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8 ,大小:35.92KB ,
资源ID:67153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153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docx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讲稿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绪论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教育 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 学前儿童空间与几何形体概念的教育 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教育课程资源参考书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林嘉绥、李丹玲幼儿园数学教育:张慧和、张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孙汀兰网络资源:学前教育中国幼儿教师网浙江学前教育网上海学前教育网1、绪论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1.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 1.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意义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 1.1.2社会的要求: 人才素质、幼小衔接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必要性:

2、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需要数学地思维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发展思维的需要抽象、逻辑 数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培养习惯的需要任务和规则意识、兴趣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现实性:皮亚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成果1.1.1幼儿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与现实性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与规律 始于动作、借助表象、丰富体验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一般 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4.从同化到顺应 5.从不自觉到自觉 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1.2.1目标制定的依据:人、社会、学科 1.2.2目标层次 (1)经历过程、积累经验 (2)培养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 (3)发展思维 1.2

3、.3目标维度: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活动名称:感知8、9数量活动目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8、9的数量; 培养幼儿注意倾听老师的要求,并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1.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 小班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2、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中班1、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愿意并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2、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进行活动3、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4、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

4、中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5、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感受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关系6、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大班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2、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3、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4、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问题5、能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和从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6、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能有所感受1.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1.3.1内容

5、选择的要求 符合目标要求 学科内容体现启蒙性 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符合社会要求1.3.2内容领域:集合、数、空间与形体、量1.3.3年龄段:小班、中班、大班小班数学教育的内容1、学习按物体的某一外部特征(颜色、大小、形状、长短)进行分类2、学习比较物体量(大小、长短)的差异,并对3以内物体进行排序3、认识1和许多及其关系4、能在对应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的比较,感知多、少、一样多5、学习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相似物体7、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8

6、、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明显的上下关系,说出什么在什么上面,什么在什么下面9、在教师引导下,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中班数学教育的内容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粗细、厚薄、宽窄、轻重)进行分类和按量的差异进行6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规律排序认识10以内的基数和序数,形成数的概念学习对应比较法,初步具备数目守恒(不受外在影响正确判断数量)认识相邻数,形成自然数列概念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具备初步图形守恒观念,初步感知图形间简单关系并进行图形建构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按指定方向运动认识昨天、今天、明天大班数学教育的内

7、容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和自由分类,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体验序列传递、可逆、双重性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二、四等分) ,学习自然测量。学习倒数、接数和按群计数。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互补与互换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认识3个相邻数的关系及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口头自编应用题,理解。认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区分平面与立体图形能区分左右方位,会向左、右运动认识时钟,知道整点和半点;学会看日历,认识星期几和四季认识人民币集合1、物体的分类2、认识1和许多 3、比较两组物体的

8、数量关系数1、10以内基数 数的含义 相邻数 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数的守恒2、10以内序数3、10以内数的组成4、认读和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5、10以内的加减法(动作、表象、符号)6、理解、创编口述应用题、算得数 空间与形体1、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2、立体图形: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3、空间方位(自我中心客体中心):上、下、前、后、左、右、远、近等4、空间运动方向:能按指定方向进行运动,包括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向上和向下等量1、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宽窄、轻重、容积等2、量的正、逆排序3、量的守恒4、量的相对性和传递

9、性5、自然测量6、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昨天、今天、明天;认识星期几和四季7、认识时钟,整点和半点8、认识货币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2.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2.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 2.1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途径,即指实施数学教育所采取的活动组织形式。2.1.1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组织或安排专门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参加的专项数学活动教师预定的数学活动(教学、正式的数学活动)儿童自选的数学活动2.1.2 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其他教育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渗透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渗透教师

10、预定的数学活动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内容专门指向数学面向全体意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和途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系统和顺序性的保障儿童自选的数学活动数学区角:好玩的贝壳目的: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复习10以内的数字,比较数的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准备:贝壳若干(其中凸出的一面分别涂上红、黄、绿色,凹的一面分别写上110的数字)。玩法:1.按贝壳的颜色排序,如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一个红贝壳,一个黄贝壳2.按数序排列贝壳。3.比大小。两个幼儿同时翻出一个贝壳,比比谁的数字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最后比比谁赢得多。4.撒贝壳,练习数的组成。看看正面朝上的有几个,反面朝上的有几个,然后说出几可以分成几

