师对逃课行为的重视程度。其次,为任课教师减少逃课行为提供指导,督促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改进自身素质。再次

6、,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1.2 研究综述1.2.1 基本概念界定逃课可分为隐性逃课和显性逃课。显性逃课指在未请假的情况下,未在正确的时间到固定地点,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或者中途离开的缺席行为。隐性逃课指的是虽身在课堂,但是没有听讲,从事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的心理旷课行为,比如,上课玩手机、看小说,听音乐、睡觉等都是隐性逃课行为。1.2.2 大学生逃课行为研究综述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的逃课行为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期,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人数扩招,大量的学子涌入大学校园,现有的教育内容、教育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致使逃课现象逐渐走向普遍化。有关该大学生逃课现象的

7、研究主要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分别为起始阶段和多样化研究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5)为起始阶段,研究比较表浅,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式调查逃课的具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逃课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戴勇将逃课群体分为传统型和新增型,他认为学生逃课主要是因为“在既定的教学进度和节奏下,学生们难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开展学习,”针对此,提出了发展网络教育的畅想。邱熙把学生分为堕落型、无奈型、功利型和冲突型,认为学生的归因方式影响逃课行为。吴淑娟和李凯将逃课原因分为直接动因和间接动因,总结出了“学生逃课行为选择带有某种功利性及合理性”。多样化的研究阶段(2007年至今)主要特点是研

8、究角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学者们从心理、认知行为、经济学、社会学等角度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钟科从研究中得出大学逃课的基本心理:排斥厌学心理、盲从侥幸心理、世俗名利心理、偷懒玩乐心理、无所谓的心态、自我打算的心态、实践能力摆第一的心态。靳晶晶从认知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入手,认为学生逃课的根本原因在于错误的认知,矫正的主要措施是认知建构和行为干预。徐红运用质化研究法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的原因进行了实证研究 。马超、李慧等创建了TPB模型来解释大学生的逃课行为,该理论假设大学生逃课行为直接受逃课意向的影响。白建磊和杨家珍认为学生作为消费主体,课堂教学属于消费客体,学生由于理性和非理性思维的存在,导致逃

9、课现象的发生。有学者从社会标签理论着手,将学生的逃课行为分为初级逃课行为和次级逃课行为。沈智祥和陈晨从经济学的视野得出了学生的逃课概率和教师的点名成本呈正比。王灵云在有关研究中发现“教师警告的程度严厉且影响学生的逃课心理波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利益博弈而放弃逃课;学生逃课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教师信息来源渠道;教师的惩罚力度关系到学生以后的逃课动机与行为。”张离平认为应该从激励强化的角度去加强学生的上课和求知动机,解决学生隐形逃课的不良现象。关于逃课的负面影响,楼润平等发现大学生逃课对期末考试成绩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面影响。康慕云等学者从互动仪式链理论总结出逃课行为“弱化了与非学习者的区别,”缺乏情感状

10、态的共享体验,“加剧了高校课堂组成要 素的瓦解和离析”。通过对文献的阅读,总结出以下结论:大学生中男生比女生的逃课率更高;公共选修课比专业基础课的逃课人数更多;高年级的逃课比例明显高于低年级。通过文献分析,发现造成学生逃课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一、自身原因:学习动机不强;学习自由过度;学习目标偏狭;大学生个体性格的影响;家庭期望值的影响;大学生活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太远;盲从的行为特征。二、外部环境的影响:就业导向;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社会负面效应。三、学校管理方面的原因:教育资源的短缺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专业设置不够完善。四、教师方面的原因:教学方法单一、

11、呆板;教学内容陈旧;教师缺乏个人魅力。总之,目前文献多以实证研究为主,大多数学者将学生看做消费主体,而教学作为一种消费的客体,学生逃课是成本和代价相比较之后做出的行为,将逃课解读为学生为了在未来社会中取得一个好职位的功利化的行为,学生选择逃课是其错误的认知导向的,从本质上而言,是将学生置于市场化经济下做出的判断。本研究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身份,他们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探讨课堂教学如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1.3 研究的创新点本课题着重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者的身份,认为他们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探讨课堂教学如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了解逃课基本现状的实证研究基础上,重点从建构主义的视角看待大学生逃课行

12、为,力求通过改善大学课堂教学内容、授课方式、课程设置等因素,缓解大学生逃课持续恶化的现象。 1.4 研究对象和方法本课题主要针对兰州大学的大一至大三的本科生展开问卷调查研究,以文、理科类和性别为分组基本变量,编制问卷,深入了解兰州大学大一至大三学生的逃课现状,并采用文献法深入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以此在摸清现实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问卷主要是在榆中校区的天山堂随机发放,共计150份,回收126份,回收率为84%,有效问卷为116份,有效率为92%。采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问卷的统计和分析。第二章 大学生逃课行为现状研究本研究主要从性别、年级和专业等角度切入,采用数据

13、对比分析大学生逃课的基本现状,研究大学生对于逃课的基本认知和大学生逃课对于成绩的影响。在比较中得出差异,以便深入分析大学生逃课原因。2.1 不同年级大学生逃课现状比较2.1.1 不同年级大学生显性逃课比较表1 不同年级逃课率统计表逃课率0010%之间10%30%之间30%50%之间50%以上合计年级大一计数152600041年级中的 %36.6%63.4%.0%.0%.0%100.0%逃课率中的 %71.4%31.0%.0%.0%.0%35.3%大二计数52610032年级中的 %15.6%81.3%3.1%.0%.0%100.0%逃课率中的 %23.8%31.0%20.0%.0%.0%27.

