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9 ,大小:589.85KB ,
资源ID:669043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904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完整版石狮市国宾壹号院项目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完整版石狮市国宾壹号院项目深基坑施工方案.docx

1、精品完整版石狮市国宾壹号院项目深基坑施工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石狮国宾壹号院工程深基坑施工方案编制人: 校对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日 期: 第一章 编制依据1、主要图集规范序号名称编号1石狮国宾壹号院全套施工图纸2石狮国宾壹号院地质勘察报告3石狮国宾壹号院测绘技术报告书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建筑工程验收质量统一标准GB50300-2013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8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9建筑机械技术使用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10建筑工程

2、现场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14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0年1月30日1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11月24日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7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1998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9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CCECE96:972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2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22建筑

3、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2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2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27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第二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福建省石狮市宝盖镇宝岛东路和学府路交叉口,北邻宝岛中路、南邻兴学路、西邻规划用地,东邻学府路。本工程共拟建4栋高层住宅、6栋低层住宅带1层整体地下室及1栋12层配套建筑,总用地面积24379.00m2,总建筑面积为87722.44m2,地下室面积为15798.05、地上建筑面积为71924.39。高层

4、区1-3#楼为34层建筑高度99.9m、5#楼为31层建筑高度91.2 m,低层住宅6-11#楼为3层建筑高度11.15 m,商业及物业12#楼为2层建筑高度9.9 m,配电室13#楼为1层建筑高度4.5 m,整体地下室1层。高层建筑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其他为天然基础。施工现场自然地坪南北标高为10.8m16.6m,基坑开挖深度为3.0m7m。基坑采用放坡、锚杆(管)土钉墙支护形式。二、方案编制说明1、本方案针对“石狮国宾壹号院” 工程基坑降水、护坡及土方开挖工程相关内容的设计与施工进行编制。2、由于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的完整性、地下工程的隐蔽性及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依据本方案组织施

5、工时,尚应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对方案做优化调整。第三章 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概况本项目位于石狮市宝盖镇宝岛东路和学府路交叉口,交通便利。场地地貌属剥蚀丘陵残破积台地、冲洪积阶地,地势由南向北侧倾斜,地面高程在10.8016.60m之间。2、场区地层及其分布情况上部土层为人工填土层(Q4ml)、中部见冲洪积粉质粘土(Q4al+pl)、中砂(Q4al+pl)层,下部为燕山晚期第二次侵入花岗岩残积土层及其风化层(52(3);岩层按其风化程度划分为全、强风化、中风化带3个亚段(注:残积土、全风化、强风化层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进行划分,N30为残积土,50N3

6、0为全风化,N50为砂土状强风化)。根据钻探揭露,各岩土体特征及分布、埋深、厚度及风化程度现分述如下:(1)素填土(Q4ml):灰黄色,松散稍密状,整体结构疏密不均匀,成分以粘性土、砂土等回填为主,回填时间35年左右,欠固结状态。局部地段上部1.0m左右含有碎石,碎石含量约2030%,直径820cm不等,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417击,平均值为8.7击。场地内钻孔均有揭露,层厚1.008.20m。(2)粉质粘土(Q4al+pl):灰黄、浅灰色,可塑-硬塑状,成分以粘粒、粉粒为主,局部含少量的砂粒,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有光泽,冲洪积成因。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625击,平均值为

7、13.2击。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有揭露,层厚1.106.20m,层顶埋深1.008.20m,层顶标高8.2114.16m。(3)中砂(Q4al-pl):灰黄色,饱和,呈稍密中密状态,局部呈松散状,大于0.25mm颗粒占75%,磨圆度差,呈次棱角状,颗粒级配差,分选性较差,直径2-3cm,少量粘性土及粉细砂填充,冲洪积形成。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827击,平均值为17.4击。呈透镜体状零星分布,场地内极少数钻孔有揭露,层厚1.503.60m,层顶埋深1.406.50m,层顶标高7.5613.20m。(4)残积砂质粘性土(Qel):灰黄色、灰白色,可塑-硬塑状,主要成分为粘、粉粒,含少量的石英、砂颗

8、粒,大于2mm颗粒平均含量约1015%,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振摇反应,稍有光泽,花岗岩风化残积形成。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1229击,平均值为19.6击。场地内部分钻孔有揭露,层厚1.408.70m,层顶埋深4.108.20m,层顶标高6.2012.27m。(5)全风化花岗岩(53(2):灰黄色,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长石风化成高岭土,岩芯呈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散体状结构,极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3448击,平均值为39.0击。场地内极少数钻孔有揭露,层厚1.304.60m,层顶埋深3

