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34KB ,
资源ID:6688635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886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古代诗歌鉴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古代诗歌鉴赏.docx

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古代诗歌鉴赏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古代诗歌鉴赏 201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古代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眼儿媚 南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3分) 答:_ _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_ _ 答案 (1)锁字是笼罩(包围、环绕、围绕)的意思,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阴云四布、雾压朱楼的情景,表现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

2、 (2)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通过绿杨、海棠、红杏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如果表现手法答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也对)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 重观瀑布 乔 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饥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请简析本诗中瀑布在形状、色彩、动态上的特点。(3分) 答:_ _ (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是元曲中绘景的压卷,请赏析。(3分) 答: _ _ 答案 (1)运用比喻手法,用练丝虹龙高垂悬霄汉等词语写出了瀑布修长高挂的形

3、状;说它像雪练冰丝白虹玉龙晴雪,写出了瀑布洁净素白的颜色。以饮涧下山飞滩等词语,写出了瀑布飞泻的姿态、力度和撼人心魄的气势。 (2)冰丝用比喻修辞手法,以大胆的想象,把瀑布比作一幅白练,从陡峭的石壁垂下,跨越千年,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水汽、丝丝细雨直从空中飘下,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远眺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 灞上秋居 马 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 灞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1)这首诗中哪两个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3分

4、) _ _ (2)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3分) 答:_ _ 答案 (1)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面对急飞的雁,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希望的渺茫。(独若答成孤寒空也可。)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空园孤壁,静寂凄清,抒写了长期客居他乡的孤独与凄苦。衬托。滴露之声,从反面衬托夜阑人静;以夜阑人静、野僧为邻,从正面衬托飘零孤单之情。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归朝欢和苏坚伯固 苏 轼 我梦扁舟浮震泽,雪

5、浪摇空千顷白。觉来满眼是庐山,倚天无数开青壁。此生长接淅,与君同是江南客。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 明日西风还挂席,唱我新词泪沾臆。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君才如梦得,武陵更在西南极。竹枝词、莫徭新唱,谁谓古今隔。 【注】 接淅:行色匆忙。挂席:挂起帆席,准备启程。莫徭:楚地瑶族地区,苏坚(字伯固,苏轼老友)即将任职地。 (1)概括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3分) 答:_ _ (2)梦中游、觉来清赏,同作飞梭掷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3分) 答:_ _ 答案 (1)先写梦中泛舟震泽、波浪滔天的景象,再写眼前庐山倚天雄奇的景象,最后感慨人生到处奔波的境遇。 (2)比喻

6、。以飞梭掷喻梦中迷离幻象、眼前庐山清景,随着短暂相聚的友人即将离去而瞬即逝。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 金桥感事 吴 融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注】 此诗写于公元891年。公元890年,唐昭宗讨伐北方沙陀族藩镇节度使李克用,三战皆败。李军长驱直入山西地带。饮马:公元前579年,晋楚战争中,楚军骄横狂妄,扬言饮马于河(黄河)而归。射雕:用了北齐斛律光射落雕鸟的故事。雕是一种鸷鸟,猛健善飞,不易射得。周平王迁都洛阳,大夫辛有在伊水附近看到一个披发的戎人在野外祭祀,据此预

7、言这地方必将沦为戎人居住地。辛有死后,戎人果然迁居于伊水之滨。晋国大夫魏绛认为用和戎方式解决汉、戎民族矛盾有五利,晋悼公采用此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答:_ _ (2)请赏析该诗尾联中的景情关系,并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作用。(3分) 答:_ _ 答案 (1)引用典故的手法。借用伊川之叹来表达自己对唐朝国家命运的担忧,借对魏绛的五利之策的肯定,表达了自己寄希望于朝廷能采取和戎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也婉地批判了唐王朝这次对李克用的用兵行为。 (2)诗歌的尾联融情于景。描写了夕阳西下,诗人于长亭处似乎听到了在战火烽烟中传来哀笳一曲,在凄凉

8、的环境中诗人充满忧愁。尾联以景结情,在充满凄凉的战乱之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王朝发动讨伐李克用这场战争的忧愁:战争势必给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给国家带来创伤。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一剪梅 无名氏 漠漠春阴酒半酣。风透春衫,雨透春衫。人家蚕事欲眠三。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樯燕呢喃,梁燕呢喃。篝灯强把锦书看。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 此词作于江上舟中。 (1)结合全词,分析篝灯强把锦书看一句中强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_ 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3分) 答:_ _ 答案 (1)强有勉强之意。写出了诗人灯下因思乡而想看家书,但又因看家书易勾

9、起内心思乡之情而不忍看的矛盾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 (2)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幅早春时节充满生机的江南风景图;下片抒情,表达了词人离井怀乡的深沉愁苦之情。上片的乐景与下片的离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各题。(6分) 秦楼月 向子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就生活在这个时期。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 (1)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

10、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的情感内涵。(3分) 答:_ _ (2)试从抒情手法使用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3分) 答:_ _ 答案 (1)柳永雨霖铃中表现的是离别的愁苦,而本词中表现的是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故国之思。 (2)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青玉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

11、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3分) 答:_ _ (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3分) 答:_ _ 答案 (1)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2)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 9阅读下面

12、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 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 浮生:指人生。尊:通樽,酒杯。 (1)请简析上片中独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_ _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_ _ 答案 (1)独字形象地描写了词人独自一人倚阑眺望的情态,又透露出因朋友远离触景而生的孤独惆怅之感。 (2)这两句运用了对面着笔(或虚写、想象)的手法。想象老朋友远在江南也天天登高望远,思念着我;即使道远雪阻,他也一定会给我寄赠一枝江南报春的早梅。

13、词人通过这幅想象的画面,来表达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无限思念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6分) 登缥缈峰 吴伟业 绝顶江湖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 最高尚有鱼龙气,半岭全无鸟雀声。 芳草青芜迷远近,夕阳金碧变阴晴。 夫差霸业销沉尽,枫叶芦花钓艇横。 【注】 吴伟业(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江湖:偏义复词,义在湖,这里指太湖。鱼龙气:指太湖水汽。 (1)第二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答:_ _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

14、 _ 答案 (1)第二联写景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到了山顶,还有太湖的水汽,极言太湖之广。到了山半腰就没有了鸟雀之声,极言缥缈峰之高。 (2)这首诗的尾联表面是慨叹吴王夫差的霸业消沉完了,只剩下枫叶荻花和钓船了,实际上抒发的是吊古伤今的感慨,借对吴王夫差的慨叹,抒发对明王朝灭亡的感慨。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

15、子心有何怨?(3分) 答:_ _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分) 答:_ _ 答案 (1)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6分)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 柳宗元二十六岁入仕,一生二十一年的仕宦生涯竟有十四年遭贬谪流放。此诗

16、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分) 答:_ _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3分) 答:_ 答案 (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答对两点即可) (2)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

17、?比君茅舍较清凉。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此少时所不到也。请赏析颈联的高妙之处。(3分) 答:_ _ (2)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 答:_ _ 答案 (1)风吹古木,声如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比喻(视听结合,联想和想象),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月下夕中;正因为身处夕中的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照应了题目中的招客

18、。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山川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消暑邀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 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 阙,指长安。此诗作于奔赴长安应试途中。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3分) 答:_ _ (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

19、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答:_ _ 答案 (1)归过采用了拟人手法。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给人一种清爽感。诗人的情绪从离愁别绪中陡,胸襟也因之开阔起来。 (2)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答:_ _ (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_ _ 答案 (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谪的距离遥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