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8.06KB ,
资源ID:673168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3168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其原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其原因.docx

1、江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其原因目录一、江苏区域经济的历史回顾 2二、因子分析原理 3三、数据分析 4四、区域经济落差原因 7(一)区位优势和环境方面 7(二)区域经济基础方面 7(三)区域经济结构方面 7(四)历史文化、传统思想、人文观念方面 8五、缩小江苏区域差距的对策建议 8六、结论 10参考文献 11江苏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及其原因统计031 薛荣兰 15号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名列全国前茅,无论是经济总量、在GDP中的比重、企业数量、企业规模还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等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江苏省内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搜集了2005年江苏13个城市的10个指标数值

2、,运用了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对这13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为解决方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并且指出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针对江苏特有的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主因子;经济发展指标 Jiangsu overall regional economic changes and the reasons for differencesAbstract:Since the beginning of reforms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su Province is on the top of the country. Neith

3、er the sum of economy 、the proportion of GDP、the number of enterprises nor the speed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s more than the average level of the country,but the regional gap is too wide among different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Paper gather the 10 indicators of 13 cities

4、 of Jiangsu Province,analyse and compar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of 13 cities by factor analysis of statistics. At the same time ,the analysis make the foundation of the solutions, and indicates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In the end , I give some suggestions facing specialty of economic developme

5、nt of Jiangsu Province.Key words: regional economy ,factor analysis, main fact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ors 一、江苏区域经济的历史回顾江苏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全省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人口7406万,属于全国发达省份之一。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现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宿迁13个省辖市,其中前五个城市属于苏南地区,南通、扬州、泰州属于苏中地区,余下的5个城市属于苏北地区1。江苏经济发展名列全国前茅的省份

6、,无论是经济总量、在GDP中的比重、企业数量、企业规模还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等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对于江苏本省而言,经济发展不均衡,苏南经济发展很快,苏中经济发展次之,苏北经济发展较慢,形成苏南苏中苏北阶梯式落差,这种落差范围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和速度;这种落差原因包括区位优势和环境、区域经济基础、区域经济结构与人文观念、传统思想、历史基础、文化教育以及人才资源、人口素质、技术水平、管理经验、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改革开放之前,苏南、苏中与苏北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差距,但并没有象今天这样大。而且,当时也并没有形成像今天所展现的苏南、苏中与苏北三个梯度的局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进入

7、90年代以来,苏南与苏北原有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了,这其中影响因素很多。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政府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加之各区域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要素禀赋等方面的客观差异,导致国内区域经济总体差异不断扩大。江苏省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其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年均增长速度均快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经济总量,从下面表1中GDP指标可看出,2001-2005年三大经济区域的GDP都在逐年增加,但苏南的发展势头较为强劲,而苏中、苏北则较为平缓,而且苏南与苏中、苏北之间的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另外,苏中与苏北的发展势头较为一致,两者之间的差距主要在于量上。另从人

8、均GDP指标来看,2001-2005年三大经济区域的人均GDP都在逐年增加,苏南与苏中、苏北之间的差距继续沿袭了它们之间在GDP的量上,还在于双方之间的发展势头上,苏中在人均GDP的发展势头上明显要比苏北强劲些。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可看出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苏南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从趋势上看苏中、苏北与它之间差距有逐步被拉大的可能。表1 2001-2005江苏区域经济指标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指标1212121212苏南5446.3249696280.1285947821.6352789591.2427081141750508苏中1764.7101601950.91

9、12322234128712719.4157103216.418591苏北2186.968892436.976432715.884803220.199713610.811148注:指标1:GDP(单位:亿元),指标2:人均GDP(单位:元)统计数据来源于2001-2005年江苏省统计年鉴二、因子分析原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但由于指标之间具有复杂的相关关系,难以直接给出评价,这就需要把各项指标归纳为一项或多项综合指标予以反映3。因子分析法就是这样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它的基本目的是用少数几个随机变量来描述多个变量间协方差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分组,使组内变量间高相关、

10、组间变量低相关,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就是因子。建立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为:用矩阵表示为:=简记为:X=AF+E其中X=(X1 X2 X3Xp)T 是可实测的p个指标所构成的p维随机向量,F=(F1 F2 F3Fp)是不可测的向量,F称为X的公共因子,aij称为因子载荷在第i个变量和第j个公共因子上的负荷,矩阵A为因子载荷矩阵,E称为X的特殊因子通常理论上要求E的协方差矩阵是对角阵,E中包括随机误差4。三、数据分析依据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地区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量的增长更表现为质的演进即产业结构的优化、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和谐统一5。故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遵循

11、科学性、完整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的原则下,选取反映江苏省各市经济状况的10项指标进行分析,具体统计数据见表2。利用SPSS13.0对下面表2数据进行分析,为了消除各指标因为单位不同造成的影响,先将表2数据标准化,得表3。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特征值、贡献率、累计贡献率如表4,特征值大于1的两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7.375%,因此可以直接选择他们进行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F1在指标X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X5外贸依存度、X6国际互联网用户、X7全年用电量、X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和X10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上有较高的载荷,绝对值大于0.7,而这

