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65.65KB ,
资源ID:67362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362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实验附带实验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实验附带实验总结.docx

1、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实验附带实验总结中国石油大学(渗流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2013-05-09 成绩: 班 级: 石工10 学号: 1002 姓名: 教师: 张 同组者: 实验二 不可压缩流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实验一、实验目的1、平面径向渗流实验是达西定律在径向渗流方式下的体现,通过本实验加深对达西定律的理解;2、要求熟悉平面径向渗流方式下的压力降落规律,并深刻理解该渗流规律与单向渗流规律的不同,进而对渗透率突变地层、非均质地层等复杂情况下的渗流问题及其规律深入分析和理解。二、实验原理平面径向渗流实验以稳定渗流理论为基础,采用圆形填砂模型,以流体在模型中的流动模拟水平均质地层中不可

2、压缩流体平面径向稳定渗流过程。保持填砂模型内、外边缘压力恒定,改变出口端流量,在稳定条件下测量填砂模型不同位置处的水头高度,可绘制水头高度或压力随位置的变化曲线(压降漏斗曲线);根据平面径向稳定渗流方程的解计算填砂模型的流动系数及渗透率。三、实验流程实验流程见图2-1,圆形填砂模型18上部均匀测压管,供液筒内通过溢流管保持液面高度稳定,以保持填砂模型外边缘压力稳定。图2-1 平面径向流实验流程图1测压管(模拟井);216测压管(共16根);18圆形边界(填砂模型);19排液管(生产井筒);20量筒; 21进水管线;22供液筒;23溢流管;24排水阀;25进水阀;26供水阀。四、实验步骤1、记录

3、填砂模型半径、填砂模型厚度,模拟井半径、测压管间距等数据。 2、打开供水阀“26”,打开管道泵电源,向供液筒注水,通过溢流管使供液筒内液面保持恒定。 3、关闭排水阀“24”,打开进水阀“25”向填砂模型注水。 4、当液面平稳后,打开排水阀“24”,控制一较小流量。 5、待液面稳定后,测试一段时间内流入量筒的水量,重复三次。; 6、记录液面稳定时各测压管内水柱高度。7、调节排水阀,适当放大流量,重复步骤5、6;在不同流量下测量流量及各测压管高度,共测三组流量。 8、关闭排水阀24、进水阀25,结束实验。 注:待学生全部完成实验后,先关闭管道泵电源,再关闭供水阀26。五、实验要求与数据处理1、实验

4、要求(1)将原始数据记录于测试数据表中,根据记录数据将每组的3个流量求平均值,并计算测压管高度;绘制三个流量下压力随位置的变化曲线(压降漏斗曲线),说明曲线形状及其原因。 表2-1 测压管液面基准读数记录表实验仪器编号:径6测压管编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测压管基准读数,cm0.30.30.50.400.30.10.30.50.20.30.30.30.30.100.3 表2-2 测压管液面读数记录表序号测压管液面读数,cm体积cm3时间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7.369.970.070.069.970.370.370.370.270.

5、770.370.570.470.670.470.670.79732.3110233.829330.78229.864.764.864.864.765.665.565.465.666.265.865.965.966.566.366.566.514221.5312518.7813320.44319.562.862.862.862.863.763.663.563.764.464.064.064.064.964.764.864.812516.0913417.3515319.75填砂模型(内)半径 18.0 cm, 填砂厚度 2.5 cm, 中心孔(内)半径 0.3 cm,相邻两测压管中心间距 4.44

6、 cm, 水的粘度 1 mPas。根据测压管高度,计算压力,统计成表,并绘制压力随位置变化曲线:以第一流量的1号测压管为例,计算测压管压力: P1gh10009.8(57.3-0.3+1.25)10-25737.9Pa同理可得其他流量下各测压管压力,结果见表2-3表2-3 测压管压力与位置统计表序号测压管压力 P/Pa平均流量cm3/s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737.96943.36933.56943.36972.76982.57002.16982.56953.17031.56982.57002.16992.37011.97011.97041.37021.73.0

