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53.21KB ,
资源ID:67116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7116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3跳水》教学案例.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3跳水》教学案例.docx

1、23跳水教学案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23.跳水教学案例 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第二小学 徐丽莉一、研究背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的重点是学习语言。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的、实践的课程。语文课应该重在引领学生从感悟内容到感悟语言表达形式到强化语言运用。目前,老师们在解读教材时,关注的主要还是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的也往往是这些方面的内容,很少顾及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特点;即使有,也主要在词语、修辞和文章结构方面有所体现,很少探究句子、段落、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少考虑材料的选择,作者运思过程,文章的布局谋篇。由于老师还未

2、树立起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解读文本的意识,“关注作者的表达”也就无法深入。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言的品质,笔者在自己的课堂上作了一些实践尝试,并实践尝试中发现“每课三读”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三读”指的是:一读解读作者写什么,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脉;二读了解文章怎么写,感悟文本的语言:三读解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教师在三读的基础上,因文而异,明确语言训练的目标,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作者的表达,积累点点滴滴,并适时进行迁移运用,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以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

3、元中23.跳水一课为研究载体。二、对本内容普遍性教学方式的反思【第一次按常规教学片断】 (一)学习2-5小节,品读感悟,理解重点语句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品读句子: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学生感悟: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品读句子: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学生感悟: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师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

4、么?(学生感悟: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3)品读句子: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学生感悟: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师引导: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预设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预设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

5、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师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学生回答: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3)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二)、学习第6节,感悟父亲的机智、果断过渡: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谁出现了? 他怎么做?1、讨论:船长让孩子“跳水”的方法好在哪里? 2、你们觉得船长船长是怎样的一个人? 说说理由板书:(机智、沉着、果

6、断)3、课文中父亲的话用了7个感叹号,想一想怎么读? 【设计意图】 通过品读句子和教师的及时点拨,让学生明白孩子之所以会一步一步走向最高的横木,使自己陷入险境是因为猴子的戏弄、水手们的哄笑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他越来越愤怒,慢慢失去了理智,一心只想着抓住猴子,拿回帽子,挽回面子,最后铤而走险。在反复的朗读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媒体的直观演示下,学生也深深感受到了孩子所处的境地有多么得危险。这一段的品读词句主要是让学生对故事的发展和高潮部分有较为深入地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三、学生评教【课后调查】课后,我们语文教研组教师座谈会后,又对班级中32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听取了他们对这堂课的

7、评价与建议,问题如下:1、你最喜欢这节课中的哪个教学环节?A.导入课文,揭示课题的环节 B.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的环节 C.品读故事的发展与高潮的环节 D.学习故事的结局,感悟人物品质环节2、学了这篇课文,你积累的好词有哪些?你最欣赏的语段是什么?积累的好词有: 最欣赏的语段是: 3、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中心: 写作方法: 4、谈谈这节课中你还不明白又是哪些? 5、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觉得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吗? A.有较大的提高 B.有一些提高 C.没有提高6、你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吗? A.喜欢 B. 较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7、你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建议? 【调查结果分析】

8、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教学环节不是我精心设计的品读故事的发展与高潮的环节,选择C选项的学生少之又少。问其原因,都说这个环节就是找句子,然后说理由,大部分都是好同学和老师在说,很无聊,觉得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不到本领。第二道题考察了学生积累文本语言的情况,可结果不容乐观,孩子们积累词语的情况较好,可是喜欢的语段根本说不出,很多学生的回答是“都很好”。这说明学生学完课文也没弄明白大作家托尔斯泰的作品到底好在哪。第三道题学生对于课文中心的回答几乎全部通关,说的头头是道。但是对于作者的表达,几乎没有人关注,所以学生对于写作方法的回答几乎全军覆没。第四道题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了很多,归纳起来有课文是为了赞美船

