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1 ,大小:179.87KB ,
资源ID:67913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913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解.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解.docx

1、保教知识与能力基础讲解 保教知识与能力一、教师资格统考介绍实施地区:浙江、湖北、河北、上海、广西、 海南、山东。 二、笔试课程安排1、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等七个模块。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熟悉、掌握、运用五个层次。2、试卷结构分析三、往年部分考题示例1、创建“活教育”体系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福禄贝尔 C.杜威 D.蒙台梭利2、认为“游戏是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游戏理论是( )A.预演说 B.剩余精力说 C.复演说 D.松弛消遣说4、学科内容分析及备考建议*大纲是依据是方向;教材

2、是基础;方法是关键;主观努力很重要。5、关于课程1、精讲2、精简3、精选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发展概述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大纲分析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

3、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10.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第一节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一、儿童发展的概念 “发展”是指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方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 广义的“发展”是指个体身心整体的连续变

4、化过程,不仅是数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如躯体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心理方面如智慧结构的变化、情绪的变化等。 发展不仅指儿童的生长成熟的过程,也指成人后衰退消亡的过程。 儿童发展大体表现特点: 一、是身心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发展; 二、是身心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发展; 三、是认知机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发展; 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五、是由一个自然人、生物人向社会人、文化人的发展。二、儿童发展的阶段及其主要特点(一)婴儿期的特点 婴儿期一般指从出生到满3周岁的婴儿。 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一

5、时期儿童的神经系统与大脑发育迅速。刚出生新生儿的脑只占成人脑的25(体重只有成人的5),3岁时婴儿的脑已达到成人的75。 这一时期婴儿的行走动作、手的动作得到了发展,其动作发展的顺序是从首部到尾端、从躯干到四肢、从整体到特殊;在感知觉方面婴儿的视敏度、听敏度、颜色视觉、听觉、立体知觉等方面已初步形成,并具有符号记忆能力、信息编码能力、动作思维能力以及简单的问题解决能力。这一时期婴儿的学习分三个层次:习惯化、工具性条件反射、言语的掌握。言语发展是婴儿发展的重要内容,儿童发展学家普遍认为:言语的获得就标志着婴儿期的结束。婴儿期儿童的情绪不断分化,出现了社会性微笑等社会性情感,出现了依恋性社会行为,

6、在游戏中学会与同伴简单交往。(二)幼儿期的特点 幼儿期是儿童身心的飞速发展时期,约从3岁到6岁,在我国学制中对应于幼儿园阶段。进入幼儿期,由于儿童身心的发展和生活范围的扩大,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产生了参加活动的愿望,增强了独立意识。但幼儿的能力有限,常常需要成人的帮助。这一时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同独立活动的经验与能力有限的矛盾。 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最好形式。 认知语言个性倾向发展交往能力:能按成人的要求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并能初步评价自己的行为,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这一时期儿童已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能以一种

7、全新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表达和解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接受成人的教育,同时希望有效地影响他人。(三)学龄儿童期的特点 712岁也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因而称为学龄儿童初期。 儿童进入小学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了游戏活动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并对儿童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儿童学习具有目的性、系统性、强制性等特点,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调动儿童的注意、记忆、思维等。同时学习也是儿童根据社会的要求完成社会义务,产生责任感、义务感,培养其意志、情感,发展社会交往技能的重要途径。(四)少年期的特点 少年期是青春发育时期,约从12、13岁到14、15岁,在我国学制中基本对应于初中阶段,也称学龄中期。这一时期

8、是儿童身体各方面迅速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主要表现为身高、体重、体形、大脑结构、头面部的变化,身体、生理各方面机能的增强,生殖系统发育的成熟和第二性征的出现。(五)青年期的特点 青年期阶段从14、15岁到17、18岁,与我国学制的高中阶段相对应,也称学龄晚期。经过少年期生理与心理上的剧变,青年期的生理与心理趋于成熟和稳定。在认知方面表现为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走向形式化、抽象化、符号化。从社会性方面看表现为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和自省性,自尊心增强,自我评价深化,自我价值观确立,人际交往扩大,同伴群体稳定,社会性发展接近于成人。三、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一)客观因素 心理是人脑对周围世界

9、的反映。 人脑是儿童心理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周围世界是儿童心理所反映的客观现实。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能离开两个方面的客观条件: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1生物因素(1)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传递给后代。遗传素质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2)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生理成熟主要依赖于种系遗传的成长程序,有一定的规律性。2社会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个方面。

10、(1)家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幼儿园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3)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二)主观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外部的客观因素,而且有主观的因素。所谓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是指儿童心理内部的因素。1、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2、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四、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流派(一)成熟学说 成熟学说是强调基因顺序规定着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理论。成熟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阿诺德格塞尔。1、影响发展的因素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是成熟和学习两个因素。2、发展

