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54.57KB ,
资源ID:67238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238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文言文精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文言文精练.docx

1、高考文言文精练文言文练习(附详细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57分一、(2011高考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苏氏文集序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

2、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 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

3、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注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

4、运动的倡导者。韩、李:指韩愈,李翱。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废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 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遂以其集归之归:属于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C不牵世俗趋舍 牵:牵连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解析:归:还给。答案:A2.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子美文如“金玉”、人乃“特立”的一组是(3分)()A.B.C.D.解析:“金玉”之喻,一赞其文章精妙,二言其不会永被埋没。“特立”指见解独特、与众不同。A项中的第二句、B项

5、中的第一句、C项中的第二句均不合题意。答案:D3.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在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流传天下,即使他的冤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 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

6、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解析:“攻击驱逐他的人”不当,应为“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答案:D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译文:_(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分)译文:_(3)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3分)译文:_答案:(1)(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做珍宝。(3分。见遗:被遗弃。宝之:以之为宝。于一时、于后世: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

7、惜他吗?(4分。苟:如果。及:赶上。治世:太平时代。其:难道。各1分)(3)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3分。患:担忧。讽勉:规劝。近古:学习(或接近)古文传统。各1分)参考译文:我的友人苏子美去世后四年,我才在太子太傅杜公的家中得到了他一生文章的遗稿,我收集整理这些文章把它编为十卷。苏子美是杜公的女婿,我便把苏氏文集归还给杜家,并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就是金玉啊。即使抛弃埋没在粪土之中,也不会消融腐蚀。(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做珍宝。虽然它被埋没而没有问世,然而它的精神和光芒,已经常常自动地放射显现出来,外物也不能

8、掩盖它。所以,正当作者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即使他的冤家仇人,以及曾经出力排挤他、要把他置之死地的人,对于他的文章,也不能有丝毫损毁掩盖。大凡人们的感情,忽视眼前的却重视久远的,苏子美困窘地生活在今天,文章还如此受人重视,在将来不再被压抑的时候,他的文章该会怎样呢?”我曾经考察前代文章、政治的兴盛衰败情况,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但文章却不能革除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一辈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的传统。唐朝衰亡,战乱不息,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安无事。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在

9、今天兴盛起来。 自古以来太平的时代少,混乱的时代多,幸而时代太平了,但文章或不能纯正精粹,或过了很久还赶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什么如此困难呢?难道不是因为难以得到那能够振兴文风的人才吗?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可叹我的好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错,以致被削职为民,流落外地死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而且替当代那些应该乐于为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担任要职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苏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反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看见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称之为“时文”,还以此相互夸耀推崇

10、。而唯独子美跟他哥哥苏才翁、参军穆伯长,写作古体诗歌和杂文,当时人们都对他们大加讥笑,可子美却不顾及这些。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从此那股风气才慢慢消失了,学写文章的人也逐渐趋向古文了。唯独苏子美在全社会都不写古文的时候写古文,他自始至终坚守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的追求与舍弃牵制,可以称得上是见解独特、与众不同的人。 苏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便被免职,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便去世了,享年四十一岁。他体格相貌奇特雄伟,远看他感到高不可攀,但一接近他就感到和蔼可亲,时间越久越觉得他值得爱慕。他才能虽然很高,但人们也不太嫉妒他,那些攻击他想要他离开的人,意图

11、不在子美身上。凭靠皇上的聪明仁圣,凡是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都被保全下来了,现在都得到了荣耀恩宠。即使那些与子美同时饮酒而获罪的人,大都是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也被招纳任用,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不好吗?悲痛啊!二、(201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11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劝学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12、。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

13、,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注说:说教。兑:悦。堇:毒草,根有剧毒。遇合:师

14、徒相遇而和洽。畏:被拘禁。前一个“畏”,躲藏。5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彰:彰显、显著B圣人生于疾学 疾:疾病。这里是动词,患病C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 释:丢弃、抛弃D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 益:更加解析:据上下文,应是形容词,“努力”之义。答案:B6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劝师”的一组是(3分)()A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D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凡说者,兑之也解析:A项上下句均说的是“尊师”;C项上

15、句说的是“劝师”,下句说的是“尊师”;D项上句是说的是“尊师”。答案:B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解析:文中把颜渊侍奉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曾点派曾参外出属于“事父”,不属于“尊师”

16、的内容。答案:C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4分)译文:_(2)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3分)译文:_(3)夫无父而师者,余若夫何哉!(3分)译文:_答案:(1)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道了。(2)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然后才能尊贵。(3)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参考译文:在先王的教化中,没有什么比孝更荣耀,没有什么比忠更显达。忠和孝,是做君主和做父母十分希望得到的东西;显达和荣耀,是做子女和做臣下十分愿意获得的东西。然而,做君主与父母的,

