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45.34KB ,
资源ID:67167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167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5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5篇.docx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5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5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目标: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

2、字。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教具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浥:湿。萋萋:草木

3、茂盛的样子。识记字形,正确书写。孟盂陵凌鹤鹳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

4、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

5、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五、作业设计1练习背诵古诗。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古诗。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

6、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浓酒了。)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

7、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描述送别情景。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了解古诗创

8、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望,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描述送别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

9、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四、课堂小结教师: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

10、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五、作业设计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字,会写“孟、浩、陵”等三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4:积累表达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目标2、3。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同学背诵学过的古诗。2、通过赠汪伦引出新课。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1、生试读全诗。教师板书全诗。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重点学习“

11、陵”字。3、再读,体会并划出诗的节奏和重音。4、师范读,生自读,指名读。三、学习古诗总结学法1、“知诗人解诗题”(1)学生交流对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认识。(2)齐读诗题,解释“之”,标注在诗题中。(3)请同学说说诗题的意思。(4)总结学法“知诗人解释题”。2、抓字眼明诗意(1)学生以组为单位,找出应该抓的字眼并划下来。(2)以组为单位,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字的意思并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3)读懂诗句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汇报交流(如:介绍李、孟,说诗句的意思,逐句朗读解释,结合画面阐述,表演等形式)。教师检查投影出示练习。出示图片,绘制地图。(4)总结学法。3、入诗境悟诗情(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2、。(2)结合图文并茂的板书创设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投影出示练习。(4)总结学法。4、归纳古诗学习三步法:一、“知诗人解诗题”二、“抓字眼明诗意”三、“入诗境悟诗情”四、背诵并默写五、拓展知识诵读古诗课下搜集表达送别之情的诗歌整理、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学写生字。、体会诗境,训练语言。【课前准备】、同学:搜集有关李

13、白和孟浩然生平的资料。读熟课文。、教师:生字卡片。【课时布置】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你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歌呢?比比看,哪个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题目,你想提什么问?生:黄鹤楼在那里?生:烟花三月是什么时候?生:碧空会有尽头吗?、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解决这些问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检查读,赛读。、同学交流读后感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三、自主感悟,探究诗意、导语。、个性化阅读,感悟诗意。、合作交流,加深理解。、总结: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

14、,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四、读中品析,再现意境、过渡。、同学读诗,渗透学法。、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同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送别情。、看课文插图,扮演体验送别情。、解决疑难:故人:老朋友。西辞:告别后向东而去(扬州)。烟花三月:春天烟笼春花。绚丽无比。孤帆远影:一片孤帆消失在远方。碧空尽:在天边消失了。惟见:只见。天际流:天边流。抽生理解诗意。、小结: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干相见!让我们一起来读!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过渡:真正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把自身当作诗人去读诗,再现诗人依依惜别之情。、同学练读全诗,小组赛读:总结:那么

15、,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交流送别诗,体会送别情。、选择个性化作业:画一画: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演一演: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板书】下(去)(西)黄鹤楼扬州(东)(湖北省)【作业】、誊写生字。、背诵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4文本解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

16、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李白与孟浩然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因此“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

17、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过程:一.揭题、理解题意。1、揭题。师: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瑰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

18、文不可胜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之经典的古诗。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3、简介时代背景。二、初读感知,了解诗的大意。1、自由地朗读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2、反馈,指导读出诗的节奏、韵味。3、利用下面的注释,交流诗的大意三、再读诗文,读出画面,读出意境。1、你读出了哪些画面预设:(1)黄鹤楼楼下诉别(2)烟花三月一幅美景(3)孤帆远影(4)滚滚长江东逝水2、理解“烟花三月”(诗人与好友在春意盎然、繁华似锦的阳春三月,在这天下名胜黄鹤楼分别,3、品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品“孤”(1)“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孤帆”什么意思师:当时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从湖北武汉东去江

19、苏扬州,沿江皆是繁华之地。(2)李白伫立长江边,难道真的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吗那为什么他说是“孤帆”呢透国一个“孤”字,还让你看到、联想到什么,预设:(李白只看到孟浩然的船,他的目光只注视着孟浩然的船。只看着那只船,说明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3)指导朗“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是啊!这个孤字,充分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佩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师: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悟“尽”(4)同学们,你们认为真的“尽”了吗“不尽”又是什么出示背景资料:(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比李白大十

20、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李白也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俩人志同道合,趣味相投,在写诗上,孟浩然也算是李白的良师益友,李白从孟浩然那里获益良多。因此李白对孟浩然极为推崇。有诗为证: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流”情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在李白的眼里这滔滔江水就是与孟浩然传输真情的畅渠。(5)孤帆远去,江水滔滔,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孤帆远去,李白伫立江边

