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5 ,大小:91.41KB ,
资源ID:67804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804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集粮站1万吨高大平房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集粮站1万吨高大平房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1、集粮站1万吨高大平房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 项目概况1.1概述1、项目名称:集粮站10000吨高大平房仓建设项目2、承办单位:集粮站3、项目负责人:4、建设性质:改扩建1.2编制依据和范围1.2.1编制依据(1)阜阳统计年鉴2012年(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安徽省粮食流通发展规划(2011-2015)(5)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6)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7)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8)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粮食产业化跨越工程的意见(皖政办201157号)(9)安徽省粮食仓库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2509号

2、)(10)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11)粮油仓储管理办法(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3)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14)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1.2.2编制范围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其建设的背景、建设的意义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在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资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深入分析论证了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其主要内容如下:(1)市场分析与项目建设规模(2)建设条件与选址(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4)经济效益分析(5)项目的结论及建议1.3项目基本情况1.3.1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为维护当地社会和粮食市场稳定,保护种粮农民利益,更好地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切实推进当地乃至#市粮食现代储备体系的建设步伐,更好地为区域粮食产业发展服务,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粮食储备基地,#市顾集粮站计划在顾集粮站库区内实施“10000吨高大平房仓建设项目”。1、本项目在#市顾集粮站库区内的发展用地上实施,属于改扩建项目,不需新增建设用地。2、建设高大平房仓2栋,设计规格为24m*48m,总建筑面积2304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仓储粮食10000吨的规模,方便周边群众,解决他们卖粮难

4、的问题,同时积极申请做为国家储备仓库,为粮食安全作出贡献。1.3.2项目选址本项目选址位于#市顾集粮站库区内。1.3.3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全部为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申请中央、省财政拨款14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130万元,企业自筹130万元。1.4项目建设的背景1.4.1政策背景1、安徽省粮食局联合省发改委印发了安徽省粮食流通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顺应我省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新要求,全面实施安徽粮食流通产业“6332” 行动计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保持粮食市场稳定,粮食储备体系更加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更

5、加有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突破,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粮食产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粮食园区建设全面发挥效益,粮食物流快捷顺畅,粮食市场建设健全有序;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更加明晰,企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所有制结构更加合理,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全面推进,粮食流通法治化建设取得新成果。围绕上述目标,全面实施安徽粮食现代流通产业“6332”行动计划,即:完善粮食现代流通产业发展的6大体系(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粮食现代产业体系,粮食现代市场体系,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粮食执法保障体系);建成30个现代化、多功能大型粮食产业园区;做强30个大型产业化龙头企

6、业;到“十二五”末,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2、2009年12月16日至17日,全国粮食仓储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对全国粮食仓储管理、流通设施建设和粮食行业安全生产进行了总结和部署,研究改善粮食库存日常管理,加强粮食仓储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3、国务院发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指出:要“大力开发农产品加工、储运技术与设备。开发粮食、油料、果蔬、肉类、奶类等大宗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包装技术与设备,发展农产品专储、专运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建立新型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的

7、研究开发,培育大宗农产品加工科技企业,开发国内外市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快速发展”。4、我国实行的是中央和地方两级储备制度,中央储备主要是指中央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粮食储备,地方储备主要是指省级储备(含市级、县级储备)。对于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的关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第25条指出: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粮食事权划分,健全和完善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中储粮主要用于调节全国粮食供求总量、稳定粮食市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而地方粮食储备是平衡全国粮食供求的第一道防线。国务院在国发20012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0417号

8、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国发200616号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各省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产区保持三个月销量,销区保持六个月销量”建立地方储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要逐步充实和补充。尽管近十年来我国粮食仓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仓储设施还不能满足粮食储存的要求。一些地区的仓容总量偏少,不能满足粮食收购、储存的需要;需大修、待报废的仓容比例偏高,储粮安全存在隐患;现有仓储设施还存在布局、仓型不合理问题;一些仓储设备还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粮食破碎率增加较多以及能耗较大等问题。先进粮食仓储技术创新不足。生态储粮理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加快仓储设施建设