11、和几,几和几合起来是几。5.将贝壳拼成各种图案,并说出结果。如:我用7 个贝壳拼了一朵花。 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获得物体转动的经验.2.尝试观察记录的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3.培养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活动准备:塑料小陀螺 纸花瓣 长方形小积木 风车 球形插塑每组一份 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过程:1.出示五种不同的物体,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你们知道这些物体吗 小陀螺会怎样 (会转动)其他四种物体都会转动吗 (不会 有的会 有的不会)2.幼儿预测结果请把你们认为转动的或不转动的想法记录在表上的第一行的格子里.(有的用0表示转动 用表示不转动)3.幼儿操作,

12、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记录4.讨论记录结果谁来说说刚才玩的结果和原来开始认为的一样吗 5.找找生活中转动的物体6.再次探索物体转动现象.(延伸:制作风车 认识顺时逆时转动)案例 有一位母亲要她5岁的孩子每天吃饭时给每人的盘子里放一条餐巾,家里经常是4个人吃饭,这个儿童平时能数到30甚至更多开始: 先到碗橱里拿来第一条餐巾,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回到碗橱拿来第二条餐巾,放在第二个盘子里 来回4趟案例当他5岁3个月16天时 第一次想到要数盘子和从碗橱里拿来的餐巾,数好后才把餐巾分到每个盘子里,他这样做共持续了6天到了第七天,家里来了一位客人,比平时多了一个盘子 他仍像往常一样拿来4条餐巾,但是

13、当他看到有一个盘子空着时 没有再去拿一条来,而是把已经放在盘子里的4条餐巾收起来,放回碗橱里,然后又一次次地去拿,走了5次才完成任务案例第二天,没有客人了 他仍旧走了4次,这样做了5、6天 他发现要数盘子和餐巾十天后的一天,妈妈告诉他来了一个客人 他仍像往常一样分发4条餐巾,但是当他看见有一个空盘子时,只是再去拿了一条餐巾。第二天,没有客人了,他先数了一下盘子的数量,然后再去拿来相同数量的餐巾。此后,家中再有客人来,他也能应付自如了。解读这位美国妈妈的教育方法可以概括为: 为儿童提供问题解决的情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水平上、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儿童在亲身的经历和体验中获得自然的发展。成人往往隐

14、退在后台,并没有干预儿童的发展过程,更不急于将高级的或正确的方法直接教给儿童。2.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和。(1)操作法 (2)游戏法 (3)比较法 (4)启发探索法 (5)讲解演示法 (6)讨论法 (1)操作法 操作法指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材料、摆弄物体,经过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从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的一种方法。分类:验证性、探索性组织形式:集体操作、个体操作注意:明确目标、创设条件(物质、时空)、细化规则、强化指导、及时评价(2)游戏法 游戏法是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

15、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一种方法。分类:操作性、情节性、运动性、竞赛性、感统性(奇妙的口袋)、数学智力游戏 以上哪一个水果能使第3个天平平衡?有A和B两个汽车站。 问:公共汽车现在是要驶往A车站,还是驶往B车站? 用8根火柴摆成小鱼的图形(如图1)。请你移动其中的3根火柴,使它进行180度转弯(如图2)。想想看,应该怎么移动?(3)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引导幼儿对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找出数、量、形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分类:简单和复杂(2以上) 对应(重叠、并放、连线)和非对应 (单排、双排、不同排列形式) 注意:充分观察、亲自动