9、长遇事机智、沉着、果断,作者为什么要猴子和孩子桅杆上的追逐写得这么详细?而写船长急中生智救孩子的内容却很少?作者为什么要写水手们的表现,这跟中心有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对孩子神态的进行描写?纵观孩子们的“不明白”,我们发现这些“不明白”都和文本作者的表达有关,说明学生之所觉得我们的课无聊,是因为他们想了解的,老师都没有关注到,而他们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早就读懂的,我们老师却嚼得碎碎的硬塞给他们,我们的阅读教学怎么会不失败。第五道题学生都中肯地评价了这堂课对自己语用能力的培养,6%的学生觉得有较大提高,42%的学生认为有一些提高,主要是发言的能力。52%的学生认为没有提高。第六道题的统计结果是:8%

10、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25%的学生选择了“较喜欢”,5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还有1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上这样的语文课。第七道题学生题的建议五花八门,最多的是希望老师把语文课上得有趣一点,还能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四、教后反思这节课重点段落的教学老师牵着学生进行词句的品读理解,一句一句的分析理解品读使托尔斯泰的名篇支离破碎,毫无“美”感。从调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对文本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父亲命令儿子跳水的情节,而3-5小节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赶猴子的精彩描写却没有学生欣赏。调查还发现通过品读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只知道这部分内容主要写孩子不顾一切走上最高的横木,使自己陷入险境是因为猴子的戏弄。也就是

11、说学生都知道课文的重点段落在写什么,但是几乎没有人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不要说语言的实践运用,就是最低限度的积累文本语言也没有做到。长此以往,学生的语用能力就滞后,写作就会遇到障碍。那么问题的本质在哪里?从问卷中可以分析出:我们首先低估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读这些字,而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对这些文字产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对文本的内容是理解的,并不是我们老师认为的“一无所知”。他们更多的是不懂得欣赏作者是怎么写的,更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而我们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作者的表达方式,关

12、注作者如何选材,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的精准,谋篇布局的精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时能自主地去关注作者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呢?笔者重新调整了教学设计并在同年级进行了第二次实践。五、方案重构与实施【方案重构】(1)引导学生弄清哪些语句是描写猴子戏弄孩子的,哪些语句是描写孩子追赶猴子的。(2)利用课件再现孩子和猴子桅杆上追逐的情景,弄清作者分三步对孩子和猴子的动作进行了交替描写。(3)通过分角色交替朗读描写猴子和孩子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4)在学生理解作者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基础上,借助复述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并进一步体会交替描写的精妙。(5)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水手和孩子

13、神态变化的描写,明白这样写都是为了告诉读者,孩子的铤而走险是必然的。(6)引导学生抓住两个关联词体会孩子处境的危险之极,再次进行语言实践。【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的交替描写,体会猴子越来越放肆和孩子一步步走向危险处境的过程。4、能分步抓住关键字词,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复述故事。【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交替描写,体会猴子的越来越放肆和孩子一步步走向危险处境的过程。【教学难点】能分步抓住关键字词,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复述故事。【课前准备】课件【方案实施过程】(一)学习第2-5节,读懂表达,进行片段复述一读解读作者写什么1.请大家默读

14、2到5小节,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 学生回答: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赶猴子)二读二读了解文章怎么写2、请用横线划出描写猴子戏弄孩子的语句,用曲线划出描写孩子追赶猴子语句。 ( 学生活动:默读2到5节,按要求画出相关的语句 )3、你们发现了吗,列夫托尔斯泰对猴子和孩子桅杆上的追逐采用的是交替描写(学生回答)。我们来交流一下,注意按顺序。 (学生活动:两位学生按作者交替描写的顺序交流描写猴子和孩子动作的语句)三读解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4、请两位学生读,其他学生看屏幕,老师播放课件。想想,你从猴子一系列戏弄孩子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什么?又从列夫*托尔斯泰对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15、:猴子越来越放肆;孩子为了拿回帽子,挽回自己的尊严,渐渐失去了理智,变得不顾一切,最终铤而走险)复述强化语言运用5、作者把猴子和孩子在桅杆上的追逐写的一波三折,十分具体,老师根据小结把它分为三个层次。你们能看看图、抓住动词说说猴子是怎么一步一步戏弄孩子的,孩子又是怎么一步一步陷入险境的。同桌合作,一个做猴子,一个演孩子,可加上自己的语言,配上动作。(学生活动:同桌合作练习复述)出示媒体:6、谁来试试,要让我们感受到猴子的越来越放肆,孩子慢慢失去理智,一步步陷入险境。 (学生活动:三位学生合作完成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情感必须符合文章的意脉,让大家感受到货字的越来越放肆,孩子越来越没有理智)7

