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4.70KB ,
资源ID:67591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591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文地理部分常考知识问答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文地理部分常考知识问答汇总.docx

1、人文地理部分常考知识问答汇总人文地理部分常考知识问答汇总1经济林和经济作物有什么区别?咖啡、可可、橡胶的属于什么? 森林法规定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是我国五大林种之一,也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合得最好的林种。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按其用途分为: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广义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经济作物

2、具有地域性强、技术性高、经济价值大和商品率高的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宜于集中进行专门化生产。世界上一些主要经济作物如棉花、甜菜、甘蔗、麻类及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集中化与专门化程度均较高。 经济林主要指林木方面,经济作物主要指能有使用价值的物种,从上可知,咖啡、可可、橡胶都属于经济作物。 2我国小麦的主产区在哪里? 我国小麦三大产区,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这里冬小麦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56左右。其中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这里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种

3、植冬小麦有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其特点是商品率高。主产区集中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一般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播种,来年的 5月份收。(3)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该区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短,故以一年一熟为主,主产省区有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3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小麦生产是冬小麦还是春小麦? 美国的中部大平原的商品谷物生产中小麦区有两个,其中北部为春小麦区,南部为冬小麦区。澳大利的混合农业生产中,小麦为冬小麦。 5为什么说长江中下游是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 地势低平,气候湿润,最适宜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稻米产量高,加上这里河网密集,水域面积大,淡水养殖

4、在生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这里的人们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喜食水产,因此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6重要农作物的生长习性 粮食作物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它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气候区和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季收获,生长期一般为 80天至 120 天。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 120 天,北方为 270天。我国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区

5、,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受饮食习惯影响商品率高。水稻喜温、喜湿。根据对热量条件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一季稻,双季稻和三季稻。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地区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水稻种植区。青稞性喜凉,耐高寒和轻霜,生长期短,播种期的弹性大,于 35 月播种,79 月收割。我国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北部、西藏、青海都有栽培,以青藏高原出产最多。青稞是青藏地区人民的主要粮食。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甘蔗和甜菜。棉花:喜湿、喜光、生长期长。中国、美国和中亚是世界三大产棉基地。我国的棉花生产相对集中在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我国有五大商

6、品棉基地:江汉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和南疆。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其重要性居于首位,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产量最多。芝麻:优质油料作物,喜温怕涝,生产期较短而热量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具有喜高温,需水量大,吸肥多,生长期长的特点,是我国南方的糖料作物,主要分布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福建和海南。 (3)其他常考查的作物亚麻:喜凉爽湿润气候和肥沃壤土。种子发芽的温度是4左右,生育期间温度不超过18为宜。亚麻属长日照作物,我国的东北地区及东欧平原地区栽培较多。

7、黄麻:喜高温湿润气候和肥沃的沙质土壤。种子发芽最适宜的温度是 2025,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是 2830,昼夜温差要小。全年降水量在 1000毫米以上。原产于东南亚,现主要产在南亚地区。孟加拉国黄麻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其次是印度。黄麻在我国南方种植很广,浙江省最多。剑麻:原产于墨西哥,现在,坦桑尼亚产的剑麻占世界总产量的 60。 7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基塘农业的差异 (1 )河谷农业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以青海的黄河谷地、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最典型。青藏高原因气候高寒,只有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降水条件较好,土壤比较肥沃,又有河水作为灌溉水源,

8、因而适宜耕作,成为农业发达地带,被称为河谷农业。 (2)绿洲农业 又称绿洲灌溉农业,主要分布于新疆内陆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在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带与冲积扇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因有灌溉水源而成为荒漠地区发展农业的理想场所。绿洲农业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于荒漠地区。 (3)灌溉农业 是在天然降水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依靠水利工程设施发展起来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等地区。灌溉农业通过水利灌溉设施作保障,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以实现稳产高产,有时还可以培育肥力和冲洗盐碱。因此,灌溉农业是一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能排能灌、稳产高产的农业。 (4)坝子农业 主要分布

