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60.82KB ,
资源ID:67577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577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1、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第一部分 绪言1.1 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我们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的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我们了解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建议地质仪器工具和化学试剂的使用,鉴定等 使学生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一般方法。了解地质病害对土木工程的影响,病害区地质工作方法及典型病害和治理工程技术,掌握在专业设计中如何应用地质知识1.2 实习的主要内容熟练阅读地阅读和使用地质图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能够较精确的测点和测定各种地质体的产状要素观察确定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掌握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掌握描述记录方法岩性的鉴别、命名,

2、描述及其在地质体中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了解野外地层划分的依据使我们了解订车阶段工程地质的工作内容,能够正确表达线路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问题,准确的使用地质概念和地质术语;学会野外工程地质工作方法、步骤及组织1.3 实习地点蓝田县汤峪镇1.4 自然地理概况1.4.1 地理位置汤峪地处陕西省秦岭北麓蓝田县境内,位于西安市东南约38km。东汤峪地处陕西省秦岭北麓的蓝田县,渭河盆地南缘偏东部。区内主要地貌单元有山地、河谷平原、河谷阶地、冲积扇以及塬。构造活动强烈而复杂,出露有温泉,现为陕西省汤峪疗养院所利用1.4.2 地质特点 1 .地层出露区内出露下元古界宽坪群、第三系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3、。以山前断裂为界,宽坪群主要分布在本区南部,正变质岩和副变质岩交替出现,为火山?沉积建造;第四系主要分布在北部;第三系在东北角有零星分布(图))。2. 岩浆活动岩浆活动较为强烈。加里东期主要有辉长岩和辉石岩。前者主要出露在本区南部,B走向,面积较大,常呈岩墙、岩脉状,宽几十米到几百米;后者仅在最南缘有一些出露。燕山期花岗岩,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出露在宽坪群中,以岩脉的形式分布,宽度不等,nw向、ew向分布。3. 构造特征构造活动强烈而复杂,经历过挤压与拉张交替作用的多期(次)活动过程。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有多期变形活动,早期褶皱往往被覆盖,现有褶皱一般都是后期叠加的背、向形,次生面

4、理发育。多期变形与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紧密联系。早期褶皱近ew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及弯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岩脉侵入,为前加里东期变形。中期褶皱也为! 向,与早期褶皱交角不大(!%&)或近于共轴叠加,形成较开阔的弯滑褶皱,产生S2折劈理,为加里东期变形。在燕山期变形中,有垂直叠加的#(向水平褶皱和与轴面近于平行的断裂。沿断褶带及与第二期背形交汇部位有燕山期花岗岩侵入。晚期出现断裂变形,形成(向)扭裂及大规模由北向南的推覆。宽坪群中小褶皱特别发育,主要是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面理置换。在野外,可以看到斜长角闪岩中的早期石英脉随面理褶皱,明显地呈现出背、向形

5、特点。还有两期花岗质脉贯入,早期花岗质脉呈倒转褶皱弯曲,晚期花岗质脉没有倒转,两期褶皱近于平行。该区褶皱总的构造型式及发育规律是:由早期线性紧闭型到晚期的宽缓开阔型;轴面构造由片理折劈理破劈理;褶皱形成机制由弯流弯滑;变形由褶皱(伴随小型韧性剪切带)到脆性断裂,即由韧性变形到脆性变形。区内地表出现的深大断裂主要有秦岭北坡山前断裂和库岭口*何家山断层。另外,还有几条隐伏断层。多数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特征,其性质在不同发展阶段或同一阶段的不同时期内有所不同,往往是挤压与拉张互为交替,反复出现。笔者对山前断裂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节理在本区十分发育,特别是在山前断裂破碎带、宽坪群中副变质岩中尤为突出

6、。通过野外观察,对节理进行分期配套,可发现该区节理分为早、中、晚三期。其中早期节理往往为剪节理,中、晚期都为张节理。中期张节理往往被黄铁矿充填,而晚期张节理无任何充填物。这些节理的透入性和连通性均较好东汤峪山前断裂是秦岭北缘断裂带的一部分,主要由两条同期断裂交汇于东汤峪口组成。在东汤峪口以西为ne走向,以东为近nw走向,由三条nnw向小断层组成,据推测,这三条小断层中间也存在ne方向的断裂,将这三条小断层连成一条近ew向断层。其为正断层,断面北倾,地表倾角一般大于50。*东汤峪河东山前断裂剖面位置位于汤峪河东岸,方位270,为山前断裂破碎带。破碎带宽达60多米。剖面起始处的断层由ne向和nw向

