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66.17KB ,
资源ID:66857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66857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周易说卦传小解》.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周易说卦传小解》.docx

1、周易说卦传小解周易说卦传正解全文 周易说卦传全篇共九百六十九字,是先秦易家总结象数应用的精辟遗文,不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内容,它不局限于社会人事,旨在揭示宇宙奥秘,紧扣应用实际,囊括象数精微。文词朴实简洁,语无游移,读之朗朗上口,一气呵成,便于传诵。原本不分章次,宋儒顺其自然段落,分为十一章,无碍乎整体易理,尤便于学者讲述。 历来注家甚多,各有其说,见仁见智,丰富了易学文化,读之使人益智增辉,受益非浅!余也不敏,欲究其本原,探索其行文内在联系,谈何容易!高明如朱熹夫子,尚有“未详其义”之处。可知说卦一篇,不同于一般文史哲著作,乃易家专业遗文,欲求弄通,确也有其难度! 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思索,始

2、发现原文结构严谨,条理自然,非杂凑辑说,得易友之鼓舞,笔之成文,并数易其稿,姑名“正解”,是以“卜筮者尚其占”为“正”也,竭尽所思如此,用以就教于高明。第一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作者紧扣易学应用实际,不侈谈易史而多费篇幅;但又不忘圣人作易的苦心和功绩,故开章明义,先从圣人作易说起。幽赞于神明而生蓍。 幽,隐也;赞,助也;神,心也;蓍,数也。系辞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设卦”很重要,是明吉凶的依据。“大衍数”蓍卦是易学传承的方法,是说圣人创立蓍法是为了辅助人的聪明智慧之用。作为事业的决策和行动的指南。左传、国语中就有不少的记载。系辞传有“大衍之数” 一章的传承。朱熹撰“筮仪”一

3、篇,刊于周易本义之首。可知筮法在易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可知说卦发端首点筮法,是紧扣应用实际的体现。另详拙作周易大衍之数释疑一文,穷究筮数之原。此处不赘述。参天两地而倚数。 “参天两地而倚数”,是说卦“象数”主题之一,是“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的“倚数”内容。是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为易数之宗的应用,是易学“象数”应用的传承。在第二至第三章中依次展开论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是说用“大衍数”筮得一个六爻卦体,包括有无动爻在内,根据空间的阴阳变换程序加以展开。即按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前为阳后为阴的程序向空间展开放大,分列出八个卦来。即是“八卦陈列,象在

4、其中矣”的“八卦定吉凶”之说。也即是系辞“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的“小成图”排法之事。今假设以“履之晋”列图为例: 四九二三五七八一六 这即是用本卦之卦按阴阳程序向空间展开布出的小成图,叫做“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小成图是“天盘”,九宫数配文王八卦是“地盘”。“地盘”永恒不动,常隐去不写出,是“法象莫大乎天地”的模拟。“地盘”结构在第五章中专述。按大衍筮卦,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则一卦一个图,一卦可变六十四卦,因而六十四乘以六十四,共四千零九十六卦,即可布出四千零九十六个不同的“小成图”。汉代焦赣易林早已写成了四千零九十六首易辞,洋洋大观,滔滔易辞,皆从象数中来,在此四千零九十六个“小成图”中

5、,总无“天地盘”上下八卦全同者,若上下全同则无天地之分,而无变化,非易也。故系辞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乾坤即指天地盘。然则虽无天地盘上下全同,而有八卦齐全者,四千零九十六图之中,有十六图八卦备者: 屯之革、革之屯、鼎之蒙、蒙之鼎、讼之损、损之讼、益之需、需之益、鼎之屯、屯之鼎、否之归妹、归妹之否、泰之渐、渐之泰、谦之履、履之谦。 凡一卦变六十三卦者计之如下: 一个六爻卦:凡一爻变者可得六卦; 凡两爻变者可得十五卦; 凡三爻变者可得二十卦; 凡四爻变者可得十五卦; 凡五爻变者可得六卦; 凡六爻变者可得一卦; 凡六爻不变者可得一卦。 这就是

