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阳二中规划弘扬“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精神创建“文理相通人文见长”学校上海市曹杨二中建设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规划(1999.92002.9)一九九九年九月弘扬“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精神创建“文理相通人文见长”学校上海市曹杨二中建设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规划(1999.92002.9)上海市曹杨二中建于1954年,是一所座落在工人新村中的上海市重点中学。45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在新时期,为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把我校办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实验性示范性高级
2、中学,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特制订本规划。一、学校的发展目标及其内涵(一)学校发展目标为推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的近期发展目标(1999.92002.9)是:凸现办学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政府认定、社会认可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中期目标(2002.92004.9)是:办学特色日渐鲜明,基本确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成为在市内有较大影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学校。远期目标是:把曹杨二中建设成为上海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总体水平高、特色鲜明的高级中学,成为教育思想现代化、办学行为规范化、组织管理科学化、品质优异的现代新型学校。(二)目标内涵(1)特色鲜明的高级中学。学校
3、力求反映当代社会“科技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新世纪人才素质提出的挑战和要求,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把培养“德才兼备、文理相通、身心和谐、品行高雅”的学生作为学校的不懈追求,使之成为既有现代科学素养、又富现代人文精神、兼备领导管理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曹杨二中以“文理相通、人文见长”作为本校人才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要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和转变,继续深化德育改革,建设若干“思想有高度,革新有力度,效果有信度”的优质学校课程,推进课堂教学革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弘扬“勤奋进取求实创新”的学
4、校精神,创建“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特色学校方面,学校要达到在市内有较大影响、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程度。(2)现代新型学校。现代新型学校是具有现代意识,同时又具有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基本理念的学校。学校充分尊重每一位师生员工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自主发展、开放办学、注重效益、提倡创新的现代管理思想,形成师生员工都能在其中得到持续不断发展的机制。学校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规范办学行为、加强科学管理、开展制度创新,优化学校人文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创建现代新型学校上作出表率。(3)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在这3年中,学校以曹杨二中学生“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综合教育实验研究为全校性的重大办学实验研
5、究课题,并分解成若干高质量的科研子课题,组织全体教师参加这一实验,将改革、研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将“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学校文化和组织精神。通过实验要形成一批感悟教育问题、热心教育改革的老、中、青优秀教师,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取得初步成效。近期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方面,学校将重点启动两项改革示范:一是以增强实效性为目标,以实践性、体验性德育活动课程为主要特色的德育改革;二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以“文理相通、人文见长”为特征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我国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经验,使学校真正成为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不仅能得到政府的认定
6、,还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二、办学特色和学校发展目标可行性分析(一)办学特色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从一所普通中学成为上海市重点中学,学校一贯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重视发展全体学生的个性,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奠定基础。特别是1989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我校以来,全校教职员工以勤奋的工作、进取的精神、求实的作风,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将创新作为我们始终不渝的追求。我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已逐渐形成以下办学特色:1.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以活动教育为特色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成绩显著;2.学校致力于创造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人文氛围浓郁,文科
7、教育、艺术教育 、环境教育和科技教育初具特色;3.学校坚持按教育规律办学,基本形成“负担不重,质量较高,素质全面,扬长发展”的办学特色;4.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目前,以社会责任感较强、人文素养较高、文理基础较厚、重实践求创新为特色的曹杨二中学生人格特征已经初步显现。(二)学校已有基础和发展目标可行性分析 1工作基础(1)党政领导事业心强,教师勤奋努力,学生好学上进。学校已初步形成了“求实、创新”的领导管理作风,“严谨、求精”的教风,“活泼、进取”的学风。学校传统比较深厚、社会声誉良好,在市内乃至外省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学校接受并努力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等先进
8、的教育理念,形成了“文理相通、人文见长”这一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并在德育、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领域内进行实践和探索。(3)我校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一期工程”的首批试点学校之一,目前又是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之一,在实践中形成了 “健全自我、适应社会、主动发展、和谐成长”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有序,必修课教学质量比较高,选修课和活动课开设比较落实,语文、政治等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绩,数学、外语、理化等学科改革开始起步。(4)我校师资队伍富有活力,学校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比较高、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比较强的师资队伍,他们具有一
