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生活高考题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2010福建文综)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
2、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与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答案】(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民本思想”是剥夺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
3、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的。(2010陕西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识文化品牌,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材料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
4、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提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答案】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5、等功能。材料二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3)文化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能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2010浙江文综)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先导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
6、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答案】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又反作用。实施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动力和之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发展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
7、,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出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010天津文综)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世界的创新热情,遥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
8、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问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答案】(1)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和繁荣。(2)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力。(3)有利于文化成果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4)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文类文明发展。第五课 文化创新(2010广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感恩、鲜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增添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
9、,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及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2009福建文综)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相关问题。【知识链接
10、】曹参任宰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之力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使汉初社会凋敝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伺候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是国力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政治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时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法杖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治也应该无为而治。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答案】(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立足社会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反对历史
11、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2010安徽文综)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学生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
12、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的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馆的建筑和装饰大量的使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请你结合甲乙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答案】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渊源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第
13、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2010北京,文综)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团结奋战的光荣传统。不论多大的灾难,都压不跨她挺拔的脊梁。1998年抗洪救险,几十万官兵和百万民众同洪水展开激烈的搏斗,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2003年非典疫情蔓延,当合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群防群控、共克时艰。2008年冰雪冻封半个中国,全国人民用爱心将冰雪融化。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撕裂了大地,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奋力救灾,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的精神。灾难考验了中华民族,也冶炼了中华民族,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
14、民。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精神,并说明这种精神在中国人民战胜灾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答案】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战胜灾难和困难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能够转化为激励中国人民战胜灾难和困难的强大力量;在战胜灾难和困难的每一次过程中,中华民族精神都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成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中国人民的不竭力量源泉。第九课 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和大繁荣(2009年海南单科)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真情奉献社会,服务温暖人心”在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动以及日常的社区服务中,志愿服务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作用。志愿者日益受人尊重。为
15、更好的褒奖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将有关单位在招录公务员、招聘员工、招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聘用、录取有良好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写入地方法规;还打算推官志愿者服务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还可以在制定场所购物、参观、浏览时获得一些优惠。但上述对志愿者褒奖的作法在社会上却引起了争议,有的赞成,有的不赞成。你对上述争议持什么看法?请根据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的有关知识,结合志愿者的理念说明理由。【答案】不赞成:志愿者理念的核心是奉献爱心,既然是奉献,就是不求回报。对志愿活动都给予优惠或回报,有位志愿者理念。建设和谐文化,培养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参
16、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其重要途径。赞成:社会对志愿者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是对志愿者奉献行为的鼓励和肯定,有助于让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活动,在志愿活动中逐步培养奉献精神。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需要全体人民参与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是其重要途径。第十课 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2009年浙江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
17、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助理。任职期间,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中道理的?答案 (1)“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传统木雕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使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表明文化能动作用于经济。(2)“村官”小杨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创新。(3)该村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4)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