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7.92KB ,
资源ID:67783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783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风貌规划说明书正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风貌规划说明书正文.docx

1、风貌规划说明书正文说明书正文木垒东天山大龙景区风貌规划说明书1 规划背景1.1风貌规划的必要性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到现在,城市新城区的建设工作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开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在建筑的规划面也出现了忽视各个城市自身建筑风貌特色的规划和打造,造成了新城区风貌千篇一律的景象出现。新城区在自身城市风貌的塑造工作是相当有必要的。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同时也进入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近30年的城市发展成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城市新区建设,尤其是建设数量和速度令世界瞩目,但各个城市的新区建筑风貌却出现了“千城一面”的问题。中国作为后发,地域文化受到西文化的强烈冲击。当前中国城市新区建设一

2、般有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可谓是“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二是城市建设主体的多元化,地政府不再是唯一的投资者,更多的是采用招商引资的式由开放商投资建设;三是城市新区作为体现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新形象的载体,已成为不少地官员展现其政绩的“显示器”。在开发商看来,建筑作为空间生产的最终产品。随着建筑设计市场的开放,全球的建筑公司及其代理者涌入中国。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为开发商提供“款式”多样的选择。而信息化和全球化也使得建筑符号的传播极其便利。建筑师在设计期、资本和文化的多重压力下,一般只能只能按照开发商的要求提供建筑设计产品。可见,在政府开发控制弱化的情况下,依靠开发主体和建筑师的理性自觉,有可

3、能在某些地块形成个性特色鲜明的建筑个体或建筑群体(有同一个开发商),但难以在片区和城市层面有效形成整体有序的建筑风貌。所以风貌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1.2风貌规划的紧迫性1、扩大有效需求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从木垒县的经济运行态势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有效需求不足,要把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保持下去,必须在这面下大力气。旅游业可以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直接增加高额收入,扩大有效需求的作用十分明显,必须加快发展。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当前,木垒县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服务业总量不足,比重过低,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

4、征,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项重要容。旅游涉及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面,几乎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和门类,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而且可以进一步推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因此,要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加快旅游业的发展。 3、扩大就业、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更快的发展。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产业,吸纳劳动力数量大,劳动力转岗适应快,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尤其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面做出较大贡献。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旅游业有一个新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其主要容是:加快基础设施

5、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巩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工业结构,发展特色旅游业,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旅游业具有比较优势,是调整结构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把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旅游结合起来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走出一条加快木垒县经济发展的新路子。1.3风貌规划的挑战性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地处阿尔泰构造带,博格达构造带和准噶尔地块交汇处,在不同构造的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山前丘陵、平原戈壁和沙漠等地貌类型。同时复杂的城镇格局与风貌状况也为规划的进行与实施带来一定困难。2 景区性质与规划结构2.1木垒概况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东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接

6、壤,西与奇台县毗邻,南倚天山与鄯善县相望,北与蒙古人民国交界,境设有乌拉斯台口岸,国界线长约150公里。木垒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民风古朴。原始的群落,古老的森林硅化木,神秘的鸣沙山,都巧妙的荟萃在木垒。境生长着丰富的药用植物,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雪莲、紫花贝母、苁蓉、马鹿茸、甘草、柴、大力子等十余种。珍稀野生动物有鹅喉羚、狗熊、雪豹、野驴、北山羊等。矿产资源有金、铜、铁、英、盐、墨、煤等3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有羊绒衫、水泥、鹰嘴豆粉、粉丝、粮油、白酒、建材等。木垒县交通便利,省道303线、228线贯穿全境,通讯便快捷。木垒地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和草原丝绸之路的交汇处,古代曾是匈奴、鲜卑、蒙古等北游