9、于云贵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在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些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4)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形式。它是把低洼的地方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筑成塘基,在塘基上栽果树、桑树、甘蔗。这种生产结构称为“桑基鱼塘” 、“果基鱼塘”或“蔗基鱼塘” 。这种生产方式使农业各环节互相依 存、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8新疆的瓜果和青藏高原农作物的品质为何好? 西北地区瓜果甜和青藏地区农作物高产原因都是因为当地光照

10、强,昼夜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积累的糖分或有机质多,晚上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糖分或有机质少,有利于糖分和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农作物的品质好。但是西北地区晴天多是因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而青藏高原晴天多则是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空气洁净。 9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优势。 10为什么海南是我国北方各省的冬季大温室? 海南省地处低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有一小部分是热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且四面环海,气候

11、深受海洋影响,在冬天我国北方各省气候寒冷,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海南成为我国北方各省的冬季大温室。 11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各有哪些特色? 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的灌溉农业;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西南地区云贵高原的坝子农业;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或立体农业;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或高寒农业;城市,矿区周围的乳畜业;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南方季风区的水稻种植业;黄淮海中低产田的鱼塘台田模式;内蒙古高原为草原牧场;新疆天山为山地牧场;青藏高原为高寒牧场。 12世界上典型农业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我国牧区发展可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借鉴: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加强牧区

12、交通运输建设和畜产品的加工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 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可借鉴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经济效益。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借鉴意义:大力建设生态农业体系,如在南方建立林业农田农业生态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发展多样化经济,如南方丘陵山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林草田塘多种经济;发展多种经营,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商品农业。 热带企业化种植园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国的一些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应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3、; 建立较大面积人工橡胶林生态系统,增加森林的覆盖率,可以起到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生物自肥的作用,不仅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还可达到永续利用资源的目的。 世界乳畜业对我国的乳畜生产的借鉴意义:中国大城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13.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综合性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影响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中的各因素,以寻求最佳区位,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可持续原则: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三效益

14、(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是具体布置运作、综合评价的基本出发点。 生态的可持续是基础,它强调工农发展要与资源、环境协调;经济的可持续是条件,工农业生产布置后既要生存发展,有增长数量,更要改善产品质量、提高效益、节能节料,清洁生产;社会的可持续是目的,工农业发展要促进就业,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 (3)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中一般是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力;冶金工业(炼铝业)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主导是廉价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主导是市场和水源;宁夏

15、平原水稻是水源;南疆长绒棉花主导是昼夜温差大。 (4)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布置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区位具有中国南方“门户”的位置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区位具有中国中部“中心”的位置“九省通衢” ,对内贸易的优势无限,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区位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无限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宜。 (5)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

16、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弱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的。又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早期趋于煤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低;晚期趋向于铁矿产地,因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了;现代趋向于市场、临海分布。即前期为煤铁复合型,后期为临海型;现代高科技自动化生产工艺的运用,使其对工人的技术素质要求大大提高。再如,劳动密集型工业来,大约每十年“飞”一下,在“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 世纪 5060 年代主要在日本,70 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 ,80年代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90 年代主要在中国沿海省份,21 世纪初主要

17、在中国的中部省份(即中部的崛起)。 1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有关。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在全球范围内对人口数量变化没有影响,考查范围越大,其影响越小。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内,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例如,海湾战争导致大量战争难民迁移;撒哈拉沙漠的扩张导致环境难民迁移;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吸引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等。但就全球范围看,影响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 15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

18、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 对迁入地的影响:合理的人口迁移,可开发迁入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改善原先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综合环境。不合理的人口迁移,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既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我国民工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民工进城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为城市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促进了城市

19、商业和周边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 人口迁移对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 可调整人口分布,对民族和种族的融合起重要作用;改变了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扩大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16人口分布 (1)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量(人/km 2 )。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等,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分析人口密度差异的基本思路:地形气候(气温、降水等)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发展。(3

20、)人口分布状况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形成原因 稠密区 亚洲东部、60N 以南的欧洲、北美洲东部 北半球中纬度的近海地带 平原广、气候温湿,农业发展早,工业、交通、城市发达 稀疏区 苔原、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高纬度地区 严寒 热带雨林带 赤道地区 湿热 沙漠带 干旱地区 干燥 高原、山区 高山地区 寒冷 需要注意:目前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 11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亚洲);俄罗斯(欧洲);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尼日利亚(非洲);墨西哥(北美洲)。 (4)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 地区差异 主要原因分析 世界人口分布 密集区 东南亚、南亚 古老文化中心