7、的两条断层交汇而成近!向断裂。断裂以北出露碎裂辉长岩,是在较高温度下,沿张性裂隙侵入而成,岩体碎裂,有蚀变,呈褐色,有透镜体化,节理发育。往南出露正变质岩,蚀变较强,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蚀变带中钾长石英脉呈透镜状,局部出现糜棱岩。再往南为斜长角闪岩夹云母石英片岩互层,这是一过渡带,以北为正变质岩,以南为副变质岩。该断层带的裂隙十分发育,且大多数未被充填。辉长岩沿断层面的张性空间侵入,说明该断裂切割较深。另外,宽坪群蚀变斜长角闪岩中保留的早期糜棱面理,钾长石英脉透镜体化、碎裂,这都说明汤峪河东山前断裂经历了压!张!压!张这样的多期活动过程。第二部分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层与岩

8、性1. (一)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图5-1)。2. 下元古界 下元古界宽坪群(Pt1k)分布在本区的南面,主要为二云母石英片岩、片糜岩、斜长角闪岩、二云角闪石英片岩夹硅化大理岩,岩层交互出现。部分岩石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局部出现玻化岩。宽坪群褶皱、断裂十分发育,厚度在1000m以上。 3. 第三系 第三系(N2)为上新统蓝田组,只在区内东北角零星出露,岩性为红色粘土及砾石层。据邻区资料,蓝田组不整合于下伏的第三系各组地层之上,厚度为几十米(陕西省地质矿产局,1989)。 4. 第四系

9、第四系(Q)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均有出露,厚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中更新统(Qp2)为一冰水堆积的砾石层和红棕色粉砂质亚粘土(局部为亚砂土),主要在本区东北部和西北部大面积出露。 上更新统(Qp3)下部为灰白、灰黄色砂砾石,上部为粉砂质亚粘土、亚砂土,主要出露在汤峪河二级阶地。 全新统(Qh)下部为灰白、灰黄色砂卵石层和棕褐色亚砂土、亚粘土,沿汤峪河一级阶地分布;上部为河漫滩堆积物,岩性为砂卵石,局部表层为亚粘土。 (二)岩浆岩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5. 花岗岩 燕山期花岗岩主要出露在宽坪群中,以岩脉的形式分布,厚度不等,最厚约15 m,最薄

10、约2 m,一般薄约10 m(图5-1),呈东西向、北西西向分布,局部出露眼球状混合岩花岗岩。 6. 辉长岩 辉长岩体主要出露在本区南部,呈北西走向,出露面积较大,常呈岩墙状、岩脉状,宽几十米到几百米。本区南缘有少量出露。岩体具片理化,弱蚀变。在汤峪河东山前断裂带中也有辉长岩出露,构造蚀变强烈。辉长岩体为加里东期侵入。 7. 辉石岩 辉石岩在区内出露较少,仅在汤峪南部可以见到。岩体中辉石含量多,结晶颗粒粗大,基本看不到长石,并有后期长英质脉体贯入,辉石退化变质成为绿泥石、角闪石。结合区域资料分析,该岩体为加里东期侵入。2.2地质构造2.2.1 褶皱 2.2.1.1 分类和要素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

11、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过程岩石中面状构造(如层理劈理或片理等)形成的弯曲。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斜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斜。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褶皱要素包括核褶皱的中心部位翼泛指核部两侧比较平直的部分轴迹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时出露的轴部枢纽同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联成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曲面轴面与地面或其他面的交线称为该面上的轴迹轴理想的圆柱状褶皱可以由一条平行其自身移动而描绘出该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这一直线又称为褶轴。2.2.1.2 分类

12、根据单个褶皱的枢纽及轴面的产状分为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 90)枢纽近于水平(010)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70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2080)枢纽近水平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斜卧褶皱轴面和枢纽的倾向和倾角基本一致轴面倾角2080。2.2.2 断裂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据其发育的程度和两侧的岩层相对位错的情况把断裂分为三类。一类叫劈理,是微细的断裂变动,还没有明显破坏岩石的连续性。第二类称节理,是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分为基本的三

