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53KB ,
资源ID:67203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203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期中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期中复习资料.docx

1、高一期中复习资料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称为 “可见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2、光年是表示天体间距离的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3、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彗星、行星、卫星等,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是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的小天体组成。中心天体是太阳,占总质量的99.86。(1)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2)八大

2、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有水、金、地、火,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包括天王星和海王星。地内行星有水星和金星。(3)八大行星三大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4)小行星轨道基本上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彗尾的方向背向太阳,哈雷慧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5)流星现象是宇宙中的物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如果没有大气层,就不能看到流星。3、地月系:由地球和它的天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月亮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三)地球是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的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2、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所以它又是一颗特殊的

3、行星。3、地球上具备生物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1)宇宙环境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轨道。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有利于生命的繁衍和发展。(2)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使得地球上有适当的温度,液态水能存在;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能够吸引周围的大气形成大气层,经过演化,形成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成分。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其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1)太阳辐射的波长为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能量主要集

4、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50%。(2)太阳常数是表示太阳辐射能量的物理量,等于8.24焦/平方厘米分。由于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小于太阳常数。(4)太阳辐射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资金充足、技术发达、市场广大。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主要能量来源,煤、石油、天然气是地质历史时期储存的太阳能。(2)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能;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并且转化为风能、水能等。大棚农业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改善了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二)太阳活

5、动与地球1、太阳外部大气由里向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从光球层到日冕层,厚度逐渐增大、温度升高、亮度减弱。2、太阳活动是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主要有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1)黑子出现在光球层,是光球层上高速旋转的气体涡旋,温度比光球层平均温度低。黑子数目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最少的年份叫做低峰年。黑子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2)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耀斑是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发。黑子是太阳活动的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3)日冕层的高温使许多速度超过350千米/小时的带电粒子脱离太阳的引力飞向宇宙空间,形成太阳风。3、太阳活动

6、对地球的影响:(1)地球气候变化与黑子11年的活动周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太阳活动高峰年,地球上激烈天气现象的几率更高一些。(2)引起磁暴现象,影响短波通信,干扰电子设备,甚至威胁运行在太空的航空器的安全。(3)在高纬度地区上空发生极光现象。三、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1、自转的中心是地轴,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北半球的人们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角等于当地的纬度。2、绘示意图说明地球自转方向:在赤道上看是自西向东的,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3、周期:恒星日地球自转360,时间是23时56分,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地球自转36059,时间为24小时,是

7、昼夜交替的周期。4、自转速度:(1)角速度除两极点外都相同,约15/小时,1/4分钟。(2)线速度规律: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赤道最大,约为1670千米/小时;南北纬60的线速度是赤道的1/2;两极点为0。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自转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卫星大。(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现象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 的球体。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交替使各地的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即“生物钟”。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得昼夜温度变化不致太剧烈,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繁衍。2、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转偏向力作用,运动方向

8、发生 偏转。(1)地转偏向力只作用于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于物体运动方向,随着水平运动的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大。(2)规律:相对于原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3)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法则,南半球用左手法则。长江自西向东流,冲刷南岸,北岸泥沙堆积,河口三角洲将与北岸相连。3、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间。(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是以一天中太阳最高的时间为正午12点而形成的时间系统。规律:经度每隔15,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东经经度越大,地方时越早;西经度越大,地方时越晚。公式: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

9、方时经度差4分钟经度差:同减异加;地方时:东加西减(地方时东早西晚)(2)时区和区时时区的划分: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已知经度求时区的方法:经度数15,四舍五入取整数。区时:每个时区都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公式:所求时区的区时=已知时区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北京时间与北京地方时相同不同,“北京时间”我国统一采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是116E的地方时。(3)国际日期变更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基本上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是一条折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

10、1天;反之加1天。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两条:天然日期界线0时的经线,是不断移动的;人为界线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地球上新旧两天的范围: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旧的一天:从0时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三)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轨道、周期和速度1、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叫公转,公转轨道平面叫黄道面。2、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位于远日点。3、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一样,也是自西向东的,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4、地球自转360的时间为1年,约为365日6时9分。5、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是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近日点位于冬至日

11、的东侧,远日点位于夏至日的东侧。(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黄赤交角是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其度数一定时期内是基本不变的,目前数约为23.5。(2)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进而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引起了中纬度地区的四季交替和地球上的五带形成。(3)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也就决定了五带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增大到25,地球上的热带和寒带范围将增大,温带减小。假如黄赤交角减小到0,太阳始终直射赤道。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指太

12、阳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角叫做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于90,晨昏线太阳高度为0 。(2)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地方时12 时的太阳高度最高。纬度分布:直射纬线最大,等于90,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理解:离太阳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而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两次直射,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 6月22日,北极点、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为23.5、47