7、牧民族兵家必争之地。虽经几千年的历史风云变幻,西域地政权的多次更迭,但是木垒始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时期,西域有36国,蒲类国为其中之一,木垒为蒲类国后国,史载蒲类国人“庐帐而居,逐水草,颇知田作,有牛、马、骆驼、羊畜。能作弓矢,国出好马”。唐贞观十四年,唐朝统一了西域各国,在木垒设蒲类县,属庭州管辖,清代,木垒定名“穆垒”,清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在木垒设置警备衙门,民国6年,木垒设县佐,属奇台管辖,民国19年,木垒正式建县,定名为木垒河县,隶属迪化行政长官公署第一行政区。2.2木垒性质与规模全县总面积22171平公里,有可利用草场1664万亩,耕地面积95万亩,年播种面积

8、52万亩左右,其中水浇地29万亩(喷灌地13万亩),山旱地23万亩。县辖13个乡镇场60个行政村8个社区。全县有14个民族,共有人口86344人,其中哈萨克族21575人,占总人口的24.98%;汉族58181人,占总人口的67.4%;维吾尔族4365人,占总人口的5%;乌孜别克族1076人,占总人口的1.2%;其它民族1147人,占总人口的1.3%。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64664人,占74.89%,非农业人口21680人,占25.1%。 2.3总体结构木垒“一主三副、三轴、三板块”的县域空间结构布局(一主三副:木垒县域是空间增长极。一主是县城,含木垒镇、照壁山乡、新户乡以及边居民点,是县域综

9、合中心;三副是西吉尔、雀仁和老大头,承担次区域中心城镇的职能。三轴:中部县城由南向北延伸的产业整合轴,构成了县域产业发展的脊梁、东部村镇聚合轴以及西部村镇聚合轴,是县域村镇职能的主要拓展轴。三板块:准东煤化基地协调板块、有机特色农业拓展板块、特色牧业及下游产业拓展板块)。2.4功能木垒县围绕打造“绿色之城、避暑宜居之城、旅游休闲之城”,以打造城市景观为重点,以提升城市文化涵为着力点,把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2.5风貌格局景区设施建设就地取材,外土洋,反城市化规划建设,突出边疆农牧区、乡村、城镇原生态景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尽量避免钢筋、水泥、瓷砖等现代建材人为造成与环境不协调的视觉污染。2

10、.5.1现状各功能建筑风貌2.5.1.1村庄民居2.5.1.2居住建筑2.5.1.3公共建筑2.5.1.4商业建筑2.5.2现状其他城市风貌要素2.5.2.1城市道路广场2.5.2.1城市家具2.5.3现状城市空间风貌2.5.3.1现状公共开敞空间布局2.5.3.2现状道路界面2.5.3.3现状建筑高度布局3 景区现状风貌分析3.1自然环境3.1.1环境特点1.地形地貌 木垒县境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天段余脉自西向东纵贯于县境的南部。南部山地,群峰挺拨,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林间空地牧草茂盛,是传统的夏牧场。中部是传统的河灌农耕区。北部的沙漠地带及北塔山、哈甫提克山一带,是传统的牧业区。

11、(1)南部山区 南部博格达山属天段末梢,海拔34821700米,山势由西向东递减,最高峰位于西吉尔南部,海拔3482米。全县6条山水河流均分布于博斯坦河以西的山区,这一地区地形起伏相对高差大,坡陡谷窄,河谷发育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形成悬崖陡壁。博斯坦河以东的山区,山势逐渐低缓,海拔多在2000米左右,山体低矮,岩裸露,无常年性河流分布,但泉水分布较丰富。分布在南部山区的主要景区(点)有大南沟、人子沟、岩画及山区水库。(2)山前丘陵 南部山前丘陵海拔17001200米,由于地形的复杂多变,使东西部丘陵形成明显的差异,博斯坦河以西的山前丘陵分布有大小河沟33条,山前缓坡被冲刷切割成梁槽相间的缓坡浅丘

12、,梁顶浑圆而坡缓,这一地区是木垒县旱地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博斯坦河以东的山前丘陵由于降水较西部丘陵少,旱地种植较少。分布在该区域的主要景区有霍加墓、龙庙水库、四道沟原始村落遗址等. (3)中部平原 自山前丘陵以北至北部沙漠以南为辽阔的平原戈壁,整个地貌属冲洪积平原,海拔1200700米,地势平坦,博斯坦牧场以西的平原区,土层深厚,宜耕性好,是木垒县灌溉农业的主要种植区。博斯坦牧场以东的平原区,因降水少,河流发育差,无灌溉条件,农业耕地少。分布在该区的景区主要是围绕县城边的民族风情度假村,丝路烽燧遗址等。 (4)北部沙漠、戈壁 本区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段末梢,海拔800600米。为东西走向的条带