16、手、启发引导简单与复杂比较对应与非对应并列连线双排比较不同排列形式比较(4)启发探索法 启发探索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靠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启发他们去探索并获得新的知识。(自然测量)注意:侧重启发、配合操作、善于提问、独立探索、面向全体、个别对待(5)讲解演示法 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向幼儿演示实物、教具,并配合口头讲解,将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技能具体呈现出来的一种方法。注意: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教具科学(6)讨论法 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引导儿童有目的、探讨性地主动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一种多边活动,涵盖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等。分类:随机性和有计划 辨别性、修正性、交流性、归纳性(

17、球与圆柱)注意:操作为基础、重过程2.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设计2.3.1 设计的原则发展性、系统性、科学性、互动性2.3.2 活动方案的要素 活动名称、年龄段、活动领域、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建议与延伸 活动名称在现有的活动设计中,活动名称一般有两种取法: 1、按数学活动的要求,用数学术语定名称,如学习7的加减、认识序数等从名称上即可以了解活动的内容或要求2、按活动内容或选用的材料,用生活的语言定名称,如给数字口袋送礼物(其目标是让幼儿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量)、盖印章(其目标是让幼儿体验5以内相邻两数的关系,知道数字15表示

18、的实际意义),符合幼儿教育的特点给数找朋友(理解和掌握相邻数的关系)送片片回家(学习将相同颜色的图形片放在一起)。活动目标依据: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教学实际内容:学习内容的要求、幼儿行为的养成要求三维:认知、技能、情感目标可操作第一人称例复习5的组成活动目标: 1、复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不同分法。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如将5分成1、4,2、3,3、2,4、1)。 3、积极地参与评议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学习经验、幼儿经验情境准备:教具、学具、环境创设活动过程环节:活动开始、活动进行、活动结束注意:创设合理的情境 给予充分的自由时空 恰当的引导,系

19、统化3、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及教育3.1 集合的基本知识3.2 集合与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3.3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要求3.4 集合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3.1 集合的基本知识(1)集合的含义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一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集合里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互异、无序性。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情况,可把集合分为有限集合、无限集合和空集。(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韦恩)、描述(3)集合的关系:包含、相等(4)集合的运算:交、并、差、积3.2 集合与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集合的笼统感知辩数(能辨别出两堆不同数目物体的多少

20、)认数(瞬时内凭直觉说出物体数目)点数(能逐一按物点数并说出总数)(2)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幼儿形成数概念(计数)的前提(手口一致)(3)渗透集合思想,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3.3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要求3.3.1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发展的阶段特点3岁前:泛化笼统的知觉3岁后:感知有限集合(边界)4岁左右:感知集合元素5岁以后:感知集与子集包含关系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1)体验事物的共同属性,掌握求同和分类技能(2)初步形成集合概念并能对两个集合进行比较(3)体验集与子集的关系3.3.2 学前儿童感知

21、集合教育的要求小班:(1)知道自己和与自己相关物体的归属,体验物体的共同属性(2)体验1与许多及其关系(3)能按物体的一种特征做集合或集合的子集(4)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做等量集合(5)会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一样多3.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育的要求中班:(1)能按类的观念做等价集合(2)能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并能按两个特征做集合(3)能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做集合和排列大班:(1)对集合做层级分类,体验集与子集的包含关系(2)能将物体集合进行多重分类3.4 集合概念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3.4.1 区别1与许多3.4.2 求同3.4.3 分类3.4.4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3.4.5

22、初步感知集合间关系与运算3.4.1 区别1与许多(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与许多(2)寻找生活中的1与许多(3)分与合的操作3.4.2 求同 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挑选出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物体。(1)按标记求同用某物体或其属性做样子,找出和它全等或有相同属性的东西(2)排除法求同3.4.3 分类 分类就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1)按外部特征(2)按内部属性(3)按数量和逻辑关系(4)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5)层级分类(6)自由分类层级分类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特征分类自由分类分 类 后 的 形 式3.4.4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 比较两组物体相等与不等就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集合