9、.809.30m,层顶标高6.1111.66m。(6)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53(2):灰黄色、灰白色,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风化裂隙极发育,岩芯呈砂土状,主要成分为石英和未完全风化的长石颗粒,岩石为极软岩,岩体散体状结构,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5192击,平均值为67.8击。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层厚0.808.60m,层顶埋深1.7014.70m,层顶标高1.0613.16m。(7)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53(2):灰黄色,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矿物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岩石节理裂隙极发育,岩体碎裂状结构,极破

10、碎,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易击碎,RQD=0,岩石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层厚0.4016.90m,层顶埋深3.6019.70m,层顶标高-3.1411.35m。 (8)中风化花岗岩(53(2):灰黄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为块状-短柱状,岩石为较硬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RQD=70-85。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夹层。场地内绝大部分钻孔均有揭露,层厚5.7011.20m,层顶埋深4.5033.4

11、0m,层顶标高-18.7510.68m。3、地层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览表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表土名称及其代号重度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直剪快剪渗透系数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粘聚力内摩擦角E-EOCkkkfrcfakkN/m3MPaMPakPa度cm/sMPakPa素填土17.5*3.0*12*10*6*10-2*粉质粘土19.05.48226.615.93.41*10-6180中砂18.5*6.0*12.0*3*22*10.4 m/d180残积砂质粘性土19.37.02717.2*14.720.93.45*10-5220全风化花岗岩20.0*30*20*25*5.0*10

12、-4*300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21.0*60*30*32*8.0*10-4*500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2.0*100*30*35*8.0*10-3*11.5700中风化花岗岩24.5*90*38*42.52500备注:1、天然含水量、重度、压缩模量为平均值,剪切试验指标为标准值;2、带“*”为经验值。 _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使用条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确定的假设条件为岩土层无侧限且为均质体、空间无限展布的环境。参数表中承载力特征值是在基础埋深不大于0.5m和基础宽度不大于3m条件下使用,若基础深、宽大于上述条件时,应按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承载力特征值深、宽修正(碎块状强风化岩、微风化岩不作修正)。

13、另当高层建筑周边的附属建筑基础处于超补偿状态,且其与高层建筑不能形成刚性整体结构时,应考虑由此造成高层建筑基础侧限力的永久性削弱及其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4、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场地地貌属冲洪积地貌单元,场地经后期建设回填整平,地势平坦、开阔,经调查,场地及周边不存在污染源。 2)、地下水类型、水位拟建场地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赋存于中砂层中的第四系孔隙承压水,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各风化层中的风化网状孔隙-裂隙承压水。其中粉质粘土为微透水层,为相对隔水层;中砂层属强透水层,为主要含水层,富水性好;其余各岩土层均为弱透水层,富水性较差。该层水位埋深1.406.50m,水位标高为7.5613.20

14、m,承压水水头高度比其顶板高约1.002.00m。第四章 工程管理目标一、质量管理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确保业主和监理竣工验收评定上报质量监督机构备案的工程质量为合格;满足后续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具体目标如下:1、施工测量、监测方法、仪器、施测精度满足相关规范和监理要求。2、降水工程确保基槽底干燥、不对周边地面、建筑物及管线等产生危害;地表排水及基坑内局部明排及时有效,确保其他工程施工不受影响。3、护坡工程确保边坡及周边地上地下建筑、设施的安全稳定,满足后续土建施工要求。4、土方开挖满足施工要求,不超挖、欠挖。二、安全管理目标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重大责任安全事故;确保各项安全防护措施符合

15、相关规范要求;确保业主和监理安全检查合格。具体目标如下:1、确保施工现场不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中毒等责任伤人事故。2、确保各项施工安全防护用品齐全,质量合格。先防护,后施工;不防护,不施工;防护有力,施工安全受控。3、杜绝各种违规操作现象,每项施工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防止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三、工期管理目标初定工期为40天,我公司按工期要求,保证在合同工期内完工,争取提前完工。四、文明施工管理目标杜绝各种不文明的施工行为,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出现业主、监理及其他相关方认为不文明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及影响,做到服务周到、热情,文明施工。第五章 施

16、工部署及现场平面布置一、施工准备1、施工技术工作的准备1)、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一步调整和深化,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指导施工。2)、组织施工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和设计方案,掌握施工特点,复核需要采用的新技术,同时审查加工定货有何特殊要求。3)、组织所有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新规范、新规程。积极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施工经验,充分利用已有技术,提高该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4)、认真学习监理规程,积极配合监理单位工作,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5)、进行成本控制,制定设备、材料的供料计划,科学编制施工施工预算。6)、采用项目法施工,合理安排工序的搭接。采用项目管理电脑软件系统,对施工进度计