9、步伐,不断改善粮食仓储设施的基础条件。以生态储藏理论为指导,加大粮食储藏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粮食仓储技术应用水平。以贯彻新标准为契机,规范粮食仓储管理行为,降低粮食损失损耗、降低能耗和费用,保持库存粮食品质。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篇中指出:要“发展现代农业。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

10、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在加快发展服务业一篇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之一,地方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储备基础设施是粮食存储的重要物质容器。1.4.1产业背

11、景中国不仅是个粮食、油料的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油消费和加工大国。正常年景我国年产稻谷2亿吨左右,小麦1亿吨左右,玉米09亿吨左右;年产油料55006000万吨,加上近几年每年进口油料2000万吨左右,这些丰富的粮油资源为我国粮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商品,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储备既是粮食流通中核心的调控手段,又是衔接产需、平衡供求的“蓄水池”;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又是稳定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措施。粮食产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仓储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有粮食仓储企业改革的推进,企业合并力度加大,企业总数同比减少

12、。截至2008年底,粮食仓储企业总户数与2007年度相比,企业户数减少385户。同时,国家、地方和企业加大仓房建设的投资力度,仓容增加。截至2008年底,全国总仓容、有效仓容同比增加1351.9万吨、730.5万吨,分别增长了4.2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散粮收发能力增强,同比增加2.7万吨/小时,增长7.6个百分点;散粮发放能力同比增加2.1万吨/小时,增长6.1个百分点。保粮设施设备有所增加,烘干设备数量同比增长8.0个百分点、烘干能力同比增长8.5个百分点、年实际烘干量同比增长12.6个百分点。全国实现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计算机测温作业的仓容有所增加,分别增长6.4个、6.7个、7.2

1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粮食系统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规划纲要精神,全面实施农户储粮专项,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加强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提高粮食科技支撑行业发展的能力,粮食仓储业取得了新发展。1.5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1、是推动粮食现代物流发展,实现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目标的需要。根据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制定的物流通道布局及项目规划,阜阳被列入淮北地区小麦流通通道建设范围,在我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淮北地区小麦流通区域范围主要包括淮北、淮南、毫州、阜阳、宿州、蚌埠6个市。该地区是优质小麦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其中阜阳、宿州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

14、,最近几年粮食年产量在1300多万吨。年调出粮食约390万吨,每年调入粮食在100万吨左右(主要是工业用粮)。2010年,粮食调出量约为440万吨,调入量为150万吨。调出粮食主要通过铁路、淮河运往内蒙、北京、天津、河北、广东、广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区,调入主要是东北和华北的玉米、大米。这个地区有阜阳、毫州、涡阳、颍上、宿州、蛹桥、泗县、淮北、淮南、蚌埠14个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库,有2.5万吨规模以上的国家粮食储备库32个。本项目计划依托#市农业发展和交通等资源优势,按照“粮食流通网络化、原粮四散化(散装、散卸、散储、散运)、作业机械化、运行信息化、管理节约化、设施技

15、术标准化”的方向,积极建设粮食储备、运输基地,年储存粮食10000吨。该项目的建设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的粮食产销缺口进一步拉大。本项目集粮食收购、储备、运输、加工、经营为一体,完善了粮食储备制度,并将进步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时,保障粮食供应的基础条件。 (2)有利于仓储管理水平的进步提升。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粮食仓储设施条件,确保库存粮食储存安全,并进步提高粮食的运输、储备、轮换、加工以及科学管理水平。 (3)有利于节省费用。项目实施后,灵敏的信息反映,储备粮的集中管理,有效地缩短

16、了运输距离和减少了中间环节,可节省粮食运输费用和降低粮食损耗。 (4)有利于粮食物流节点发挥作用。蚌埠市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过渡带,是豫、皖、苏及南北交通的枢纽,并且地处安徽省重点规划的淮北地区小麦流通。本项目建设不仅会有力地推动蚌埠及所在区域的粮食物流建设,也将为所在产粮大区的粮食流向主销区提供方便、便捷的通道。 2、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当地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汇成规模庞大的“打工族”。但随着近期全球金融危机的降临,沿海地区的许多企业受到极大的影响,有的甚至被迫暂时停产,无奈之下大批量裁员,于是大批外