17、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忠孝,做子女和臣下的,也往往得不到他们所希望的显荣,这是由于不懂得理义造成的。不懂得理义,是由于不学习的缘故。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并且又有才能,我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不成为圣人的。只要有圣人在,天下就会治理得好。圣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受到尊重,圣人在那地方,那地方就受到尊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尊重老师就不会计较他们的贵贱、贫富了。像这样,(这个从师学习的人)名号就显达了,德行就彰明了。所以,老师施行教诲时也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接受理义。他们倘若能够接受理义,对他们的教诲就会没有不行。所追求的完全都能得到,所希望的完全都能实现,这

18、种情况在得到圣人之后才会发生。圣人是在努力学习中产生的,不努力学习却能成为贤士名人的,还没出现过这样的人。努力学习关键在于尊重老师。老师受到尊重,他的话就会被人信从,他的道义就会被人称道了。因此,(别人不尊重他,没有请他)而自动前往教人的老师不能教化他人,(不尊重老师,随随便便)呼唤老师来教的人不可能受到教化;自卑的老师不会被人听信,轻视老师的人不会听从教诲。老师如果采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去勉强教育人,尽管想使自己的道义施行,使自身尊贵,不也差得远吗?从师学习的人采取不愿受教化、不听教诲的态度,自己随意行事,想使自己名声显赫,自身平安,这就如同怀揣腐臭的东西却希望芳香,进入水中

19、却厌恶沾湿一样。凡是进行说教,应使对方心悦诚服,而不是生硬地说教。当今世上的说教者,大多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反倒生硬地进行说教。不能使人心悦诚服却硬要说教,这就像拯救落水的人反倒把石头绑在身上让他沉下去,这就像救治病人把毒药给他喝一样。(这样)使世道越来越乱、不贤达的君主越发昏惑的情形,从此就出现了。所以当老师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在于明辨事理,在于推行道义。事理明辨了,道义确立了,那么老师的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们就不敢怠慢他们了,直到至高无上的天子,去朝见这样的老师也不会感到惭愧。凡是君臣际遇,相互间的和谐不可强求。如果丢掉事理放弃道义,去追求不一定能得到的东西,却想要别人尊敬他,不也太难了吗

20、?所以老师一定要依循事理,推行道义,然后才能尊贵。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谁有父亲可以看出来,谁有老师也可以看出来。对于那些不孝敬父亲不尊重老师的人,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是说尊师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怕不是躲藏起来了吧?”曾点说:“他虽然躲起来了,但我还健在,他怎么敢躲藏起来了呢!”孔子被围困在匡地时,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渊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尊敬啊。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三、(2011山东省实验中学检测)阅读

21、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市 隐 斋 记 元好问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传,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22、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贾,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

23、为哉?予意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山人:山居者,指隐士。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渠欲得君作记渠:他B非特深山之中 特:只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诱:欺骗D药不二贾 贾:出售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贾:价。答案:D10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3分 ) () 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身将

24、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句意思是“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不属于讽刺。答案:C11下面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构思别具一格。题为“市隐斋记”,却不对斋的本身作记述描画,而是从题外作淋漓发挥,以对话的形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名为隐士而实为热衷于利禄之徒的丑恶面目。B作者从“夫隐,自闭之义也”说起,认为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处,以古代隐士的高尚行为与今之“乾没氏”钻营牟利的卑劣行径作对照,鞭笞痛骂了现实中那班追名逐利之徒。C古人认为“隐”有大小之别,小隐是因为刚刚隐居的人道行不深,

25、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去,“大隐”因为道行深,可以不诱于外物,所以可以隐在闹市。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从开头来看,求取书斋之记,是娄公本意,作者说“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是作者委婉地批评娄公。答案:D12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3分)译文:_(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分)译文:_(3

26、)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4分)译文:_答案:(1)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行”“语”“我隐者也”句式各1分)(2)(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固”“所以”“子何疑焉”句式各1分)(3)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文”“显”“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句式各1分)参考译文: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游历长安时,住在娄公家中。娄公,是一位隐者,住在长安城三十年了。家中有一个小书斋,称为市隐,和他交往的大夫、士人,很多替它题诗的,他想要您写一篇记,您还是因我

27、的缘故写一篇记吧。”我说:“你懂得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之意。古人隐于农、工、商、医卜、屠钓,以至于赌徒、卖酒人、守关吏、酒家伙计,无处不在,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才算隐者。前人之所以有大隐、小隐的区别,是说那些刚学道的人,对道的信仰还不够坚定,不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把隐居山林称作小隐。那些既能坚守(操行)又能应付(世事)的人,不被外物所诱惑,他们或出仕或退隐,喧嚣与寂静全都忘记了,所以(人们)把隐居于朝廷与市肆的人称作大隐。依我看来,小隐在山林的,或许有,但在朝廷与市肆中隐居的人未必都是大隐。自从山人(李渤)以隐士为名索要高位以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是居住在朝市的人呢?现在那些投机牟利之人,敛缩肩膀出入市肆,翘着双腿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用利嘴长爪,争强好胜,谋求功名,以至于与佣夫商人为一点微末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什么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