17、划进行网络优化,积极作好各项技术保障。在保证各项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各分项工程交叉施工和立体作业,控制有力。7)、对于所选用的钢材、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作好进场检查和复试工作,同时做好各项工程试验,编制试验计划。2、施工水电计划及管理1)、施工用水计划本工程施工用水量较大,用水主干管直径为100mm; 2)、现场用电计划本工程基坑施工阶段甲方提供800KVA的用电量,以保证现场施工用电。施工中,根据各施工阶段特点对临电系统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现场用电要求。3)、施工水电管理现场用水、用电设专人管理并由专业工种进行操作,水电连接与使用符合相关规范、制度,定期检查、维护供水、供电系统,做好记录。二

18、、施工部署1、施工总体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定位降水井施工土方挖运施工硬化、安全护栏等施工放坡喷锚施工土方下挖第一道锚杆、喷锚施工土方下挖第2道锚杆、喷锚施工土方收尾工程验收及移交后续工程施工2、施工总体安排 1)、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即组织施工人员、材料及机具等进场就位,施工临水、临电、临时设施全面、合理布置。2)、在施工准备同时进行工程测量、放线、定位,放定主要控制轴线及基坑开挖上口线等。3)、放线完后进行第一层土方及降水井施工,随后展开第一层土钉墙喷锚施工,基坑边坡处土方开挖应密切配合护坡作业,按设计坡度分区、分步下挖;待水位下降到设计标高,基坑中部大量土方可大幅下挖;挖除土方根据要求进

19、行外运、消纳和附近场区堆放、留存。4)、全部施工项目结束后,请监理及有关部门进行各分项工程验收、评定。3、降水、支护及土方之间的相互配合 1)、降水工程的配合(1)、根据基坑面积先按设计要求布设8口降水井,再根据抽水试验确定降水井数量,合理布设降水井。(2)、合理布设排水管网和留置排水口,避免因妨碍其他工序而改线换位。(3)、保持基坑降水维护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防止因降水维护不利造成水位上升,影响其他各分项工程施工。 2)、护坡工程的配合护坡作业面及工作平台挖出后,应立即展开施工,防止因护坡不及时造成边坡局部塌方隐患,并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3)、土方工程的配合(1)、土方挖运是贯穿于本工程施工的

20、关键工序和保证工期的主要工序,因此须进行精心组织,并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和施工机具。(2)、土方开挖应密切配合护坡工程,及时为护坡施工开挖作业面及工作平台,按护坡要求开挖,不得随意开挖,以免影响护坡工程施工质量。(3)、应根据各分项工程施工的特点,及时配备相应型号的挖土机械。4、施工现场布置1)、施工现场布置原则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形状及周边场地条件,进行施工现场布置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施工材料、机具放置及钢筋加工场地位置应坚持就近原则,以方便施工,为施工的连续、高效进行创造条件。(2)、本工程各分项工序交叉较多,在布置施工场地时应作到既方便本工序施工,又不妨碍其他工序,不妨碍车辆行走。(3

21、)、现场临水、临电、临设的布置应遵循安全、整齐的原则。办公区与施工区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施工现场布置方案(1)、施工现场设置2个施工大门,分别于场地西北、西南角。(2)、办公临设暂时考虑布置在场地西南侧约300米空地上。(3)、护坡钢材堆放场地及钢筋加工场地也设在基坑西侧坡底9#后浇带板块,具体位置根据施工情况合理调整(详见基坑施工总平图)。(4)、护坡砂石料、水泥堆放场设在西侧马路边基坑顶部,便于材料卸车。(5)、临水接入口与临电总配电箱根据业主提供的水源、电源位置具体确定。(6)、各施工场地的布置应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利于施工高效进行。 3)、现场水电、排水布置

22、(1)、施工临时用水管路由水源分别引至使用部位,每根支管均应设置阀门。(2)、施工临时用电线路由总配电箱引出接入分级配电箱,再由分级配电箱引至适用部位和生活区,每条用电线路均应设置电源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后)第六章 基坑变形监测施工一、监测目的 1、通过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同时实现对下一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 2、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施工对建(构)筑物、道路、管线影响的目的; 3、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撑系统的受

23、力均衡问题,使得整个基坑开挖过程能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畴内; 4、通过监测及早发现基坑的渗漏问题,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堵漏准备工作,防止施工中发生大面积涌砂现象; 5、将现场监测结果反馈设计单位,使设计能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二、监测项目 1、基坑边坡坡顶水平位移、竖向变形; 2、深层水平位移; 3、地下水位; 4、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位移、管线设施的变形。 5、基坑监测点平面图三、仪器设备 基准点观测及沉降观测点采用DSZ2精密水准仪及配套的2M因瓦水准尺,水平位移观测点J2电子经纬仪采,深层位移采用ZW2000型位移计采集。四、基