12、些指标反映了地区的产业结构、投资状况、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源条件等,故而定义为经济发展潜力因子。第二主因子F2在指标X3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X9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有较高的载荷,故而定义为经济发展因子。由因子得分相关分析得表5表2 2005年江苏省各市经济统计指标数据 指标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外贸依存度(%)国际互联网用户(万户)全年用电量(亿千瓦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万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X1X2X3X4X5X6X7X8X9X10南京4088715.1

13、46.98.892.062.35246.671116.4472254934.54无锡6232315.137.86.585.348.50337.05891.7623714136.15苏州6676615.331.27.9286.270.48566.041233.7614559541.17镇江3259715.035.05.437.314.7397.18260.352562611.45常州3720715.234.67.352.423.23182.66534.705888422.61南通1906015.433.04.947.425.30138.83370.692511727.34泰州1636615.03

14、1.15.719.220.6995.74218.594517313.62扬州2025115.034.05.424.831.4482.04295.5516938716.20盐城1258514.333.33.811.714.8976.26265.066074616.58淮安1068314.333.14.89.911.7259.05234.4910095010.77徐州1316014.335.34.67.621.41120.18450.998677822.30连云港969114.235.35.436.610.1640.80220.289668712.02宿迁718814.730.13.73.37.9

15、725.90124.55837317.52统计数据来源于2006年江苏省统计年鉴表3 数据标准化表格Zx1Zx2Zx3Zx4Zx5Zx6Zx7Zx8Zx9Zx100.707650.614922.899462.017580.494741.70840.583951.742673.146731.250141.786630.614920.742190.516940.40541.021311.18671.129150.511371.398182.010261.08515-0.822431.430383.084482.111732.713832.063020.014351.859760.290380.37

16、980.07841-0.20075-0.2347-0.65401-0.413-0.59499-0.63698-0.872940.522420.85004-0.016411.03891-0.03334-0.232330.157070.15415-0.456410.1532-0.3911.32027-0.39571-0.52698-0.10002-0.12963-0.13523-0.2937-0.639740.58811-0.52660.3798-0.84613-0.00502-0.47607-0.35833-0.4226-0.70903-0.53085-0.67341-0.331050.3798

17、-0.15865-0.20075-0.40140.17497-0.51396-0.498880.14352-0.43619-0.71692-1.26601-0.32459-1.24468-0.57609-0.64607-0.55251-0.58213-0.4463-0.40125-0.81265-1.26601-0.37201-0.59223-0.60009-0.80333-0.66728-0.66561-0.22803-0.93547-0.68797-1.266010.14953-0.72272-0.63076-0.32262-0.25961-0.07443-0.304970.1247-0.

18、86258-1.501130.14953-0.20075-0.24404-0.88072-0.78899-0.70441-0.25118-0.82053-0.98857-0.32555-1.08319-1.30992-0.68811-0.98937-0.88836-0.96581-0.32152-1.2343表4 因子载荷矩阵、特征值、贡献率、 表5 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及排名F1F2F南京1.670862.596811.617474苏州2.03813-1.958961.100671无锡1.14096-0.040340.795904常州0.2618-0.335480.127115扬州-0.251

19、080.14179-0.15253南通-0.09231-0.6892-0.18222徐州-0.461740.3625-0.26319镇江-0.37544-0.21406-0.30058泰州-0.4922-0.44495-0.42202连云港-0.748440.53277-0.43594淮安-0.831080.26359-0.53989盐城-0.7950.06338-0.54857宿迁-1.06446-0.27785-0.79622累计贡献率 主成分F1F2Zscore(x1).915-.221Zscore(x2).644-.294Zscore(x3).501.837Zscore(x4).890

20、.184Zscore(x5).847-.404Zscore(x6).975.015Zscore(x7).921-.340Zscore(x8).981.051Zscore(x9).624.739Zscore(x10).933-.067特征值7.0361.702贡献率%70.35917.016累计贡献率%70.35987.375由表5的得分数据可以看出,基本符合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模式。要想平衡发展各市的经济,我省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所有区域的经济发展都要经过“非均衡均衡非均衡均衡”的周期性发展过程,不仅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现象,即使是同一国家或某一特定行政区

21、域内部,无论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上,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地区发展差距,面临区域共同发展问题6。可以说,区域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长期的必然现象,即使某个行政主体在某一个历史时期解决了区域发展差距的问题,新的不平衡现象又会产生。当然,各个国家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形成的原因和特征可能千差万别,但都不会任由其区域发展差距扩大而坐视不管。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存在区域问题的国家和地区,均对区域共同发展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制定了相关政策并采取了有针对性地措施,注意对地区发展差距进行控制,努力保证各区域之间均衡发展。国内的一些省级行政区域也为解决区域发展差距进行政策干预。四、区域经济落差原因(一)区