13、状,分两道沙梁横贯东西,多为固定或半固定垄状沙丘和平沙地,沙丘高约5060米。二道沙梁以北的戈壁,有大面积的裸岩砾地。该区域主要景区有鸣沙山、林、哈依纳尔泉、狩猎场和硅化木群等。 (5)北部山区 主要指北塔山和大、小哈甫提克山地,系阿尔泰山向东延伸的余脉,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山体矮小,地形复杂,地质结构零乱,山体走向不一,地表多被风化片覆盖。2、气候特征 木垒县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只有西风气流把大西洋上空的湿润空气,经过长途跋涉带入本区,形成降水。从西伯利亚来的强冷空气,从西北入侵县境,常造成大风和降温天气。由于木垒县所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差异,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

14、长;夏季短而比较凉爽,光照充足;春、夏多风,降水少,属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降水:受地形地貌、植被的影响,地区差异性明显:平原小于山区,西部多于东部。沙漠区年降水量100150毫米;戈壁平原地带年降水量150250毫米;山前丘陵区在照壁山以西为250400毫米,以东250毫米左右。蒸发:木垒县蒸发量存在垂直分带及水平分带性。木垒河以西山前丘陵蒸发量一般为20002100毫米,木垒河以东为21002200毫米;戈壁平原及沙漠区为22002430毫米。气温:木垒县多年平均气温5.1,年平均最高气温11.2,极端最高气温36.9,年平均最低气温-0.2,极端最低气温为-31.8,雀仁地区可达-42。

15、3、河流水系特征 木垒县河流均属山溪性河流,发源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山北坡,源头无冰川,有英格堡河、水磨河、东城河、木垒河、白河、博斯坦河共六条河流,6条河流径流总量8442万立米,有庙尔沟、菜籽沟、家沟、家沟、芦塘沟、沙尔塞克、哈什湖、大浪沙、小浪沙、七城子、白头沟、江湖里、乌宗布拉克沟、沟、大头沟共16条泉水沟。泉水沟径流总量1244万立米。 4、野生动植物 木垒县山地面积大,天然森林茂密,生长有丰富的药用植物,主要有贝母、党参、雪莲、甘草、柴、冬花、锁阳、肉苁蓉等140余种。木垒县以草原畜牧业为主体,以绵羊、山羊、马、牛、骆驼等放牧家畜为优势畜种。野生动物有哦喉羚、盘羊、青羊、野驴、野猪、雪

16、豹、雪雕、雪鸡、天山马鹿等。3.1.2自然景观木垒县现有自然旅游资源11处,主要有:(1)沙砾地型旅游地鸣沙山。是木垒县北部沙漠深处的一座神奇沙丘,长800米左右,宽100150米,相对高度100米,砂粒浑圆,分选好,主要由英和长组成。鸣沙山以其隆隆的沙鸣声而著名,只要有沙粒滑动,便发出隆隆之声,气势壮观,据专家考证,堪称亚洲最响的鸣沙山。近年来有不少中外游客专程来鸣沙山滑沙,感触这声音轰鸣,经久不息,尤如战斗机低空飞行的沙鸣声。(2)生物化点硅化木群。木垒县的硅化木群呈东西向分布,以乌功一带最多,直径12100厘米不等,最大长度30米左右,它们千姿百态,闪烁着奇光异彩,是沙漠中独特的自然景观