6、任何一个六爻卦皆可变出六十三卦,加本卦即不变卦共有六十四卦,总可布出四千零九十六个“小成图”的必然性;也就是“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的内容。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杂卦曰“乾刚坤柔”。系辞“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等,皆是指乾为刚为天盘,坤为柔为地盘。天盘有八卦,地盘有八卦,天地盘相重,即构成六爻重卦,此言“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只言“刚柔”而不言“乾坤”或“天地”者,其卦是在“发挥”二字前提下所产生,是“事出有因”。系辞“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有因为重,无因不重之说相一致。韩仲民先生帛易说略“六十四卦先于八卦”之说是有道理的,是言易之体,是一有全有的六爻为整体的情形,如人之生

7、,是一有全有,不会生头生手生足来合成。“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言易之用,是随机组合应用时之情形,易之体为太极,易之用为两仪,故只有太极生两仪,不见两仪生太极。“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即如系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涉及天地盘推演方法,虽推用地盘,实用天盘中卦构成重卦,“天垂象,见吉凶”故也。词用“刚柔”不用“乾坤”或“天地”,表达最为确切。仍以“履之晋”小成图为例(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也): 一宫,天盘兑,地盘坎,为泽水困。 二宫,天盘离,地盘坤,为火地晋。 三宫,天盘离,地盘震,为火雷噬嗑。 四宫,天盘巽,地盘巽,为巽为风。 六宫,天盘艮,地盘乾,为山天大畜。 七宫,天盘坤,地盘兑,为地泽临。

8、 八宫,天盘坎,地盘艮,为水山蹇。 九宫,天盘乾,地盘离,为天火同人。 此是天地盘相重,八卦各得一个六爻重卦之象。在四千零九十六个“小成图”中,八宫共可得出三万两千七百六十八个六爻重卦。还有更多刚柔相推所得的卦,更难计其数了。不过都是六十四卦的错杂。“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中,或正推所得与旁推所得之情形。皆是“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的随机应用时组卦所得。 仍以前“履之晋”小成图为例: 正推法: 第一宫兑,兑宫坤,坤宫离,离宫乾,乾宫艮,艮宫坎而止。 第二宫离,离宫乾,乾宫艮,艮宫坎,坎宫兑,兑宫坤而止。 第三宫离,离宫乾,乾宫艮,艮宫坎,坎宫兑,兑宫坤,坤宫离而止。 第四宫

9、,伏位不动。 第六宫艮,艮宫坎、坎宫兑,兑宫坤,坤宫离,离宫乾而止。 第七宫坤,坤宫离,离宫乾,乾宫艮,艮宫坎,坎宫兑而止。 第八宫坎,坎宫兑,兑宫坤,坤宫离,离宫乾,乾宫艮而止。 第九宫乾,乾宫艮,艮宫坎,坎宫兑,兑宫坤,坤宫离而止。 旁推法: 例如第四宫巽,巽得巽卦,天地盘相同,不能再推了。可根据“雷风相薄”之理,巽卦与震卦相旁通,于是巽之旁推为震,震宫离,可组成“风火家人”。举一反三,若遇坎卦,旁推则为离,“水火相逮”也。遇兑卦,旁推则为艮,“山泽通气”也,常用于“旁行而不流”,一推定性时用之,第六章专述。 以上是“发挥于刚柔而生爻”的“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的重卦情形,都是应用刚柔相推“

10、发挥”而来。是言易卦应用时情形。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 此承前句已得卦爻之后,则是“象数具则义理在其中”,就要有“通变之谓事”的应用发挥功夫。不然就是王弼所谓“纵复或置而义无所取”。 “和顺”二字,即是道德行为与象数之理要结合得适当而自然,准确地发挥。系辞曰:“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此明确指出,天道与人事的结合,“圣人以此斋戒”,即去掉私心存见,主观意识,然后可以神明其德。神,心灵也。但如何以神明其德呢?接着即作出回答说:“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