13、、90、66.5、43、0。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整日不变,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一年中赤道、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分别是23.5和47。低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一定大于中、高纬度地区。3、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比较: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段,它们所占纬线的比例代表昼夜长度。(2)纬度变化: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3)季节变化:当太阳直射哪个半球时,该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以北发生极昼现象。另一半球则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从3月21日到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

14、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昼长最长,整个北极圈以内发生了极昼现象。4、五带和四季的划分(1)五带的划分依据:根据地球上各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和有无太阳 直射现象、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划分的。(2)绘图说明名称、界线和范围,指出五带的天文现象和气候特点。(3)四季形成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4)四季分明的地区:中纬度地区。(5)四季的划分:天文学上把一年中白昼较长和正午太阳较高的季节作为夏季;把白昼较短和太阳较低的季节作为冬季;春秋季是过渡季节。南北半球的季节和节气相反。气候学上,北半球把3、4、5月作为春季,依次类推

15、。六、太阳光照射图的判读方法:1、常见的光照图主要有两种:侧视图和极地俯视图。侧视图能看到南北半球各半,昼夜半球各半;只有晨线或昏线。俯视图只能看到北半球或南半球;晨昏线由晨线和昏线的各一半组成。2、晨昏线的判断:自转法,顺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反之为昏线。3、确定直射点及节气、日期:射向地心的太阳光线与球面的交点为直射点。根据极圈以内的昼夜状况判断直射的纬线,并且确定节气和日期。从图中找到昼半球中央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读出经度。4、地方时的确定:晨线和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分别是6时和18时。昼、夜半球中央的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和0时。5、计算和比较正午太阳高度:离直射

16、纬线越远,太阳高度越小。6、比较自转速度:看纬度高低,角速度除两极点外相等,线速度与纬度成负相关。7、估算昼长和夜长:昼(夜)长昼(夜)弧度所跨经度数36024时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2夜长24昼长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 2四、 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结构1、地震波:横波(S)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p)的速度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2、地震波速度突然发生变化的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别距离地表17千米和2900千米处。在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横波完

17、全消失,纵波的速度突然减慢。3、科学家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1)地壳是地表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地壳的厚度不均,大陆部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33千米,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海洋地壳只有硅镁层,平均只有6千米。规律:大范围的陆地表面,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大。(2)地幔是介于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圈层,分上地幔和下地幔,由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越往下铁镁的含量增加。(3)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高温和高压下的铁和镍组成。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表明外核呈液态。内核纵波的速度增快,说明内核呈固态。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即软流

18、层以上的气球部分。厚度是100-110千米。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距离地表110-250千米.(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自然界分为三个圈层:大气圈、水 圈、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2、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近地面大气的密度较大,随着高度的上升,大气密度迅速降低,地球大气上界是2000-3000千米的高度,这里的大气十分稀薄。3、水圈:按照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分为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 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密切,它又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4、生物圈:指地球上的生物和生存环境的统称。广泛分布在地壳、水圈、

19、大气圈中的生物世界。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矿物是地壳中有确定化学成分和物质属性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在的基本单元。(2)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中富集到有开采价值时,就成为矿产。(3)矿物有固态(大多数)、液态(石油、天然汞)和气态(天然气)三种形态。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2、岩石按成因分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2)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

20、。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特点:有层理构造、有化石。(3)变质岩: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片麻岩、板岩。地壳物质循环: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3、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二)地壳的物质循环1、地质循环: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推动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2、岩石的转化二、地球的表面形态1、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2、地质构造的类型及

21、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常成为山岭,受外力作用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常成为谷地,有时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3)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地垒上升的岩块: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开凿隧道选择背斜部位。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地形倒置现象与人类生产关系

22、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油气构造建隧道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成为谷地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地垒: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云贵高原的溶洞(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2)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3)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4)风力沉积沙

23、丘、沙垄、黄土高原。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侵蚀沉积流水作用冲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沟谷纵横的流水侵蚀地貌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等4、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名称与分布)。(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

24、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4)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板块构造学说解读宏观地貌边界类型地区交界处板块生长边界(板块张裂)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红海印度洋非洲大西洋亚欧、非洲美洲冰岛(属大西洋海岭)亚欧美洲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亚欧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非洲亚欧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太平洋亚欧落基山脉太平洋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极洲美洲三、大气运动1、大气的垂直分层概况(1)对流层特点: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特点: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大气平稳

25、,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水平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厚: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薄: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2、大气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

26、蓝色等。(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3 )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太阳辐射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回答:(1)图中B是_板块,C 是_板块。(2)从图中可以看出红海是由于_板块与_板块彼此形成。(3)板块漂浮在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澳大 利亚很少发生地震,原因是 (4)东亚的的岛弧位于板块的边界,是两大板块相互形成。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简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箭头的方向,将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入空格内:属于冷却凝固是 ;是 作用;是 作用;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和。(2)A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B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