17、出务工人员只好相继还乡,如不能实现自主创业或找到新的就业机会,势必为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隐患。本项目的实施,可以通过项目带动及产业关联,带来大批的就业机会。因而项目实施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3、“民以食为天,粮猪安天下”。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稳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温总理也强调,尽管我国经济生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中国经济要出大问题,很可能从农业特别是粮食开始,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绝不可掉以轻心。强调粮食安全,就要应用多种手段

18、,做到科学种粮、科学储粮、科学用粮等措施并进,防范和消除影响粮食安全的隐患,筑起粮食安全的屏障,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市农业经济比重较大,“三农”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粮食储备具有衔接产需、平衡供求的“蓄水池”作用,是服务“三农”、确保粮食安全的客观要求,是稳定社会的重要战略措施。本项目的建设既是科学储粮、安全储粮的需要,也是实现粮食现代物流的基础,对站在科学保粮、降低成本,减少损耗,提高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保证地区的粮食供求稳定,增强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全市粮食的安全以及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都具重要作用。4、强化仓储基础,确保储粮安全粮食仓储工作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

19、工作,我国始终将其作为整个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2009年12月29日,国家发改委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5号令”,颁布了新的粮油仓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粮油仓储单位的粮油仓储活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我省粮食连年丰收,粮食库存不断增加,国家为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各地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仓容相对不足,设施陈旧、功能弱化问题突出,为此国家将新建、改建一批粮食流通仓储设施。国家粮食局今年还启动了“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集中整治粮

20、食仓储中的不规范行为,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改善粮食仓储管理条件,确保库存粮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和储存安全。在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新形势下,做好粮食仓储工作对发展粮食储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粮食仓储设施是国家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是粮食行业发展的百年大计。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进一步优化阜阳市乃至安徽省粮食仓储设施,提升粮食流通水平,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意义重大,十分必要。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对于进一步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业和粮油仓储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促

21、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切实实现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目标,促进就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全面促进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本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储存国家储备粮10000吨,可实现经营收入80万元,总成本费用为28.8万元。项目全部投资税后财务净现值为10.5万元,项目投资利润率11.4%。项目经济上可行。第二章 市场需求分析2.1我国粮食生产及仓储状况我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作出全面部署,要

22、求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记者从农业部获悉,2014年将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力争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上年水平、粮食产量保持在11000亿斤以上。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全年粮食产量12039亿斤,比上年增加247亿斤,首次实现“十连增”。去年我国粮食亩产为358.5公斤,相对十年前提高了69.6公斤。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还要完成至次品种更新,未来粮食单产可以提高15至20公斤。我国通过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计划到2020年新建亿亩高标准农田,更新提质亿亩高产田。按照专家测算,高产田更新提质后单产可提高,中低产田改造后单产可以提高20,将新增生产能力10

23、00多亿斤。2.2 安徽小麦生产现状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常年小麦种植面积3000万亩。近年来,由于高产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小麦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缺少优良品种,市场竞争力低下,农民出现了卖粮难问题。而开发种植优质小麦对发展安徽省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并可带动阜阳市小麦种子产业的发展,提高优良作物种子的自给率。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国办发201113号)精神,千方百计实现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201

24、1年全省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选择3个县、32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继续建设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合现代农业、小型农田水利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重点支持皖北16个县开展高产高效万亩吨粮田示范县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建立2000万亩小麦核心示范区。我省发展优质小麦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1、具有生产优质小麦的气候、土壤条件我省淮北地区属黄淮冬麦区,是我国的小麦主产区。在淮北广泛分布的砂姜黑土地带,土质粘重,保肥能力强,适于强筋型优质小麦,而在一些沙土地带和沿淮稻茬麦田,则可以发展种植弱筋型优质小麦。2、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由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小麦生产

25、规模小、容重低,生产出的小麦已退出国家粮食保护价收购的范围,即已不属鼓励生产的粮食。因此,从地理位置上看,我省两淮麦区将成为距离对优质小麦需求巨大的南方市场(广东、上海等)最近的生产基地。2.3 阜阳市小麦生产已初具规模阜阳市位于安徽省的北部,市辖三区、四县、一市,人口一千多万,属于北方地区。北方人民的日常基本是面食。小麦是生活必须品,关系到人们的生存需要。2012年,我市继续坚持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品质、注重调整,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和粮食生产取得可喜成绩。全市全年粮食总产达104.6亿斤,增长4.6%,实现“七连增、九连丰”,百亿江淮粮仓更加殷实。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被评为