24、坑监测施工1、坡顶水平位移与沉降观测:1)、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开挖段一周坡顶地面上设置14个水平位移监测点,编号为C1-C14,监测点间距为3070m。 2)、监测点制作监测点包括观测基点和观测点,监测点的设置采用“视准线法”,即在距边坡上口线1.0m范围内的坡顶散水上设置一条视准线,监测点布在视准线上。观测点距离为30m;观测基点包括下视基点和远视基点,分别位于视准线的两端,距基坑距离宜为510m,并保证其位置固定。下视基点可用可采用长钢筋垂直击入地面,周围用混凝土硬化固定;远视基点可用下视基点设在地面或稳定的建筑物上;观测点可用水泥钢钉钉在散水混凝土中。 3)、监测点保护监测点应用红油漆圈出

25、标示,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不得随意扰动或破坏,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4)、监测方法边坡水平位移采用J2电子经纬仪来进行观测, 监测方法亦为“视准线法”,即测量读取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定为初始值(一般用经纬仪正倒镜4次读数取中数,初始值应测2次以上,以保证无误)。以后每次测值(即视准线与钢钉的垂直距离)与初始值的差值即为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值。竖向变形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垂直位移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二等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

26、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5)、观测周期基坑开挖深2.0m时建立监测点,确定初始值。开挖过程中,每天定时观测1次。如发现位移量较大或有突变时,应加强观测,每隔数小时观测1次。6)、边坡变形监测报警值 支护结构沉降变形预警值:日沉降速率超过3MM或总沉降值超过30MM或连续3日沉降超过2MM且不收敛;日水平位移速率超过3MM或总水平位移值超过30MM或连续3日水平位移值超过2MM且不收敛。2、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1)、监测点设置 延基坑一圈共布置6个深层土体位移观测点,编号X1X6,测斜管底标高为相应位置基础底以下2.0,土钉放坡段为基坑深度2倍; 2)、监测点制作 在埋

27、设点上用钻机钻孔,到达设计深度后,逐段安放测斜管,顶底密封,接头处用自攻螺丝拧紧,并用胶布密封。安放完毕后用膨润土及黄砂回填,直到钻孔孔隙密实为止并用混凝土封口。测斜管采用外径60mm,内壁5mmPVC测斜管。3)、监测方法 深层土体位移观测采用深埋管测斜,沉降时,测头以其导轮沿着测斜导管的导槽下降或提升。测头传感器可以敏感导管在每一深度处的倾斜角度,输出一个电压信号在测读仪面板上显示出来。测头测出的信号是以测斜导管的导槽为方向基准,在某一深度处,测头上下导轮标准间距L上的倾斜角的函数,该信号可换算成水平位移。而测斜仪的测斜原理是基于测头传感器(加速度计)测量重力矢量g在测头轴线垂直面上的分量

28、大小,确定测头轴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采用的仪器为ZW2000型位移计。观测方法是将测头插入测斜管内并缓慢下到孔底,一般先测可能出现最大位移的方向。测量由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一定距离测读一次,每次测量时,应将测头稳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测量完毕后,应将头旋转180度插入一对导槽,按以上方法重复测量(两次量测部位要保持一样);此时各测点的正反两读数值接近,符合相反,如果测量数据有疑问,则应及时补测。用同样的方法测另一对导槽的横向位移。3、地下水位监测 1)、监测点设置 拟在基坑周围布置地下水位监测点6孔,编号W1W6,水位观测井井深同降水井。 2)、监测点制作用89钻头成孔,钻进尽可能采

29、用清水钻进,埋设直径为53的专用水位监测PVC管,PVC管外使用特殊土工布进行无缝包扎,下管后用中砂密实,孔顶附近再填充泥球,以防止地面水的渗入。埋设完成后,立即用清水洗孔,以保证水管与管外水土体系的畅通。 3)、监测方法 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行大面积疏干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相对干燥,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为了使浅层地下水位保持适当的水平,以使周边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可控状态,加强对坑内、外浅层水位和承压水位的动态观测和分析,对于了解和控制基坑降水深度、判定围护体系的隔水性能,分析坑内、外地下水的联系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水位动态变化的量测,可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 4)、仪器设备 采用SWJ90电测水位计。 5)、观测周期 降水井每天观测一次动水位;6)、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基坑侧壁、基坑底渗水现象,并查明原因。7)、地下水位变化预警值:坑内水位变化超过500MM;4、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 道路与管线沉降监测预警值:沉降量20mm, 沉降差0.0021,沉降速率1.0mm/d;1)、监测点设置和制作监测点设置在基坑南、北、东侧周边地面、道路适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