17、,是进行地史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实物资料。(3)奇特与象形山卧驼堡。位于木垒县西南部山区,以其地貌形态酷似一峰卧地的骆驼,远看又像几座相互连接的城堡而得名,这里地形奇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4)观光游憩河段人子沟和大南沟。均分布于木垒县南部山区崇山峻岭之中,这里苍松翠绿、遮天闭日,茸茸小草,绵绵密密,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自然景色十分优美,景区有一线天、美女峰、卧龙潭等十几处景点,是优良的避暑、野营、度假、疗养的场所。(5)瀑布神龙潭瀑布。位于木垒县城以南照壁山乡村境,这里分布有大大小小7个潭和二道瀑布,潭水清澈见底,水质甘甜,为天然矿泉水,瀑布飞流直下,似水帘挂在近10米高的崖上,呈现出七色彩

18、虹,十分壮观,神龙潭两面的山体,壁矗立,陡峭险峻,状似远古时代的古城堡,又像气势宏伟的古罗马建筑,游人到此,可以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杰作。(6)泉喀依纳尔泉。哈语的意思是“沸腾翻滚的泉水”。这是在广阔无垠的沙海中喷涌而出的一处“救命泉”,泉的围一丝丝翠绿的芦苇在微风中摇曳,向人们展示沙漠绿洲的生命力。3.2人文环境木垒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距今3000多年前即有人类在县境活动,1997年在东城镇四道沟发现的原始村落遗址便是佐证。境陆续发现的古代岩画群几乎遍布南部山区,境沿天山一带的座座古烽燧遗址和丰富的古文化遗存,揭示了木垒文化的灿烂和历史的久远,为发展现代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多民族

19、和谐相处,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文化、民族歌舞、服饰刺绣及娱乐风俗,构成了丰富的民俗民情,成为当地具有浓郁色彩的旅游资源。3.3现状建筑3.3.1传统建筑3.3.2新建建筑3 风貌评价3.1景区风貌总体评价木垒东天山大龙景区现有空间格局是两山、六水、一城,有山有水。山群环抱城区,山、水、城融为一体,自然环境优越;城市草原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城市局部景观环境优美,建设较为成熟,但乡村建筑布局较为无序,建筑景观没有特色,景区整体环境有待整治,文化涵有待挖掘。3.2景区风貌因素评价影响木垒东天山大龙景区风貌的因素主要有山水、草原文化

20、、民俗文化、乡村建筑与景观环境。4 风貌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4.1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结合镇区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自然环境特色。将城镇、建筑与地文化结合起来,继承传统建筑文脉,在造型、比例、色彩等面吸收传统手法加以新的发展,建构地特色和时代气息相融合的景观风貌。4.2规划原则4.2.1因地制宜原则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因地制宜原则,在景区总体风貌定位指导下,不同区域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景区风貌。4.2.2整体连续性原则风貌规划区功能多样,含有商贸、文化、娱乐、办公、居住等。每个功能片区虽各具特色,但是却同属一个整体的景观风貌格局之中,因此,它们在保持自己景观风貌特色的同时,必须具备整体连续性。

21、这种整体连续性是人们所感觉到的一种在的连续,而非形式上千人一面的雷同。4.2.3动态性原则反映社会发展的景区景观风貌存在着一个不断更新演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景区景观风貌的塑造过程中,必须坚持动态性原则,力争在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赋予景观以新的容和意义。4.2.4生态性原则景区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设计应遵循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生态性原则,以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4.3规划目标打造 “丝绸之路木垒民族风情游”品牌,努力将木垒县建设成为疆外著名的旅游胜地。独特的民族风情、大漠鸣沙山、原始村落遗址以及南部山区的“天山画廊”都将成为木垒县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支撑点。5 景区风

22、貌规划定位5.1审美特征与风貌定位所谓审美特征,指的是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特别显著的美学征象、标志。而一个景区的风貌定位,就其本质即找出这个景区区别于其他景区的显著的风貌意义上的美学标志。木垒东天山大龙景区自然风貌主要体现在山与水,人文风貌主要体现在草原文化与民俗文化。木垒县河流均属山溪性河流,发源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山北坡,源头无冰川,有英格堡河、水磨河、东城河、木垒河、白河、博斯坦河共六条河流,6条河流径流总量8442万立米,有庙尔沟、菜籽沟、家沟、家沟、芦塘沟、沙尔塞克、哈什湖、大浪沙、小浪沙、七城子、白头沟、江湖里、乌宗布拉克沟、沟、大头沟共16条泉水沟。泉水沟径流总量1244万立米。水河道