9、定的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有着比较强的凝聚力。群众性教育研究活动不断向前发展。(5)学校在教育研究和师资培养等方面,重视发展同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6)在学生培养方面,重视增进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在教育实施途径方面,重视加强同基层社区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的相互开放、优势互补和合作共建。(7)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一直受到市、区领导部门的大力关心和全力支持,也一直获得兄弟学校的帮助和协作。2.研究基础我校以“文理相通、人文见长”作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创建示范校、特色校的核心内容、理论基础和办学指导思想,具有一定的实践和理论基础。(1)实践基础 以加强德育为切入口,开展社会实践,培养现
10、代人文精神几年来,我校坚持以现代人文精神的培养为重点,努力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我们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组织高中学生党章学习小组;以学生为主体建立80余个社会实践基地,加强日常社会实践;组织学军、学农、学工;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如结合政治课改革组织学生到南京等地进行生存训练,让学生在自主管理的条件下独立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在假期举办多种特色夏令营,如“抗战之路”、“希望之旅”、“爱的寻根”、“文化苦旅”、“走向自然”等。在活动中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提高人文素养。我们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性,体验性,实践性,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学生生活积累,用社会这个课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11、提升人生品味,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 以课堂教学攻坚和创新教育实践为抓手,开展“文理相通、人文见长”探索近年来,我校逐步形成“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教学革新思想,并进行了探索,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我们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题,提出“五个解放”,即解放脑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及质疑精神;解放双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解放嘴巴,创设条件让学生动口讨论、辩论、发问、演讲,提高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解放时间,让学生自己有余暇去探索;解放空间,全方位全天侯开放学校场所,鼓励社会实践。构建有利发展学生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科学精神的选修系列,调整课时,在总课时不变的条件下,增设研究性活动课程,建立板块式系列午
12、会课程,组建学生社团,开设周末系列讲座。特别是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上作了大胆探索,如语文课以“文理相通”的思想开展主题教学的试验,数学课进行开放式自主学习探索,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试行分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感悟教育,有志于教育创新的志愿者队伍。(2)理论探索近年来,我校对“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指导思想也开展了一些理论研究。(参见附件1)3.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观念相对陈旧,教法比较单一。(2)师资队伍青黄不接,优秀骨干教师数量不足。(3)教育科研还处于分散化和经验型状态。三、学校目标实现的基本工程(一)德育革新工程1指导思想依照我国学校德育的政策法规,继承德育工作优秀传统,
13、创造性地确定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按照“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思想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德育,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学校对全体学生实施终身性、整体性、实践性、实效性德育,学校继承和发扬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以“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思想组织主体性体验式德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信念和道德理想、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现代人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以及主动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2近期举措“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根本思想是促进学生的人格完善和社会化,要按照这一思想,以提高德育实效性为目的、以德育活动为途径、以德育课程化建设为重点,推进学校的
14、德育改革。学校结合“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综合教育实验方案,积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体性德育体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继承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从本校和学生实际出发,加强对德育目标的研究,构建系列化的德育内容,拓宽德育实施的途径和领域,开发德育评价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发挥“上海市政治学科基地”的作用。结合二期课改,开发和建设德育课程,加强德育活动课程的建设,注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和发挥课任教师的人格作用。根据有关政策法规,健全德育规章制度。将班主任工作与课任教师“教书育人”整合起来,将德育课程与其它课程整合起来,将学校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整合起来;将学校德育与社会大教育整合起来。建
15、立“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德育培训体制,加强对德育干部、班主任、学科教师、教辅人员和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拓展和发挥年级组的德育功能。优化学校人文环境,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把美育、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作为学生基本政治观点确立、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实践能力发展所必备的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健全学校的组织制度环境,营造学校的学术探究环境,重视物质设施的人文意蕴。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午会课,加强教材建设;对学生提供学习方法辅导、心理辅导、人际关系辅导、新生适应性辅导等服务,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建设,规范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加强学生心理个案研究,对班主任和全体教工