11、用之谓之神。”这可能就是以神明其德的“阖辟往来”四象,用以判定“吉凶悔吝”四大概括之机。“阖辟往来”四象,普遍存在,故有“百姓日用而不知”提示,是易学中很重要的主题了。 乾坎艮震为阳,阳主升,独坎下降。 巽离坤兑为阴,阴主降,独离上升。 因而重之,形成“阖辟往来”四象。 阖者,上卦降下卦升为向心之式,如泰。 辟者,上卦升下卦降为离心之式,如否。 往者,上卦升下卦升为外引之式,如乾。 来者,上卦降下卦降为外引之式,如坤。 再根据以上乾坤两卦为例图之如下: 阖户谓之坤,坤为阴为来,故阖与来同类。 辟户谓之乾,乾为阳为往,故辟与往同类。 阖为向心之式,阴阳得配为吉,阴阳失配为凶。“爱恶相攻而吉凶生”

12、也。 辟为离心之式,阴阳得配为害,阴阳失配为利。“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也。 往为外引之式,阴阳失配为悔,悔者吉之渐,由凶转吉也。阴阳得配为亨也。 来为内引之式,阴阳失配为吝,吝者凶之渐,由吉转凶也。阴阳得配为贞也。 系辞曰:“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此乃系辞末章最后揭示“八卦定吉凶”之原理如此。何为“情”?阴阳得配为情。何为“伪”?阴阳失配为伪。得配,又有正配旁配之分;失配,又有失阴失阳之别。六十四卦阴阳错杂,而六十四式之规律,据事物的具体情况结合卦

13、象原理进行发挥,所谓“通辨之谓事”的功夫即在于此。将道德行为之义理与象数溶为一体,准确地应用发挥。“和顺”为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天下事物,莫过于一“理”,故说卦特重“穷理”,只要弄透了事物的道理,就如庖丁解牛,恰到好处了。但要穷理,亦非易事,要穷理必须尽性,然后至于命。何为性?何为命?确是普遍存在,既抽象又具体而不易解答的问题。一般来说,善恶,性也,即指事物的本质。生死,命也,即指事物存在的全过程。为了“和顺于道德而理义”,就必须弄清事物的本质及其存在的全过程。系辞曰:“精义如神,以致用也”。 说卦第一章,是全篇阐述的总纲,其要求之彻底如此!第二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作者再次提到“圣人

14、作易”,既未言明作易之时间,也未言明圣人是何人?一则免去后人争议,再则免使偏离主题,只是紧扣应用实际,传承易学新法,不侈谈易史而节篇幅。但于“圣人作易”又不厌重复,不忘“圣人作易”之功可敬!可知第一章是全篇纲领提要,从此章起依次展开论述。将以顺性命之理。 上章末句提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章接着依次展开“性命”之理加以论述。是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八卦符号系统为说理之工具,以“参天两地而倚数”为主导。性属阴,命属阳,一阴一阳谓之道,二者不可分,共一太极。在人可为性命之理,而性命又可泛指事物之本质及其存在的全过程。故可系统称性命之理,而非仅局限于人体也。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

15、天之道”,帛书易作“位天之道”,“立”作“位”,用“位”更确切,象、数、理皆一致。因三画八卦,取象三才。上爻为天位,凡主爻在上的卦,即是“位天之道”。“曰阴与阳”,指明了“位天之道”,一分为二,有阴有阳。主爻在上为阴者兑卦,主爻在上为阳者艮卦。是下章“山泽通气”之由,是“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为性命之理属天者,序列三才之首。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地之道”,帛书易作”位地之道”,“立”作“位”,用“位”更确切,象、数、理皆一致。因三画八卦,取象三才。下爻为地位,凡主爻在下的卦,即是“位地之道”。“曰柔与刚”,指明了“位地之道”,一分为二,有柔有刚。主爻在下为柔者巽卦,主爻在下为刚者震卦。

