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5.03KB ,
资源ID:66881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881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docx

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史和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的计算内容。课程标准指出,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技能还是中学生进行探究轰动的基础和结果,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体现。所以,本单元教材对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学重点:原子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与

2、化学式。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教学思路: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感性认识不充分,为此,教材中除了运用结构模型外,大量运用了图表,在学习本单元时,要抓住结构模型和图表,理解涵义,发挥想象力,挖掘本质,理清关系,揭示规律,掌握有关知识。这种从直观的图形、图表到理论的一般科学方法也是学习抽象化学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的排布,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模型、粒子结构示意图弄清结构、理清关系,做到真正掌握;对于元素,应把它作为宏观概念,理解其意义并弄清它与原子、单质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离子、相对原子质

3、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并加强计算的许年,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而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化学用语,必须熟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27种元素符号,同时熟记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常见的化合价,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及判断化学式的正误,为以后学习其他化学用语打好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设计了3个活动与探究,它们度与培养实验技能,形成时间能力和培养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做科学”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考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主要考查点有: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及其意义,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化合价、元素的化学

4、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与粒子的关系、离子化合物等。同时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以及与化学式有关的计算等都是考察的内容。此类题目主要以联系实际、科技成果的信息给予题的形式出现,而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及原子与离子的关系等又是开放性试题命题的热点。着重考查学生当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

5、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二、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

6、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三、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设计: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 1、演示实验3-1,观察现象。现象:品红在静止的水中会扩散。分析:物质由微粒构成。引申:科学进步,证实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板书)2、微粒的特征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 板书:一、分子的特性 板书: 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说明: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10-26 kg 一滴水中约有1.67 1021个水分子类比说明:问题讨论 1、衣服

7、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 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 呼应:解开水为什么会“跑”的疑惑。板书: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探究P49 烧杯A烧杯B现象溶液颜色变红溶液颜色变红解释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的分子跑到烧杯A中去板书:3、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常识:气体可以储存于钢瓶中。板书: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析P50图3-6、3-7: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六、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一、分子的特性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

8、和质量都很小。2、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3、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七、反思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过程与方法(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

9、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三、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四、课时安排及设计: 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在本单元我们将进一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板书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结构过渡 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板书 一、原子的构成学生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P68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投影 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

10、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结束后,找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问题1的答案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所以说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答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过渡

11、刚才说的这些都比较抽象,接下来我们看“原子的结构”挂图,看一下原子核在原子中到底能占多大。挂图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学生观看挂图,说出自己从挂图上得到的有关信息学生陈述自己得到的有关信息板书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思考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都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就是最外层电子达到最大。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原子带正电。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原子带负电。板书1、带电的原子叫做离

12、子。 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的原子叫做阴离子。回答 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应等于质子质量、中子质量、核外电子质量之和。讲解 不同的原子所含的质子、中子、电子数目不同,所以它们的质量也不同,比如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讲解 这样小的数字,无论书写、记忆、还是使用都极不方便,就像用吨作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我们可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板书 三、相对原子质量提问 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

13、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P56相对原子质量一段内容。 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16610-27 kg,所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 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16。经过这样的计算得到的数字都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对于这个计算过程大家要掌握。教学拓展五、板书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于核外电子构成的。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的排布:分层排布2、离子的形成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带负电的原子叫做阴离子。三、相对原子质量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

14、10-27 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16610-27 kg,所以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 六、反思课题3 元素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 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

15、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二、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三、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四、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板书 课题3: 元 素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板书一、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6、。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补充说明 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提问 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回忆 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补充 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17、。板书2特点讲解 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板书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补充 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请看下列练习。下列练习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学生回答 错误。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错误。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提问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回

18、答应该不是。介绍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教材图3-17的图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可能有的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板书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学生阅读P60资料 小结 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可见,正是这10

19、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提问: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板书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学生思考讲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请看下列表格: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元素原子概念间的联系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区分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使用范围及举例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

20、素所组成的”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总结并板书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宏观物质元素组成微观分子原子构成第二课时过渡了解了元素的定义以及它的特点后,我们再来看元素的表示。“知识是无国界的”,但各个国家有各自不同的语言和文字,若用各自的文字来表示,则给学术交流带来很多的不便,从而也会阻碍化学前进的脚步。所

21、以为了书写和学术交流的方便,国际上采用统一的符号-元素符号,来表示元素。板书二、元素符号阅读请大家阅读P61资料,了解元素符号的来源。学生阅读后,请学生简要陈述元素符号的来源陈述1最先研究元素符号的是道尔顿,他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但随着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这种符号不便于书写和记忆,未能广泛采用。2现在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书写时要大写。如,氧O,氢H,碳C。3若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如,铜Cu,钙Ca,氯Cl。总结强调第一个字母一定要大写,第二个字母一定要小写,即“一大二小”。板书1表示:

22、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氧0,氢H。若第一个字母相同,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过渡知道了元素符号的写法,还应该知道元素符号的读法。板书2读法请同学们读出下列元素符号() C H Cu Ca N S Na(注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很可能会读成该字母的英文读法,一定要及时纠正过来并加以强调)强调元素符号在渎的时候就应该渎成该元素的名称,而不能读成英文字母。如,C读碳,S读硫,Cu读铜,等等。3、元素周期表 a:周期 每个横行 b:族 每个纵行教学拓展五、板书课题3 元素一、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特点:只讲种类,不讲个数。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氧、硅、铝、铁、钙(含量前五多的)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二、元素符号1. 表示:采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如,氧0,氢H。若第一个字母相同,附加第二个小写字母来区别。2读法3. 元素周期表a:周期 每个横行b:族 每个纵行六、反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