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43.56KB ,
资源ID:67880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880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docx

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合集第12课纪念白求恩课时:2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朗诵:多媒体放诗歌“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这是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诗歌表达了对白求恩逝世的沉痛心情和继承白求恩遗志的决心,催人奋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看看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教

2、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文体常识;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2学生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对比论证的方法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3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三、教学过程: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抽查四个人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着重检查学生读的通顺度及生字词的准确性。2抽一人评价朗读效果,教师范读,纠正读音和感情的处理。3学生再一次默读课文,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归纳各段要点。明确:第一自然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自然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

3、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自然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自然段重点句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4第一自然段分几层写的?各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第一层(从开头至“不幸以身殉职”):高度概括白求恩同志的主要事迹。第二层(从“一个外国人”至“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高度概括白求恩的思想和行动,点明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三层(从“列宁主义认为”至结束):引用马列主义观点论述

4、白求恩同志具有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探究结构1文章开头对白求恩同志的介绍包含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他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年岁已大,壮心不已;肩负重担,奔赴前线;以身殉职,重于泰山。扣住国际主义的原则概述白求恩同志的简历,是对逝者的追忆,也是论述白求恩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事实依据。2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明确:“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3引用“列宁主义认为”一段话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一精神的重要意义。作者在这里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这是运用论证法中的“引

5、证法”,论述白求恩同志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4作者为什么先举“前线回来的人”的例子,再举“晋察冀边区军民”的例子?明确:从前线进一步扩大到整个边区,用广大军民的反应证明自己的论断,证明第二自然段中两个“极端的”判断是准确无疑的。(此题让学生自由发言)5为什么把写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一自然段,而把写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三自然段?明确: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剥削者服务,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文章首

6、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接着再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6你还知道白求恩大夫的哪些事迹?明确:在英国学习期间,由于专心于业务,住房的冰箱里经常装着人的器官,“像个血淋淋的肉铺子”。当听到有人要“照顾”他,让他留在后方延安时,白求恩气愤之下竟把座椅从窗户扔出。年近50岁,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四、板书设计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精神的意义总分总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体会写法1本文突出的特点是夹叙夹议,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明确:(1)第一自然段“

7、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述白求恩的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2)第二自然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3)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4)第四自然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精神的意义。2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明确:第二、三自然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的人”和“一班人”对比。白求恩不少的人和一班人对工作的态度“极端的负责

8、任”“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喜欢自吹,生怕别人不知道”对同志、人民的态度“极端的热忱”“满腔热忱”“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技术的要求“对技术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所以既评论白求恩,又批评党内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贤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3第二自然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明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无不为之感动”是侧面介绍。侧

9、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目标导学二:品味语言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明确:不可以删去。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2)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明确:“只”表达了一种遗憾之情。“许多”可见白求恩同志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那种倾心的热爱和忠诚。2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成语。结合实例,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明确:如“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10、麻木不仁”这句话用了大量成语。这里“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三个意思相近的成语连用,从情绪、态度、感觉等几个角度,形象而又充分地揭露了不少人的错误表现,与白求恩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语言极其简练。文中运用多个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3本文在句式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举例说明。明确:(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

11、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二、板书设计写作特点夹叙夹议对比手法语言特点用词准确善用设问句、双重否定句、排比句三、教学反思:可取之处本堂课从时间安排上,从教学目标的确立上都比较合理,尤其是小组合作竞赛比较突出,有评价机制,学生的参与意识比较高,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不足之处拓展提高环节没有安排进去,课堂的完整性不够。拓展方向上,可具体要求学生运用对比或夹叙夹议的手法来写一个片断,这样拓展更有意

12、义。第十三课 植树的牧羊人课时:2个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老师多媒体出示三张分别是植树、荒漠、荒漠绿洲的图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若要把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惠及上万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植树的牧羊人。二、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精读中间叙述部分,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3结合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三、教学过程:目标导学一:概括文章内容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二访牧羊人,画

13、面二:绵延的森林;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下面表格。层次内容牧羊人的活动高原的情况一访牧羊人(1913年)放羊、为“我”打水、挑橡子、种橡树荒野无际、泉眼干涸、房屋倒塌二访牧羊人(时隔6年)改养蜜蜂、一直在种树橡树、山毛榉树、白桦树成林,看到了溪水三访牧羊人(1945年6月)建起干净的农舍、泉水源源不断、一万多口人幸福生活目标导学二:分析人物形象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概括。明确:“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

14、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所以,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目标导学三:把握文章主旨1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含义?明确:在英文中,“牧羊人”是基督耶稣的意思。文中的牧羊人日复一日地植树,终于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使上万人受惠,其行为宛如救世的耶稣。作者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饱含赞美之情。2文章结尾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明确:结尾

15、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无私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本文的中心,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得结构更严谨。四、板书设计植树的牧羊人一访牧羊人,画面一:废弃的村庄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乡村人定胜天第二课时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共同走进文本,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品味其意味隽永的语言,分析其写作手法。二、教学过程:目标导学一:品味语言1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

16、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赏析: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树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衬托了牧羊人慷慨无私、坚持不懈的形象。(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赏析:写室内的环境,突出其洁净,侧面衬托牧羊人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性格特征。2根据要求,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1)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句子中的加点词

