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5 ,大小:69.13KB ,
资源ID:67335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335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环境生态学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环境生态学总结.docx

1、环境生态学总结第一章一、生态圈(Ecosphere)生态圈的概念(Concept of Ecosphere):生态圈包括两大部分: (1)生物圈 (2)生命支持系统人类所生活的地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运动和充满生机的生态圈,它包括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机体和维持它们生存的各种系统,即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总和。二、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启示 生态圈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生态系统正是依靠太阳能的不断输入才实现了其结构的发育与功能的运行。1、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物质流动过程在生态圈中封闭的,而且这种封闭并没有使生态圈内出现生物活动所需要物质

2、的枯竭,也没有造成生命活动排泄物的反常积累,任何耗用都得到补偿。生态圈内的各类生命在功能上的互补,构成了物质循环的多渠道和畅通的各种回路,保证了物质的多级利用与循环利用。 环境污染发生的重要原因是人类注意创造新的化合物质,却忽视了它的分解问题。2、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 生态圈具有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巨大潜力,包含生物圈保持稳态的功能,实际上生态圈具有纠正偏离、补偿缺损的自我调节能力。 但是生态圈自我调节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在强烈的干扰特别是非正常的人为干扰的压力下,一个环节或一个子系统失去控制,都可能成为对系统整体的威胁。 许多生态破坏发生的原因,就是人们对生态圈这种调节能力

3、有限性认识不够造成的。3、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 大自然的本质就是物质的、运动的,其各种因素的组合与演化是有规律和方向性的。因此生态圈的演化是以良性循环的方式实现的,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贮备更好的条件,这个演化过程总是趋于生态圈本身的稳定和多样性的增加,如系统的自由能不断增加、生境的复杂多样,自我保障机制的完善等。 生态圈的整体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无论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是如何发达,人类还不能脱离生态圈。将人类的智慧与生态圈积累的智慧相结合,在两者的协调进化中求得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环境问题(Environment and Environment

4、al Problem)环境:环境一般是指生物有机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它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有机体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环境必须相对于一中心主体才有意义。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环境范畴。 环境概念与差异生物为主体环境:环境的范畴包括:大气、水、土壤、岩石等。人为主体环境:环境还应包括整个生物圈,还有社会因素与经济因素。环境科学的环境定义:主体是人类,环境指的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它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作用于人的一切外界事物和力量的总和。环境范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会相应地改变。环境生态学的定义(Definition):1)环境生态学是主要研究污染物在以人类为中心的各个生态

5、系统中的扩散、分配和富集过程等消长规律,以便对环境质量作出科学评价。评价:人为干扰下所出现的环境问题不只是个污染问题,环境质量的科学评价也不能仅限于污染与否。(2)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金岚、盛连喜)。评价:生态破坏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复杂。第二章生态因子及其分类 (Ecological factor and Its Classification)生态因子的概念: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

6、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例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生态因子是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生物的生存条件。生态因子也可认为是环境因子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而环境则是指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要素。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 Factor Action(1) 综合性: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

7、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生态因子所发生的作用虽然有直接或间接作用、主要与次要作用之分,但是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如光与温度的关系。空气温度与湿度影响土壤水的温度与湿度。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2) 非等价性:哦,在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如:光合作用时,光强是主导因子,温度与CO2为次要因子。春化作用时,温度是主导因子,湿度和通气条件是次要因子。(3) 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对于不同的植物器官,处在不同发育期的

8、个体各有不同。种子的忍耐力一般较强。花对寒冷最敏感,容易受害。举例:春天苹果花遇到-3低温时雌蕊就受害。成长叶在则在-5度时受害。欧洲槭树幼苗根系冬天-8度土壤受害,地上的顶芽受害气温-26度,侧芽为-31度。(4)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Direction Action and Indirection Action)区分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对认识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都很重要。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是他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直接作用: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

9、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5) 不可代替性与可补偿性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作用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其生病或死亡。所以从总体上说生态因子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局部都是能够补偿的。 例如:同样光合强度既可以发生于强光照与稀CO2 ,又可以出现于弱光照与浓CO2 的配合条件下。光和CO2 一方的强化可以补偿另一方的不足。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而不能以一个因子代替另一个因子,而且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不是经常存在的。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Restriction Action of Ecological

10、 Factor1、最小因子定律 (Law of minimum):德国农业化学家利比希(J. Liebig)发现:作物产量往往不是受其大量需要的营养物质所制约(如CO2 和水,因为这些营养物质周围环境中的贮存是很丰富的),而是取决于那些在土壤中较为稀少,而且又是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硼、镁、铁、磷等,以及微量元素。1840年在其所著:的有机化学及其在农业和生理学中的应用”一书中指出:“植物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食物的量”,这被 称为Liebig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环境中那些处于最小量状态的营养物质。最小因子定律(Law of minimum):定律基本内容: 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