16、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改革学生品德评价,注重学生的自我品德评价,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发展性评价。改革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和课任教师评价,克服标准化定量评价的缺陷,开发适合开放性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实效。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指导学生组织开展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中获得民主生活、人际尊重、活动设计、组织协调、管理领导的经验和能力。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体系。在学校一级,建立“学生代表会议”制度,组织学生对一些重大问题开展辩论,参与部分学校管理。试行学生干部轮职制,制订相应的轮职制
17、度。适当缩短轮职期限,面向全体学生,由学校向更多的学生提供发展其人际沟通、交往、组织、管理和领导等实践活动能力的“教育机会和条件”,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和能力倾向的学生都能受到这方面的训练和体验。组建学生科学院,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术活动,活跃学生的学术空气,在教师的帮助下,由学生科学院自主设计、组织和开展年度的主题性科学活动,发布学生科学年报。以学生在研究性活动中的成就和创造性表现为价值取向,由学生选举产生“学生院士”,对“学生院士”实行定期轮换制,对有突出成就的“学生院士”实行“终身制”。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相互结合的大德育体系,注意开发利用社区和社会德育资源,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
18、,加强社区和社会教育基地的建设,重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高家长委员会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程度。(二)课程革新工程1.指导思想牢固确立课程教材改革是教育改革核心的现代教育观念,改变重理轻文、文理分割、缺乏整合的倾向,改变课程过于刚性划一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上学科课程比例偏大、学生经验课程和社会问题课程比例偏小的倾向,探索超越“应试”的新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学校要以二期课改为抓手,成立课程革新领导小组,配备研究人员,积极开展课程革新工程。学校将与华东师范大学等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编制、优化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途径和方法、综合课程的建设、学校课程的开发、各类课程的评价、学校的课程管
19、理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研究和探索。学校通过调整课程计划,优化现有课程,增设学校课程,调整课时安排,试行分层教学,提供选择学习,改变评价方法等多种措施,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在课程革新工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总学力的培养为根本目标,重视现代科学教育和现代人文教育,强调教育内容和实施过程中的“文理相通”。通过课程教材改革,使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爱护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使之具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良好的道德修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养成科学志趣、求实作风、比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2近期举措(1)按照“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确立优化国家课程、推进
20、地方课程、开发学校课程的新的学校课程观,不断优化社会人文课程、数理科技课程和体艺劳技课程,为实现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思想基础。 优化社会人文课程:社会人文课程指的是目前教学计划中的政治、语文、外语、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也包括学校自主开设的此类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社会人文课程必须贯彻“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革新思想。一方面,要求社会人文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从经验和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和精神、理论和价值观等不同层面引入科学因素,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化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学会从科学的视域观察和理解、思考和研究人类及其人文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在学习人文社会基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
21、努力在观念和价值观层面上培养学生形成热爱生活、服务社会的基本信念和人格完善、不断进取的价值取向,使人文社会学科教学成为传递人类文化价值观念、渗透科学教育和伦理教育的综合性学科教育活动。通过优化国家课程、开发学校课程、激活课堂教学、开设系列讲座、加强学科交流、加强教育研究和改善教学管理等途径,曹杨二中学生应当在书写、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和小论文等)、演说和语言交际、阅读(速读和详读)等能力,在史地知识、社会知识和哲学理论等方面表现出“人文见长”的特征。 优化数理科技课程:数理科技课程指的是目前学校教学计划中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计算机、部分劳动技术等必修课程以及科技类选修课
22、程和活动课程。数理科技课程也必须贯彻“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教育革新思想。一方面,要求数理科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科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及其人文背景,关注知识的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增进对于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和意义的理解,对全体学生实施人文化的数理科技教育,使学生学会从人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视域观察和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另一方面,在学习数理科技基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生活背景、科技发展背景,增加手脑并用的教学活动。通过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传递人类科技文化成果,渗透人文教育和价值教育,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方法的同时,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通过优化国家课程、
23、开发校本课程、激活课堂教学、开设系列讲座、加强学科交流、加强教育研究和改善教学管理等途径,曹杨二中学生应当在科技知识和理论、科学方法和技能、科学态度和精神、科学观念和思想、科学道德和价值等方面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文理相通”特征。 优化体艺劳技课程:体育卫生:学校按照国家全民健身教育的有关精神,高标准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自觉健身意识, 普及体育知识和科学体锻方法。学校努力提高体育课质量,健全体育管理制度,重视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开放运动设施,重视发挥学生组织在体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抓好各类运动队,重点建设若干传统和优势体育项目,使学校体育工作位居上海市同类学校前茅。学校重
24、视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建设标准化的学校医务室,发挥红十字会等群众组织作用。通过广播、电视、黑板报、午会课等多种教育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重视青少年青春期卫生教育,控制近视眼和传染病发病率。艺术教育:学校将艺术教育作为现代人文教育和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利用艺术课、欣赏课、午会课,参加社会考察、艺术活动、参观博物馆、艺术展览等多种教育途径引导全体学生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艺术成果和形式的鉴赏,理解人类的生活、价值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和高雅艺术的审美观念及欣赏能力,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校要加强对艺术教育的领导,建设美的校园,营造艺术氛围,重视艺术类专用教室的建