17、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明确:不可以删去,“轻轻”一词写出了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仔细”一词写出了牧羊人盖泥土的认真;如果删掉,就不能表现牧羊人种橡子的认真和细致。(2)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明确:通过数字的对比,具体地说明树苗成活不易,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3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明确:这句话告

18、诉我们,只要心存美好的愿望,并长期不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可以改变恶劣的生存环境,并最终改变人类的命运。目标导学二:品味写作技巧1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种树的原因:他先后失去了儿子和妻子,他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牧羊人认为“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记叙方式:插叙。作用:表现牧羊人热爱大自然、积极乐观的性格,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为紧凑。2在文中,作者生动描绘了牧羊人给废弃的村庄带来的变化,为此作者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明确:联系全文来看,对比有:(1)“无边无际的荒野”和“一眼望不到边

19、的山毛榉树林”、一大片茂盛的橡树;(2)干涸的泉眼和“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3)倒塌的房屋和废墟上新建的干净农舍。作用:这些对比,有力地突出了牧羊人的贡献。3本文在叙事方面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用第一人称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我”在文中仅仅只是个旅人,一个过客,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因缘际会地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了森林沃土。“我”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目标导学三:拓展延伸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示例一:我们应该提高环保意识,每年种下一棵树,美化校园,美化家乡。示例二:我们

20、应该学习牧羊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保护贡献一分力量。三、板书设计植树的牧羊人品味语言分析环境描写品味加点词理解主旨句写作技巧插叙手法对比手法第一人称叙事四、教学反思可取之处第1课时注重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第2课时注重语言的品味和技巧的赏析,重难点处理得当,层次分明。不足之处对教材主题的挖掘还不够,教师可以结合植树节的由来,向学生阐释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意义,鼓励学生每年植一棵树,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第十四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导入新课:生活在世界上,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困难面前,有的人灰心丧气、束手无策,终与成功无缘;有的人则毫不畏惧知难而上,终于到达

21、胜利的彼岸。这样,世界也就有了弱者与强者之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身体瘦弱、胆小怯懦的孩子,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学习后一定会对我们有所启迪。二、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故事情节。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3结合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三、教学过程:目标导学一:复述情节,理解内容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明确:本文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的故事。2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

22、过。(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提示:时间:七月的一天。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人物:“我”,小伙伴们。起因:玩其他游戏玩厌了,很久没去爬悬崖了。经过:“我”爬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在父亲的策略引导下,终于战胜困难。结果:顺利爬下悬崖。3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如何理解“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的含义?)明确: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而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

23、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目标导学二:分析环境和心理描写1文章开头为什么突出“酷热”?明确:开头一自然段主要写孩子们为什么想到去爬悬崖。写天气的酷热,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心理,即酷热使人烦躁,小伙伴就厌倦了正在玩的游戏,从而想到很久没有爬悬崖。2“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这两句话是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明确:这是典型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我”的恐惧心理。3当“我”被弃于悬崖时,“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我”处于险境中的心

24、理状态的词句。明确:“我”的心理状态是恐惧。词语:阵阵晕眩、天旋地转、神情恍惚。句子:“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4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我”爬下悬崖这一部分的内容,并概括出“我”爬下悬崖的心理变化过程。(请注意示范内容,按照这样的格式概括)最初毫无信心(“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继而信心萌发(“这看起来我能做到。”)随后信心大增(“再一次,我做到了。”)最后巨大的成就感(“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目标导学三:分析形象,体悟主旨1谈谈你对文中父亲这一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25、。明确:父亲是一个善于引导,懂得教育、帮助孩子成长的好父亲。父亲懂得怎样训练孩子,自己只给其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病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父亲要让孩子认识到,路要自己走,不能总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课文中的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他并没有跑上去救孩子。因为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救孩子,孩子的能力就会毫无长进。父亲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证明,孩子确实获得了永生难忘的经验。2你如何看待杰里的行为?明确:从整个故事来看,杰里是一个真诚、善良、懂事的好孩子。因为当暮色苍茫,“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岩石

26、上时,是杰里不放心“我”,把父亲叫来帮“我”脱险。杰里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而是帮助“我”,这说明杰里是一个好孩子。但是杰里看到“我”害怕的样子,虽然很担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没有安慰“我”,这是杰里做得不好的地方。3结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对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明确: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目标导学四:课外拓展运用1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

27、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悬崖,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提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文中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2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提示:作为同学和朋友,“我”不会置自己的朋友于危难之中而不给予帮助,会和朋友一起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可取之处这节课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复述故事,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顺利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不足之处学生对文

28、章哲理的领会不够深入。原来设计的意图是先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怎样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获得巨大的成功感。但自己将这个教学环节简化了。第15课 诫子书一、导入新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此时引出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言文的特点。2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三、教学过程:

29、目标导学一:准确朗读,疏通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全班齐读课文。目标导学二:精读课文,准确翻译1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1)重点词语解释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

30、老志衰,没有用处)(2)重点句子翻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2翻译全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目标导学三:品读课文,领会深意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明确: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力强。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明确: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