11、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2)相互交织的原则。(3)机能不对称的原则。(4)个体成熟的原则。(5)自我调节的原则。3、育儿观念 对家长提出如下忠告:(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3)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而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会每一阶段的乐趣。(4)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二)精神分析学说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20世纪前期,弗洛伊德从自己的临床经验出发,对儿童的人格结构和心理发展阶段作了系统的

12、阐述,并逐步发展为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根据不同阶段儿童的集中活动能力,把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渐次阶段,分别是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两性期。(三)行为主义学说1、传统行为主义(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受到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动物学习研究的影响,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2、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强调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睁大眼睛和撑起耳朵”观察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其观察、模仿带有选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行为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

13、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四)认知发展学说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毕生研究儿童的认知。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物理环境包括物理经验和数学逻辑两种经验。社会环境是指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传递、文化教育、语言信息等。 平衡过程是主体内部存在的机制,皮亚杰认为如果没有主体内部的同化、顺应、平衡机制,任何外界刺激对儿童本身都不起作用。2、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形成物体永存性的概念。(2)前运算阶段(27岁)。有三个特点:一是相

14、对具体性,儿童开始依靠表象思维,但是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二是不可逆性,突出表现为缺乏守恒概念;三是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五)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19081991年),字伯愚,江苏省赣榆县赣马人,教育心理学家。(六)学前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新趋向1 、生态环境理论生态环境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提出的。2、 人生历程理论埃尔德于1995年提出了人生历程理论。人生历程理论重视环境的作用,十分强调环境对人生历程的影响。第2节 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儿童动作发展包括躯体和四肢的动作发展,它受到身体的发育,特别是骨骼肌肉的发展顺序

15、及神经系统的支配作用的制约,儿童的动作发展不仅对身体有影响,对儿童的智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身体的发育 身体的发育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一)身高体重的变化 儿童身体发育最为明显的就是整个身体状况发生了变化。(二)骨骼肌肉的生长(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二、动作发展的规律1、有上而下2、由近及远3、由粗到细4、由整体到分化、从无意到有意三、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一)生物因素(基因、中枢神经等)(二)非生物学因素(物质环境、养育观念)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年龄特征的概念 在儿童心理过程的各个年龄阶段表现出的一般的、典型的、本

16、质的年龄特征。(一)年龄阶段 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来标志,所以又称作年龄阶段。(二)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学前期分为婴儿期(03岁)和幼儿期(36岁),学龄期又分为小学生期(612、13岁)、少年期(12、131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18、19岁)(3)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定向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的差异性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含义与趋势(一)含义 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地得到改进并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二)趋

17、势 、从简单到复杂 、从具体到抽象 、从被动到主动 、对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到稳定四、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岁(小班) 、生活范围扩大(语言) 、认识依靠行动 、情绪作用大 、爱模仿(二)岁中班、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开始接受任务、开始自己组织游戏(三)岁1、好问好学2、抽象能力明显萌发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4、个性初具雏形第四节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注意和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1、幼儿无意注意的发展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都属于无意注意。2、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限制(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

18、儿的有意注意是在活动中完成的3、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预防措施(1)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过多的无关刺激 疲劳 缺乏兴趣 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2)幼儿注意分散的预防措施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并用 合理地组织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学前儿童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发展(1)视觉的发展视觉集中 视觉敏度 颜色视觉 视觉缺陷(2)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个体对声波刺激的物理特性的感觉。(3)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皮肤受到机械刺激时产生的感觉,是皮肤感觉和运动觉的联合,触觉是刺激大脑发育的良好手段。2、学前儿童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展(1)空间知觉的发

19、展 空间知觉指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方位知觉、深度知觉、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等方面。(2)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学前儿童观察的发展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1)观察的目的性: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观察的持续性:持续时间从短向长发展(3)观察的细致性:从笼统模糊的知觉向比较准确的知觉发展(4)观察的概括性:从知觉事物的表面特征向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发展(5)观察方法的形成4、感知规律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运用(1)感觉的适应 (2)感觉的对比 (3)知觉的选择性二、学前

20、儿童记忆和想象的发展(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1、婴儿记忆的发展2、幼儿记忆的发展3、记忆的保持和遗忘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1)记忆的保持和遗忘(2)遗忘规律(3)排除影响记忆保持的因素,科学地安排识记材料(4)科学地组织复习(二)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1、婴儿想象的萌芽2、幼儿想象的发展(1)幼儿的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2)幼儿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3)幼儿的想象与现实3、促进学前儿童想象发展的策略(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言语表现力(2)在文学艺术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4)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幼儿的自由创造三、学前儿童思维和言语的

