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你正在下载:

古诗.docx

[预览]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876.21KB ,
资源ID:67807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807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诗.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诗.docx

1、古诗校 本 教 材-古韵唐诗延吉市北山小学蝉唐 虞世南垂緌(ru)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 (ji)秋风。注释 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叫的声音。藉 :凭借。 赏析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

2、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

3、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城阙(qu)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n)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少府:县尉 之任:赴任辅三秦:“辅”,护持。“三秦”,项羽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此承汉初的旧称,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望五津: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的一段岷江中当时有白华、万里、江首、涉头、江南五津,即五个渡口。蜀州:现在四川崇州。也作蜀川。 城

4、阙: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不要效仿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泪水沾湿衣服。意思是挥泪告别。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透过迷漫的风烟似乎能望见巴蜀的五大渡口。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 因为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 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赏析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

5、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登幽州台歌唐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前:向前看。 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6、。指:燕昭王。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古时指眼泪。译文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作品鉴赏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念这首诗,读者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海上生

7、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注释 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情人: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怜:爱。滋:生。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译文 一轮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亲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

8、堂。赏析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释 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人的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9、译文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邈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赏析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象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

10、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样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在芙蓉楼送辛渐。)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

11、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注释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 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流水。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出来。 时鸣:时,不时。不时地啼叫。 时:时而,偶尔。 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的秋天开花。 惊:惊动,惊扰。译文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赏析这首诗写春山之静。“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了。为

12、什么呢?是由于“人静”,也就是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察到桂花的坠落。 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衬托出春涧的幽静。这首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相思唐 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注解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采撷:采摘。译文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

13、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夜宿山寺 唐 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语:说话。恐:恐怕。 惊:惊吓。 译文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赏析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

14、首纪游写景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15、。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上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送友人唐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释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白水:明净的水 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分别。 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干枯后根株断开,遇风飞旋,也称“飞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征:征途,远行。 游子

16、:离家远游的人。 自兹去:从此离开。兹:此,现在。 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 译文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白亮亮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仿佛你行无定踪的心绪,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两匹马似乎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作。但这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青山绿水间,作者与友人并肩而行,情意绵绵。这次一分别,友人就要象蓬草那样随风飞转,万里飘零,再见不知何日。“浮云游子意,落

17、日故人情”,形容友人行踪飘忽不定与自己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即景取喻,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末句“萧萧班马鸣”更增添了别时的惆怅,全诗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 别董大唐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莫愁:请不要忧愁 。 知己:知心的朋友。 谁人:哪个人。 识:认识 君:你,这里指董大。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

18、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

19、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 青:指山色。 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神奇秀丽。阴阳:这里指泰山南北。 割:夸张。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心胸摇荡。曾:通“层” 决眦(z):极目远望。入归鸟: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该当,定要。 凌:登上。 译文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由于大自然的偏爱,给了这儿神奇秀丽的景色,

20、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层层云升腾,心胸荡然,极力张大眼睛把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俯瞰群山会是多么渺小!赏析杜甫曾到过泰山之巅,但没有为此写诗。这是三十年后他在又上后园山脚这首诗里提到的:“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日观,矫首望八荒。”“日观”即日观峰,位于泰山之巅的东南方,是游人观日出的最佳处。以杜甫的才情,既已在此“矫首望八荒”,再写几首决非难事,可他为什么不写呢?我们无妨做点推测用后人的眼光来看,这大概是因为望岳一首已经写尽了泰山的形神,充分展示了诗人胸中才情,确实不需要再写了。我们读这首诗,在领略泰山的高远幽深、神奇秀丽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诗人那

21、卓然独立的形象;特别是读到它的末联,更使人浮想联翩,仿佛跟诗人一道神游于泰山的绝顶之上,进一步感受到泰山的俯瞰群山的气概,对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也就洞若观火了。正因为有如此深远的意境,这首诗历来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赠花卿唐 杜甫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注释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译文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皇宫

22、内才有, 平常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赏析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岐王宅

23、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释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赏析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

24、、“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前出塞唐 杜

25、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注释挽弓:拉弓。 强:指坚硬的弓。 长:长的箭。 擒:捉拿。 亦有限:也应该有个限度。 列:分立,建立。 疆:边界,领土。 苟:如果。 制侵陵:制止,侵略。 岂:难道。 译文用弓就要用坚硬的弓,用箭就要用长箭。要射敌人,先要射敌人的马。要抓敌人,先得抓敌人的首领。杀人也应该有个限度,各国都有自己固定的疆域。只要能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赏析从艺术构思说,作者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前四句以通俗而富哲理的谣谚体开势,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制胜;后四句却写如何节制武功,力避杀

26、伐,逼出“止戈为武”本旨。先行辅笔,后行主笔;辅笔与主笔之间,看似掠转,实是顺接,看似矛盾,实为辩证。因为如无可靠的武备,就不能制止外来侵略;但自恃强大武装而穷兵黩武,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诗人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很有体会地说:“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如是!”这里说的“飞腾”和“掠转”,就是指作品中的奔腾气势和波澜;这里说的“兔起鹘落”就是指在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逼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深邃题旨。在唐人的篇什中,以议论取胜的作品较少,而该诗却以此见称;它以立意高、正气宏、富哲理、有气势而博得好评。登高唐 杜甫风

27、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注释 渚:水中的小洲。 回:指鸟盘旋飞翔的样子。 百年:指年暮垂老。 苦恨:非常悔恨。 繁:多。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新停:刚刚停止。译文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赏析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

28、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常作客”,表明诗人多年漂泊不定的处境;“万里”,说明夔州距离家乡非常遥远,是从距离上渲染愁苦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 登高 ”的节候。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 ,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 ;“登台

29、”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次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 。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塞下曲唐 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注释 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

30、: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译文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赏析此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面,千营军士的一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大家必胜的信心,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气势所征服。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游子:出门远游的人。诗中指孟郊 吟:吟诵。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三春晖:比喻指慈母之恩。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