23、有收有放,水质良好,水面平静,有洁净、宁静、祥和之感,人工景观和沿河自然景观有机融合,升华成一个审美特征就是“净”,这里的“净水”就是木垒景区风貌中水的风貌定位。木垒县的山具有风景秀丽、文化丰富的特点,升华成一个审美特征就是“灵”,这里的“灵山”就是木垒县风貌的风貌定位。哈萨克族的游牧文化在哈萨克族的游牧、迁徙过程中吸收围民族的文化容,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哈萨克民族文化。特别是中亚和新疆南部地区的绿洲农业文化、来自西北向的俄罗斯文化、乌克兰文化、塔塔尔文化以及相当重要的中原汉文化和中国北满通古斯文化都对哈萨克文化的发展有影响。通过不断举行各种对唱活动、舞会以及叼羊、姑娘追、赛马。摔跤等民族传统娱

24、乐活动。其中,叼羊和姑娘追最富有民族特色和情趣。这些活动都反映出木垒人心灵的自由,这种自由由山水、文化而生,进而影响了整个城市的精神与气质。这些文化升华成一个文化意义上的审美特征就是“自在”。从而我们得出了木垒东天山大龙景区的风貌定位为净水灵山自在城。5.2风貌定位概念解读面阐述了木垒东天山大龙景区风貌定位的基本概念,这里还要进行具体的解读,从而指导规划中对净水灵山和自在城的体现。“净水”主要是通过木垒县“水都”的形象、风貌来体现的。木垒景区区有英格堡河、水磨河、东城河、木垒河、白河、博斯坦河等形态各异的水体,形成了丰富的水体景观。“灵山”主要是通过木垒的照壁山、鸣沙山的风貌来体现的,所谓“山

25、不在高,有仙则灵。”木垒的山自然就拥有了灵性。木垒山的风貌,具有“灵山”的风韵。无论是“净水”、“灵山”抑或是独具特色的观音文化、民俗文化,都反映了的一个重要的城市精神“自在”,水的“净”体现的是木垒人民如水般宁静淡泊的心情;山的“灵”体现的是木垒人民的感悟,对生活的态度和体验;草原文化、民俗文化体现的是木垒人民对民俗文化的崇尚,丰富的类型各异的民俗文化,如叼羊、姑娘追、赛马。摔跤等等,都体现了木垒人民的乐观、自在的生活态度。总而言之,木垒的城市风貌,通过山水、文化勾勒出一幅怡然自得的风景,体现出“天山木垒,养心的家 ”的独特韵味。5.3宏观5.3.1景区与环境关系东天山大龙景区风貌与环境的关

26、系是山、水、城乡相互交融的现代山水园林景区。规划借鉴国外山水园林城镇建设、开发及改造经验,并结合木垒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本土文化涵,探索适合木垒地特征的山水园林建设模式。5.3.2宏观控制东天山大龙景区建设要格保护景区景观特色,挖掘并发挥东天山大龙景区自身的在特点,包括山水形态格局和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山地地域特色。宏观控制主要是在规划中保护水体及山体环境,保留现状冲沟成为绿化渗透带,从而维护东天山大龙景区山水园林格局。5.4中观5.4.1不同风貌区域中观层次通过规划四个重点控制区域予以控制,包括游客中心、山水风貌区、民俗文化区、商务会所区、高档别墅住宅区及生态农业种植区,这几处作为规划和建设发展的