23、中元素的数量,确定是否一样多(配对)(1)关系配对(2)做等价集合(3)等量配对(4)变成一样多3.4.5 初步感知集合间关系与运算儿童思考讨论:边上的红三角形应放在哪?1第一阶梯: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即动作水平2第二阶梯:形象表征认识维度,即表象水平3第三阶梯:词语符号认知维度,即概念水平4、学前儿童数概念的教育4.1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4.2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4.1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与教育4.1.1 有关数的概念4.1.2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4.1.3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教育要求4.1.4 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4.1.1

24、有关数的概念1、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多少的数2、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数3、数的组成: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其实质就是总数与部分数及部分数之间(即三个数群之间)的等量(B=A+A)、互补(B=(A-n)+(A+n )、互换(B=A+A=A+A)4、计数学前儿童的计数活动计数活动:一种有目的、有手段、有结果的操作活动,其结果表现为数的形式,计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物体的数量。计数活动的实质: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集合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计数活动的结构(1)计数内容(2)计数动作计数内容口头数数 按物点数 说出总数口头数数是指口头按顺序说出自然数

25、的能力。按物点数是指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地说出数词,使说出的一个数词与手点的一个物一一对应。说出总数是指按物点数后,将说出的最后一个数词代表所数过物体的总数量。计数动作计数活动的动作主要有手和语言的动作。发展过程如下:动作水平上的点数 有声的语言动作视觉的或听觉的点数 无声的默数4.1.2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发展特点1、一般过程:具体抽象、感性理性 基数序数数的组成2、年龄特点:(1)3岁前:数前准备阶段(感知集合元素与对应)(2)34岁: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3)45岁:数词与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4)5岁以上:数的运算初期 3、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形成的标志:计数能力、数序的认识、

26、数的守恒、数的组成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把握客体数量 对数量有笼统感知,不会区分不明显的差别 会5以内点数,无法说出总数(即无数群概念)数词与数量建立联系的阶段1、点数后能说出总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计数能力(10以内)2、能按数取物3、出现数的守恒现象4、逐步认识数间关系数序观念(相邻数)、比较数目大小,应用实物进行数的组合与分解5、开始简单的实物运算数的运算初期1、10以内数大多能保持守恒2、表象运算符号运算3、基数、序数、运算能力进一步发展本阶段是学前儿童数概念的飞跃期,教育对其有直接影响数 小班(1) 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 数 中班(1)感知10以内的数量,认

27、识1-10的数字数 中班(2)感知10以内的数序,在数量比较的基础上理解相邻数关系 。数 中班(3)区分基数和序数的不同意义 。数 大班(1)学习进位计数,并用多种方式计数和估数。数 大班(2)认识单双数,理解自然数序中的数量关系,学习顺数和倒数 。4.1.3 学前儿童初步数概念的教育要求(P177)小班: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中班:1、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2、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3、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4、认识阿拉伯数字110。大班:1、会10以内的倒着数,能注意生活中顺、倒着数的有

28、关事例。2、感知和体验10以内相邻的3个数之间的数差关系。3、知道10以内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原来的数。4、感知和体验两个较小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4.1.4 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认识10以内基数和序数2、认读、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3、数的组成1、认识10以内基数和序数(1)计数(2)相邻两个数的比较、转换和形成(3)按范例、数求同、分类(4)数的守恒(与物体、颜色、形状、大小、摆放形式无关)(5)接数和倒数(实物、卡片、顺口溜、倒接数、接龙)(6)三个相邻数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复习、观察、比较、讲解、游戏巩固双重性(7)序数及其与基数的关系表示事物次序:物体(或事件)与数词进行配对 标记序数位置;明确起始点和方向基数与序数相联系:用计数方法确定序数学习相邻数活动学习相邻数活动2、认读、书写10以内阿拉伯数字(1)体验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并认读数字计数、出示数字符号、形象记忆、跟读、比较区别、练习(2)建立数字外形与数量的联系写字常规教育、示范讲解、书空、试写、书写指导、讲评) 3、数的组成目标:数的分与合;数群关系教法: 操作的基础上讲解演示(口头对数、儿歌、找数(举数卡、找位置、找朋友)、涂色) 引导幼儿探索互补与互换规律; 组成规律迁移运用到新组成的学习注意事项: 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