13、类;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正断层,断层面倾角一般较陡。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是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变化较大,从陡倾到近水平以上讨论的主要是脆性断裂情况,其断裂面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两类断裂的断裂面则是看得见却不一定摸得着的。塑性断裂是岩石塑性变形的产物,象流劈理,是因片状或板状矿物的平行排列而使岩石能够分裂成许多平行薄片的构造。粘滞性断裂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粘滞性流动的结果,原岩的结构已完全破坏,原来组成岩石的矿物发生转动并伴有重结晶和再排列作用,形成片理、片麻理和新生面理等。因此,说断裂是不连续变形同样只具相对。2.3 水文地质条件2.3.

14、1 水特点地下水存在于地壳岩石裂缝或土壤空隙中的水。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统称为地下水。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自流水三大类。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当潜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流动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

15、自流水。2.3.2地下水的分类1、按起源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2、按矿化程度不同,可分为淡水、微咸水、咸水、盐水、卤水。详见下表:地下水类型总矿化度(g/l)淡 水50表2 地下水按矿化度分类表3、按含水层性质分类,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4、按埋藏条件不同,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埋藏在离地表不深、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一般分布不广,呈季节性变化,雨季出现,干旱季节消失,其动态变化与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潜水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一般埋藏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孔

16、隙及坚硬基岩风化壳的裂隙、溶洞内。承压水:埋藏并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承压水受静水压;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动态变化不显着;承压水不具有潜水那样的自由水面,所以它的运动方式不是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流动,而是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以水交替的形式进行运动。 包气带水指潜水面以上包气带中的水,这里有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气态水和暂时存在的重力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季节性地存在的水称上层滞水。潜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它主要由降水和地表水入渗补给。承压水是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它承受压力,当上覆的隔水层被凿穿时,水能从钻孔

17、上升或喷出。按含水空隙的类型,地下水又被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孔隙水是存在于岩土孔隙中的地下水,如松散的砂层、砾石层和砂岩层中的地下水。裂隙水是存在于坚硬岩石和某些粘土层裂隙中的水。岩溶水又称喀斯特水,指存在于可溶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等)的洞隙中的地下水。 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井水和泉水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地下水。不过,地下水也会造成一些危害,如地下水过多,会引起铁路、公路塌陷,淹没矿区坑道,形成沼泽地等。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地下水有一个总体平衡问题,不能盲目和过度开发,否则容易形成地下空洞、地层下陷等问题。赋存在地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含水岩土分为两个带,上部是包气带 ,即非饱和

18、带 ,在这里,除水以外,还有气体。下部为饱水带,即饱和带。饱水带岩土中的空隙充满水。狭义的地下水是指饱水带中的水。地下水可开发利用,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田灌溉用水的水源。地下水具有给水量稳定、污染少的优点。含有特殊化学成分或水温较高的地下水,还可用作医疗、热源、饮料和提取有用元素的原料。在矿坑和隧道掘进中,可能发生大量涌水,给工程造成危害。在地下水位较浅的平原、盆地中,潜水蒸发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在地下水位高,土壤长期过湿,地表滞水地段,可能产生沼泽化,给农作物造成危害。地下水中分布最广的是钾、钠、镁、钙、氯、硫酸根和碳酸氢根 7 种离子。地下水中各种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量称总矿化

19、度 ,总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 ,称淡水,13克升的 ,称微水,3 10克升的,称咸水 ,1050克升的,称盐水,大于 50 克升的,称卤水。地下水中钙、镁、铁、锰、锶、铝等溶解盐类的含量称硬度,含量高的硬度大,反之硬度小。在实习地点处含硫酸根含量有点多(由于岩石),水味道有些涩口,水质较好。2.4 河流地质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搬

20、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第三部分 不良地质现

21、象以及解决方案3.1风化作用3.1.1 风化的概念: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地面的岩石经受风、电、大气降雨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化学成分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3.1.2.1 风化作用的分类:3.1.2.1.1 物理风化作用 物理或机械风化造成岩石分解。机械风化的主要过程为海蚀,海蚀把碎屑物及其他微粒的大小减少。但机械风化与化学风化环环相扣,如机械风化造成的裂缝会増加进行化学风化的表面面积。而化学风化在裂缝造成的矿物亦会帮助岩石分解。热膨胀,或称为洋葱状风化、剥离作用、日晒风化或热冲击,通常在类似沙漠等有很大的每日温差的地方。温度在日间升高,在晚间则急