14、6%大三计数13243343年级中的 %2.3%74.4%9.3%7.0%7.0%100.0%逃课率 中的 %4.8%38.1%80.0%100.0%100.0%37.1%合计计数2184533116年级 %18.1%72.4%4.3%2.6%2.6%100.0%逃课率中的 %100.0%100.0%100.0%100.0%100.0%100.0%表1是不同年级和逃课率为变量的二维交叉列联表,反映了不同年级和不同逃课率交叉分组下的学生频数分布情况。从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首先,在调查得到的116个样本中,41个为大一学生,32个大二和43个大三学生。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5.3%、27.6%和37.

15、1%。逃课率在分组的五个区间内分别为21、84、5、3、3,各占总样本的18.1%、72.4%、4.3%、2.6%和2.6%。其次,对不同年级进行分析发现,在41个大一学生中,未逃过课和逃课率在10%以下的人数分别为15和26,各占大一总样本的36.6%和63.4%,未逃课的比例高于未逃过课的总体比例(18.1%);逃课在010%之间的比例低于该区间内的总体比例(72.4%);在调查的大一学生中,没有人逃课率在10%以上。在32个大二学生中,未逃过课、逃课率在010%之间以及10%30%之间样本数分别为5、26和1,各占大二总样本的15.6%、81.3%和3.1%,其中逃课率在010%之间的比

16、例高于该区间内的总体比例(72.4%)。大三在分组的五个区间内的人数分别为1、32、4、3和3,各占大一总样本的2.3%、74.4%、9.3%、7.0%和7.0%,逃课率在10%30%之间、30%50%之间及50%以上的比例均高于总体比例(4.3%、2.6%和2.6%)。最后对不同逃课率的的学生人数进行分析发现:未逃课的学生样本(21)中,大一、大二和大三分别为15、5和1,分别占总样本的71.4%、23.8%和4.8%,比例与年级呈反比,且相差悬殊。逃课率在010%之间的学生样本(84)中,大一、大二和大三分别为26、26和32 ,分别占总样本的31%、31%和38%,三个年级相差不大;逃课

17、率在10%30%之间、30%50%之间及50%以上的学生主要是大三。大一学生中未逃过课的是三个年级中最高的,在未逃课学生中占到了71.4%;大二、大三未逃过课的人数远远低于大一。大一学生的表现比较良好,没有人逃课超过10%。大二学生中逃课情况比较严重,逃课学生占到了84.4%,有3.1%的人逃课超过了10%。大三学生逃课最为严重,97.7%的人都有逃课经历。14%的大三学生逃课率达到了30%以上,按照大部分教师的平时考勤要求,超过了1/3的课程缺席,就要重修该门课程。大学生的显性逃课现象尤其严重,有81.9%的学生有逃课经历,逃课率主要集中在010%之间。其中14%的学生逃课次数比较多,超过了

18、1/3的课程缺席。三个年级的逃课比率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逃课与年级成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年级越高逃课越为严重。从表2可以看出,P值0.0270.05以及0.0010.05,则大一与大二之间的听课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二与大三之间的双尾概率p0.05,即男、女生之间的显性逃课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2.2 不同性别隐性逃课比较表6 不同性别学生听课时间统计表听课时间合计1/4以下1/42/4之间2/43/4之间3/4以上性别男计数816211661性别 中的 %13.1%26.2%34.4%26.2%100.0%听课时间中的 %72.7%45.7%48.8%59.3%52.6%女计数3192

19、21155性别中的 %5.5%34.5%40.0%20.0%100.0%听课时间中的 %27.3%54.3%51.2%40.7%47.4%合计计数11354327116性别中的 %9.5%30.2%37.1%23.3%100.0%听课时间中的 %100.0%100.0%100.0%100.0%100.0%从表6 可知,听课时间在1/4以下和3/4以上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在中间的两个时间段是女生比例高于男生。即男生群体内部差异较大,隐性逃课最严重和隐性逃课最少的都属男生比例高。表7 不同性别学生听课时间均值检验性别均值标准差T值Sig(双侧)男2.740.998-0.0450.964女2.750

20、.844不同性别听课时间均值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听课时间稍短于女生,男、女生的双尾概率p值位0.9640.05,即男女生之间的在听课时间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按照听课时间和隐性逃课的反比关系,即男生隐性逃课比女生严重一些,但是两性别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2.3 不同性别逃课类型比较表8 不同性别学生逃课类型统计表逃课类型合计性别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男计数百分比1119.0%11.7%3967.2%712.1%58100.0%女计数百分比1122.4%48.2%2857.1%612.2%49100.0%从表8 可知,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女生逃课比例(22.4%和8.2%)高于男生(19%和1.7%);公共选修课男生(67.2%)逃课比例高于女生(57.1%);专业选修课两性别之间差异较小。2.3不同专业大学生逃课现状比较2.3.1 不同专业显性逃课比较表9 不同专业的逃课率统计表逃课率0010%之间10%30%之间30%50%之间50%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