25、设,有效运用艺术教育的社会资源,提高艺术类必修课教学质量,加强艺术类选修课和活动课建设;发挥艺术类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重点发展若干传统和优势艺术项目,重视培养艺术特长学生。劳技教育:学校重视引导全体学生增进对劳动的全面理解,对劳动与人类关系的理解,对劳动者价值利益权力尊严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意识、习惯和一定的劳动技能。学校重视提高劳技课质量,结合二期课改,努力建设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时代特征的劳技课,提高劳技课手脑并用程度和人文科技含量,将劳技课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领域。加强校园劳动值日制度建设
26、,提高学农劳动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服务劳动知识和技能。(2)调整课时安排,在保证课时总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调整课时分配的结构;调整课程内容,增设以“文理相通”课程、研究性课程和综合课程为基本内容的校本课程;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试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开展选择性学习。对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试行“学分制”,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 调整课时安排从1999年9月起,先行在高一年级试行新的学校课程计划:将单位课时从45分钟调整为40分钟,每天上午安排5节课,下午设3节课。 每周课时由34课时增至39课时,每周必修课仍然2
27、8课时,使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课时数由每周6课时增至11课时。取消早自修课,中午设30分钟的午会课。三年内将按新的课程计划作进一步调整。 调整课程内容将现有午会课改为综合素质教育课,开设科学技术、艺术鉴赏、学校特色、身心健康、时事政治五类系列化“综合板块课程”,不考试、不考查,可自由选择。每周增加5节选修课和活动课。在“选修课”和“活动课”板块中,试行开设若干“文理相通”跨学科课程、研究性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按二期课改拓展型课程的要求,重点开发以下学校课程:科技发展史,资源与环境,成才修养,网上学习,阅读指导,理化实验、历史评述、中外文化比较、时事评说、生物技术与生物行为、研究性学习指导、头脑OM
28、等选修活动课;开设系列讲座;增设1节体育锻炼课。 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扬长发展,在保证基本学力的前提下,对若干学科实施分层教学:在高一、高二年级,外语和数学分设A班(占25)和B班(占75);物理和化学分设基础班和提高班,由学生自由选择。语文设1节选修性阅读课。 改革评价方法对学生参加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取得的学业成就试行学分制(具体实施方案另拟)。基本思路为:学分分为基础学分和附加学分,完成规定学时,学习成绩合格、参加学校规定的活动获得合格学分;根据学习成绩的高低、参加各类活动的表现、参加竞赛得奖以及经特长认定后获得附加学分。(1)必修课,每门学科及格为X学分(X为每周课时
29、数)。(2)选修课,每门学科及格为1学分。(3)活动课,每门学科及格为1学分。(4)体锻课,按照达标要求,优秀3学分,良好2学分,及格1学分。(5)德育类,每学期满分为100分,实行弹性记分制:未参加某项活动倒扣一定学分,多参加某项活动则增加一定学分,经考核后认定。(6)特长类,经认定后按规定学分统计(分社会认定和学校认定),参加竞赛获奖按规定学分记分。(学生的学分作为评定校、区、市级“三好学生”和向高校推荐优秀高中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学校在试行“学分制”的同时,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过程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三)课堂教学革新工程1. 指
30、导思想牢固确立课堂教学改革是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根本举措的教育革新观,改变现行课堂教学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偏多、忽视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倾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致力于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凸现“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学校办学思想,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重塑教师角色、重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调整师生关系、引入现代化教学方法技术等。2近期举措从改善师生关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两个方面着手,开展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重点的课
31、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按照素质教育的思想重新认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师生关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全体教师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方案,鼓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试验,注重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按照“文理相通、人文见长”的办学思想,不断优化现有社会人文课程、数理科技课程和体艺劳技课的课堂教学。继续做好调整课时安排,调整课时分配的结构;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课程试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开展选择性学习的工作。开展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改革,继续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攻坚战。
32、以主体性体验式活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为重点,改变现行课堂教学以书本、课堂和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偏多、忽视合作交流、主动参与和探究学习的倾向,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由“标准划一、关注少数”向“面向全体、关注个别化学习需求”转变,由“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转变,使学生学会提问、学会“从做中学”、学会探究式学习,学会沟通和表达。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的改革,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系统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本校特点出发,强调学科知识同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强调学科知识同社会生产、生活及大自然的联系;强调教学中的师生情感特征;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个别化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选择;强调现代人文精神和现代科学精神的结合;采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创造性表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试验,因材施教,既要关注“智优生”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