16、是下章“雷风相薄”之由,是“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为性命之理属地者,序列三才之次。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立人之道”,帛书易作“位人之道”,“立”作“位”,用“位”更确切,象、数、理皆一致。因三画八卦,取象三才。中爻为人位,凡主爻在中的卦,即是“位人之道”。“曰仁与义”,指明了“位人之道”,一分为二,有阴有阳。“主爻在中为仁者离卦,主爻在中为义者坎卦。是下章“水火不相射”之由,是“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为性命之理属人者序列三才之末。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 “兼三才而两之”是总结上文“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的衍绎变化,共有六个不同的情况,即一画一个卦,共有六个卦。此处也可解为

17、“六爻”而成卦,“兼三才而两之”,也可解作“重卦”之式。作者妙笔多意,因而又重审下句,明确其意。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此是重审前句“故易六画而成卦”之愿意,是讲三画八卦“兼三才而两之”,一个爻位,分一个阴卦、一个阳卦,三乘二得出六个卦。“迭”用柔刚的“迭”,是作“轮次”或“替换”之意,而不是重“叠”的“叠”字之意。所以作者再次申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是说三画八卦,分爻位为天地人,有三位阴卦为巽离兑,有三位阳卦为震坎艮,共有六位,得出六个卦,组成了这段文章,叫“六位而成章”。 “易”是变化,不是书名。因为说卦是专说八卦之用,而未涉及六爻重卦之名义。所以后文中“

18、天地定位”不称“天地否”,“山泽通气”不称“山泽损”,“雷风相薄”不称“雷风恒”,“水火不相射”不称“水火既济”,全文皆只讲三画八卦之名,是“八卦定吉凶”之用。在读易经卦爻辞中,乾不见称天,坎不见称水,离不见称火,艮不见称山,兑不见称泽。有之则是在“十翼”之中,八卦之名义,唯说卦传言之最详,紧扣应用实际故也。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天地定位”者,定“参天两地”之位。 “参天”之位者,“三分法”之用也。 “两地”之位者,“两分法”之用也。 承前章“参天两地而倚数”之展开论述而来。三分法者:上中下两分法:阳阴往来 此“三分法”

19、与“两分法”,是从八卦符号系统中“兼三才而两之”的运用。其卦象都是具备三分法与两分法结合为一体而任人听用的。在应用于“倚数”时,还有数的排列结构相结合。系辞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组成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之图: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伍”字颇确切,“伍”既是队伍的“伍”有排列成队之意,又是“五”数之五。很明确是用五数排列成队,“错综其数”知即从五位之中用“参天两地”之法,错综出数据来之意,这个方法本来很简单,用文字来说明似觉麻烦,它是纯用“天地数”,结合卦象

20、加以应用。 “山泽通气”者,源前章“位天之道”,“通气”于天,艮为山,主升属往,兑为泽,主降属来,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为一体,故为“山泽通气”也。 “雷风相簿”者,源前章“位地之道”,“相薄”于地,震为雷,主升属往,巽为风,主降属来,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为一体,故为“雷风相薄”也。 “水火不相射”者,源前章“位人之道”,“不相射”于人,离为火,主升属往,坎为水,主降属来,三分法与两分法相结合为一体,故为“水火不相射”也。射者害也,不相害则相爱也。 “八卦相错”者,前人多解作八卦错为六十四卦,也有解作八卦相错成四对者,即乾与坤错,艮与兑错,震与巽错,坎与离错,似乎皆通。但联系全文来考察,“八卦相

