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2.98KB ,
资源ID:669324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932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高二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高二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高二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高青一中高二3月份月考试题历史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本次考试的时间为9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

2、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2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3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周天子权

3、威逐渐下降4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 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5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A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C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D明朝的内阁元

4、朝的行中书省6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些规定()A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B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C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D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7汉初,王国内群臣吏民对诸候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B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D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8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

5、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说明()A察举制有较大弊端B汉代对官吏行为进行立法约束C汉书记载有失公正D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9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使同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防止知州受到同判制约10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6、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11唐太宗说:“朕居深宫之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贞观政要卷三)据此可知,唐太宗()A重视地方官的人选B主张提高地方官的素质C担忧中央集权弱化D反对君主权力受到约束12汉高祖“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汉武帝“徙郡国豪富至茂陵,赐迁徙者户钱二十万,田二顷”。当时山东临淄有的强宗大族,还被迫离开故地迁居到几千里地以外的江南会稽。这一举措()A汲取了秦二世而亡的教训B增加了财政收入,壮大了军事实力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打击了地方势力,加强了朝廷力量13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汉帝 太尉

7、在任时间 任前职位 去职原因 备注 高祖 卢绾 公元前205前202年 列侯 迁燕王 高祖世交 周勃 公元前196前196年 列侯 罢省 惠帝 周勃 公元前184前179年 列侯 迁丞相 高祖遗命 文帝 灌婴 公元前179前177年 将军 迁丞相 景帝 周亚夫 公元前154前150年 中尉 迁丞相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14曹操父子建立的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

8、中正制()A在执行过程中标准发生了变化B相对于察_举制具有历史进步性C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D有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意图15全球通史谈到中国古代某项制度时说:“为中国提供了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一味顺从的性格,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做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该项制度()A缩小地方行政权力,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B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C使中国文化长期领先于世界D其“公天下”的部分是其进步性之所在16隋朝时期,除了创立科举制度,还建立起中央政事堂议事制度、对官员进行监察的制度,还建立起

9、对官员政绩进行考核的制度。隋朝以上制度建立的主要作用是()A有利于政府统治机制完善B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C都直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标志着封建皇权的强化17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朕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猷。”据此判断清初()A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B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C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D顺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18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 ()A是皇权执行机构B其

10、阁员位卑权重C有助于合理决策D是中枢决议机构19学者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本世纪(十四)末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亲自批阅一百五十件奏章,裁决四百件案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B朱元璋勤于政务C封建社会的走向没落D丞相怠政无能20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这些做法()A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B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D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发展21欧洲历史学家指出:“古代雅典与当代欧洲的民主之间的联系是脆弱的。民主并没有在它的诞生地盛行起来。在一千多年中它几乎被遗忘了。”对此的正确理解应

11、是雅典民主制度()A是近代欧洲民主政治产生的先决条件B只是对近代民主政治产生观念上的影响C与近代民主政治存在直接的因果联系D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在实践层面的再现22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民主机构相互制约B公民集体广泛参政C决策程序力求完善D公民权利日渐扩大23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C政治决

12、策过于随意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24柏拉图曾说:“在民主制中,没有专门的领导阶层,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默许人民的要求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民主使智慧边际化。”柏拉图意在指出雅典民主制()A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局限性B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具有制度化、法律化特征D提供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25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第三表(执行)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B保护

13、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C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D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26罗马法学家认为,在适用于特定民族的市民法和适用于全人类的万民法之外,还有“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自然法,“而奴役是违背一切人都是生而自由的自然法的”。这反映了()A罗马法学家追求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B使_用中的罗马法丧失了自然法的精神C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为一部自然法D天赋人权的思想理念贯穿于罗马法27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里,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也清晰地表达了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观点。材料表明罗马法中()A追求人的政治平等B理性精神逐渐丰富C女权得到有效伸张D强调天赋人权原则28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

14、法学总论把着眼点放在人的权利和财产关系问题上,而不像早期的十二铜表法那样放在诉讼程序中的“正义与不正义”之分的问题上。这一变化反映出()A罗马商品货币经济获得发展B“法律神授”的观念已被打破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消除D罗马法的法律原则灵活多变29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A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B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C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D自然法精神在法律