22、位优势和环境方面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与“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上海接壤;苏中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次中心区域,沿长江下游北岸排列,与苏南和上海隔江相望;苏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边缘和辐射区域,距“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上海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较弱。这种区域环境特征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基本一致。(二)区域经济基础方面苏南经济发展历史上高于苏中、苏北,经济实力很强,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尤其是工业基础优于苏中苏北,而苏北一直以农、渔业为主导产业,工业基础相对较弱。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国家政策和计划体制的限制,苏南经济并没有多少发展,苏南苏北经济差距不大。改革

23、开放以后,苏南抓住机遇,勇于开拓创新,获得快速的发展。(三)区域经济结构方面苏南已构建成各种具有特色的专业大市场,并已形成各种产业链,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逐步形成了区域经济链,带动了整个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其闻名全国的东方丝绸市场、服装市场、纺织品市场、电气产品市场、家俱市场以及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对整个区域经济起到了拉动、带动、推动、连动作用,促进了地方经济迅速崛起。然而苏北,有着丰富的自然和农副产品资源,却未能构建一个具有影响的大市场,来带动地方产业的发展。(四)历史文化、传统思想、人文观念方面苏南经济的发展特点具有很浓的吴文化气息,表现了苏南人的纤

24、细、周密和快节奏。观念前瞻、思想活跃、理念更新、思维发散、勇于探索,充分显示了苏南人勤奋特征。苏北的经济发展渗透着典型的淮文化特征,呈现着苏北人的粗旷、豪爽和直率,因占据着廉价劳动力和区域自然资源的优势,企业单打独斗的形式较多,能立足市场的都经过一番拼搏。互助和共赢、团队和协作、开拓和创新等显得不足和欠缺,缺乏危机感、紧迫感,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根深蒂固的劣根性特点严重制约着苏北人的思维定式,软环境欠佳、投资环境滞后、基础建设不足、农副产品的加工落后、缺少创汇型农业和特色农业,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7。五、缩小江苏区域差距的对策建议江苏的整体发展要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两个率先”,其重点和难点在于苏

25、南、苏中、苏北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当前,江苏应紧紧围绕“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主导思想,充分发挥苏南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带动作用,加快苏中、苏北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8。苏南地区应该抓住我国加入WTO,上海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台资外资集中向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投资的大好机遇,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完成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进程。鼓励苏南主动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主动与上海及国际经济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形成江苏“两个率先”的先导拉动。加快建设沿沪宁线以电子信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目

26、前,这一地区集中了江苏信息产业总量的90%,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100多家。在提升经济实力的同时,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区域内实现均衡增长。在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经济发展速度要继续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起带头示范作用。同时,要提高本地区承接上海经济辐射的能力和向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扩散的能力,为全省区域共同发展作出贡献。苏中地区需要充分利用近年来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的新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土地后备资源、人力资源的优势,充分利用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海上苏东工程的契机,加快开发的步伐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升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逐步加快发展速度。

27、要跨过长江谋发展,主动把大江南北的城市和企业联合起来,组建跨江城市和跨江企业集团,与苏南联动发展,融入苏南板块。要发挥沿海、沿江、沿运河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和物流业,建设特大型跨江中心城市,成为转载发达地区辐射源的节点和加压站,为扩大长江三角洲经济团的区域范围,带动苏北地区的加速发展发挥作用。苏北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一直是困扰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也是焦点问题。因此,谋求推进苏北大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则自然成为当前及今后协调江苏南北关系、特别是经济发展差距的核心和关键。抓住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的机遇,大力推动苏北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和民资,培育和发展主导

28、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全面落实扶持苏北发展的政策,继续实施产业、财政、科技、劳动力四项转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科技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完善南北挂钩协作机制,鼓励苏南产业向苏北梯度转移、苏南企业到苏北投资兴业,促进苏北劳动力向苏南有序转移9。深入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加强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建设,形成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巩固行政区划调整成果,继续解决市县同城问题,做好撤乡并镇后续工作。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放宽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准入,推动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建设。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并进,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

29、,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六、结论(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全省经济发展迅速、总量扩大的同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开放和集中,全省经济日益向苏南地区集中,苏中与苏北经济增长缓慢,尤其是苏北。人均GDP的区域差异不断扩大,呈现出明显的“贫者越贫,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10。(二)、区域发展策略、乡村工业化、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分别是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总体差异变化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外部因素,而在这当中自上而下因素是最主要的。这表明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较大的结构调整和受外资外贸影响的同时,区域经济的增长仍然需要投资的拉动。(三)、江苏省区域经济主要沿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乡镇工业总产值、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规模这4个方面发生着显著的差异,并在空间上表现为南北差异与城乡差异。因此,既要缩小南北之间区域差异,也要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苏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