16、、小结:这几位同学复述的真好,其实,大家在复述时,只要记住步骤,抓住关键词,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就能复述得和他们一样好。今天回家在微信群里进行复述练习,大家可以互相点评,家长也可参与点评。三读解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8、学到这里,大家再仔细读读看,作者除了对猴子和孩子追的动作进行了交替描写外,还写了什么?(水手们的表现和孩子的神态变化) 我们一起来读读句子,看看作者怎么写的: (1) 出示孩子神情变化的句子: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 。 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孩子气急了。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哭笑不得”生气也不是,笑也笑不出来。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孩子哭笑不得,是因为猴子摘

17、了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而且动作很滑稽,惹人发笑,孩子受到猴子的戏弄,自尊心受到伤害,因此他哭笑不得。) (2)出示水手们表现的句子: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水手们笑得更欢了。(3)想想,列夫托尔斯泰为什么还要写水手们的表现和孩子的神态变化? (水手们的笑声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孩子的神情变化说明他被猴子一步一步的激怒了,才会冲动之下铤而走险,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走上横木去取回帽子)(4)小结:是呀,列夫托尔斯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不仅让我们身临其境,还在不知不觉间把故事推向了高潮。一读解读作者写什么9、学习第五节,体会危险(1)孩子气极了,不知不觉中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臂摇摇晃晃地走上

18、了横木去取帽子。同学们,刚才老师介绍过,这艘帆船桅杆高40米,相当于 (出示图片),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们都吓呆了,因为他们明白 齐读 出示: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这时,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因为他一下子也明白了 齐读二读二读了解文章怎么写 如果你们关注了这两个关联词,相信你一定能进一步体会到孩子危险的处境。齐读读写结合强化语言运用 孩子当时的处境真是 危在旦夕 ,谁能抓住这两个关联词来写一写孩子当时危险的处境。出示语言实践题:(二)、学习第6节,体会父亲的机智一读解读作者写什么1、过渡:你的

19、描述让老师感受到了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孩子的父亲出现了,请读读第六小节,划出描写父亲的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3、认真读一读这些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为什么父亲要拿着枪立刻瞄准儿子?为什么发出的命令是向海里跳?难道父亲不怕孩子被海浪卷走吗?(这一天风平浪静。) 二读二读了解文章怎么写4、从列夫*托尔斯泰对父亲举动和语言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机智、沉着、果断)三读解读作者为什么这么写5、课题是跳水,但是文中写跳水的内容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感悟:课文前面的内容都是为后面船长救儿子做铺垫的。)师小结:课文主要是体现船长在危急关头沉着、机智、果断

20、的特点。课文采用的是抓住关键内容、关键情节命题的方法。6、感情朗读指导:谁来做做这位机智、沉着、果断的父亲?六、课后反思阅读教学不是纯粹的课文内容理解,不是一般化的品词品句,也不是泛泛地语言积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结合语境,老师要关注“作者的表达”,引导学生弄清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情达意的,并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说,我们在关注怎么写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真正的阅读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文章内容、语言理解品味基础上的一种语言实践与表达,让学生实现自我语言的实践,构建学生的言语系统。所以,指向儿童语言学

21、习的阅读课堂应有以下改变:从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学习为主转向关注作者的表达的语言学习;从教师预设掌控,步步为营转向学生语言的实践;从单一的阅读理解转向读写的交汇与融合。 第二次执教跳水这篇文章,我就通过“三读”的教学方式,从读懂文本写什么,了解怎么写,弄清为什么这么写,从而使我的课堂教学努力向以上三个方面转变。这篇课文的2-5小节写的是故事的发展与高潮,内容并不难懂,我让学生用不同的线划出描写猴子戏弄孩子和孩子追赶猴子的语句,在交流时进行适时点拨,让学生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这部分内容作者采用了交替描写。接着,分角色让学生按交替描写的顺序朗读,再通过媒体动画再现这段文字描写的情境,加深孩子对这对