22、剧下降;岩石在日间受热膨胀,在晚间冷却收缩。应力通常都会施加在外层。此应力令岩石外层以薄片状态剥落。虽然此现象由温差做成,但水汽的存在令热膨胀的效果加强。3.1.2.1.2 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包含岩石成分的改变,常常引致其形态的崩溃。这种风化会在一段期间反复发生。碳酸化作用其中一种知名的溶解作用为碳酸化作用,此过程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引起。碳酸化作用在含有碳酸钙的岩石发生,例如石灰岩及白垩。此作用发生在雨水与二氧化碳或有机酸等结合后形成弱酸,弱酸与碳酸钙反应后形成重碳酸钙。此作用在低温下会加速,所以是冰川风化的主要特色。其反应如下:CO2 + H2O - H2CO3 二氧化碳 + 水 -

23、碳酸H2CO3 + CaCO3 - Ca(HCO3)2 碳酸 + 碳酸钙 - 重碳酸钙碳酸化作用在有多重接口的石灰岩形成一种分开的石灰岩道路。碳酸化作用沿着岩石接口的反应最为强烈,令此接口加阔及加深。3.1.2.3 生物风化作用生物生物亦有可能参与物理风化(同时亦有化学风化)。地衣及藓类植物在光秃秃的岩石表面生长,做成一个更为潮湿的化学微环境。岩石被这些生物附上后会加强在岩石上表面微表层进行的物理与化学分解。大范围的幼苗发芽及植物的根部除了在岩石上裂隙施加物理压力外,亦提供一个水及化学物的渗透渠道。挖洞动物及昆虫分布在底岩附近的土壤表层亦会增加水及酸的渗透性和进行氧化过程的表面积。3.2 滑坡

24、与崩塌3.2.1 崩塌3.2.1.1 崩塌的定义崩塌(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是从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3.2.1.2 崩塌的类型1根据坡地物质组成划分(1)崩积物崩塌(2)表层风化物崩塌(3)沉积物崩塌(4)基岩崩塌2根据崩塌体的移动形式和速度划分(1)散落型崩塌(2)滑动型崩塌(3)流动型崩塌3.2.1.3 崩塌形成的条件1.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有:(1)岩土类型岩土是产生崩塌的物质条件。不同类型、所形成崩塌的规模大小不同,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

25、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的碳酸盐岩、石英砂岩、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2)地质构造各种构造面,如节理、裂隙、层面、断层等,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崩塌的形成提供脱离体(山体)的边界条件。(3)地形地貌江、河、湖(岸)、沟的岸坡及各种山坡、公路边坡,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及各类人工边坡都是有利于崩塌产生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45度的高陡边坡,孤立山嘴或凹形陡坡均为崩塌形成的有利地形。2.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很多,主要有:(1)地震 (2)融雪、降雨 特别是大暴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3)地表冲刷、浸泡。 (4)

26、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冻胀、昼夜温度变化等也会诱发崩塌。3.2.1.4 防治崩塌的工程措施(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这种措施常用于中、小型崩塌或人工边坡崩塌的防治中,通常采用修建明硐、棚硐等工程进行,在铁路工程中较为常用。(2)拦截。对于仅在雨后才有坠石、剥落和小型崩塌的地段,可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如设置落石平台和落石槽以停积崩塌物质,修建挡石墙以拦坠石;利用废钢轨、钢钎及纲丝等编制钢轨或钢钎棚栏来栏截这些措施,也常用于铁路工程。(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

27、建支柱、支挡墙或用废钢轨支撑。(4)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等。一般边坡均可采用。(5)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6)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3.2.2 滑坡3.2.2.1 滑坡的定义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总理作用写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下滑的现象。3.2.2.2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

28、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

29、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3.2.2.3 滑坡的主要组成要素滑坡体、滑坡壁、滑动面、滑坡床、滑坡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滑坡裂缝。以上滑坡诸要素只有在发育完全的新

30、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意滑坡都具有。3.2.2.4 滑坡的防治措施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

31、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3.3 泥石流3.3.1 泥石流的定义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3.3.2 泥石流的种类(1)、按其物质成分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泥石流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泥石流称之水石流。(2)、按其物质状态分为2类1)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