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1.25KB ,
资源ID:67873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873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绿色建筑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绿色建筑标准.docx

1、绿色建筑标准绿色建筑标准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2、、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

3、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是;应全部满足本标准中

4、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见表3.2.4-1、表3.2.4-2。 表3.2.4-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表3.2.4-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注: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4 住宅建筑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控制项为评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必须全部满足,才能参评) 1.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2.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

5、风的要求,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 3.绿化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4.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人。 一般项(共9项) 满足其中4项得1个?, 满足其中6项得2个?, 满足其中7项得3个?, 根据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特点,符合条件的项数可能会减少,表中对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要求可按比例调整。 1.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2.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

6、,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3.住区内部及附近无污染散发源。 4.住区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5.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6.住区风环境有利于冬季行走舒适及过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风。 7.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乔木量?3株/100m?绿地面积。 8.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9.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提供遮荫。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 透水率>0.5(

7、1-建筑覆盖率) 透水率: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 优选项 4.1.14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利用地下空间作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储藏室等用途。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4.2.1住宅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 4.2.2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 4.2.3设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取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一般项 4.2.4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采取有效的遮

8、阳措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4.2.5选用效率高的用能设备,如选用高效节能电梯。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 4.2.6当设计采用集中空调(含户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 4.2.7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并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其照明功率密度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在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的照明系统。 4.2.8设

9、置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4.2.9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优选项 4.2.10采暖和(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 4.2.11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4.3.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 4.3.2设置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4.3.3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采用建筑自身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作为再生水源的

10、,实施分质排水。 4.3.4用水分户、分用途设置计量仪表,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 4.3.5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一般项 4.3.6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4.3.7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 4.3.8绿化灌溉采取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节水高效灌溉方式。 4.3.9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4.3.10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4.3.11使用非传统水源时

11、,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 4.3.12采用非传统水源时,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小于10优选项 4.3.13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4.4.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满足相应产品质量国家或行业标准;其中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满足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 4.4.2 采用集约化生产的建筑材料、构件和部品,减少现场加工。 一般项 4.4.3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至少20%(按价值计)的建筑材料产于距施工现场500公里范围优选项 4.4.9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

12、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4.5 室一般项 4.5.6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且避免居住空间之间的视线干扰。 4.5.7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 4.5.8设采暖和(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4.5.9采用可调节外遮阳,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一般项 4.6.7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放垃圾能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4.6.8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系统可扩充性强,能较长时间的满足应用需求;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 4

13、.6.9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损害。 4.6.10栽种和移植的树木成活率>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4.6.11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4.6.12建筑施工企业和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6.13垃圾分类回收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 4.6.14设计为改造和更换设备、管道提供便利。 优选项 4.6.15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置可生物降解垃圾处理房, 垃圾收集或垃圾处理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

14、水设施,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 5 公共建筑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1.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 5.区。 5.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5.1.3 不对周边居民区及交通道路造成光污染。 一般项 5.1.4 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库或设备房等。 5.1.5 场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5.1.6 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广场、道路、停车场的绿化和遮荫,绿地率高于国家及相关地区标准。 5.1.7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

15、,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减少单纯的草坪绿化。 5.1.8 绿化修剪和灌溉及时,绿地内无裸露土壤,绿化用地土壤厚度、土质条件满足植物的需要。 5.1.9 场地内无严重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源。 5.1.10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5.1.11 室外风环境利于建筑通风和冬季人员行走舒适。 优选项 5.1.12 充分保护和利用原有场地上有价值的树木、水塘、水系等,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生态价值。 5.1.13 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或为工业厂房改造。 5.1.14 道路和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场地透水指标符合以下规定: 透水率>0.5(1-建筑覆盖率) 透水率

16、:开发后基地透水面积?基地总面积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5.2.2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国家和地方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有关规定。 5.2.3建筑采暖与空调热源选择,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第5.4.2条的规定。 5.2.4照明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灯具或采取其它节能控制措施。 5.2.5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根据用户等情况,对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一般项 5.2.6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利于自然通风。建筑主朝向选择本地