15、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30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一书中写道:“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力图变更这一做法是一种恶,试图废止其中一部分的做法也是不能容许的,而要想完全废除它的做法则是不可能的。”这说明西塞罗()A高度评价罗马法的实用性B在立法中追求自然法则C致力于完善罗马法的内容D认为法律是一成不变的二、材料阅读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很早的时期起,血缘亲族关系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公元前六世纪,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16、,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会中的血缘亲族组织。 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材料二 从秦朝建立到五代十国,宗族在封建国家的建立中不断被分解、变异。秦朝仍实选行“家天下”的政治统治,血缘亲疏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西汉文景期间,地方宗族开始利用宗族关系建立自治共同体,并逐渐发展为影响中央集权的强大集团。汉武帝时,“徙强宗大族,不得族居”。东汉时,宗族以士族门阀形式持续到了魏晋。隋唐宗法受到毁灭性打击,但因其顽强生命力,并未完全排除于国家政治生活。由宋到清,宗法逐渐内化为主体政治结构的潜在因素,一改以往的贵族存在模式,将自身形态深

17、入到民间基层,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组织群体,既维护了宗族的长治久安,也稳定了国家政治体制。 摘编自王露中国古代宗族与臣民意识研究 (1)材料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血缘亲族组织削弱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血缘宗族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特点。(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雅典的不同影响。(4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

18、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 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 材料二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

19、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 从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8分)3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

20、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公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

21、,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治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9分)高青一中高二3月份月考试题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 【解析】根据“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的驿置是以递送文书特别是紧急而重要的公文为主的组织,其传递方法以轻车快马为主,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是以政治目的为主,而不是为了经济交流,故A项错误;各个朝代之所以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中央的紧急公文能够快速的送达地方,地

22、方上的情况也能迅速地传到中央,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重视邮驿制度是为了保证政令畅通,不是为了推动交通网络的完善,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只可以看出在邮驿制度方面的立法,没有其他方面的立法,不能说是为了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故D项错误。2【答案】D 【解析】_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对血缘政治的削弱,而不是加强,故A项错误;虽然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但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周灭商后推行的,故C项错误;材料中“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说明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地缘政治,这就为以后的地缘政治出现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周

23、代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这种理念源自于民间尊神敬天的传统,小农经济对传统尊神敬天思想不构成直接冲击,故A项错误;儒学兴起于春秋末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的出现,恰可以强化传统尊神敬天思想,故C项错误;周统治者号称天子,承天而治,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传统观念受到动摇,故D项正确。_ 4【答案】C 【解析】_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故A项错误;以民为本是儒家的治国理念,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国,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秦朝建立了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官员由中央任命,有很强的流动性,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下官员不能世袭,没有封地,相对贵族政

24、治特权并没有强化,故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唐朝中书省不是负责“封驳”制度,而是起草诏令,故A项错误;汉朝的内朝是皇帝削弱外朝的工具,故B项错误;唐朝门下省负责“封驳”,宋朝的通判负责监察地方官,故C项正确;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元朝的行中书省权力较大,故D项错误。_6【答案】C 【解析】_这些规定针对的是“延缓诏令文书颁发”,与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无关,故A项错误;颁布诏书不等于行政决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唐朝对缓诏令文书颁发者及处理官文书延误者的处罚规定,说明唐朝重视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提高行政效率,而不是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故D项错误。 7【

25、答案】B 【解析】_材料反映的是朝廷官吏对诸侯王称呼的变化,不能体现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故A项错误;朝廷官吏属于中央政府官员,诸侯王属于地方官员,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反映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故B项正确;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维护的是封建等级制度,不是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故C项错误;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在秦朝,故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_材料与察举制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都是在讲对官吏行为的一种约束,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汉书记载的公正与否,故C项错误;材料

26、与秦朝的连坐法无关,故D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_材料没有涉及到推动地方军政权分离,故A项错误;材料不在于强调同判与中央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_任)同(通)判。”可以归纳出其规定的目的在于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故C项正确;设置同判的目的即在制约知州,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_“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强调标准就是有“实行”,方法是“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没有详细的程序,故A项错误;通过内容可知,题意没有提到官员的空缺,故B项错误;由“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可知其具有教化功能,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由地方推荐,中央任用的人才选拔制度,故D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材料唐太宗意思是“我住在深宫之中,看不到也听不到远处,所依靠的就是都督、刺史,这些地方长官实在是关系到国家的太平和动乱,特别需要选择得力的人”,故A项正确;材料未对地方官员的素质做出规定,故B项错误;唐太宗意思是选得力的人管理地方,是加强地方管理的需要,故C项错误;材料未强调制约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_ 12【答案】D 【解析】_材料反映汉王朝迁徙地方“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郡国豪富”“强宗大族”等豪族,以打击地方豪族势力,与_汲取秦因暴政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