11、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磷常常限制作物生长的因子。很多学者对这个定律进行补充:Mitsheerch发现:当限制因子增加时,作物开始增产效果很大,继续下去,效果渐渐减少。利比希定律应用条件(E.P. Odum对定义进行补充):(1)这一定律只适用稳定状态。 只有在环境条件处于严格的稳定状态下,即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应用。如果稳定状态受到破坏,各种营养物质的存在或需要量都在不断变化,这时就没有最小成分而言。(2)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一生态因子,由于伴随的其它因子不同,对生物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如光强不同时,CO2 浓度的提高可以得到

12、部分补偿。最低因子不是绝对的。2、耐性定律 (Law of Tolerance)美国生态学家谢尔福德(V.E.Shelford)指出(1913):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即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赖环境中的多种条件,而且生物有机体对环境因子的耐受性有一个上限和下限,任何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这就是Shelford耐受定律。该定律将最低量因子和最高量因子相提并论,把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称为限制因子。

13、耐性限度生物的耐性限度因发育时期、季节、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当一个种生长旺盛时,会提高对一些因子的耐性限度;相反,当遇到不利因子影响它的生长发育时,也会降低对其它因子的耐性限度。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可以用钟形耐受曲线表示。图:耐受钟形曲线图。3、限制因子(Restriction Factor)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的条件:

14、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广,而且这种因子又非常稳定,那么这种因子就不太可能成为限制因子;相反如果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很窄,而且这种因子又易于变化,这种因子很可能是一种限制因子。举例:氧气是水生生物的限制因子,对陆生生物氧气就不是限制因子。后来学者的研究对Shelford耐受定律进行了补充,补充内容如下:(1)生物能够对一个因子耐受范围很广,而对另一因子耐受范围很窄;(2)对所有因子耐受范围都很宽的生物,一般分布很广;(3)在一个因子处在不适状态时,对另一个因子的耐受能力可能下降;(4)生物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耐受性不同,繁殖期通常是一个敏感期;(5)生物实际上并不在某一特定环境

15、因子最适的范围内生活,可能是因为有其他更重要的因子在起作用。 “限制因子”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即相对于该因子对生物的影响结果而言的。(1)当该因子的量过小,不能满足生物的需要量时成为限制因子;(2)当该因子的量过大,难以同其他因子配合时,对生物的影响结果不良,也成为限制性因子。(3)当该因子比较适合时,原来相对不缺乏的其他因子上升为“限制因子”。三、水的生态作用Ecological Action of Water3.1水对生物的影响Waters influence on organism1、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Water is the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org

16、anism survival(1)水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植物体一般含水量60-90%,动物体内含水量比植物更高。水母:95%,软体动物: 80-92%,鱼类: 80-85%,鸟类:70-75%。(2)水是很好的溶剂,对许多化合物有水解与电 离作用,很多化学元素都是在水溶液的状态下被生物吸收与运转。(3)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4)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原生质的生命活动;水有较大的比热,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动,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水可以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活。2、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Waters influ

17、enc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水量对植物生长也有一个最高点、最适点、最低点“3个基点”。(1)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 只有处于最适合范围内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2)种子萌发时,需要水分多,水分软化种皮,增强透性,使呼吸加强,同时,水能使种子内凝胶状态的原生质转变为溶胶状态,使生理活性增强,促使种子萌发。3、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影响Water Influence on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Animal and Plant水分控制植被发育地球上降水分布不均

18、,差异明显。影响因素:地理纬度、海陆位置、天气系统、海拔高度、大气环流位置、地貌等多种因素制约。(1)、赤道多雨带,至少1500毫米,一般在2000-3000 mm。(2)、南北纬15-30少雨带,大陆西岸和内部不足500 mm,很多地方在100-300 mm。(3)、中纬多雨带才,一般500-1000 mm。(4)、高纬少雨带,不超过300 mm。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为三个等雨量区,相应的植被类型分为:湿润森林 干旱草原区 荒漠区第三章种群 (Population):1) 凡是占据某一地区的某个种的个体总和,叫种群。2) 特定时间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称为生物种群。3) 一定时

19、空范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称之为种群。种群的概念 (Concept of Population) 种群三个特征 (Characteristics):(1)特定时间占据特定空间具有一定的数量结构和遗传特征的同种有机体的个体群。举例:羊群,狼群。(2)种群有自己的群体特征,在这些群体特征中可以发现个体的某些生物特性。(3)种群都具有自己的历史,即通过个体增加和减少的不断演变,种群则经历了形成、壮大、保持、衰败和死亡的过程。群生态学(synecology) (1) 以生物种群及其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群体属性,包括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统计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规律,种群内个体分布及种内、种间关系。 (