17、区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5.2.7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透明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5.2.8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 5.2.9 采用适宜的蓄冷蓄热技术和新型节能的空气调节方式。 5.2.10 采取切实有效的热回收措施,设计为可以直接利用室外新风的空调系统。 5.2.11 通风空调系统在建筑部分负荷和部分空间利用时不降低能源利用效率。 5.2.12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5.3.27条的规定。 设计标准GB50189第5.3.26、5.2.13 建筑需

18、蒸汽或生活热水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 5.2.14 采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5.2.15 楼宇自控系统功能完善,各子系统均能实现自动检测与控制。 优选项 5.2.16 建筑屋面采用种植屋面技术。 5.2.17 对于直接以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的系统,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和回收燃气余热的燃气热泵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5.2.18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5.2.19 建筑冷热源、空调输配系统、照明、生活热水等部分能耗实现分项和分区域计量。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控制项 5.3.1根据建筑类型、气候条件、用水习惯等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

19、统筹考虑传统与非传统水源的利用,降低用水定额。 5.3.2设置完善的供水系统,水质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且水压稳定、可靠。 5.3.4 管材、管道附件及设备等供水设施的选取和运行不应对供水造成二次污染,并应设置用水计量仪表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检测管道渗漏。 5.3.5 合理选用节水器具,节水率大于25,。 一般项 5.3.6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选择经济、适用的雨水处理及利用方案。 5.3.7在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的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择其他再生水水源和处理技术。 5.3.8采用微灌、渗灌、低压管灌等绿化灌溉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节水率不低

20、于10%。 5.3.9 优先采用雨水和再生水进行灌溉。 5.3.10 游泳池选用技术先进的循环水处理设备,采用节水和卫生的换水方式。 5.3.11 景观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且用水安全。 优选项 5.3.12 沿海缺水地区直接利用海水冲厕,且用水安全。 5.3.13办公楼、商场类建筑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在60,以上。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控制项 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满足室优选项 5.4.8 从全生命周期(包括材料的生产、运输、使用、维护、废弃、再生利用等)评价并优选所用建筑材料。 5.4.9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的新型建筑结构体系。 5.5 室一般项 5.5.8 单独处理的

21、新风直接入室,避免二次污染。 5.5.9 合理进行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5.5.10 室内背景噪声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中室内允许噪声标准一级要求。 5.5.11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空气隔声性能(Rw)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二级要求。 5.5.12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采取诱导气流、促进自然通风的措施。 5.5.13 建筑75,以上的空间可根据需要实现自然采光。 5.5.14建筑入口和主要活动空间有无障碍设计。 优选项 5.5.15 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采用经济有效的空气净化技术和系统。 5.5.16 采用可

22、调节遮阳,调控夏季太阳辐射。 5.5.17 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5.5.18 建筑75,以上的空间可实现自然通风。 5.6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 控制项 5.6.1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5.6.2 采取具体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引起的大气、土壤、噪声、水、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一般项 5.6.3 建筑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气候、经济、历史、文化等特点,并同自然环境特征相协调。 5.6.4 占地标准、建设规模和荷载余度适宜适宜,有效节约资源。 5.6.5 建筑设备管道更换方便,空间可灵活划分,调

23、整方便。 5.6.6 施工、运营过程具有节约资源计划书,采取具体措施有效实现施工及运行过程中的节能、节水、节材。 5.6.7 物业管理部门或公司通过ISO14001环境标准认证。 5.6.8施工单位制定建筑废弃物管理计划,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率达到30%以上。 5.6.9 采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系统运行状况的数据计量。 优选项 5.6.10 结合模拟手段进行建筑规划设计优化。 5.6.11从建筑全生命周期角度,通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各项技术、设备、材料的选用。 5.6.12 具有并实施节能管理与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5.6.13 对水、电、天然气、热等实行独立计量收费,取代按面积收费的方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