21、,叹道:“滚滚的长江水啊,请()”四、课外延伸:寻找“送别诗”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必须寻求言意融合,找准言意融合的切入点,也就是最易形成课程的生长点,在本诗中,我觉得“孤、尽、流”这三个字恰恰就是“亮点”。首先“孤帆”初读并没感觉出什么情味,而细细品味之后才发现作为古时交通要道的长江怎么可能是“孤帆”呢这实在是有悖常理。究其原因,这与李白当时的心境有关。因此我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品评,从中悟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感,实现了

22、语言和意韵的融合。这样的教学,我想不架空,不做作,不浅薄,具有浓厚的语文韵味。与之相对的是“尽”字,通过质疑,对比,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课外背景资料的补充,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更好地“悟”得语言内在的真意,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持续动态发展的言意融合过程,如果说“孤帆、尽”这两个词让我们感悟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情的话,那么这个“情”又如何释放、延续下去呢古人喜好托物抒情,寓“意”于“象”。如月代表怀人和思乡,雁代表思乡和漂泊,柳絮代表愁绪、飘零,落花表现生命的短暂等等。“流水”在这里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象征着思念,象征着惆伥,象征着别情离恨。李白的这种心情

23、,用“水”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因此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练习,通过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带去李白的一份思念,一份祝福,一份对繁华似锦的扬州的向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5设计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诗人李白在送别朋友孟浩然去扬州时一方面年轻的他一方面向往扬州的繁华一方面又舍不得朋友

24、的离去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是这样做的:导入时,我给学生提醒同学们回忆已知的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并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由此唤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接着,我给学生读诗的目标是:读准字音。通过各种读诗方式,指导学生把诗词的字音读准,中间插入认读字卡的环节,帮助学生把字音读准,并通过组词练习初步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然后,再读古诗,运用自学方法,理解诗意。在这里,我让同学说说自己不懂的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说说求知的方法,再提供给学生三种弄懂自己不明白的诗意的方法:可以边读诗边看插图,再思考;可以和参考书;还可以求助自己班上里的同学和老师。学生们可以通过自读和求助的方法

25、弄懂古诗的意思。再通过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情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作者当时的情怀,感受诗句韵律的优美。最后,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要求:1、认识本课回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2、自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培养读诗兴趣,理解诗中的词句,体验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知道哪些关于朋友送别的古诗?2、为什么喜欢它?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朋友相送的古诗,生读题目。4、解题:(1)谁送谁从哪儿出发去哪里?(2)“之”:去的意思。5、你知道李白和孟浩然是谁吗?6、黄鹤楼在哪儿呢?师生交流,激起同学们对黄鹤

26、楼的向往之情。(出示黄鹤楼、广陵的地理图。)二、流利地读诗。1、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诗,特别注意把注音的生字读准。2、认读生字卡片:鹤浩陵辞州孤帆碧惟际每个字读三遍。3、跟好同桌一起再读这首诗,把它读流利。4、认字组词;结合诗中词语,对比古今词义的不同:(1)浩:这里指名字中的一个字;(2)陵:古代多用作地名;(3)孤:联系孤帆来解释;(4)惟:联系惟见来理解。5、再读古诗,注意它的停顿。6、指名读古诗,生评议;(字音、节奏等);再指名读。三、理解诗意。1、说说哪些词的意思你不懂,师作上记号。2、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呢?(生自由说)3、师帮助归纳,老师给大家三条求助方法:(1)看课文插图,用心

27、思考;(2)查学习古诗的工具书;(3)求助学习古诗的高手或者求助教室里的老师。4、生开始自主学习,老师也和你们一起学习。5、指名说说自己的收获,比比谁知道的最多。重点词句教师板书:(1)烟花:柳如烟,花似锦。(2)三月:阳春三月。(3)下:顺流而下。(4)碧空:蓝天。(5)尽:消失。(6)惟见:只看见。(7)天际:天边。6、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的意思。7、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体会:老朋友孟浩然辞别了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坐着船顺流而下去千里之外,繁华的扬州,多想跟老朋友一起去那繁华的扬州城里看看。我站在黄鹤楼上一直看着看着,直到那孤零零的帆影越飘越远,慢慢地消失在蓝天尽头,只看

28、见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8、老师说的跟同学们讲的有什么不一样呢?9、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四、体会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想想作者李白此时的心情。2、用自己的感受来朗读这首诗。3、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指名背,生评议,再指名背,齐背。五、拓展赏析。1、师给出一首送别的诗:长江之滨母送别,荆州此去似天涯。立志定要学成归,寸草才可抱春晖。2、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是讲什么的?3、喜欢吗?为什么?4、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揭示谜底,是老师自己写的。5、师小结:生活中美丽风景和难忘的心情都可以用诗表达出来。六、布置作业。1、检测本课生字词,读字组词。2、今天你想做什么作业?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6教学设想:由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