26、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临泉县、颍上县、太和县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阜阳当之无愧。”市农委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全市粮食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平均单产达350公斤,较上年增产13公斤;粮食总产104.6亿斤,连续第5年超百亿斤。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高产创建示范片是带动增产的“火车头”。2012年,全市22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590.7公斤,比全市小麦平均单产高出27.6%,太和旧县镇、颍泉中市办等10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实测单产超600公斤;180万亩玉米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42.6公斤,比全市平均单产高92.2公斤;25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550公斤

27、,较非核心示范区高100公斤。单产、总产提高的同时,全市粮食生产结构也不断优化。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495.3万亩,较上年增加9.4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玉米种植面积386.6万亩,较上年增加43.4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40多万亩,增加10%以上。近年来,我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扶持种粮大户,粮食规模化生产进一步发展。2012年秋种,全市共流转土地53.3万亩,同比增加10.3万亩。去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落实补贴资金2600多万元,实现小麦良种补贴全覆盖;落实小麦良种良法配套补贴4000万元,小麦“一喷三防”补贴资金4000万元;起草了秋种工作意见等30多

28、项意见、方案,对鼓励农业生产规模化、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粮食产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农业大市,粮食增收、农业增效是我市一直努力的目标。2013年,我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粮食总产连续6年过百亿斤,实现“八连增、十连丰”,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53万亩,流转率42%,位居全省首位。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440万亩,增长20。肉蛋奶总量77万吨,规模养殖比重达74%。农产品加工产值550亿元,增长30%。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935家,注册家庭农场438户,新增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4个。2.4项目区良种小麦产业现状#市曾经是全省小麦高产第一县

29、(市),上世纪九十年代,小麦生产(单产)连续跨越300公斤、350公斤、400公斤三个大关,1997年率先跨入全国小麦高产县(市)行列。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受粮食价格下跌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生产一度下滑,波动较大。自2005年省政府开展小麦高产活动以来,#市重新恢复主攻小麦的力度,尤其是今年秋种,我市以小麦高产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实行强力突破,强化各项措施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来,#市粮食产量连创新高,特别是小麦平均单产,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列阜阳市第一。继2012年成为阜阳市乃至全省唯一实现小麦、玉米“双过千斤”的县市之后,今年#市小麦再获丰收,平均单产504公斤,较去年增加0.8%,夏

30、粮及小麦单产、总产两项指标均再创历史新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市在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建设“万元田”,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目前#市粮食面积100.8万亩,经济作物面积42.2万亩,粮经比为7:3。#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也取得新突破。该市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95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8家,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35家。2012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1亿元、加工产值56.7亿元、税收1.4亿元,带动就业6万余人,培育农产品生产基地34.5万亩。加强粮食应急储备,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党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战略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历来都

31、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粮食市场化以后,为防范可能出现的粮食市场风险,国务院、省、市均十分重视建立与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建立城市粮食应急储备,是地方政府调控市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给粮食市场带来的风险,保障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市粮食种植、物流、加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为仓储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仓储业的发展潜力巨大。第三章 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3.1建设条件3.1.1社会经济概况#市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地处东经11515-11532,北纬3000-3300。南北长48至58公里,东西宽10至25公里,总面积6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城区规划

32、面积21平方公里,人口77.2万,辖18个乡、镇、街道,是皖西北重要商埠和门户#自然条件优越,农产品资源丰富,境内地垫平坦,由黄淮河河流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地表被第四纪黄土覆盖,属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季风明显,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251小时,无霜215天,初霜期日11月8日前后。年平均降雨量862毫米,集中在夏、秋两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产。农副产品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红薯、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瓜果、蔬菜等。主要树种有泡桐、苦楝、桑槐、杨、椿、刺槐等树种。2013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和“四化”同步战略,以落实项目为总抓手,以破解瓶颈为着力点,以改革创新为推动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