7、1323013.56433.76423.96433.76463.16521.96531.76502.36502.36590.56541.56551.36551.36610.16610.16639.56610.16.58632004.16247.56227.96237.76276.96335.76345.56316.16316.16414.16365.16365.16365.16453.36453.36472.96443.57.746距离cm04.444.444.444.448.888.888.888.8813.3213.3213.3213.3217.7617.7617.7617.76取17、1

8、3、9、5、1、3、7、11、15测压管所在截面绘制压力随位置变化曲线:序号171395137111517021.76992.36953.16972.75737.96933.57002.16982.57011.926610.16551.36502.36463.13013.56423.96531.76541.56610.136443.56365.16316.16276.92004.16227.96345.56365.16453.3距离-17.76-13.32-8.88-4.4404.48.8813.3217.76图2-2 三个流量下压降漏斗曲线分析:由压力公式,压力是表示能量大小的物理量。由压力

9、分布可知,当距离r成等比级数变化时,压力p成等差级数变化。因此,压力在供给边缘附近下降缓慢,而在井底附近变陡,说明液体从边缘流到井底其能量大部分消耗在井底附近。这是因为平面径向渗流时,从边缘到井底渗流断面逐渐减小。由于稳定渗流时从边缘到井底各断面通过的流量相等,所以截面积越小渗流速度越大,渗流阻力越大,因此能量大部分消耗在井底附近,所以曲线大体呈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形状。(2)根据平面径向稳定渗流方程,计算填砂模型平均渗透率、不同半径范围的渗透率,评价砂体的均匀性。答:计算模型平均渗透率 第一流量下,即Q=3.013cm3/sPe1(7011.9+7011.9+7041.3+7021.7)40

10、.0702210-1MPaPw15737.9Pa0.0573810-1MPa同理得: 第二流量下,即Q=6.586cm3/sPe20.066210-1MPa, Pw20.0301310-1MPa 第三流量下,即Q=7.746 cm3/sPe30.064610-1MPa, Pw30.0200410-1MPa计算渗透率:已知:Re18cm ,Rw0.3cm ,h2.5cm ,w1mPa.s 所以 : 计算不同半径范围的渗透率 已知Re=18.0 cm; Rw=0.3 cm; h= 2.5cm;水的粘度= 1 测压管距中心:r1= 4.44 cm; r2= 8.88 cm;r3= 13.32 cm;

11、r4=17.76cm. 半径为r1=4.44cm时: 第一流量下, 同理有,第二流量下, 第三流量下, 求解r=0到r1的平均渗透率: 所以 所以 同理可得:当半径为r2=8.88cm时: , 求得r1到r2的平均渗透率: 所以 当半径为r3=13.32cm时:, 求得r2到r3的平均渗透率: 当半径为r4=17.76cm时,近似等于半径为Re=18.0cm: , 所以 统计以上数据于表2-4,并评价砂体均匀性:表2-4 渗透率与半径关系统计表半径R/cm项 目04.444.448.888.8813.3213.3218.0平均渗透率K/m235.69406.63383.35233.04 砂体均

12、匀性评价: 通过表2-4可看出,在砂体的中部(4.44cm-13.32cm),砂体的渗透率大,达到400m2左右,大于砂体其他位置的渗透率,也可以看出,各个填砂段的渗透率相差较大,说明砂体均质性不好。(3)写出填砂模型流量与总压差的关系表达式,并绘出流量与总压差的关系曲线。答: 关系表达式为;表2-5 流量与总压差数据统计表总压差P/10-1MPa0.012840.036070.04456流量Qcm3/s3.0136.5867.746绘制出流量与总压差关系曲线如图2-3:图2-3 流量与总压差关系曲线由图可以看出,流量与总压差基本成正相关。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熟悉了平面径向渗流方式下的压力降落规律,明白了流量与压差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认识到不同渗透率突变地层、非均质地层等复杂情况下的渗流特点规律,加深了对达西定律的理解。最后,谢谢老师的指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