21、错”一句之前,是讲“兼三才而两之”的组合,又特地将“天地定位”置于章首。“八卦相错”句后则是“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以“数”为主题的内容。于是“八卦相错”的内容就是为“数”的应用方法而撰写的。由于八卦相错,同时体现出“错综其数”的内容,因为“象数”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它的应用方法即是“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者,各种数术皆称“阳顺阴逆”。此处独讲“往来顺逆”,虽不讲阴阳,但仍言逆顺,确也事出有因,盖因说卦以说“卦”为主题。卦之阴阳属性,与卦之“往来”动态不能全同,是以“往来”为主之故也。系辞曰:“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由往来以通阖辟,用

22、阖辟通括往来。故阖户谓之坤,坤为阴,为降、为来,故阖与来同类;辟户谓之乾,乾为阳,为往、为升,故辟与往同类。乾、坎、 艮、震为阳,阳主升,独坎下降;巽、离、坤、兑为阴,阴主降,独离上升。往为升,来为降,是往中有阴有阳,来中亦有阴有阳,是阴阳不能等同往来升降之性,故有“八卦相错”之撰也。 此论“易数”而非“卦数”。“卦数”是以八卦为单位,用十个数配八个卦之法,如先天数、后天数之类;“易数”不同于卦数,而是用多个卦决定一个数之法。故易经中只有一位数。 例一:复“七日来复”。这个“七”数从何而来?按卦辞中用数,当从卦象中求证;爻辞中用数,当从爻象中求之。今复卦无动爻,可从“复之复”中求之。 复:阴阳

23、得配而向心,为知来者逆相得之数列,六、七、八、九、十之数是也。(见参伍错综图)之复复 又看之卦“复”,上卦坤属阴,为“两地”之位。七、九两数当之,用“两分法”定之,七、九两数有上下之位;再看下卦震,震之两分法属上位,上位之数“七”。故为“七日来复”也。 例二:临“八月有凶”。“八月”之数从何而来? 按卦辞用数当从卦象中证之,爻辞用数当从爻变中证之。此临卦上坤下兑,阴阳失配而内引,为“知来者逆”“相合”之列。(见参伍错综之图)之临临 又看之卦“临”,上卦坤属阴,为“两地”之位。四、八两数当之,用“两分法”定之,四、八两数有上下之位;再看下卦兑,兑之两分法属下位,下位之数“八”。故为“八月有凶”也

24、。 例三:晋“昼日三接”。此“三”数从何而来? 按卦辞中用数,当从卦象中证之,无动爻者仍按原卦为之卦。 “晋”上离下坤,阴阳失配而离心,为“往者顺”“相合”之列。(见参伍错综图)之晋晋 又看之卦“晋”,上卦离属阴,为“两地”之位。三、七两数当之,用“两分法”定之,三、七两数有上下之位;再看下卦为坤,坤之两分法属下位,下位之数“三”,故为“昼日三接”也。 “是故易逆数也”,“是故”二字是承前文“数往者顺,知来者逆”申述总结高度概括之辞。“逆”迎也,即是说易数的方法是用一往一来相“迎”而定。是用八卦相错,“参天两地”倚数之事。上面仅举两地之数三例,参天之数仿此。 参天两地而倚数之法,是以本卦之卦相

25、逆而成。一卦可变六十三,加本卦共六十四卦。本卦之卦又可互为主客,参伍错综,通变发挥,加以刚柔相推,更是变化无穷,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第四章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此章文字,独立成章,排列结构也不相同,前后似乎不相连属,若说旨在类象,又何以不排列在第七章之后,与万物类象编在一起,岂不条理井然;层次更加清楚,又何以将“乾以君之,坤以藏之”排列最后?其中颇露端倪。马国翰辑遗书归藏引“何乔新曰:隋经籍志有归藏十三卷,出于刘光伯所上,意甚浅陋,书虽不传,易所谓坤以藏之即归藏之遗意也。”金景芳先生说卦传略说“从天地定位,山泽通气,到乾以君之,坤以藏