21、,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贸活动频繁,重要工业地带 北美洲东北 工业、金融、贸易最发达 稀疏区 高山寒冷区、干旱沙漠区、湿热地区 自然条件恶劣,或开发较晚 中国人口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密集;西部高原稀少;平原多,山区多。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17什么是人口问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不同,同时,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也会带来的不同的人口问题。 类型 问题 影响 措施 传统型 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增速快 加大了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限制经济发展速度,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 青少

22、年及儿童比重过大 现代型 人口增长慢 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18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因此,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之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又称之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前者可以称之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

23、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又称之为微观因素。 下面以武汉市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也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武汉市是

24、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城市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要用综合思维方式,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出现影响城市兴起和发展的新的区位因素。除科技、旅游等因素,还有如可持续发展等。环境保护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因素之一,那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将得到治理,城市的经济结构也会随着改革。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城市区位因素也在发展变化,有些因素的影响减弱,有些因素的影响增强。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对城市区位产生较大的影响。 19城市化

25、的几个有关概念的区别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后的绝对分散阶段,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 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 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20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受到了影响。合理的

26、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使环境向有利于提高人们生产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而过快的城市化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城市问题。 解决措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21城市地域形态与城市地域结构的区别 城市地域形态是指城市的外部形状,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有集中式、组团式和条带式或放射式。城市地域结构则指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及其组合状况,其主要指不同的城市功能区有规律地结合。 22.出生率与生育率有什么区别? 人口出生率是某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

27、数与总人口数之比。生育率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指 15 岁到 49 岁妇女)数之比,它是决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础,对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的出生状况更直接和明显。如:非洲的生育率是 13,即每个育龄妇女平均生 13 个孩子。 23.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哪些区别? 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限量,则会使原有的人口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合理人口容量则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首先,

28、两个概念的人口数量含义是不同的。环境承载力主要是从自然资源(淡水、土地等)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来确定地球可以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它强调生态系统供养人口的自然基础,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 ,它表示的是一个警戒值。合理人口容量则较好地体现了人口在“发展”层面上的意义,它表示的是一个合理值。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环境承载力是生物生理性的人口容量,即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情况下的最大人口容量。显然,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其次,正因为两个概念的数值含义不同,所以导致其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方面的资源与环境,人口环境容量则不仅反映了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29、,而且体现了人口数量与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相适应性,是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除受自然的资源与环境影响外,还受人文的消费水平与科学技术影响。 24交通线选线的区位因素 (1)人文因素主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方面:经济方面主要包括: “线”在路网中的作用。 沿线经济的发展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相关产业的形成,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加强加快起止点及沿线的人员、物质、文化、信息交流的发展。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友好往来、文化传播。环境因素:考虑交通线在施工过程中和营运后对环境的影响,如青藏铁路的

30、选线就充分考虑了在施工过程中和运营后对可可西里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的影响。 (2)自然因素: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而选出既能够满足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工程量,减少投资,并便于保养。评价性语言从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地质、灾害等有利和限制因素进行评价。 (3)科技因素:作为建设保证。 25交通线上选点的区位因素 (1)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 陆域条件:是否有平坦的地形,海岸线是否曲折,是否是背风、避浪,河流的入海口,河流交汇处,与其他交通是否有便利联系。水域条件:是否水深港阔,泥沙淤积状况。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是否广阔,所依托城市的经济是否发达。 (2)机场区位

31、分析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有利于排水;地质:地基坚固、稳定;风向:机场跑道沿盛行风向修建,有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气候: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少、风速小的地方,宜设在距城市较远、地势较高的地方;经济因素:与城市交通联系方便。 26京九铁路途经区域的地理概况 穿越的省市 京、津、冀、鲁、豫、皖、鄂、赣、粤9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 经过的革命老区 冀中、大别山、井冈山、赣南等 跨越的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等水系 穿越的地形区 华北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别山区、江南丘陵、两广丘陵、珠江三角洲 连结的工业基地 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农 业 基 地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