27、重点,建筑要与东天山大龙景区的地形特点相融和,建筑造型及环境等都应重点处理,突出它的地位与作用,并划分建筑高度控制区,控制中高层建筑。低层建筑以13层建筑为主,主要布置在重要景点围及其景观通廊控制围。引导中高层建筑区主要是商务会所和标志性建筑物。重点控制区域应注意建筑色彩的变化,丰富和充实景区的色彩搭配。色彩的选择应以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为依据,宜采用清淡的浅色为基调,如白色、淡黄色、浅绿色或淡红色为建筑的基调。5.4.2山水风貌区沿河流地带留出防护绿地,两侧各留出15米、10米宽的绿廊,确保其他区域建设用地不得侵占河流生态保护带,保护景区水体两岸山体不受开发破坏。结合防洪堤控制木垒岸线,保证岸

28、线的连续性、完整性、秩序性。5.4.3民俗文化街区传统街道的空间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构成一种连续的动态美,同时街道空间的变化还反映出街巷曲折、上上下下的布局,正是这种变化,给人以非常深刻的空间变化体验。街道的构成形态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由于山地建筑的灵活性和建筑外部空间的自由性,更体现了街巷与建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构成关系,沿街的街道随地形的坡度而起伏,依山势向上蜿蜒,街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和景区整体空间给人以层次丰富、自然灵活的感觉。5.4.4商务会所区 木垒县境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天段余脉自西向东纵贯于县境的南部。南部山地,群峰挺拨,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林间空地牧草茂盛,是传

29、统的夏牧场。中部是传统的河灌农耕区。北部的沙漠地带及北塔山、哈甫提克山一带,是传统的牧业区。 由于地形地势原因木垒县是一种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观,利用其做商务会所是对商务会所形式上的创新。与利用山地、丘陵、牧场创建商务会所共同点是都充分利用地形来因地制宜地开发环境景观,但不同之处在于地形的变化为商务会所室外娱乐项目增添了新的趣味性。独特的地形赋予环境景观设计太多的发挥空间,而其核心就是利用好大面积、高落差的坑壁,岩、瀑、山、水、林、花、草等自然元素形成层叠的空中花园和空中奇观,同时自然与建筑外贯穿、巧妙结合,形成另类的和谐居所。5.4.5生态农业种植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向,一面拓宽

30、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木垒县的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形成的浪漫田园大地景观,农舍依山傍水而建,三户一组,十户一团。随着地势起伏,农舍与农田变得浪漫而宁静。5.4.6住宅区住宅区的建筑空间布局纳

31、入整体空间结构控制之中。以建设环境优美、舒适、公建配套齐全的示级居住小区为目标。移步换景的“街景”有利于交往和驻足的尺度及空间,行进中不会轻易感到疲惫感等,在竖向街道中体现了“街”之精神,将不同片区标高住宅的入口分别设置而又互相连通,满足不同住户的出行要求并使得徒步攀缘的层数控制在4层及4层以下。在不防碍他人的前提下,楼梯的宽度最低应作到2米。在楼梯间休息平台处设计较大的面积,也可以使楼梯间中的交往正常进行。将爬坡的竖向街道置于室外环境中,并结合了小品与环境的设计,使人行走在其中感到放松和愉快。5.5微观5.5.1旧建筑改造旧建筑的改造主要分为传统街区的建筑保护改造和国道“303”线的沿街建筑

32、的风貌控制。由于传统街区体现木垒的发展历史及文化积淀,传统建筑的保护改造主要针对乡村建筑,通过改造、加建、更新等式,赋予乡村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旅游开发及发展。其他地段的旧建筑改造可以现代风貌为主。5.5.2新建建筑新建建筑的风貌定位应与所在区域的风貌定位相吻合,从而通过建筑风貌来体现和提升区域整体风貌特色。新建建筑根据不同地段分为不同的类型。“民俗”的新建建筑,与现有传统建筑的风貌相吻合,以传统建筑风格为主;乡村的新建建筑,以 为中心,结合旅游发展,以民俗文化为特点,传统建筑风格为主。其他地段的新建建筑以现代风貌为主,可适当点缀古典建筑符号,如坡屋顶、木构架等。6 景区风貌规划与设计6.1重点控制区域景区风貌并非单纯为建筑物的风格,景区的结构、布局、标志、天际轮廓线,民居街巷的人际关系,商业文化娱乐活动的人文环境,街道广场,远山,近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