21、发展(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婴儿思维的发生2、幼儿思维的发展3、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与活动的组织(1)思维的直观行动性与活动的组织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与活动的组织(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婴儿言语的发生和形成(1)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2)婴儿言语的形成(13岁)2、幼儿言语的发展(1)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2)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3、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策略(1)倾听能力的培养游戏法讨论法评议法求异法(2)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3)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四、学前儿童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1、智力结构的变化2、智力发展的差异3、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策略(1)提供有

22、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环境(2)发展观察力、言语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重要内容(3)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二)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1、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征(1)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2)创造想象是创造力发展的主要特征(3)探究活动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手段(4)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动力(5)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是比较初级和不断发展变化的2、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1)外在因素 (2)内在因素3、促进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策略(1)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善待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幼儿犯错误鼓励与众不同的想象(2)训练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对集中性思维的训

23、练方法(3)在文学艺术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想象力第5节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二)情绪状态的种类 一个人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于一段时间内所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叫做情绪状态。情绪的基本状态一般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1、心境 心境是具有渲染性的、比较微弱而又有持续作用的情绪状态。2、激情 激情是短时间的、猛烈爆发的情绪状态.激情往往是由一个人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对立意向的冲突、过度的抑制或兴奋等所引起的。3、应激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

24、当人遇到闲难,特别是遇到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时,就进入了应激状态,把各种潜力调动起来,以应付紧张的局面。二、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发展(一)幼儿情绪的发展1、情绪的社会化 儿童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社会化成为儿童情绪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1)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2)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的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言语表情。2、情绪的丰富和深刻化3、情绪的自我调节化4、情绪控制与掩饰的成分增加(二)幼儿

25、高级情感的发展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论、行动、思想或意图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1)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并且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的。(2)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3)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的。 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 幼儿求知欲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3、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三、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策略(一)营

26、造良好的情绪环境1、保持和谐的气氛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二)成人的情绪自控(三)积极接纳、引导与鼓励1、理解并接纳儿童的负面情绪2、引导儿童用语言或其他可接受的方式合理表达自己的情绪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四)帮助幼儿控制情绪1、转移法 2、冷却法 3、消退法(五)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1、反思法 2、自我说服法 3、想象法四、幼儿意志的发展(一)目的性的发展1、幼儿初期 小班幼儿的行动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其行为带来很大的冲动性2、幼儿中期 幼儿的自觉行动目的在幼儿中期逐渐形成.在成人的引导下,幼儿逐渐学会提出行动目的,确定任务,并尝试做出结果的预测。3、幼儿

27、晚期 幼儿晚期幼儿的行动有了比较明确的目的,在活动中会自定任务。(二)坚持性的发展 坚持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地自觉按照既定目的去行动,坚持性是幼儿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坚持性中,可以看到行动目的和动机的发展水平。 实验研究证明,45岁是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 (三)自制性的发展 幼儿的自制性有一个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身体、动作、情绪等的自我控制。有研究发现,儿童自制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逐步提高。 1、小班 小班幼儿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2、中班 中班幼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3、大班 大班幼儿能主动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服从集体的行为规则

28、和成人的要求。(四)独立性的发展1、小班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发展,是随其动作技能的熟练、协调度提高、生活经验的丰富、他律观念的淡化和自律能力增强而发展。2、中班 中班幼儿的独立性进一步发展,表现为生活独立性更强。3、大班 大班幼儿手的肌肉更加灵活与协调,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否会做,都倾向于独立完成。五、促进学前儿童良好意志品质发展的策略(一)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行为的目的性1、通过提出目的培养幼儿(45岁)的目的性行为2、通过提示使幼儿(56岁)明确行为目的(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意志行为1、给幼儿提供良好的锻炼意志行为的环境2、巧妙运用培养幼儿意志品质的方法(1

29、)制定目标法。 (2)独立活动法。(3)激励表扬法。 (4)设置障碍法。3、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幼儿兴趣广泛,父母应尽可能采用积极方法加以引导。 教师可引导独立性和坚持性较差的幼儿扮演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坚强意志品质的角色。4、抑制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培养幼儿的自制性第六节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一、幼儿气质的发展(一)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1、稳定性 由于神经系统的类型就是人的气质的生理机制,儿童生来就有某种气质表现,这显然是与神经系统的先天或遗传特征有关,因此,气质是个性中显得比较稳定的方面,具有稳定性。2、可塑性 由于幼儿期大脑神经系统尚未结束发育,再加上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

30、影响,幼儿气质的类型或表现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变或被掩(二)对幼儿气质特点的正确认识及其教育1、正确认识幼儿的气质特点(1)要了解幼儿的气质特点 对幼儿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行为态度等进行反复细致的观察。(2)要接受幼儿的气质特点(3)不要轻易对幼儿的气质类型下结论2、家长应根据幼儿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3、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气质特点开展良好的匹配教育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表现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发展三个方面。1、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独立性评价(2)从片面、表面性评价发展到全面、深刻性评价(3)从主观性评价发展到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