20、2)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他生物种群(例如:捕食者与猎物、寄生物和宿主等)相互作用的科学。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Key Content of Population Ecology): 核心内容是种群动态研究,即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及其变动原因(调节机制)。Ecologist define a population as a group of individuals of a single species inhabiting an area delimited by natural or human-imposed boundaries.P

21、opulation studies hold the key to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saving endangered species, controlling pest population, or managing fish and game population.年龄锥体(age pyramids):年龄锥体图是用从下到上的一系列不同的横柱作成的图。以不同宽度的横拄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横柱:分别表示幼年到老年的各个年龄组。横柱宽度:(2)各个年龄组的个体数;或(2)其所占的百分比。年龄锥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a)增长型锥体(Expa

22、nding pyramids):典型的金字塔,锥体的底部宽。越向上越窄,表示种群中的幼体数量大,而老年个体数量比较少。意义:反映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说明种群处于增长时期。 (b)稳定型锥体(Stable pyramids): 种群的幼年、中年和老年个体数量大致相等。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平衡。意义:种群得数量处于稳定状态。 (c)下降型锥体(Contracting pyramids): 圆锥体底部狭窄而顶部较宽。种群的幼体数目少。而老年个体数目却相对较多。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意义:种群的数量处于下降状态。 (1)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23、 of population):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或称为内分布型(Internal distribution pattern)。1)均匀型(Regular,Uniform )2)随机型(Random)3)成群型(Clumped) Three basic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are on small scales: random, regular, or clumped. On small scales, individuals within populations are distributed in patter

24、ns that may be random, regular, or clumped: On larger scales individuals within a population are clumped.均匀型(Regular, Uniform):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造成的。 A regular distribution is one in which individuals are uniformly spaced.Individuals are uniformly spaced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ntagonistic(敌对的) interaction

25、 between individuals or local depletion(损耗) of resources 原因: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分泌有毒物质(克生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随机型(random): 每一个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A random distribution is one in which individuals within a population have an equal chance of living anywhere withi

26、n an area.Neut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local environment. 2、种群的空间分布和扩散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ispersal of Population 自然界种群随机型分布( random )比较少见。原因是下面条件在自然界中很少存在。产生的条件:(1) 环境资源分布均匀(水分、食物资源分布均匀) (2) 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举例:(1) 森林地被层的蜘蛛 (2) 面粉中的黄粉虫第二节:种群统计概述2、种群的空

27、间分布和扩散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ispersal of Population 成群型(clumped):现实世界最常见的内分布型。原因(1)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镶嵌分布。 (2)植物传播种子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 (3)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In a clumped distribution, individuals have a much higher probability of being found in some areas than in others.Individuals live in areas of high loc

28、al abundance, which are separated by areas of low abundance.Att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or att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to a common resourc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ispersal of Population These three basic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are produced by the kinds of interactions that takes place be

29、tween individuals within a population,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r by a combination of interactions and environment structure. Individuals within a population may attract each other, repel each other, or ignore each other. Mutual attraction creates clumped, or aggregated(聚集), pa

30、tterns of distribution. Regular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are produced when individuals avoid each other or claim exclusive(独占的) use of a patch of landscape. Neutral responses contribute to random distributions. 种群的空间格局的研究是静态研究,比较适合于植物。 定居或不太活动的动物,也适用于测量鼠穴、鸟巢等栖居地的空间分布。种群内部的相互关系Mutual Relation of Inte

31、rnal Population 1、集群 (colony) 2、领域性 (territoriality) 3、社会等级 (social hierarchy) 4、通讯(communication) (1)集群(Synhesma, assembly, colony) 20120406) 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活在一起,从而保证种群的生存和正常繁殖,因此集群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性特征。在一个种群中,一些个体可能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群体,但是另一部分个体却可能是孤独生活的。例子:狮子:大部分狮子是以家族方式进行集群生活,有些个体则是孤独生活。狼:同样以狼群的形式集群生活,也有孤独的狼独自生活。 集群的原因 (Cluster reason)复杂多样 1、对栖息地的食物、光照、温度、水等生态因子的共同需要。举例(1): 潮湿的生境聚集一群蜗牛。举例(2): 鄱阳湖湿地聚集全世界95%的白鹤,就是由于白鹤对水分与食物的共同需要。2、对昼夜天气或季节气候的共同反应举例:过夜、迁徙、冬眠等群体。3、繁殖的结果 由于亲代对某环境共同的反应。将后代产于同一环境,后代一起形成群体。举例:鳗鲡,产于同一海区,幼仔一起聚集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