26、之,是归藏易遗说”。的确此章是独立成文,前后似乎不相联系。从前人早有归藏遗说之发现,却非偶然。其书虽己失传,其术仍然流传于民间,真是“礼失求诸野,易失求诸民”。其实在系辞传中,又不无蛛丝马迹可寻。在古传的先天八卦图或后天八卦图,以及中天八卦图等,皆是八卦排八方,中间无卦,实际上在易学运用颇具奥秘,为什么在传承的河图、洛书、遁甲、太乙都有中五?为何中宫无卦?而遁甲中五寄用中坤二,这就是“归藏”所得为坤,井非寄用。系辞传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个“神无方而易无体”就是论述“中宫”之神妙(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也),不落方所,没有方位,故曰无方;

27、没有固定而卦象,故曰无体。在应用时,用“归藏”法将八方卦体浓缩入中,于是中就得出个“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的总体卦象,就可根据这个卦象作出判断。也即是系辞“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显诸仁”,“仁”为中心,如桃仁、杏仁。“藏诸用”,实用“归藏法”得出归藏入中之卦,可动用事物效人桴鼓,这个方法可以解决圣人的忧虑(圣人指后文南面听天下,响明而治的帝王)。故曰“不与圣人同忧”。用易可以将自己的事业发展壮大,但必须要有“盛德”为基础作前提,崇德广业也,故曰“盛德大业至矣哉”。 “归藏法”是“安土敦乎仁,故能爱”。安置在八卦图中央,建中立极,“爱”者阴阳交相

28、入中,是“通乎昼(阳)夜(阴)之道而知”,乃“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中道,归藏入中,无所方,无定体,故曰“神无方而易无体”。“继之者善也”,阴阳得配为生,为阳为善,“成之者性也”,继之者善,是成功于阴阳属性的结果。故曰“成之者性也”。可见,“易以道阴阳”,事之成败,是由阴阳属性中体现出来的。 “归藏法”很简单,即“一阴一阳之谓道”在象数操作中的落实。以两卦同位相归藏,凡阴阳得配为生为阳爻,阴阳失配为死为阴爻;归藏出另一个卦来。例如:用离与震相归藏得艮。+ = 同爻位相加,阳见阳,阴见阴为偶为阴爻。阴见阳,阳见阴为奇为阳爻。三爻备则一卦全。离震相归藏得艮,艮为止,余类推。凡起首八纯卦,上下卦相同

29、者归藏皆得坤,六十四卦全部归藏亦得坤,故曰“归藏首坤”,坤为地理之学常用之。活人归藏于阳宅,死人归藏于阴宅,民间传承有归藏法,阳宅有八宅法,阴宅有玄空大卦法、三元地理法和择日学等(待另文专述)。 本章排列颇有“归藏法”明显的规律,最末一句为“坤以藏之”,的确八个卦全部归藏即得坤。它的排列起始是从“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震巽二卦主爻在下,属位地之道,归藏属地易,故曰首坤,然后由人天之位依次排去,直至“乾以君之,坤以藏之”而终。凡阴阳正配者,归藏皆得乾,乾以君之,震巽归藏为乾,君以地道也,坎离归藏为乾,君以人道也,艮兑归藏为乾,君以天道也。乾君之以天地人,坤藏之以天地人。此章八卦之象义,其为归臧入中卦象之义,故特提出而置于文中也。 周易小成图用法,中宫无卦象,就符合“神无方而易无体”,是无方所,无定体,待临事应用时,将四正归藏入中,则有象可见也。“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也。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此章言八卦方位的排列次序,从东方开始,用震卦顺时针方向排列而成。辰巳午未申卯 酉寅丑子亥戌 此八卦方位述义,明系易家总结秦始皇帝有天下的全过程。 “帝出乎震”,震起也,为一阳之始,象秦始皇帝乙卯年出任皇帝之事。故震排卯位以象之。 “齐乎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