22、描写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追问孩子,从作者对猴子戏弄孩子的一系列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从孩子追赶猴子的一系列动作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描写猴子动作的语句和描写孩子动作的语句合起来整体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托尔斯泰为什么这么写:突出猴子的越来越放肆,强调正因为猴子肆无忌惮地戏弄让孩子慢慢失去了理智,从而铤而走险。课堂教学从原来的文本内容和思想情感学习为主转向关注作者表达的语言学习,使学生的阅读有了深度,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语言表达的品质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然后,我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即借助单元训练重点复述,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动词和猴子戏弄孩子、孩子追赶猴子交替描写的写作线索来复述这部分

23、内容。我感觉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和复述的技能训练尤为重要,因为表达是否完整、连贯,表达是否有逻辑性,表达是否有目的,学生的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必须借助文本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对学生进行基本表达技能的训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品质。复述环节,老师们往往不愿意去尝试,一方面花时间,另一方面很难掌控,特别是公开课,更是能避就避。老师们更愿意把每一个教学环节操控在自己的手里,步步为营。那怎样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复述环节的教学,达成复述的教学目标呢?我先利用媒体动画演示把猴子和孩子桅杆上的追逐分为三个部分,并用不同的颜色显示他们动作的词,再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了作者这样交替描写的目的。

24、接着,让学生记住步骤,抓住动词,加上自己的理解进行复述。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复述的障碍被扫除;再加上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复述方法的指导,所以学生复述的热情高涨,把猴子和孩子桅杆上的追逐讲得绘声绘色,让人身临其境。在复述中,大伙儿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故事的高潮的同时,学生的语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这个语言实践环节的教学中,我尝到了从教师预设掌控,步步为营转向学生语言的实践的甜头。高潮部分的学习我也摒弃了以往的抓重点字词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的教学方法,而是抓住作者的表达特点,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甲板上水手们之所以惊呆,有个人之所以吓得大叫一声,孩子的两条腿之所以发起抖来都是因为“只要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

25、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通过三次引读,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孩子危在旦夕。接着,我让学生关注托尔斯泰对孩子身处险境的描写,学生发现作者用了两个关联词,我让学生抓住这两个关联词再读读,进一步体会孩子处境的危险。最后,我让学生抓住关联词来写一写孩子当时危险的处境,在积累文本语言的同时再一次进行了语言的实践。课堂教学从单一的阅读理解转向读写的交汇与融合,不仅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而且节省了时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七、回顾与总结通过学生评教,让语文老师们清醒地看到,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多么枯燥乏味,对发展学生的语言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从过多的内容

26、分析中走出来,充分关注作者的表达,以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为教学目标开展阅读教学。学生评教,让我们语文老师尝到了课堂转型带来的甜头,让我们认识到在平时关注作者表达的阅读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相信“厚积而薄发”学生的语言素养的提升不是靠一节课两节课就能成就的,它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努力。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要持之以恒地关注表达,细读文本,充分挖掘合适的语言训练点,要让学生在掌握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的过程中,积累表达知识,训练表达技能,相信厚积而薄发,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2.明确“有舍才有得”就关注“作者的表达”而言,要引领学生进入作者的行文思路,在阅读时间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学

27、习作者的布局谋篇,学习作者的选材组材,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学习作者的语言应用。这么多的学习之处,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绝不能“一把抓”,一定要与适当的取舍。我们老师要依托文本,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习中关注表达的“点”进行合理的取舍,这样的语言训练与实践才有效。3.遵循“循序而渐进”指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位年级段表达训练的重点和形式不尽相同。老师要明确各年级段语言表达的要求,细读文本,结合学生的实际,训练学生掌握表达方法和技能,实现学生自我言语的发展,构建学生的语言系统。长期以来,学生成绩被看作教师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志。教师千方百计提高学生成绩,其中许多东西是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

28、,更与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相违背,如加班加点,满堂灌等。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作文得分率,不在改革阅读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而是大量出题练习,考试时让学生套作文来获得“好成绩”。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他还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道教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教师倒从学生哪里得到好多教训。”实行学生评教,在师生中大力提倡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效率。有利于教师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阅读课堂到底要教什么,训练什么,怎样教学才能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教师不再为教而教,而是为“学”而“教”,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